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北大也有很多科研型岗位,之所以要韦东奕上讲台,我相信数院的领导是经过思考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
为什么是经过思考的呢?原因是北大作为中国数学第一,大才,奇才,偏才,怪才见的比普通人多的多,但数学科学进展是缓慢的,即便是这些超级天才终其一生能取得的成果也同样比普通人想象的要难且少很多。
1.先说普通人视角:
您仔细想一想就知道了,韦东奕是因为抖音火起来的,自媒体引导民众对韦东奕是什么态度?
天才,大国重器,韦神,反正什么好听说什么,开始造神。造神是普通人群最愿意干的事情之二,因为不了解,更不需要科学的解析方法。但最容易迎合大众喜欢热闹的心态,就像到了酒吧,很多人不管什么音乐,灯光氛围,什么酒,就不自觉的嗨,但具体嗨什么,不是专业的都不知道,反正就要嗨。
到现在呢?自媒体如果再想炒作韦神迎合大众心态,只有两个方向,一是韦东奕在数学界取得重大突破,但稍微了解一点数学发展史的人就知道极难,难如登天,全世界的顶级高校数学大拿不能说多,但也都在乌龟踱步。
第二就需要杀神了,因为再夸他没有什么效果,大众也视觉听觉疲劳了,不想再了解关于他的光荣事迹了,索性就把他杀掉,弑神绝对是一件比造神还值得开心的事情,顶级财富流量密码。
2.再说北大领导视角:
数学进步如此缓慢,而北大数院作为中国数学天才最集中的地方,让这些年轻天才们有一个知识交互的过程,避免闭门造车,也可以增加一些理论突破概率。嗯,相信我,学数学的人就是这么思考问题的。
但是,这事儿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大课堂,不适合韦东奕教学,更不利于跟台下的天才们交流。
你看韦东奕在视频中说的话就知道了,记者问的是上课效果好不好,他回答的重点却是:
“上课内容以课本为主,偶尔加一些复杂的理论。(我的看法就是他自己想讲的东西)。”
也就是说,韦东奕并不反感教学,他是有自己想对学生讲的东西的。但随着自媒体造神,选他课的人就越来越多,他不得不按照大多数学生培养计划要求来,先按照框架都讲一遍。这显然对他这种语言能力表达不佳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而且人一多就容易坏事儿,我们中国人受传统思想毒害是很深的,认为老师只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这完全就是低级认知。
现代教育中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特别是面对一群天才大学生,老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是照着课本知识告诉他们刷绩点?
放屁,是启发教学,ok?是让天才们经过思维碰撞都受到启发!
这件事的核心就应该是由天才年轻老师启发天才学生,这才是韦东奕需要上课的原因,也应该是唯一原因。
选课的学生不用太多,小班制,减少课时,也不用按照教学大纲走,仅仅作为选修课存在,大家坐下来运用道尔顿制教学法进行讨论。老师准备好资料,学生课前自学把基础知识消化,上课运用讨论制推进,课程设计可以增加别的年轻老师一起推进,像医生做手术一样两个以上手术医生操刀。一起讨论韦东奕熟悉的领域,教学相长,相互启发,不仅对学生有好处,这对韦东奕自己来说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数学这个东西,到了一定程度,能明白就能明白,不能明白就明白不了。课讲得好坏用处不大了。
韦神如果善于讲课,那就完了,他的思维深邃性不存在,他还不帅,那就只剩下个巧言令色吸引人的普通人。
钱老也是个极为不善于讲课的人,为此周总理都批评过他,然而这才是为祖国和人民能作出巨大贡献的钱老,不然,谁负责两弹一星的总体筹划?高级空气动力学我来讲不就得了。
我听过韦神讲流体PDE的讨论班。他吐字是有点不清,但是逻辑还是很清晰的,板书也不是很乱;而且他还会把自己的很多科研想法讲出来,不仅仅是叙述证明——毕竟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嘛。最起码田老师在下面听了没有说他表达不行,反而和他有很多学术交流,韦神基本也是应答如流,从来没有卡过壳。当然我不是做PDE的,技术细节我也不懂。
