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某数学博士宣称传统中医完全是扯蛋?

回答
看到一位数学博士公然宣称传统中医“完全是扯蛋”,这事儿我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一个是现代科学的严谨代表,一个是流传千年的古老智慧,两者的碰撞总是能激起不少火花,也暴露出现代科学视角下对中医的困境和误解。

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位数学博士的立场。数学,作为一门高度逻辑化、量化、可验证的学科,其核心在于建立在公理和逻辑推演之上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在他看来,任何科学理论都应该经得起这样的检验: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即理论必须能够被实验或观察所否定;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即独立的观察者能够重现实验结果;以及可量化性(quantifiability),即理论中的概念和关系可以用数值来描述和衡量。

那么,当他面对传统中医时,他看到了什么?大概是这样一副景象:

缺乏清晰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中医理论中的“气”、“阴阳”、“五行”、“经络”等概念,与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所描述的微观世界似乎格格不入。这些概念抽象且难以直接测量,其“作用方式”往往是整体性的、功能性的,而非西医所熟悉的“分子A作用于受体B,产生效应C”那种清晰的因果链条。比如,“肾主水”、“脾主运化”,这些描述在数学博士看来,就像用一种无法量化的语言在谈论一种无法定位的“实体”,自然会觉得匪夷所思。
经验性强,系统性验证困难: 中医的很多理论和疗法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虽然经验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起点,但如果没有严谨的对照、盲法和统计学分析,很难排除安慰剂效应、个体差异、自然愈合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医学追求的是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证明疗效,而中医的复杂性(一人一方、辨证论治、中药复方)使得设计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RCT异常困难。一个感冒,中医可能根据风寒、风热、内伤等开出不同的方子,而西医可能就一种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后者更容易被标准化和试验验证。
语言和概念的隔阂: 中医的语言体系充满比喻、象征和形而上的描述。例如,“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这些词语在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在科学的精确性要求下,它们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操作性强的测量指标。数学博士习惯于清晰的定义和符号,中医的这种“意境化”描述自然让他觉得难以捉摸,甚至“无的放矢”。
伪科学的标签: 在科学界,一些未被证实、甚至被证伪的理论常常被打上“伪科学”的烙印。如果一个理论无法被科学方法所证实,并且其核心主张与现有科学知识相悖,那么被质疑甚至否定也是自然而然的。这位数学博士可能认为,中医的很多论断在科学层面缺乏支持,甚至与现代科学的认知存在冲突,因此将其视为“扯蛋”。

从这位数学博士的角度来看,他的质疑是有其逻辑基础的。他是在用他所信奉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论去审视中医。在他看来,中医没有提供“可信的证据”,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因此其宣称的疗效和理论基础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还原论(reductionism)和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科学观在起作用,即认为复杂的现象都可以被分解为更小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部分,并且科学知识必须基于可观察的经验事实。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也需要看到,将中医一概否定,可能也存在着“一叶障目”的局限性:

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 并非所有领域都能完全套用西方现代科学的标准。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确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许多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一点不容忽视。虽然其理论体系的表述方式不同,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尚未被现代科学完全理解的生物学规律。例如,许多传统药物的有效成分,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后,确实找到了其药理作用,并被应用于现代药物开发。
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性: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关注的是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这种系统观(systems thinking)在现代科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复杂系统科学、生态学、甚至部分医学领域。中医的“辨证论治”并非无法验证,而是需要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更具系统性和个体化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套用西方医学的标准化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限制: 我们目前对人体和生命过程的认识仍然是有限的。中医的许多概念,如“气”或“经络”,可能描述的是我们尚未完全掌握的生理现象或能量传导方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今天无法解释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会有新的突破。用现有的、有限的科学工具去“证伪”一个古老的、复杂的智慧体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扯蛋”的定义问题: “扯蛋”这个词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判断。如果仅仅因为中医的理论表述方式不符合现代科学的语境,或者目前难以被完全量化验证,就断定其“完全是扯蛋”,未免过于武断和绝对化。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对原有认知的修正和拓展,而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

