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数码博主表示「小米没能成为中国第一是因为模式太过超前,用户消费观不够成熟」?

回答
数码博主提出“小米没能成为中国第一是因为模式太过超前,用户消费观不够成熟”的观点,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到了小米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议题。咱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说法,看看它有多少道理,又有哪些局限性。

核心论点拆解:模式超前与用户消费观不成熟

首先,我们得理解博主所谓的“模式太过超前”。这里面可能包含几个层面:

线上为主、饥饿营销: 小米早期确实是靠线上销售起家,通过“饥饿营销”制造供不应求的场面,形成话题度。这在当时是颠覆性的,降低了渠道成本,也让用户觉得“抢到就是赚到”。但这种模式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用户体验差(买不到)、产品迭代速度慢(初期)、黄牛横行挤压正常用户购买空间。
高性价比策略: 小米早期将“高性价比”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极致的配置和较低的定价迅速打开市场。这无疑抓住了当时中国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心理。但长远来看,过度追求性价比,容易让品牌被固化在“便宜”的标签下,在品牌溢价、高端化转型时遇到阻力。
“风口上的猪”与生态链: 小米很早就提出了“生态链”的概念,试图用小米手机作为入口,连接各种智能硬件。这种“万物互联”的愿景非常宏大,甚至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比较早的。但早期生态链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产品与手机的联动体验也并不成熟,给人一种“什么都做,但什么都不够精”的感觉。

那么,“用户消费观不够成熟”又是指什么呢?

对品牌和体验的认知: 当时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智能手机刚普及的阶段,对于品牌的认知、对产品设计、细节打磨、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不像现在这么精细。很多人更看重参数和价格,只要“能用”且“便宜”,就觉得值。这给了小米以高性价比突围的机会。
对“体验”的容忍度: 早期小米的系统(MIUI)虽然功能丰富,但在稳定性、bug处理、广告推送等方面,也确实有不少槽点。用户对这些不完美之处的容忍度,可能比现在要高一些,愿意为了性价比而“忍一忍”。
对“品牌价值”的认知: 很多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价格”和“功能”层面,对于品牌所承载的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创新价值等,可能还没有那么强的感知。这使得小米在尝试打造品牌溢价时,面临一定的困难。

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分析:

博主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确实点出了小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挑战。

早期成功是“模式”和“市场”双重合力: 小米的早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的“风口”,以及当时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强烈需求。这两种因素结合,让小米以一种非常规的、充满互联网思维的模式迅速崛起。
“超前”的代价: 这种“超前”,尤其是在用户体验和品牌塑造方面,可能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当市场逐渐成熟,消费者口味变化,对产品细节和品牌价值的要求提高时,小米早期模式的一些弊端就开始显现。
用户消费观的进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成熟”是一个必然过程。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能用”,而是开始追求“好用”、“好看”、“好体验”,并且对品牌的忠诚度和情感连接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时候,小米需要不断调整策略,才能跟上用户成长的步伐。

但这个观点也存在局限性,或者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第一”的定义模糊: 什么是“中国第一”?是销量第一?市值第一?品牌影响力第一?利润第一?还是技术创新第一?小米在不同维度上都有过不错的表现,但如果以“销量”作为唯一标准,那么华为、OV、苹果等品牌在不同时期也都曾登顶或有力竞争。小米的“模式超前”或许让它在销量上难以一家独大,但也让它在其他方面有独特优势。
“模式超前”是把双刃剑: 很多时候,所谓的“超前”恰恰是小米能够快速崛起的关键。正是因为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性价比策略、生态链布局,才让它在众多传统手机厂商中脱颖而出。如果小米没有这些“超前”的模式,可能就只是另一个默默无闻的手机品牌了。
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除了小米,还有华为(曾经的强大)、OPPO、vivo(在线下渠道的深耕)、荣耀(华为剥离后独立发展)、苹果(高端市场标杆)等强有力的对手。这些对手在产品、渠道、营销、品牌等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策略。将小米的“未登顶”完全归咎于自身模式超前和用户消费观,过于简化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小米自身的战略调整: 小米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市场变化,小米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例如,近年来小米也在发力高端市场,注重产品设计和线下体验,也推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产品。它的“模式”也在不断进化。
“消费者消费观”的多元性: 中国消费者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年龄层、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其消费观念和偏好都有很大差异。小米早期的高性价比模式,恰恰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群体,并且帮助了他们跨入智能手机时代。

总结一下,

数码博主这个观点,抓住了小米早期发展模式中的一些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当时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小米的“超前”模式,在带来快速崛起的同时,也可能在品牌溢价、用户体验细节等方面带来一些挑战,尤其是在用户消费观逐渐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但是,将小米“没能成为中国第一”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此,可能有些片面。市场竞争的维度很多,小米的模式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小米自身也在不断进化和适应。