至于这个退课的事情,根据其他答主给出的信息,应该是高年级本科课或者研究生的专题课。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也只是慕名而来,听了一两节觉得课程内容太难了,或者自己不需要,或者自己想选别的课程——本来开学前面几周就是一个“试听,选课”的阶段,有调整太正常不过了。比如有些菲尔兹奖的线上课程,第一节课可能爆满,几百个人来听,来晚了都挤不进去。等到了第五节课,可能就剩20多人了。。毕竟大部分人可能只是想看看菲奖真容,听听真人声音,不是真的对这个内容感兴趣。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不请自来,首先希望营销号不要总是炒作韦神,(友善度)营销号先(友善度)。先表明一下,韦神讲东西我确实听不懂,但不意味着没人能听懂。
我的回答比较偏题,主要目的是来帮各位盘盘提问的材料:一个视频一个图片。
视频里的两个场景一个看起来像是习题课,也有点像上课内容,另一个看起来像是韦神在讲自己的工作,我会做出这种推断的原因 是因为这就是他做ppt的风格:
是不是一个样?
下面那张图片根本就不是讲课的内容,是“基础数学拔尖交流会”的照片,是给基础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做科研知识扩展的活动,每个教研室出了几个老师来讲前沿的知识,只是别的专业的人可以(混进)来旁听,所以照片才流传的这么多。韦神讲的主题是《Hydrodynamic stability at high Reynolds number 》。
所以我为什么知道捏?你看我上面那张图片右面那个音箱,像不像题目图片中左面那个音箱?低清图片在这里:
说实话,他的报告我听不懂,听不懂就是听不懂,纯粹是因为我菜,跟讲课方式没有关系。我的师姐听懂了一部分,我的师兄好像融会贯通了,他们在回去的路上谈天论地,我就在旁边嘿嘿嘿傻笑——这大概就是世界的参差罢。
最后补充一点,韦神这学期应该是没课,上个学期教的是《调和分析》,下个学期教的也是《调和分析》,所以退课大概退的是《调和分析》吧。
以上。
高校教师要学《教育心理学》。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高校教师, 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好高校教师,
即使修完了 《教育心理学》,拿到了(特批的)高校教师资格证,
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
教育是要用心的。
至于应该采用什么课堂策略来鼓励互动, 成书的都已经很多了。
俺相信清华北大都能免费借到这本书,如果清北没有,北图应该有。
Publisher : Stenhouse Publishers; 4th edition (Feb. 10 2017)
Language : English
Paperback : 272 pages
ISBN-10 : 1625311702
ISBN-13 : 978-1625311702
建议数学大神韦东奕看看这部电影:
海梅·阿尔方索·埃斯卡兰特·古铁雷兹(Jaime Alfonso Escalante Gutiérrez),玻利维亚裔美国教师。曾获杰斐逊公共服务奖、自由精神奖、总统杰出教育奖,其生平事迹曾被改编为电影。第5059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Jaime Escalante 于 1930年12月31日生于玻利维亚拉巴斯农村,父亲离世后进入师范学校,并兼职做物理教师。1954年开始教学生涯。1963年开始去美国洛杉矶发展。1974年获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本科学位及教师资格证,同年成为南加州加菲尔德高中教师。加菲尔德当时是南加州排名末尾的高中,从来无人考上过大学。这里的学生几乎全部是拉美的贫困移民。
海梅听说AP微积分的考试能够让通过的学生保送名牌大学,他自筹经费和资料教导学生。结果让全班18名学生全部通过这门考试。最终他将400多名贫困学生送入了名牌大学,创造了美国教学史上的记录。
Stand and Deliver 是一部1988年的美国剧情片,根据高中数学教师海梅-埃斯卡兰特的真实故事改编。由于扮演埃斯卡兰特,爱德华-詹姆斯-奥尔莫斯获得了第61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2011年,该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美国国家电影登记册,因为它被认为具有 "文化、历史或美学意义 "而被保存。
..
