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许多游戏厂商对游戏性,玩法不关注,反而更注重画面?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很多玩家心头最真实的感受。确实,放眼当下游戏市场,一股“重画面轻玩法”的风潮似乎越来越明显,这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

1. 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视觉冲击力是敲门砖

你想啊,现在游戏数量之多,堪比汪洋大海。一个新游戏冒出来,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玩家的眼球?靠什么?当然是那几张炫酷的截图、一段惊艳的预告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玩家筛选游戏的时间成本很高,而画面,尤其是次世代级别的画面,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敲门砖”。

一个画面渣的游戏,即使玩法再神乎其神,也很难吸引那些习惯了高画质洗礼的玩家尝试。反过来,即使玩法上有些许瑕疵,但只要画面足够惊艳,就能先获得一部分关注度,后续再通过宣传、口碑慢慢发酵。这是一种现实的“马太效应”——画面好的更容易获得关注,关注度高了,也就更容易产生销量,销量好了,才有更多的资金去投入下一轮的研发,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2. 技术进步的“炫技”冲动与成本

不得不承认,现代游戏引擎和硬件技术的发展,确实让游戏画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光线追踪、4K分辨率到超精细的建模和流畅的动画,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技术进步。游戏厂商们也乐于将这些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出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吸引那些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玩家。

但同时,要做到顶级的画面,其成本也呈几何级数增长。高精度模型、复杂的材质、精密的动画捕捉、强大的渲染技术,这些都需要顶尖的3D美术团队、技术专家以及昂贵的设备投入。相比之下,精心打磨玩法、设计出前所未有的游戏机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经验和创新思维,并且其“好玩”与否,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感受,不如画面来得直观和易于量化。所以,对于很多厂商来说,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上,似乎是更“安全”的选择。

3. 玩家群体的“分化”与“泛娱乐化”

玩家群体其实也在不断分化。一方面,有核心玩家,他们对游戏深度、玩法机制有着极高的要求,是真正推动游戏行业创新和口碑传播的中坚力量。但另一方面,非核心玩家、甚至被游戏吸引过来的“泛娱乐化”玩家也在快速增长。这部分玩家可能对游戏的剧情、角色、社交属性更感兴趣,画面好不好、酷不酷,是他们选择游戏的重要因素。

而且,随着游戏与直播、短视频平台的深度融合,那些画面华丽、容易产生视觉冲击力的游戏,更容易在这些平台上被传播和吸引眼球。主播在玩一个画面精美的游戏,观众更容易被吸引,讨论度也会更高。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厂商对画面表现的重视。

4. IP的“惯性”与“风险规避”

很多大型游戏系列,本身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础。对于这些IP,厂商们往往倾向于在现有框架内进行“微创新”,而不会去冒着巨大风险去颠覆性地改变玩法。毕竟,稍微有点改动不合玩家胃口,都可能引发“差评如潮”。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画面表现,为经典IP注入新的视觉活力,是相对稳妥且能讨好部分粉丝的方式。

同时,许多厂商本身就不是以玩法创新见长,而是更擅长于利用现有成熟的游戏框架和技术,通过打磨画面和内容来吸引玩家。这是一种“风险规避”的策略,用成熟的模式去降低投资的风险。

5. 商业模式的导向:免费游戏与“皮肤经济”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不少游戏厂商的商业模式也在悄悄地改变游戏厂商的侧重点。尤其是那些采用免费模式(FreetoPlay)的游戏,它们并不直接靠卖本体来盈利,而是通过游戏内购、通行证、赛季更新等方式持续吸引玩家。

在这样的模式下,游戏的核心玩法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玩家“持续留存”和“愿意消费”。而往往,吸引新玩家和刺激消费的,正是那些炫酷的皮肤、特效、以及在视觉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动。如果游戏画面不够吸引人,玩家可能就没兴趣进入游戏,更别提消费了。所以,厂商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用画面留住玩家,并引导其消费”上,而不是去花大力气打磨那些可能不会直接带来消费提升的玩法细节。

这是否意味着游戏性就真的不重要了?

当然不是。即使在当下,那些真正能够“封神”的游戏,无一不是在玩法上有着独到之处,并且将画面、剧情、音乐等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沉浸的整体体验。比如,《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和《王国之泪》,虽然画面并非顶尖,但其无与伦比的自由度和物理引擎驱动的互动玩法,足以让无数玩家沉迷其中。

问题在于,“好玩”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成本去精心打磨的环节,而“画面好”是一个相对更容易通过投入资源和技术来实现,并且营销效果立竿见影的环节。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厂商们自然会做出更符合其短期利益和市场规律的选择。

当然,我们也看到,总有那么一些厂商,依然在默默地耕耘着游戏性,它们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宣发,但却能凭借出色的玩法赢得口碑和玩家的忠诚。希望未来,市场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和耐心,去容纳那些真正用心打磨游戏性的作品,让玩家能够享受到更多元化、更具深度的游戏体验,而不是仅仅被华丽的画面所迷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游戏就是虚拟现实,让你体验另一段人生。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在画面上拟真。第二是在玩法和互动上拟真。