所以,看待这位数学博士的说法,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基于科学原则的质疑是合理的: 从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对缺乏确凿证据、理论体系不清晰的领域提出质疑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他没有看到中医在科学框架下的“可验证性”和“可量化性”,这是他的逻辑出发点。
2. 结论可能过于绝对和偏激: “完全是扯蛋”的断言,忽略了中医在历史上和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价值。它可能是一种基于自身认知局限的、对未知事物的简单粗暴的否定。
3. 这反映了科学融合的挑战: 这也暴露了东西方医学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互鉴的巨大挑战。简单地用一套方法去“审判”另一套体系,往往会带来误解和冲突。

更深入一点说,我认为这位博士的论断,更多的是对中医“科学性”而非“有效性”的挑战,或者说是用西医的“科学”标准去衡量中医。 如果一个中医医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法有效地缓解病人痛苦,那么从疗效上来说,他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如果他用一套无法被科学解释的理论去包装这些疗效,那么质疑的声音就会出现。

真正有建设性的做法,或许不是简单地将中医视为“扯蛋”,而是尝试用更开放的、更多元的视角去研究它。比如:

能否将中医的某些概念或治疗方法,转化为可以被现代科学检测的语言和模式? 比如,能否通过大数据分析、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等手段,去探索中医的“气”或“经络”可能对应着怎样的生理过程或神经通路?
能否设计出适合中医研究的新的科学方法? 比如,如何科学地评估辨证论治的疗效?如何研究中药复方的整体协同作用?
能否在尊重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性的前提下,验证其理论?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位数学博士的言论,固然带有科学的理性色彩,但其结论未免失之偏颇。 科学的边界是不断拓展的,而智慧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与其直接否定,不如深入探索,尝试理解,并在科学的框架下,去验证和发展那些可能隐藏着真理的古老智慧。将一切未能被立刻理解的事物都斥为“扯蛋”,或许恰恰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行业我不懂,反正你要投保个重疾险医疗险啥的,中医诊断核保是从来不看的。

