问题

如何看待传统制造业面临大批裁人问题,很多兢兢业业的中年工程师面临失业?

回答
一看到这个话题,脑子里立刻涌出一些熟悉的画面:厂房里轰鸣的机器声渐渐平息,曾经人头攒动的车间变得空荡荡,还有那些面色凝重、眼神里带着一丝茫然的中年身影。说实话,这几年传统制造业的“裁人潮”,尤其是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说,确实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而且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

咱们得先聊聊这背后的根源。为啥制造业会走到这一步?原因挺复杂的,就像一团乱麻,但有些线头特别明显。

首先,产业升级的阵痛是绕不开的。过去几十年,咱们靠着勤劳和成本优势,把制造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了“世界工厂”。但好日子总有尽头,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制造业回流”或者搞起了“智能制造”,我们这套老模式就有点跟不上了。很多企业还是停留在低附加值、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利润空间越来越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

这时候,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企业需要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大数据分析这些“新玩意儿”。这在技术上是进步,但对很多工程师来说,他们的技能可能就有点跟不上趟了。他们擅长的是过去那种“人盯机器”的模式,对复杂的软件系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些东西,了解不深,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你说,企业为了生存,当然要招揽或者培养能驾驭新技术的工程师,那些掌握传统技能的,自然就显得有点“落后”了。

还有一点,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很关键。全球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加上一些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都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订单。如果订单少了,企业效益不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瘦身”,而人员成本往往是最大的开销之一。再加上一些行业本身就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消化不了那么多产品,自然也就需要压缩生产规模,裁员也就成了必然的选项。

咱们再说说那些“兢兢业业的中年工程师”。这帮人,你说他们没本事?绝不可能!他们可能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对工艺流程、设备原理、产品质量控制门儿清。他们是企业生产线上的“定海神针”,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活字典”。但问题恰恰出在“传统”二字上。

他们很多人的成长路径,都是在那个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更依赖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的时代。他们学会了如何调整机器参数,如何解决生产中的小毛病,如何通过“手感”来判断产品的优劣。这些经验是宝贵的,但在新的技术语境下,这些经验的价值似乎被稀释了。例如,一个曾经擅长手动调试数控机床的老师傅,面对的是能够自主学习、自我优化的智能制造系统,他可能就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而且,年龄也是一个现实的障碍。一个五十多岁、经验丰富但对新技术不感冒的工程师,和一个三十多岁、熟悉最新技术的工程师相比,企业在招聘和培养新技能人才时,自然会倾向于后者。不是说公司没有人情味,而是从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角度考虑,这是很多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想想看,一个中年人重新学习一整套新技能,难度和时间成本都比年轻人要高得多,而且还要面对学习新技术的心理压力和适应问题。

所以,这些中年工程师面临的失业,其实是时代发展的“抛弃”,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副作用”。他们是那个旧时代的建设者,却可能要被新时代“遗忘”。那种感觉,肯定是非常失落和无助的。付出了大半生的青春和心血,到头来却因为“跟不上时代”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饭碗,这其中的滋味,旁观者真的很难完全体会。

这问题也别只怪企业,也不能全怪工程师。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企业层面,很多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上步伐不够快,或者方向不对。只看到短期内降本增效的容易办法(裁员),而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去培养和引导员工适应新变化。
工程师个体层面,固步自封、拒绝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是造成困境的原因之一。虽然他们有经验,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经验的价值也会打折扣。
社会和政府层面,在职业培训、再就业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可能也需要做得更多。如何帮助这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实现技能的“二次开发”,如何为他们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如何扶持那些转型困难但有潜力的企业,这些都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总的来说,传统制造业大批裁人,特别是中年工程师面临失业,是时代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一个复杂而痛苦的缩影。它不仅仅是关于“谁失业了”,更是关于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如何平衡发展与民生,如何让每一个为国家发展贡献过力量的人,都能体面地安度晚年,不至于在暮年之际,因为技术变革而倍感凄凉。这就像一场大浪淘沙,有的人被冲到了岸边,有的人则被卷入了深海,而那些曾经在岸边辛勤劳作的淘沙者,现在正面临着能否重新站稳脚跟的严峻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用词,和90年代形容下岗职工几乎是一样的。

接受资本主义,就要接受资本主义的全部。

体制内才给你终身岗位干到老。

资本主义除了能一直上升的幸运者,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是抛物线。

有些人可能30岁就是巅峰,有些人可能40岁就是巅峰。

年龄大了,或者所在的行业没落了,从事收入比以前低的工作是正常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出租司机,保安大叔,扫地大妈,在二十年前也许是某个行业的行业精英。