看了下已有的回答,感觉大部分人应该都不知道数学系的研究生课程是什么样的。
如果学过一些数学系的研究生级别的课的话,就会明白,这种课本来就是没法上得引人入胜的。
因为一个结论,抽象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任何直觉,也没有什么可以想象出来的具象的东西去辅助理解了,神仙也没法举出一个什么“生活中的小例子”,然后让外行直接听懂。
MIT Strang的线性代数之所以能火,让人觉得是不是美国的老师都特别厉害,课讲得特别好,书也写得特别好,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在于他讲的内容都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在这个层次上,还有许多可以辅助理解的直觉,但如果到了高年级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去翻一些经典GTM,往往会发现,也是一样的枯燥无聊。或者去听听国外的数学系研究生课程,大牛老师来上也是一样,拿起笔,推就完事了。
上这种研究生课的目的,不是科普,甚至不是让你“理解”什么,因为本身就没法“理解”出什么,而是带你走一遍经典的路,然后希望下次轮到你自己去闯荡江湖的时候,自己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去一个新的目的地。
而好老师所能做的,最多就是手把手给你推一遍,告诉你他认为的一些关键性的点在哪里,仅此而已。
韦老师也不需要改变什么,因为这个层次的教学,任何的教学技巧,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性价比极低的。如果由他来带学生走一遍,提点一些关键的地方,在一些岔路讲讲他的想法,就已经是非常棒的老师了。
退课太正常了,毕竟是正经选修的课,对学生而言自然是讲性价比的。
课程要求高,课程难度太大,导致付出和回报落差太大,对学生而言要换算成学分和绩点的,不是那种按兴趣的理想化。
带过班的都知道,哪怕是大牛老师的选修课,可能听课的三四十、四五十,真在选了课的十几个甚至个位数。
为啥,因为选课的真要交作业。真要做课堂展示。
并不是学术成就牛逼就一定合适当老师。
但是,他既然是在高校搞学术研究,那就不得不上课,因为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的科研人员多多少少都要承担一些教学任务。如果北大的规定就是这样,那没办法,总不能因为你学术很牛笔就搞特殊化。
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当老师,如果仅仅是本专业成就很高就可以去当老师,要教育学干什么?
韦神可能确实不合适教书,但可能是学校规定摆在那里(北大这方面的规定我不了解,有了解的可以评论区里说),他又不得不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
不然,北大是什么地方,人尖子聚集的地方,难道北大数学系的领导看不出来韦神不擅长教学?这可能吗?
知道他不擅长教学还让他去教,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规定在那摆着,实在不好搞特殊化。
至于其他人说的曲高和寡,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天才的脑回路很多时候确实不是常人能跟上的。
很早之前我就反复说过,不仅是学渣,普通学生也不要过分迷恋各种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笔记等东西,因为学霸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你。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学霸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普通人看来,就是无解天书。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曾劝说过好多同学,也避免了很多误会的发生。
大概场景就是,一些同学有些题或者概念弄不明白,就找班里的学霸去请教,但是请教了十几分钟,都没搞明白,就觉得是学霸藏着掖着,故意不想给自己讲,就开始有点意见了。
但是,我那时候其实是能听得懂学霸想要表达的意思的,就出面跟同学说了说,并且把相关的概念也给同学讲清楚了。
同学都夸我说,你才是真学霸!而且还够真诚。
我赶忙说,不不不,我刚才跟你讲的,其实就是那个学霸刚刚给你说的,只不过他的思维有些跳跃,你可能没听懂。
很多时候,学霸们觉得显而易见,无需赘述的东西,都是普通学生要理解很久的。
我也是在多年的痛苦经历中才慢慢明白的,因为我以前也喜欢请教学霸很多问题,只不过我都把我不懂,但学霸又觉得显而易见的东西都先记下来,晚上回家有时间了,再去反复琢磨,等我琢磨透的那一刻,就终于明白那些学霸要表达的思想,那一刻其实就像一个猜了很久的谜语,终于让我猜中了一样,那一瞬间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和学历,能先把自己代入到初学者的思维和视角里,然后再用足够的耐心和教学技巧教会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讲课水平不行,没必要强行吹捧。
人们往往会因为某个人在一个特定方面的才能,推断他在其它方面也拥有同样优秀的能力。
但其实数学的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韦神是数学天才这一点没有争议,但他确实不擅长讲课和互动,这也是事实。
就像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练。我说的对吧,铁子?
