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部分的5G鼓吹者似乎并不知道手机是接在基站上的,基站是走光纤的。
======随便补充======
5G最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快速建立接入,一个是传输低延迟。这个最适应的场景大概是驾驶辅助:设想一下,在地形复杂、流量大的位置建立固定的光电桅杆,上面的传感器可以做到口径比车载的好、功率比车载的大、视野比车载的好。然后驶入区域的车辆通过5G网络快速建立链接,得到自己视野之外的实时场景信息支持(比如自己盲区的车、行人),甚至是行驶调度指令(比如“你先走”、“你减速,他先走”)。
然而大部分的鼓吹者扯的都是啥玩意?
说5G可以推进云端游戏?光纤直连都TMD救不了云端游戏。
说5G能推进远程医疗?人家医院建手术室不会拉根光纤专线?同等技术条件下,有线的带宽和稳定性不比你无线要高?
哪壶不开提哪壶。
因为在3G、4G的时代,需求是走在技术前面的,在3G、4G时代到来之前,人们就已经对移动计算的情景做了若干的研究和实践,而不是为了用新技术去想需求。但5G的话,我看到的更多是从业者和投资者为了用5G而用5G,而这些场景现在需求尚不明确,业务模式未被验证。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源地Hi-PDA上,爱好者们在15、20年之前就已经勾画出了移动互联网的蓝图
1、在2G时代,甚至WAP还不普及的时代,Hi-PDA的玩家们就开始设置离线浏览,进行新闻订阅了,Palm上的AvantGo,iSilo,HandStory可以看作是“今日头条”的最小可行产品。
2、在2G时代,CMWAP还无限流量的时代,Hi-PDA的玩家们就开始使用爱立信T39mc这样的带蓝牙功能的手机,配合Palm上的Blazer,Xiino等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了。UC浏览器也是在类似的背景下产生的。
3、在刚刚有Wi-Fi的时代(2004年),Hi-PDA的玩家们就已经尝试使用Microsoft Portrait进行移动端(Pocket PC)的语音和视频通话了。FaceTime还要等六年才出现。
4、差不多同一时刻(2005年),Hi-PDA的玩家们使用Chatopus,Linq(Jabber服务器)实现了Palm上的即时通信,并可以与QQ、MSN互通,这不仅远远早于微信、甚至早于2007年的飞信。
5、2007年,Hi-PDA的玩家们就在用TCPMP/BetaPlayer/Kinoma在移动端观看在线视频了,此时距离3G在中国商用还要一年。而到10年后的2017年,抖音这一未来的现象级产品才进入人们的视线。
可以说,从3G到4G的主要应用场景如移动新闻、即时通信、语音和视频通话、移动端视频等等,Hi-PDA的发烧友们在2G时代(1999~2007年间)就已经成为了early adopter,对应用场景、限制条件有了相当的了解,甚至已经在社区中有了产品的雏形和初始的用户群。这种前瞻性的用户社群在相应的技术一旦推出的时刻就会像打开闸门一样迅速的衍生出各种产品,中国的PDA社群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创意之源。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看不到出现任何前瞻性的消费端应用社群展示出对5G的需求,所有5G宣传中所描述的面向消费端的应用,比如云游戏、无人驾驶之类的,都是从业者在讲故事,就像它们的前辈飞信、基于运营商的3G视频通话、手机报那样,运营商愿意拿来展示技术、讲故事,但没有真正的市场需求。
目前所有可能适用5G的应用都没有发自民间的,行动主义的实践,这非常危险,因为它很可能代表的是从业者的“一厢情愿”甚至是“行政命令”或“上之所好”而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单依靠工业界的需求(许多需求都有若干可选择的替代品,比如NB-IOT和LoRA的功能就有诸多重合)去把特定的技术强推给消费者,是不合理的,甚至让人想起TDSCDMA的失败。
1,技术并不是越发展越有用,而5G很可能就是方向错了。
比如说蓝光光碟,当年从VCD到DVD光碟火遍全球,更先进的蓝光呢?完全就是小众玩具。
这种大力出悲剧的技术,放眼人类历史比比皆是。(天国的大和号,活着的ddg1000)
当然有些人用VCD升级DVD取得惊人成功的例子,证明蓝光必将取得惊人的成功。我只能说这逻辑上不正确,实践中也不正确。
再换一个个人的体验
我最早合租用的是150m的网,后来自己用50m网,我感觉不到任何网速差异。steam卢森堡的服务器最高稳定速度也就跑6.5MB/s左右,150m并不能让我少花三倍时间。50m一样边更新游戏边看片。就算给我1000m的网,我的体验会改变吗?不会。
大多数人车跑200就快散架,法律允许最高跑到120的情况下,修了个可以跑1000的公路毫无意义。
出口的数据中心限速,主干网限速,用户没有需求,你一个接口开这么大速度有什么用呢?