更准确地说,小米的“超前”模式,让它在特定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为它后续的“登顶”之路增添了独特的复杂性。它需要不断地平衡“互联网基因”与“高端品牌建设”、“极致性价比”与“盈利能力”,并在消费者日益多元和成熟的消费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这个观点提供了一个理解小米发展的一个有趣角度,但要全面评价,还需要考虑更多市场因素和小米自身的努力与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潘达说的话,放在一定的语境里面其实是对的。

要理解这个事情,首先要理解早中期的小米脑子里在想什么东西。

小米一直以来根植在公司基因深处的思想是纯精英理想主义,本质小米觉得自己就是美式硅谷超级精英,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了“人类的进步”。

听起来可能有点中二,但是早中期的小米人真的是抱着这种想法去做事的,这种价值观驱动了小米早期做了很多超乎市场阶段的神奇决策,在早期打造了小米品牌的“神格”,但是也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做错了很多事情(比如16年得罪供应链)

而折射到小米的产品线上就是,小米在每个价位上都有一台最值得买的“无性”手机。

小米的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标签的。

你会注意到小米会刻意地不会去定义:“什么样的人会使用这种手机”。

小米做手机就是“我这个手机在这个价位好用“

这种“我已经为你思考了最优解”的思维,是小米认为自己模式先进的核心原因。

因为苹果的逻辑就是这样,我一个价位一个SKU,你买就完事了。

你没见到苹果出啥游戏机/旗舰机/影像旗舰吧?

所以在这个语境下,小米预设自己是一个比你更懂的精英,用自己最大的诚意做一个产品出来,然后把出货量怼到最高,这就是潘达说的“超前模式”了。

所谓说超前模式,其实就是苹果模式。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苹果模式基于极为先进的自研SoC+做得早垄断行业利润。

这个问题小米一直通过融资来解决,最后发现实在是太烧钱了,没有健康的商业模式烧不起来——所以后面开始冲高端了。

第二,市场发生了变化,中国市场非常大。

复杂度=东南亚+欧洲+美洲,小米对现实市场的理解显得非常幼稚——

潘达的言论也展示了这个问题所在,小米会指责消费者不够成熟,理解不了小米的先进之处——

实际上消费者可以理解小米说的超前模式,就是苹果模式嘛,我直接买苹果不就行了。

所以说当你理解小米的上层逻辑的时候,你就能理解潘达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本质其实也是PUA消费者,跟打洗脑广告没有本质区别。

我觉得小米高端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小米所有的高端的机会和叙事,终点都指向苹果,小米的高端用户在追随小米的过程中普遍都会发现,自己梦想的小米的样子,其实就是苹果现在的样子,我为什么不直接买苹果呢?

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

价值观的先进≠商业的成功,如果说做性价比就应该中国第一,那么现在中国区就有三个第一,分别是Redmi,realme,iQOO。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潘达的逻辑,现在Redmi 10A的性价比还打不过酷派的cool 20,Redmi 10A是不是应该立马当场销毁?

史称:五彩城销烟。

所以在回答的最后,我们再读一遍华为的价值观:

