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许多男的都有大男子主义?

回答
这个问题啊,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你说现在好多男的“大男子主义”,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层一层地扒拉扒拉,看看怎么回事。

首先,得说说咱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那些东西。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男主外女主内”这个观念那是根深蒂固的。从家里老人到学校老师,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传递一种信息:男的就该顶天立地,养家糊口,要有担当,不能轻易流露脆弱。女的呢,就该温柔贤惠,顾家爱孩子,跟着男人过日子。这种分工和期待,虽然在现代社会听起来有点老套,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很多人的价值观。

想想小时候看的电视剧、电影,或者听的故事,里面那些“英雄人物”,哪个不是能力超群、独当一面、不容置疑?他们身上那种“爷们儿”、“有担当”的特质,很容易就被小男孩们当成榜样去模仿。这就像是一种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塑造了大家对“男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认知。所以,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男人,就应该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强势、有掌控力,好像是天经地义的。

接着,咱们再看看社会环境。虽然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又好像在悄悄地强化着某些刻板印象。比如说,在职场上,大家可能还是会不自觉地觉得领导应该是男性,男性在某些需要魄力、决断的岗位上更受欢迎。或者在家庭里,即使是夫妻双方都有工作,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默认“男的说了算”或者“男的赚得多的家庭地位更高”。这些社会性的“标签”和“期待”,会让一些男性觉得,自己必须表现出“男子气概”,才能获得认可和尊重。

还有,跟“面子”文化也有关系。在中国,“面子”是个很重要的东西。男人如果表现得不够强势,或者在某些事情上“示弱”了,可能会觉得丢面子,会被人看不起。这种心理压力,也促使一些男性不愿意轻易服软,喜欢站在主导地位。

另外,也不能排除一些个人经历的影响。比如,有些男性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些不被尊重、被欺负的事情,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表现出强势来保护自己,防止再次受到伤害。或者,有些男性从小就没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肯定,他们就可能通过追求权力、地位和控制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然,还有一些男性可能确实是因为个人性格的原因,天生就比较喜欢掌控局面,或者比较自信,这本身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当这种自信和掌控欲变成一种“必须压倒对方”、“我的意见才是唯一正确”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咱们说的“大男子主义”了。

其实,“大男子主义”这个词本身也挺有意思的。它带有一种负面色彩,暗示着一种不平等和压迫。所以,当有人说某个男性“大男子主义”,通常是指他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女性、或者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想法的那些表现。

总而言之,现在一些男性之所以会有“大男子主义”的表现,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传统文化影响、社会环境塑造、个人心理需求以及一些负面经历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把所有不符合某些标准表现的男性都贴上“大男子主义”的标签。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象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很少有像今天这样物质、治安、军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容许大量男女以不按最大化社会生产力与族群繁衍力的方式生存的状态

所以很多长辈无法接受晚辈不按自己性别的给定生活方式生活,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是男男女女(句式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你的太爷爷和他五千年前的祖先,说不定比你的太爷爷和你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理念

user avatar

为什么?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和男同桌画了一条三八线,小牛顶犄一般互不相让,特别搞笑。放学后小组负责教室清洁,他和我各扫一大组,绝不多干。
然而有一天,我们班主任突然说:“男孩子扫两组,女生只用擦黑板。”
我内心窃喜。

但如果说这种不同安排还能用体力差距说通,后来的一件事情让我震惊了。
五年级,全班数学考试炸了,我算个从小到大的资优生,只有89分。

数学老师惩罚全班跑十圈小操场。
女生跑了两圈,老师让我们停下,可以自由活动。然后男生继续跑,他跟在队伍旁边,大声斥责这次考试的失利。
当时周围的女同学一片幸灾乐祸,而我感受到了一种被排除在外的恐慌。