关于低延迟
央视开讲了节目的现场测试,是全网5G测试成绩比较好的一次
5G的连接测速服务器延迟大概在13ms左右
4G在17ms左右
我本人4G在20ms左右
我家WiFi 9ms
我家有线5-7ms
为什么?因为延迟不仅发生在设备到路由之间。线路到服务器之间的延迟跟5G没有关系也无法靠5G消除。
有什么应用,17-20毫秒做不了,13毫秒就能做呢?
当然你们自己也可以测一下5G和4G的延迟。
所谓的工业5G,引用一下别人的答案吧。
2,正确的思路是什么呢?WiFi6给出了答案。wifi6没着重提高速度,就是针对智能家居和现代生活做一个补强,顺带还将低功耗,解决网络拥堵。
4G则是在增强速度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是很正常的思路,所以取得了成功。
而5g的发展方向则是:我要干死WiFi!彪高速!做到外面理论网速比家里还快!高频毫米波!更大功率!覆盖面积更小!超低延迟!虽然延迟还是WiFi的几十倍。
然后就是拿出一些跟5G没啥关系的技术,比如NB-lot,LTE-U,智能休眠之类的东西来证明5G其实不是这样的。然而他们不会说这些技术部署在4G网络上也可行。
WiFi是一家人用一根光纤,5G是一个小区的人用一根光纤。你用3G,网站的数据中心撑死给你50m带宽,你用5G,不冲百度云会员,享受2m带宽。用脚想也能想明白,5G实际上网速度与5G基站理论速度无关。
3,想明白5G实际上要依靠网线才能工作,想明白木桶的短板不在你家,就知道5G所谓的应用有多不靠谱了。有的光纤都解决不了,比如云游戏,光纤+5G只会更差,毕竟凭空又增加了几十倍的延迟。
有的网线解决的太好,比如远程医疗,没必要花5G的钱。
移动网络的本职工作:覆盖,稳定,省电。
4,5G真正的本职工作:收菜
本来基站和手机两条产业链的市场已经进入衰退期,这下奶活重新干。
4G 09年开试验网,你的第一部4G手机是哪一年买的呢?你的第一个4G套餐是那时候办的呢?
5G 18年开试验网。退一万步,就算5G和4G一样成功,那也不用这么急着吃蛋糕吧。
5,B站免费看到最高码率是3000K,大会员是6000K,这个需要的带宽也就3m-6m。4K电视,2k显示器,高刷屏,普及多久了?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摄像产品普及多久了?百兆宽带普及多久了?
然而在线超高码率视频内容依然极其稀缺。
既不缺内容,又不缺观众,缺什么呢?
