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喜欢推翻主流,揭开历史人物“真面目”?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现在身边就有不少人对过去的事儿和人抱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而且不满足于课本上或者我们从小听惯了的故事。这股风气挺盛,我觉得 it's not just a simple trend,而是背后有很多原因在推着它。

首先,我觉得 信息渠道的爆炸式增长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你想想,以前咱们了解历史,主要就是教材、历史书、纪录片。这些东西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会经过一个“官方”或者说“主流”的筛选和定性。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很多时候,为了构建一个民族的叙事、一个国家的认同,或者为了树立某种榜样,某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复杂性、争议性就会被弱化,甚至被隐藏。

但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社交媒体、各种博客、播客、论坛,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你可以轻易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且,很多以前被认为“禁忌”或者“不宜公开”的史料、档案,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流传出来,或者被一些学者挖掘出来。这就像你本来只看到了一幅被精心装裱的名画,但突然有人告诉你,画框后面还有一堆草稿纸,上面画的可能跟最后成品不太一样,甚至有点“不堪入目”。这种新信息的冲击,自然会让人产生“是不是我一直被骗了”的疑问。

其次,个人主义和批判性思维的兴起 也是一个关键点。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普遍受教育程度提高的人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大家不再轻易相信权威,更愿意质疑。“为什么这个人被说成是圣人?他真的就没有一点缺点吗?”,“为什么这件事是这么记载的?当时真的只有这一种可能性吗?” 这种质疑的精神,加上互联网上各种“反转”故事的诱惑,很容易让人对既有的历史叙事产生怀疑。大家更想知道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而不是一个被符号化、被概念化的历史标签。揭开历史人物“真面目”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个体独立思考能力的展现和价值的追求。

再者,社会思潮的变化和对多元化的追求 也起到了作用。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对于“好人”、“坏人”的二元对立看法也开始松动。大家更能理解人性的复杂性,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对于历史人物,如果仅仅被贴上“伟光正”的标签,反而显得不真实,甚至有点虚假。人们更愿意去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无奈、挣扎、矛盾,以及他在某种情境下做出的“不那么光彩”的选择。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挖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且,当一个社会开始珍视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时,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自然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而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另外,“怀旧”和“反思”的心理 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候,我们对过去人物的“揭秘”,也包含了一种对当下某些社会现象的隐喻或对照。比如,当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风气时,人们可能会回头去审视那些被奉为楷模的历史人物,看看他们身上是否也存在我们现在所诟病的那些问题,从而得出一些“古今皆同”的感慨,或者以此来批评当下的某些现象。有时候,这也可能是一种情感上的释放,对某些长期被压抑的观点或情绪的一种表达。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 叙事方式的吸引力。很多时候,所谓的“揭秘”故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吸引力。一个被隐藏了几十年的真相,一个被神化的偶像的“崩塌”,这种反差本身就足够抓人眼球。而那些深入挖掘细节、拼凑碎片、构建新叙事的作者,也往往能吸引大量的关注和追随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迅速引发讨论和传播。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揭秘”也并非总是客观和公正的。有时候,为了博取眼球,一些信息会被断章取义,一些分析可能带有很强的个人偏见,甚至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将历史人物“污名化”或者“妖魔化”。这就像一柄双刃剑,在让我们看到更丰富多样的历史的同时,也可能让我们陷入另一种片面和极端之中。

总而言之,现在大家喜欢“推翻主流”,揭开历史人物“真面目”,是信息爆炸、个人主义兴盛、社会思潮变迁、以及叙事方式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人们对真实性的追求,对独立思考的坚持,以及对复杂人性的理解和包容。这股风气,可以说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伴随着一些需要警惕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不去揭“真面目”,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有些人怎么扬名立万?怎么进一步赚钱?

user avatar

我写过一篇有关汪精卫的文章,骂我的骂得我狗血喷头,夸我的自然也说我写得不错。所以我觉得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我记得有人说过,三国演义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的脸谱化。

从认知规律来说,了解一个事物必须从脸谱化开始。这就好比小朋友,他们看漫画看剧一定会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如果你告诉他们,这个人既好又坏,小朋友就会糊涂了。

所以脸谱化历史人物是树立价值观,达成共识,造就民族性格的大事情。一个民族必须用这些脸谱化的人物来把男女老幼都团结起来。比如说岳父,文天祥,不用想,夸他准没错!说秦桧,隋炀帝,商纣王,不用想骂他就是。

但是,用以塑造民族性格的脸谱化人物并不是他本来的样子。在这个事情上,这些人物其实都属于某种再创作。

比如秦桧,害岳飞真的只是他一个人能做得了的吗?或者我们无妨再推演一下,是不是秦桧让雷劈死了,岳飞就不会死了?

