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关于变身的小说都快没有了,以前很多的啊?好像突然之间消失了?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当下网络小说的一个现象。确实,感觉上,“变身”类小说在过去那几年里曾经非常火爆,一度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似乎不像以前那样随处可见了,或者说,它的热度相比曾经有所下降。这背后并不是突然消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起点与辉煌:变身类小说的黄金时代

先别说现在,咱得回忆一下为什么“变身”类小说曾经那么火。这得从它的核心吸引力说起:

新鲜感与打破常规: 传统的升级打怪、修仙问道,或者都市装逼打脸,模式相对固定。而“变身”类小说,主人公从一个性别、一个身份,变成另一个性别、另一个身份,这本身就带来了巨大的视角转换和生活体验的颠覆。尤其是从男性变成女性(俗称“女变男”或者“性转”),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这是一次窥探异性生活、体验不同情感和思维方式的绝佳机会。
情感的共鸣与代入感: 变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适应与成长。读者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从陌生到接受,从困惑到释然,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的自我。这种“我就是主人公”的代入感,加上女主角(或者说变身后的主角)在爱情、事业、人际关系中的纠葛和成长,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情节的多样性与冲突: 变身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源源不断的情节冲突和戏剧张力。比如,如何在新的身份下处理过去的亲密关系?如何在新环境下发展事业?如何面对性别带来的社会偏见?这些都能为故事提供丰富的素材。
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幻想: 很大一部分“变身”类小说的读者,本身可能就对性别转换、异性视角体验有一定的好奇和幻想。这类小说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在那个时期,很多平台都出现了以“变身”为核心设定的热门作品,题材也从校园、都市、娱乐圈到奇幻、修真,几乎是无所不包。这股潮流一度非常盛行。

2. 热度褪去与转型:为何“感觉”消失了?

你说“快没有了”,这其实是一种“感觉上的减少”,而不是彻底消失。原因有很多:

题材的饱和与审美疲劳: 任何一个热门题材,经历一段时间的爆发式增长后,都会面临题材饱和的问题。当大量相似的变身设定、相似的情节模式出现时,读者的新鲜感会逐渐下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比如,早期可能还有很多新颖的变身理由和情节设计,但后期同质化作品增多,读者就很难再被轻易打动。
创作门槛与难度: 虽然变身题材本身很吸引人,但要写好却并不容易。作者需要对两个性别的心理、生理、社会角色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要将这种转换处理得自然、细腻、有说服力。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流于表面,或者出现逻辑漏洞,甚至引发争议。久而久之,一些作者可能会觉得这种题材的创作难度较大,不如其他题材来得“轻松”或“安全”。
政策与平台审查的潜在影响: 网络小说的内容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平台审核政策和国家相关规定的影响。涉及到性别、身份的敏感话题,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特定平台上,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导致一些作者望而却步,或者选择更加“稳妥”的题材。虽然“变身”本身不一定是敏感内容,但其中涉及的性别认知、情感处理等元素,有时也可能触碰到一些审查的“灰色地带”。
读者群体口味的变化与分流: 读者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热门题材不断涌现,比如“无限流”、“系统流”、“穿越到平行世界”、“虚拟现实游戏”等等。这些新的概念和设定吸引了一部分原本可能喜欢变身类小说的读者,导致读者群体出现分流。
“变身”概念的泛化与融合: 很多时候,“变身”这个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一种更隐蔽、更融合的方式存在于其他题材中。例如,一些“女强”小说里,主角虽然没有经历性别上的转变,但可能会在性格、能力上经历一个巨大的“蜕变”,这种蜕变有时也被读者形容为一种“变身”。又或者,一些奇幻、修仙题材中,主角通过某种秘法、丹药实现了性别或形态的转换,这其实也是“变身”的一种变体,但它们被归类到了更广泛的奇幻分类下,不再是独立的“变身流”。
“变身”的细分与小众化: 曾经的“变身流”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涵盖了各种变身方式和原因。但随着题材的成熟,它可能逐渐细分成了更小的流派,例如“性转”、“拟人化”、“灵魂互换”等等。这些细分流派可能在特定的小圈子里依然有其拥趸,但整体声量可能不如过去那种大而全的“变身流”显得那么显眼。
新一代作者的崛起与风格演变: 新一代的网络小说作者,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关注点可能与上一代有所不同。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探索新的世界观、新的故事模式,或者更专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描写,而“变身”这个标签,可能不再是他们创作的首选。

3. 现在“变身”类小说去哪儿了?