还是翻来覆去那两句话
1,上网的本质是靠网线,靠光纤,所有的技术都是网线的延伸。
2,上网的短板不在5G,无限接长坂是无法改解决问题的。
大概八月中旬我写了这个答案,结果没两个星期出了这个大新闻
现实比我想的更严峻。
韭菜不够了。
不开玩笑,想吹5G的请抓紧办5G套餐,只说不干,误国误民。
都2020年8月了,还有那么多人没用过5g,你为什么还觉得5g有用……
当年4g什么情况?基站铺开就没人用3g了(供应商对3g限速也有关系)……
人可以卑微如尘土,莫要扭曲如蛆虫。
你不懂大家可以教你,但是一定要出来吹新衣服有多好看以表现自己聪明睿智忠诚可靠……
准确的说,不是说5G没有用,而是真正的5G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样,导致理解上出现了严重偏差。5G大约需要面对五大挑战,如果这五大挑战都能应对,那么一定可以大获成功。
描述5大挑战前必须要科普的是
科普1:
很多人以为的5G传输方式是:
手机->5G基站->5G基站->5G基站……->抖音服务器
实际的5G方式是:
手机->5G基站->占据传输路径长度99+%的光纤介质->抖音服务器
科普2:
很多人以为的5G超低延迟是:
手机->5G低延迟->抖音服务器
实际的5G是:
手机->5G低延迟->5G基站
五大挑战之一:范围覆盖成本
由于信号频率、波长与传输衰减的原因,一个2G基站可以覆盖7公里,一个4G基站可以覆盖1公里,一个5G基站仅能覆盖300米。
中国为了4G的覆盖,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全球4G基站大约有500万+个,中国占据了340W+个,美国仅有20W个4G基站。在很多发达国家,运营商都是私营的因此对于偏远地区选择使用2-3G基站覆盖,不提供4G服务。如果中国想要把现有4G地区全部提供5G服务,那么需要340W*4(按照最低4倍算实际4-8倍)=1360W个基站,5G基站的价格20-60W之间,我们同样按照能以4倍密度取代4G基站的5G基站大概48W左右,1360W*48W=6.5万亿元。如果有一定金融知识的人可能知道4万亿的威力....假设我们仅对人口密度大一些、行为活跃的35%的地区进行5G覆盖,那么成本依然高达2.2万亿。
韩国首尔,一个巴掌大的城市,仅有上海、南京十分之一、杭州三十三分之一大小的韩国首都,已经部署了8W个5G基站,掉线家常便饭,信号极差,还在不断地堆基站。
五大挑战之二:5G耗电成本
5G基站的功耗众所周知, 5G基站单系统的典型功耗分别为:华为3500W,中兴3255W,大唐4940W,而一般4G的单系统功耗仅为1300W,5G是4G的3倍。如果覆盖同样面积需要4倍于4G基站,因此5G单位面积耗电成本是4G的12倍。
只看耗电量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那么我们来看下实际的经济情况。中国移动2018的电费开支是245亿元,中国移动2018年的利润为1177.81亿元。我们依然在这里假设仅有35%4G覆盖地区会部署5G,那么耗电开销为245亿*12*35%=1029亿元。
五大挑战之三:接入承载网改造扩容工程
大家通过科普已经知道了,所谓5G通信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光纤介质传输,那么问题来了。我们4G有多少用户可以达到理论的100mbps呢?几乎都不能,为什么?原因是使用人数多,造成接入承载网扛不住这么大的流量需求,导致大家的速率普遍在30-80mbps,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核心骨干网和接入承载网全部维持原样,仅仅把4G基站换成5G基站连一样的人会如何呢?答案是大家使用5G继续享用30-80mbps的速率,为什么?这就像水传输,前面的管道细长流速固定,最后出水口无论造的多大出水的量始终不变,因此接入承载网需要大规模扩容改造来迎合5G速率。
5G通信仅仅能解决手机->基站几百米的通信问题。因此这是第三个需要大工程改变的挑战。
五大挑战之四:用户成本(套餐费用+终端续航能力)
1.套餐费用,由于运营商建设5G需要投入巨资,那么5G的套餐使用费用是用户最关注的一个方面,目前普通用户4G的套餐费用普遍在30-100元不等,运营商如何平衡挑战一-三种投资和用户收回成本方面,需要有更人性化的收费方案。