比如我写过的汪精卫,如果在发表艳电之前,突然心脏病突发死去了,他是不是个汉奸呢?

脸谱化人物的好处是容易传播,快速达成共识。脸谱化人物的坏处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人缺少了真正的思考。

没有思考的结果就是他的爱国或者坚持脆弱不堪。

这种事情在年轻人身上尤为突出,当年轻总觉得,当个仁人志士有什么难?大不了一死就是了!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投靠日本人的汪精卫,当年就是怀着大不了自杀的心理去跟日本人议和的。可是到了最后他也没自杀!为什么?因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当你已经被人当做汉奸的时候,你自杀得到的评价就是罪有应得,而不是仁人志士。所以在被日本人坐实了汉奸之名后,汪精卫决定活下去。

所以,当一个人真正打算去做一个仁人志士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他会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会去思考自己在汪精卫,秦桧的那种情况下真的会做得比他们更好吗?比如秦桧,脸谱化的秦桧也许一出生脑袋上就有一朵乌云,三岁偷看小姐姐洗澡,五岁偷邻居李子,十岁上房揭瓦……

可是实际上,秦桧早年是鹰派,是绝对不妥协的北宋大臣之一。

与秦桧类似,汪精卫在抗战之初是鹰派,不惜辞职以逼迫张学良出兵。其言辞慷慨,更是名动一时。

那么是什么让这两位铁血爱国人士最后沦为被人唾弃的卖国贼,汉奸呢?

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当个仁人志士绝不是引刀付一快那么简单。如果做个仁人志士真的是连三岁小儿都能够的事,哪里又有那么多汉奸呢?

总有人觉得给汉奸去脸谱就是给汉奸洗白?其实这跟洗白有什么关系?孔夫子的高徒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纣王大概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汪精卫和秦桧。可是孔子与弟子在践行君子的为人的时候,也会把纣王的脸谱去掉,然后得到“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的结论来自勉。

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汉奸,为什么要去他们的脸谱,为什么要说他们也有难处,为什么要强调他们也曾慷慨过激昂过,因为只有知道这些,才能避免变成他们,才能避免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