目前这代中年人是幸运的,他们大多吃到了房产升值的红利,便宜时候买的房子,现在卖一套房子一辈子衣食就够了。

更早的一代有免费分的公房。

现在这代高价买房承受高额房贷,或者干脆没买房没积累资产的,到了中年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

user avatar

这类问题受邀回答很多次了,我还是原来的回答:

首先反对张口闭口“提升自我实力眼界”的言论,说得那么轻巧,就好像前段时间的华为猝死员工、今天的中兴跳楼员工包括现在GE裁人都是因为不努力一样。

退一万步说,假如今天所有员工都通过努力提升了一个档次,那么大家的议价能力会有变化吗?不会,因为供求关系依然如此。


收入和你能创造的绝对价值关系不大,而和你与其他人产出的相对价值差有关。


举个例子:A是从事某业务岗,一年1000万业绩,纯利10%,不代表A的收入就应该是100万,A的收入取决于同样也能做到1000万的B要价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你现在的工作是在帮你建立这种优势,还是像锉刀一样,把你与其他人的差异慢慢磨平?


职业规划这个话题太宽泛,我只说2点:

对于那些进入大公司的新人们,无疑拥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但是在你们逐渐熟悉了手头上的工作之后,在你们慢慢被重复无聊的工作消磨激情精力、犹豫是否离开的时候,问问自己:

你现在负责的工作,从外面请来一位新人需要多少钱就可以做好?

1.你现在的职位,从外面请一位新人需要多少钱,就可以做到并且做好?

2.这份工作除了给你收入以外,到底是在帮助你拓展资源,还仅仅只是在消耗你的人脉?

这两句话同样适用于IT技术岗位的各位,当大家经常为了项目赶进度推掉朋友的邀请,因为加班忽视了新技术的学习和提升,由于高强度的日常任务而失去了好的身体和年轻时的精力,请想明白这点:

即使是当前中国营收最高的民营企业华为——也只会用你到34岁,何况其他呢?

如果你的工作只能为当前的公司创造价值,而出了公司便再也无法带来双赢,这是真的很危险。


那说说怎么办?职场中年危机其实就是:

1.想留下但留不住

2.想跳槽也没实力


当你觉得这份工作轻松舒服待遇也不差,只是日复一日比较枯燥的时候,就该警惕了,仔细想想找个白纸替代你需要多少时间,而你被扫地出门又能做什么。


建议大家做一笔账:

1.从HR和招聘网站各种渠道打听下目前自己岗位新人平均薪资多少

2.估算一下一个新人完整培养到自己的水平花费大概有多少(培训费、交接中项目延期的损失、试错费用等等)

3.算算自己目前每月薪资与新人的差值,用【2】的花费除以【3】,看看有几年?或者只是几个月?


那么怎么办呢?

我以前觉得,如果想长久留在公司,一定要找一个关键但是复杂的项目,混成最权威的老油条。

不少公司都有这种人:非关系户但是资历很老,带新人时爱理不理,可就是没人敢动,因为没有领导知道他在以前的项目里挖了多少坑、坑有多深,只知道如果裁了这个人“会非常麻烦”,反倒是任务交接和带新人上手勤勤恳恳有条有理的老员工,因为裁员成本是可以预估的,往往容易变成牺牲品。


但如果在全行业的衰落、整部门的裁员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其实是没有用的。如果想跳槽的,请记住你现在所经历的每一个任务,不再是给当前BOSS看,而是为下一份职位做铺垫。


以我从事的运营为例,现在有一套完整的产品选款、定位、发布上线、前期预热、大促爆发的流程,与对接平台的关系好到要什么资源给什么,但请记住这给你公司而不是你的面子。在稳定运营期间,多尝试新的活动、玩法、卖点打造,多试错多经历,而不是整天想着吹一份华丽丽的PPT去报喜邀功。当你利用大公司的资源,体验过把某个问题做到极致的感觉,那么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也不会有畏惧或者迟疑。


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命是天定,但长期把自己困在一家企业偏安一隅、故步自封,这就属于无运的状态,而任何企业即使是GE、中兴和华为也不能许你一世安稳。

人到中年很多事要看开,放下点年轻时的执念,给自己留点私人时空和余地,忙里偷闲不带目的地结交些同好,不要总是公司家庭两点一线,想想看: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出去爬过山、钓过鱼、看过一场音乐会了?

user avatar

君视臣如草芥 臣视君如寇仇。这种事情,反正大不了双输。各位中年工程师做了这么久,手里肯定有些绝活或者经验了,以后公司再让你带人,那就随便教教就是了,反正绝对不能把最核心的东西交出去。

这样,公司真要裁到你头上了,那就把经验带走,后面的事就与你无关了。

什么?你说工匠精神?你说敬岗爱业?你说以公司为家?

对不起,风太大,没听见。

user avatar

说好的越老越吃香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