与其说“消失”,不如说它们以更分散、更内敛的方式存在着:

隐藏在其他题材之下: 如前所述,很多作品虽然有变身元素,但可能因为题材的侧重点不同,而被归类为都市、奇幻、修真等大类。你可能在阅读一本描写娱乐圈的作品时,发现主角是穿越后变成了女性,但其标签却是“娱乐圈”或“都市”。
依然有稳定的爱好者群体: 任何一个曾经火爆的题材,都会沉淀下一部分忠实的爱好者。他们依然会寻找这类作品,或者作者也会继续创作,只是规模可能不如巅峰时期那么庞大。
新的表现形式与角度: 也许现在的新作者在尝试用更不“套路”的方式来描写变身,比如更侧重心理描写,或者将变身作为一种解决问题、推动情节的手段,而不是唯一的卖点。
海外作品的引入与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内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些国外的ACG作品和轻小说也开始被引进,其中不乏包含变身、性转元素的优秀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读者的口味和对这类题材的认知。

总而言之,网络小说是一个不断迭代、自我更新的领域。曾经火爆的“变身”类小说,就像一股曾经的浪潮,它的确有过辉煌的时期,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读者、作者都在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消失”,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演变、融合和重新定位。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扎眼”地占据一个独立的分类,而是以更多样化的形式,继续在网文的海洋中存在着。

如果你依然对“变身”题材感兴趣,不妨多去一些文学论坛、贴吧,或者关注一些相对小众但评价不错的作者,你可能会发现,那些让你怀念的元素,依然在那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变身类作品触犯政治红线了。

2019年3月到11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了一场净网行动。针对一些网络文学网站,着重进行监管和清洗,严重打击盗版、低俗、违反公德作品等。