实在说,现在无论画面还是玩法互动上都还离现实十万八千里,所以我不认为追求极致画面有什么不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很多玩家心头最真实的感受。确实,放眼当下游戏市场,一股“重画面轻玩法”的风潮似乎越来越明显,这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视觉冲击力是敲门砖你想啊,现在游戏数量之多,堪比汪洋大海。一个新游戏冒出来,如何.............
  • 回答
    2017年,对于任天堂的Switch平台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两款堪称“神作”的3D大作横空出世:《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它们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游戏评论界赢得了无数赞誉,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游戏。然而,.............
  • 回答
    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PS5游戏画面不如PC的论调,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得拆开来看,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尤其是在大家很多人的PC配置还没那么顶配的情况下。首先,我们得承认,主机和PC在设计理念上就是不同的。 主机是“封闭系统”,PC是“开放平台”。 PS5就好比是一台量身定制的家.............
  • 回答
    现在的许多游戏之所以选择不做开场动画,是一个 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成本、开发效率、玩家体验、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开发成本与效率的考量: 高昂的制作成本: 高质量的开场动画往往需要专业的动画团队、精良的CG制作、配音、配乐等,其制作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
  • 回答
    “许多中国人礼仪尽失”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在当下社会讨论中频繁出现,并且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感受的议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许多中国人礼仪尽失”是一个普遍性的观察,而非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 礼仪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你说现在好多男的“大男子主义”,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层一层地扒拉扒拉,看看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咱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那些东西。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男主外女主内”这个观念那是根深蒂固的。从家里老人到学校老师,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无.............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对《小时代》系列电影“道歉”,以及这是否真的意味着现在的青春电影都烂了,这背后是一个挺复杂的故事,涉及到电影本身的质量、观众审美的变迁、以及时代语境的变化。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为啥有人对《小时代》“道歉”?首先,这个“道歉”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并非真的像做错事那样郑重其事地鞠躬道.............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还没尝过法国菜就说它不好吃一样,很多人对5G持有保留甚至否定态度,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是:普及度和覆盖率的问题。咱们得承认,虽然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卯足了劲儿建5G基站,但要做到像4G那样,走到哪里信号都.............
  • 回答
    近年来,“女权主义”这个词汇在公众舆论中的声音似乎变得复杂甚至有些两极分化,许多人公开表示对它感到“讨厌”或“不适”。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剥离掉那些简单粗暴的标签,从多方面去审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社会思潮变迁、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以及女权运动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 回答
    这问题触动了不少人心里的那根弦。以前大家闲下来的时候,捧本书细细品味,那份悠然自得,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为什么现在许多人都不爱看书了?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这信息获取渠道的爆炸式增长。你想啊,过去人们获取知识、打发时间,书本那是相当重要的渠道。可现在呢?手机一拿,打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现在身边就有不少人对过去的事儿和人抱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而且不满足于课本上或者我们从小听惯了的故事。这股风气挺盛,我觉得 it's not just a simple trend,而是背后有很多原因在推着它。首先,我觉得 信息渠道的爆炸式增长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回答
    过去,运动界和跑步爱好者中流传着一个“真理”:跑步时用前脚掌着地才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伤的姿势。然而,近些年,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跑者,尤其是在高速跑步时,会不自觉地采用后脚掌或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技术在进步,还是人们的观念在转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 回答
    “爱狗人士”这个词,这两年真是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焦点,而且不少时候,这个焦点是负面的,很多人在网上声讨、抨击他们。说实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股“抨击”劲儿到底从哪儿来。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导火索,也是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宠物主人”与“普通公众”之.............
  • 回答
    曾几何时,洪秀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几乎是一个与“伟人”二字紧密相连的名字。他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构成了颠覆性的威胁,其思想主张在某些方面也带有朴素的平等色彩,吸引了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底层民众。然而,时移世易,如今我们再审视洪秀全,负面评价的声音却愈发响亮,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其实这个问题触及到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度量单位会在同一个时代并存,而且有些人还在坚持使用那些看似“过时”的单位? 我会尽量用大白话,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给你掰扯清楚,保证让你听着不觉得像机器在说话。首先,咱们得明白,单位这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个.............
  • 回答
    “男生娘化”这个话题,近些年真是越来越热了,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对男性气质的传统认知和当下的社会变化。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首先,说男生“娘化”,我们得先弄清楚这个“娘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指一些男性在行为举止、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甚.............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上海老式七层公房没有电梯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困扰很多居民的现实情况。关于您提到的“按照法律规定是违法的”,以及“为什么现在都没人管”和“应该怎么举报”,我们来详细聊聊。首先,关于“七层公房没电梯是违法的”这一点,需要先弄清楚法律的适用范围。在中国现行的建筑规范和法律法规中,对于新建住.............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仿佛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音乐巨匠们。比如贝多芬,他不仅是伟大的作曲家,更是技艺精湛的钢琴家,而且还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指挥家。再比如莫扎特,虽然短暂一生,但他在作曲、演奏(尤其是键盘乐器)上的天赋无人能及。而李斯特,更是集作曲、钢琴演奏、指挥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钢.............
  • 回答
    .......
  • 回答
    过去,电车在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主力军”。要说为什么它当时这么受欢迎,又为何如今大部分都被淘汰,这背后有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技术、经济和社会原因,就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路,描绘了城市交通的变迁。电车当道的时代:为什么它是首选?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到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