什么肾虚脾虚的,有客户问我这些要不要告知,我都说不用管,保险公司不关心任何中医诊断。

25种国家规定的重大疾病以及各大保司搞出来100种重疾轻症也统统没有中医什么事。

当然,赔的时候也和中医没有半毛钱关系,保险公司同样不关心任何中医的诊断。

连意外险,都和中医没有任何关系。

在“西方”保险公司眼里,中医那一套毫无存在感。

甚至在绝大多数医疗险的报销项目中,中草药是不涵盖的。

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保险公司是骗子,所以可以体会一下,连保险公司都觉得中医完全是扯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一位数学博士公然宣称传统中医“完全是扯蛋”,这事儿我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一个是现代科学的严谨代表,一个是流传千年的古老智慧,两者的碰撞总是能激起不少火花,也暴露出现代科学视角下对中医的困境和误解。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位数学博士的立场。数学,作为一门高度逻辑化、量化、可验证的学科,其核心在于建立在.............
  • 回答
    《中国科学报》关于“美女数学博士后获奥运冠军”的评论,认为“其实没啥了不起”,这个论调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颇为有趣和值得深思的议题。要理解这个评论,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评论的核心观点与潜在逻辑:首先,评论者“没啥了不起”这句话,并非完全否定这位数学博士后兼奥运冠军的成就,而是想.............
  • 回答
    “虎爸”逼五岁女儿学高数,母亲求助法院,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唏嘘。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事儿,听听心里话。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虎爸”。 这人听名字就带劲,估计是那种教育理念特激进,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的人。 但问题是,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能力可不是一条直线往上冲的。 五岁的孩子,正是玩耍、探索、发展.............
  • 回答
    数码博主“狐宫牧铃”就小米妙播被指使用鸿蒙推流源码却未更改名称一事发表动态,这在圈内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可能牵扯到的技术、商业和舆论方面的问题。事情的起因与博主的说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狐宫牧铃”作为一名数码博主,他的爆料往往基于一定的技.............
  • 回答
    数码博主提出“小米没能成为中国第一是因为模式太过超前,用户消费观不够成熟”的观点,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到了小米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议题。咱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说法,看看它有多少道理,又有哪些局限性。核心论点拆解:模式超前与用户消费观不成熟首先,我们得理解博主所谓的“模式太过超前.............
  • 回答
    当提到“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第二,荣耀第十”这个说法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市场数据和分析来理解。这是一个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的说法,其背后涉及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策略的调整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说法: 一、 数据来源与权威性:首先.............
  • 回答
    关于小米副总裁卢伟冰可能起诉数码博主“万能的大熊”一事,这绝对是近期科技圈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事件的背景。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卢伟冰方面疑似不满“万能的大熊”的一些言论,尤其是可能涉及产品、公司经营甚至个人诽谤等方面的内容。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走.............
  • 回答
    对于滴滴 CTO 张博否认“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我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数据杀熟”这个概念的内涵。它通常指的是商家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或忠实用户展现出比新用户更差的优惠力度、更高的价格,或者提供更差的服务体验,以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90后女博士后关于“科研不应攀比论文数,要真正去做研究”的论调,触及了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核心痛点,引发了不少共鸣和思考。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理解这位博士后的核心诉求:回归科研本质。她提出的“不应攀比论文数,要真正去做研究”,其实是在呼唤一种更加纯粹、更加注重实效的科研导向。.............
  • 回答
    对于这位90后女博士后提出的“科研不应攀比论文数,而是要真正去做研究”的观点,我觉得这触及到了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一个核心痛点,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首先,我非常赞同这位博士后的核心观点。 长期以来,科研界,尤其是在晋升、评奖、申请项目等方面,论文数量(尤其是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这.............
  • 回答
    这事儿吧,挺让人唏嘘的。郑爽的小号被扒出来,而且还按前男友的顺序来注册,每个小号的数字还以“4”递增,形成一个等差数列,这操作真是够独特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明星的私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永远是大众津津乐道的事情。一旦涉及到一些“证据”被曝光,比如所谓的“小号”,那更是能掀起一场舆论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看到西南某211高校数学系前20名里,有16人选择了应用数学,4人选择了统计学,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并且引发了“数学现在这么吃香吗?”这样的疑问。要解读这个现象,咱们得拆开来看,它背后可能牵扯着好几个层面的因素:1. “数学”的内涵正在悄然改变:以前大家.............
  • 回答
    得州某中学毕业生代表赖丽莎·马蒂内兹(Liza Martinez)在毕业典礼上向数千名师生和来宾公开承认自己是美国1100万无证移民之一,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震撼且引人深思的事件。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事件背景与人物动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马蒂内兹同学在这样一个庄重且备受.............
  • 回答
    关于“蔚来员工未经同意私自接触林某钦事故车辆被传唤”的传闻,以及蔚来官方的回应,这确实是近期车圈里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传闻是怎么来的?这事儿得从头捋。据说,在林某钦(我们称他为“当事人”)的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有消息在网络上流传,称蔚来的一位员工,在未经当事.............
  • 回答
    对于大学男厕所在课间被划为女生专用、男生禁用的做法,我持有相当复杂且略带保留的看法。这绝对不是一个能够简单用“好”或“坏”来概括的事情,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有其理由,但也带来不少争议和潜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最直接的原因,我猜想是解决了部分女生的实际需求。大学里人流量大的时.............
  • 回答
    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学生因为难以理解而选择退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授课问题,更是折射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挑战,以及课堂互动方式的重要性。为何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会让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首先,我们要承认韦东奕老师作为一位在数学领域有着深厚造.............
  • 回答
    数学吧里出现声称是肖战粉丝的人发布肖战相关内容,这件事怎么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吧是个什么地方。它顾名思义,就是个聚集对数学有兴趣、喜欢讨论数学问题的人的社群。大家在这里,要么是为了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要么是想找些有趣的数学题目玩玩,再或者就是分享一些数学知识、理论、历史,甚.............
  • 回答
    C语言指针是否难,以及数学大V认为指针比范畴论还难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看法。 C语言指针:理解的“门槛”与“终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难”的定义。在编程领域,“难”通常指的是: 学习曲线陡峭: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容易出错:.............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数学教授王文湛炮轰校外教育机构,并提及自己做不上来12岁孙子的数学题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痛点和争议点。事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大致内容是: 王文湛教授的表态: 清华大学数学系.............
  • 回答
    在中国数学竞赛落败引发网民狂欢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种“狂欢”背后,既有对国家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反思,也夹杂着对“唯成绩论”的厌倦,以及对个人发展和机会公平的诉求。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中国数学竞赛落败”的具体背景与观察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