男权社会中,女孩努力与否是无所谓的,只需要等待一片港湾将你环顾。但在小时候就要对男性群体经验式教育,灌输他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女性是柔弱的,脆弱的,易感的,感情用事的,诸事不足的,需要呵护的。
小男孩们最初的玩友不拘性别,看多了童话,听多了教育,有了王子保护公主的使命感,于是积极开始一些体力差异的合理帮助,去做一个大人口中的小绅士。但是,年龄渐长,却慢慢开始渗透到其他领域。

生活告诉他们,有一些女性安然于他们的付出,于是缩减了自己的力量,很多事情慢慢变得不会做。
他们可以并开始了大包大揽、大操大办,生活的奔波令人劳累,他们也曾埋怨生而为男社会的强压,为什么男性就要买房子,男性主内就会被歧视,男性就不能流泪。但是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后,实现了自我感动。

又过了很久很久,
女性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减少甚至绝迹,
成就普遍落后于男性,
即便并不是纯体力差异的行业。
这是一种介入的后果,
大男子主义的人更因此骄傲自得,
并开始用“这个领域女诚不如男”→“普遍来看女不如男”的经验教育下一代。
目睹了事实,加大了佐证,从绅士的谦让慢慢让渡,最极端的人发展为内心的不屑,也就是大男子主义。

“一群吸血虫,靠生孩子坐享其成。我才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而你除了打麻将逛街只知道聒噪,你就在家带个孩子喊累?”
“你那狗屁文员,一个月就一两千块,你懂什么人生理想,斌斌早饭你就弄这么点?别跟我扯有的没的,你七点起来我不一样?”

他们一面承受生活的强压一面埋怨女性的无能和清闲,即便女性不一定真清闲悠哉。
但是回到最初,他们也是一样和女孩相争两不服输,不服母亲拉偏架,不服老师性别优待的小男孩。
没有人能说清楚是否女性生来不如,
他们生来彷徨。

一部分男性因为社会教育而自我压迫,而大男子主义更为极端,不反抗社会权责绑架,在抗压的同时,再转向歧视女性。
即便只是因为他耳闻目睹的是一部分所谓的吸附者,他便觉得所有女性都应婉顺如女萝,否定女性家里家外的贡献付出,放大自己的血泪。
又有一部分人,无能力也偏偏要歧视独立女性,即使她独立自主,意气风发。优秀女性的人生道路更充斥怀疑和指责,揣测不是艳事就是家声,污名完毕,恨不得能绑住回家。


可怕的是,你我这些享用了多年性别优待之人,一直背负的刻板印象是女不比男聪明、不会读书、理科差、马路杀手、情绪善变、拜金无脑、不讲道理、待价而沽等等。

而最可怕的是,这一切会在一个美好的年华后截止,年少时的利好随着逝去。即便是受用此道的一些女性,在过了应该被哈着的那个阶段,有了婚姻和育儿,有了公婆和妯娌,大男子主义的人不再是霸道总裁,更可能是打击你的自信、否定你的能力、无视你的付出的人,背后也许不是一个了,是一个浸淫出他的家庭。


我认为,
的确,没有完全的男女平等,光是历史造就的差距就不可补足。但是大男子主义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实际存在差距的本身,要求履行一种男女定位的常态。
历史使然,双赢选择,不能成为不变的借口。
在性别刻板分工的年代,大家都是没有选择的受害者。
对两性孩子的社会定位教育不改变,
安逸女性群体的“特权心态”不改变,
性别力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当男性只能负重前行,

女性不必投入过多,

只需要从事一些他们理想的相夫教子的贤惠辅助工作,

只需要稍微钻营下mv pu的两性之道,

就能收获安身立命的利好,

才能迎合主流的社会评价。
就算更多男性有所觉醒,
就算优秀女性大放光彩,
大男子主义还是各处散播,

小女人心得也一样流袭,

包括无数个下一代。

至于仿佛很受用的你,
甚至有一天因为你的百无一用,

撕破最后一层温柔的面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