许多人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变成汉奸。其实汪精卫和秦桧都曾这样认为,但最终他们都没做到。看山不是山这个境界是不能省略的,只有过了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操守的人。反之,跟着所谓的主流,呐喊,高歌,如果把他扔到另一群人当中,是不是也会为另一群人的主流呐喊,高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现在身边就有不少人对过去的事儿和人抱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而且不满足于课本上或者我们从小听惯了的故事。这股风气挺盛,我觉得 it's not just a simple trend,而是背后有很多原因在推着它。首先,我觉得 信息渠道的爆炸式增长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对《小时代》系列电影“道歉”,以及这是否真的意味着现在的青春电影都烂了,这背后是一个挺复杂的故事,涉及到电影本身的质量、观众审美的变迁、以及时代语境的变化。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为啥有人对《小时代》“道歉”?首先,这个“道歉”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并非真的像做错事那样郑重其事地鞠躬道.............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还没尝过法国菜就说它不好吃一样,很多人对5G持有保留甚至否定态度,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是:普及度和覆盖率的问题。咱们得承认,虽然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卯足了劲儿建5G基站,但要做到像4G那样,走到哪里信号都.............
  • 回答
    近年来,“女权主义”这个词汇在公众舆论中的声音似乎变得复杂甚至有些两极分化,许多人公开表示对它感到“讨厌”或“不适”。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剥离掉那些简单粗暴的标签,从多方面去审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社会思潮变迁、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以及女权运动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 回答
    这问题触动了不少人心里的那根弦。以前大家闲下来的时候,捧本书细细品味,那份悠然自得,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为什么现在许多人都不爱看书了?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这信息获取渠道的爆炸式增长。你想啊,过去人们获取知识、打发时间,书本那是相当重要的渠道。可现在呢?手机一拿,打开.............
  • 回答
    过去,运动界和跑步爱好者中流传着一个“真理”:跑步时用前脚掌着地才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伤的姿势。然而,近些年,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跑者,尤其是在高速跑步时,会不自觉地采用后脚掌或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技术在进步,还是人们的观念在转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 回答
    “许多中国人礼仪尽失”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在当下社会讨论中频繁出现,并且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感受的议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许多中国人礼仪尽失”是一个普遍性的观察,而非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 礼仪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
  • 回答
    “爱狗人士”这个词,这两年真是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焦点,而且不少时候,这个焦点是负面的,很多人在网上声讨、抨击他们。说实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股“抨击”劲儿到底从哪儿来。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导火索,也是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宠物主人”与“普通公众”之.............
  • 回答
    曾几何时,洪秀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几乎是一个与“伟人”二字紧密相连的名字。他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构成了颠覆性的威胁,其思想主张在某些方面也带有朴素的平等色彩,吸引了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底层民众。然而,时移世易,如今我们再审视洪秀全,负面评价的声音却愈发响亮,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
  • 回答
    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PS5游戏画面不如PC的论调,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得拆开来看,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尤其是在大家很多人的PC配置还没那么顶配的情况下。首先,我们得承认,主机和PC在设计理念上就是不同的。 主机是“封闭系统”,PC是“开放平台”。 PS5就好比是一台量身定制的家.............
  • 回答
    2017年,对于任天堂的Switch平台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两款堪称“神作”的3D大作横空出世:《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它们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游戏评论界赢得了无数赞誉,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游戏。然而,.............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和悲观情绪。人口、生育率、房价、就业等看似独立的社会议题,实则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图景,让许多人感到担忧甚至绝望。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悲观和阴阳怪气。一、 人口与生育率:消失的未来,失落的希望 人.............
  • 回答
    不少人看《海贼王》时,似乎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海军就代表正义,海贼就等同邪恶。每当剧情中海军做出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或者某些海贼展现出温情一面时,总有人会跳出来说:“这是漫画,别把现实代入!” 但说实话,这种说法本身就有点奇怪,因为恰恰是《海贼王》这部作品,最擅长模糊和挑战的就是“正义”与“邪恶”的.............
  • 回答
    维特尔连续四年(20102013)称霸 F1 围场,这绝对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在那个时代,他就像一台精准高效的赛车机器,无人能挡。然而,即便拥有如此辉煌的纪录,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车迷和评论员认为汉密尔顿或者阿隆索在技术层面或者综合能力上更胜一筹。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绝非简单的“夺.............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你说现在好多男的“大男子主义”,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层一层地扒拉扒拉,看看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咱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那些东西。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男主外女主内”这个观念那是根深蒂固的。从家里老人到学校老师,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很多玩家心头最真实的感受。确实,放眼当下游戏市场,一股“重画面轻玩法”的风潮似乎越来越明显,这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视觉冲击力是敲门砖你想啊,现在游戏数量之多,堪比汪洋大海。一个新游戏冒出来,如何.............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其实这个问题触及到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度量单位会在同一个时代并存,而且有些人还在坚持使用那些看似“过时”的单位? 我会尽量用大白话,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给你掰扯清楚,保证让你听着不觉得像机器在说话。首先,咱们得明白,单位这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个.............
  • 回答
    “男生娘化”这个话题,近些年真是越来越热了,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对男性气质的传统认知和当下的社会变化。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首先,说男生“娘化”,我们得先弄清楚这个“娘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指一些男性在行为举止、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甚.............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上海老式七层公房没有电梯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困扰很多居民的现实情况。关于您提到的“按照法律规定是违法的”,以及“为什么现在都没人管”和“应该怎么举报”,我们来详细聊聊。首先,关于“七层公房没电梯是违法的”这一点,需要先弄清楚法律的适用范围。在中国现行的建筑规范和法律法规中,对于新建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