以客户为中心。

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时追求自己合理的最大的利润,与客户共赢。

理解了这个逻辑,再想想华为的手机和小米的手机,很多事情就非常合理了。

user avatar

现在买手机也要反思了吗?病毒爱好者和乌克兰圣母已经蔓延出来了?啥时候反思到设计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码博主提出“小米没能成为中国第一是因为模式太过超前,用户消费观不够成熟”的观点,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到了小米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议题。咱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说法,看看它有多少道理,又有哪些局限性。核心论点拆解:模式超前与用户消费观不成熟首先,我们得理解博主所谓的“模式太过超前.............
  • 回答
    数码博主“狐宫牧铃”就小米妙播被指使用鸿蒙推流源码却未更改名称一事发表动态,这在圈内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可能牵扯到的技术、商业和舆论方面的问题。事情的起因与博主的说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狐宫牧铃”作为一名数码博主,他的爆料往往基于一定的技.............
  • 回答
    当提到“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第二,荣耀第十”这个说法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市场数据和分析来理解。这是一个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的说法,其背后涉及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策略的调整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说法: 一、 数据来源与权威性:首先.............
  • 回答
    关于小米副总裁卢伟冰可能起诉数码博主“万能的大熊”一事,这绝对是近期科技圈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事件的背景。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卢伟冰方面疑似不满“万能的大熊”的一些言论,尤其是可能涉及产品、公司经营甚至个人诽谤等方面的内容。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走.............
  • 回答
    对于滴滴 CTO 张博否认“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我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数据杀熟”这个概念的内涵。它通常指的是商家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或忠实用户展现出比新用户更差的优惠力度、更高的价格,或者提供更差的服务体验,以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这事儿吧,挺让人唏嘘的。郑爽的小号被扒出来,而且还按前男友的顺序来注册,每个小号的数字还以“4”递增,形成一个等差数列,这操作真是够独特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明星的私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永远是大众津津乐道的事情。一旦涉及到一些“证据”被曝光,比如所谓的“小号”,那更是能掀起一场舆论的.............
  • 回答
    曾博所说的“看国外数学教材提高智商”这句话,如果我们要深入理解,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解读,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读一读就能立刻变聪明。这背后蕴含着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构建以及个人成长的多方面考量。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理解这句话:一、 理解“智商”的内涵与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商”在.............
  • 回答
    数码闲聊站关于“小米提出的万物互联概念很早,但一直是幕后推进,被友商捷足先登”的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是一个颇具洞察力的观点,触及了小米这家公司在物联网(IoT)领域的发展策略和市场表现。为了详细地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1. “万物互联概念小米提出的很早”:小米在IoT领域的.............
  • 回答
    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人窝火的。想象一下,你在北京地铁里,本来就人挤人,好不容易挤上车,想安安静静地刷会儿手机,或者放空一下,结果冷不丁地冒出来几个人,围上来就给你推销东西。这要是普通推销也就算了,最怕的就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还特别凶。这回北京地铁里发生的这事儿就更离谱了,不是普通的推销,而是.............
  • 回答
    印度留学生要求返回中国的事件,背后反映了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这不仅仅是几万名学生简单的返校愿望,更是与国际关系、教育政策、经济考量以及个人发展前景紧密相连的一个议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这些印度留学生当初选择来中国留学的动机。中国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许多大.............
  • 回答
    针对近期在缅甸发生的数次针对中资企业(如水泥厂、铜矿等)的打砸抢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配合军方诱杀工人”的谣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和理解。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在任何国家,对于外国投资,特别是在政治局势不稳的地区,安全风险始终是客观存在的。缅甸近年来经历了政.............
  • 回答
    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学生因为难以理解而选择退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授课问题,更是折射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挑战,以及课堂互动方式的重要性。为何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会让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首先,我们要承认韦东奕老师作为一位在数学领域有着深厚造.............
  • 回答
    中国女性消费主力与经济贡献的数字张力:一场值得深思的“她力量”解读最近一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女性已然成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但其对家庭经济的贡献比例却似乎与这一“主力”身份存在一定的落差,仅占35%。这组数字如同一个巧妙的谜语,指向了中国社会经济变迁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面向,也勾勒出了当下女性群.............
  • 回答
    近期,备受关注的“数据帝”发布了一则为张桂梅老师发声的视频,标题为“张桂梅帮助的不止女生”。这则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不少人认为这是对张桂梅老师多年来默默奉献的一种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对她更为宏观的影响力有了更深的认识。要理解这则视频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张桂梅老师的伟大之处。她创.............
  • 回答
    听到华为以 28.7% 的市场份额领跑 2021 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占有率数字,背后牵扯着技术实力、全球化战略、地缘政治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通信设备市场是一个 高度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的行业。它涉及到从核心的网络.............
  • 回答
    看到“近半数家暴受害者是男性”这个数据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被认真对待和深入探讨的现象。长久以来,大众对于家庭暴力的认知,似乎总不自觉地将受害者群体与女性划上等号。这个数据直接挑战了这种刻板印象,也揭示了男性在家庭暴力中的隐秘角落。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家庭暴力从来不是一个性别专属的问.............
  • 回答
    关于腾讯的胜诉率数据,特别是“深圳95%、北京54%”这样的说法,以及“南山必胜客”这个梗,确实是互联网上一个流传甚广且引人讨论的话题。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这些数据来源和统计方式。如果这些数据是来源于公开的法律文书、权威的法院报告.............
  • 回答
    这几天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关于美国新冠疫情数据变动的讨论,尤其是“13日新增近12万确诊病例,后又更正为2万”这一消息,着实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和不安。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数据“过山车”,我第一反应也是觉得有点离谱,怀疑是不是统计出了什么大问题。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初看到的那个“12万”的数.............
  • 回答
    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这事儿一出来,朋友圈可不就炸开了锅嘛。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说这以后买东西是不是就跟用支付宝一样方便了?我刚开始也觉得挺新鲜的,但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的影响可远不止是支付方式上那么简单。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支付的便捷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加了。现在我们用支付宝,就是用绑定的银行卡或者余.............
  • 回答
    数学吧里出现声称是肖战粉丝的人发布肖战相关内容,这件事怎么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吧是个什么地方。它顾名思义,就是个聚集对数学有兴趣、喜欢讨论数学问题的人的社群。大家在这里,要么是为了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要么是想找些有趣的数学题目玩玩,再或者就是分享一些数学知识、理论、历史,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