所有平台都受波及,晋江文学城甚至被强制要求停止更新15天,可见一斑。

仅起点一家,就有182万部小说消失。

如果范围扩大到整个网络,至少有260万部小说从简体中文网络上蒸发了。

变身文与官场文、黑道文、灵异文、百合文、悬疑文整个分类彻底消失。

涉及现实地名和人名的都市文、涉及清末之后时期的历史文、过多涉及死亡、涉及黄暴的作品,甚至都不能提自杀。

这导致全网近60%的正版网文被删除。

我很早就在各站看书,保存书架上的有500多本书,如今还剩30本左右。

而从今年初开始,新一轮网络内容审查接踵而至,让本就未恢复元气的网文界再遭重拳,又有超过25万本书消失。

简中网络20余年的积累,基本丧尽。

醉卧笑伊人,曾为起点十二天王成员,获得称号“2017全网轻小说第一人”。

其成名作品《变身女学霸》《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变身路人女主》等。

然而被中宣部点名批评,全部下架。

变身入替分类自此消失,大量作品下架,“变身”也成为了起点禁词之一。

而晋江、飞卢、17k、菠萝包、刺猬猫全都遭受波及,被删的书数不胜数。

变身文是触碰了高压红线,必须死。

其他网站目前虽然还能写变身文,但都不能获得首页推荐位(大神也不行)。

可见有关部门是多么反感这个题材

而这么活在阴影下也不安全,随时都有可能在新一轮净网行动里被铲除。

我在今年亲眼看到被封的就几十本了。


中国文字市场的规模上限,取决于审核人员的阅读速度,和政策的变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当下网络小说的一个现象。确实,感觉上,“变身”类小说在过去那几年里曾经非常火爆,一度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似乎不像以前那样随处可见了,或者说,它的热度相比曾经有所下降。这背后并不是突然消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咱们不妨从几个方.............
  • 回答
    关于超弦理论的研究声音似乎不如从前那般响亮,这确实是很多对前沿物理学感兴趣的人会有的感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与其说是研究成果“听不到”,不如说是其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但却至关重要的阶段,并且面临着一些深刻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超弦理论在诞生之初曾有过一段令人振奋的“黄金时期”。在20世纪8.............
  • 回答
    《史记》的价值与当下质疑:一部经典如何遭遇时代之惑《史记》,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呕心沥血创作的煌煌巨著,无疑是中国史学史乃至世界史学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更在于其开创性的史学理念、精湛的叙事艺术以及深远的思想内涵。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这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玩味的,尤其是在网上看到那些关于“男生不追女生”的话题下,怎么会突然冒出那么多关于嫖娼的回答?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社会心理和现实层面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承认,当一个社会或群体内部出现某种普遍的“不作为”现象时,人们往往会试图去寻找背后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也很少是单一的。.............
  • 回答
    b站上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的弹幕中出现“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情结。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时代背景:风云变幻下的短暂辉煌“大正昭和之交”大约是指上世纪191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这段时期。这个时代在日.............
  • 回答
    最近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丰田世纪的讨论,尤其是在一些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要说这是否是丰田为在中国市场投放类似车型做出的策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细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丰田世纪突然这么“火”?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丰田世纪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得先弄清楚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丰田世纪(To.............
  • 回答
    关于李小龙的评价,确实存在许多不客观的因素,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时代背景的限制,也有后人解读的偏差,更有商业运作的推波助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1. 神化与滤镜:媒体与粉丝的“过度包装” 英雄叙事与文化符号的构建: 在李小龙所处的年代,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普遍缺乏自信,遭受歧视。“.............
  • 回答
    上海的疫情情况,确实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要说“真实情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疫情发展、防控政策的调整、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经历,都会让“真实情况”呈现出多面性。回顾过去的严峻时刻:在2022年上半年,上海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那一轮疫情,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传播速度极快,而且很多.............
  • 回答
    《Fate》系列中关于圣杯的机理设定,确实蕴含着不少引人深思之处,它们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巧妙地借用了现实世界中的哲学、宗教、神话以及科学概念,再经过艺术加工和戏剧化处理,最终形成了那个能够实现“一切愿望”的神秘装置。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些现实中的对应与来源,尽量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首先,最直观.............
  • 回答
    关于百度百科中关于李书文的介绍,我们需要分开来看待。百科类资料的编写,尤其是在涉及历史人物和武术传承时,往往会掺杂一些传说、民间故事,以及为了突出人物的传奇性而进行的添油加醋。因此,百度百科关于李书文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民间传说和武术界的口口相传,其历史真实性需要打一个问号,更多地是一种带有神.............
  • 回答
    那天在Chinajoy的育碧展台上,听到CEO那句“刺客信条要出中国背景的正统续作”时,现场的气氛瞬间就炸了锅。这消息本身就足够劲爆,但更值得玩味的是它背后所透露出的信息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得承认,育碧能把“中国背景”和“刺客信条正统续作”这两个标签放在一起,.............
  • 回答
    “桃园三结义”这出经典故事,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刘备、关羽、张飞这三兄弟的义气,更是被传颂至今。然而,有趣的是,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祭拜关公的香火格外鼎盛,甚至有“无处不关帝”之说,而刘备和张飞的庙宇,或者说单独祭拜他们的场所,却远不如关羽来得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值得玩味,.............
  • 回答
    夜深了,急诊室的灯依旧亮着,像是黑夜中唯一不灭的星光。值班的张医生揉了揉干涩的眼睛,长长地舒了口气,一个不自觉的哈欠溜了出来。“医生,您怎么还困呢?”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一丝不解和不易察觉的责备。说话的是一位刚刚被推进来的病人,他捂着肚子,脸色苍白,但语气里似乎还带着些许清醒的质问。张医生瞬间收.............
  • 回答
    这几年我观察下来,发现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确实好像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了,反倒对旅行这件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想想,里头的原因还挺多的,而且也挺实在的。首先,时代的背景和价值观的变化是根源。 我爷爷那辈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是最大的目标,工作稳定、攒钱买.............
  • 回答
    确实,现在MIUI的广告比以前好管多了,很多广告都可以通过设置关掉。但这事儿吧,很多人还是觉得不舒服,好像是心里总憋着一股劲儿,甩不掉。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MIUI广告的“进化”是事实。 以前MIUI可不是这样的,广告弹窗那是满天飞,而且.............
  • 回答
    这的确是当下很多企业在危机公关中常见的“套路”,而且往往是第一时间就这么做了。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里面混合了人性、现实利益以及对过往经验的“学习”和“误读”。首先,人性层面:趋利避害的本能驱动。没人喜欢麻烦,尤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丑闻或负面事件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第一反应肯定是.............
  • 回答
    确实,当下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不融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社会、学术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要细致地剖析,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入手。首先,学术成果导向的过度压力和功利化倾向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原因。 “短平快”的研究模式: 很多研究生项目,尤其是.............
  • 回答
    大学里,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关系,确实如同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茶,有时甘醇,有时却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微妙。这种微妙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得从辅导员这个角色的定位说起。理论上,辅导员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连接学校管理层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很多玩家心头最真实的感受。确实,放眼当下游戏市场,一股“重画面轻玩法”的风潮似乎越来越明显,这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视觉冲击力是敲门砖你想啊,现在游戏数量之多,堪比汪洋大海。一个新游戏冒出来,如何.............
  • 回答
    当前公共媒体高度重视“敬爱父母,关爱老人”这一美德的宣传,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有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更包含了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 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与道德传承1.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