而且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在大学里讲课非常好的老师,往往都没什么头衔,因为他们搞学术、搞科研不一定强。
而那些头衔特别多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是非常让人失望的,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甚至有时候还能讲串了页。
你可以说我水平不行,听不懂人家讲的东西。
但如果一个班里几十个人,就没有人能听懂,这事儿怪我还是怪他?
建议让他安静搞学术,毕竟能讲好课的人不少,能把学术搞到这个水平的太少了……
“却见俞莲舟越打越快,可是一招一式却无不清清楚楚,便如擅于唱曲的名家,虽唱到了极快之处,但板眼吐字,仍是交代得干净利落,无半点模糊拖沓。”—《倚天屠龙记》
数学专业课的教学和这段话颇有相通之处,重点在于逻辑思路清楚,细节干净利落。和很多人想的不同,其它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教学技巧可言。这些课程的课堂一般也没有多少互动,因为效率太低。
至于很多学生退课,也是比较难的数学课都有的正常现象。就算老师教得再好,课程难度在那里摆着,学不懂不退课怎么办?
从之前知乎上的类似问题来看,韦东奕的课其实还不错,教学能力并没有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589084
所以恕我直言,不是数学专业、没有听过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数学专业课的人,就不要掺合了。适用于其他学科或者数学系基础课的一般性的教学技巧,大部分对数学专业课教学都是不适用的。拿这些标准去衡量专业课的教学是很外行的。
学神和学霸是两种类型
韦神这种是学神,自身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超强,不仅能一眼就把非常复杂繁琐的逻辑证明看出来,觉得这很“显然”,还能一眼把非常隐蔽的逻辑瑕疵从复杂繁琐的逻辑证明中揪出来,觉得这“突兀”,还能把一些看上去不相干的知识联系起来,觉得这很“合理”。
学神是一般人学不来也很难训练出来的。学神大多能做出非常了不得的专业成就,但是在教课和带普通队友甚至猪队友方面不太擅长,都快要不是一个物种了。
像我这种是学霸,自身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一般,只能老老实实地费尽心思理解琢磨最浅显最基本的规律、原理、定义,再费了老大力气才能把逻辑关系梳理清楚,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完全彻底掰开了揉碎了才能明白,有时候还要搞搞类比举举例子。
学霸是有可能学习和模仿的。学霸大多做个比较厉害的普通人或着摸鱼的普通人,但是在教课和带弱一点的队友方面非常擅长,因为自己也是从小弱走过来的。
呃,有没有可能,我是说可能,他讲的这门课本来就很难,很多选修者低估了这门课的难度呢?
如果一门课本来就很难,其实是没有办法通过修改讲课方式来解决的,不是这块料的,建议不要选这么难的课才是正道。发现课程太难而退课本来就是合理选择。
想当年数学大师陈景润,大学毕业之后分到北京四中上课,结果因为表达能力太差被“停职回家养病”,后来被调到厦大当资料员,如鱼得水,大把时间专心研究数学。
用人要因人而异嘛,不适合讲课就调适合的岗位,没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我觉得教育和研究是两个行业,面对普通学生的老师不用太顶尖,简直浪费资源,顶尖的学者收几个同样天赋高的开小灶效果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