2.终端续航,尤其是手机续航。需要终端厂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集成芯片方案。
五大挑战之五:5G专属生态圈
指专属于5G生态圈,很多人提到过VR应用,这并不属于5G。原因是很多家庭都已经接入了100-200M的光纤入户,网络信号更稳定,但是没有衍生出更多的VR市场。远程手术,着同样不属于5G生态圈,因为远程手术和指导拉高速专线是更合理的做法,带宽和稳定性更可靠等等。
所谓的5G专属生态圈是指仅用光纤入户入司或+WIFI做不到,但是光纤+5G基站无线传输可以做到的内容,只有基于此才能促进5G生态圈和用户群的扩大发展。
比如说远程驾驶,指用户远程驾驶车辆,这个算是5G专属生态圈,我们先不讨论延迟问题,但是光纤是无法拉到每辆车上的,因此这是一个5G专属。如果有远程驾驶需求的人,那么5G是他必不可少的渠道。
比如说手机用户观看8K电影,我们先不讨论手机8K视频处理能力,用户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如果有需要在线观看8K视频的人,那么5G是他必不可少的渠道。
所谓的专属生态圈就要如此持续打造。
综上所述,5G有没有用,完全取决于你能不能认为未来几年可以应对好以上五大挑战,能应对就是看好,不能应对就是不看好也就是产生无用言论。
=======居然破千赞了,感谢各位捧场,撒花@@
评论区讨论得太激烈了,之前写得急答得太粗了,没有说清楚,会引起误会。这里补充下:
5G好不好,当然好,只用了十倍的能耗把带宽提升了百倍,当然是很厉害的技术,可以说是集人类目前所有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之大成者。然而,商业是商业技术是技术。在中国的国情和通信市场畸形竞争的环境下5G没法变现。比起高昂的建设维护成本,199的套餐贵吗?很合理,甚至都不赚钱,赔本赚吆喝,但是还是骂声一片,毕竟在中国商人就是原罪,上网就该免费。而且在通信市场这种红海,4G套餐普遍39的情况下199能卖出多少?39就能用十几G流量,你愿意花199用5G吗?也就是说B2C的话根本撑不起5G网络。
B2B是个赚钱的方向。但是企业和政府用户千厂千面,需求千奇百怪,需要从硬件终端、到网络、再到应用的端到端的开发能力,三大运营商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如果像4G一样沦为管道工,最赚钱的两头都拿不到,卖卖流量混吃等死那么连电费都赚不回来。工业自动化听起来美滋滋,但是中国的制造业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很多小城市还是人力最经济。
总结起来就是:在中国现在这个发展阶段,5G根本找不到他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现在最稳妥的应该是把4G网络软硬件继续升级,农村达到1800Mhz的4G网络全覆盖,下载达到150Mbps,城市升级到4X4MIMO,下载300Mbps。热点区域双载波,下载达600Mbps。修修补补还能再战5年是不是。5G以试点为主,在一线城市小范围铺开。等待产业链成熟。但是我兔历来喜欢亩产万斤,赶英超美,居然真的变成了ZZ任务,不说了,说多了发不出来。
如果强行大面积铺开5G,除了看抖音不卡,可能是一地鸡毛。不知道联通的小身板能不能承受第二次混改,电信可能也需要一次混改来续命。但上次参加混改的大佬已经浮亏700亿了,这次还有人买账吗?
就酱……
________假装有分割线,以下原答案。
因为5G除了1GB下载速率,其他应用都是吹牛B的,自动驾驶、远程手术、ARVR、工业自动化,5年之内都看不到商用的希望。
另外,1GB每秒也是网络空载时你站在天线下面下载的速率≈实验室速率,商用网络中基本上就是每连接100Mbps,因为5G每扇区总带宽10Gbps,最多只能支持100个百M连接,换算成字节每用户12.5MBps=现在家里百M宽带的速率,同学我为什么要看好它?
而且你看不到的是运营商在背后要付出N倍于4G网络的代价,建设成本大概是4倍,基站数量是4G的两倍,设备和传输加起来每站成本又是4G的2倍。最可怕的是能耗是4G的十倍,原来每个4G站点1000块每月,5G就是一万块,我们这个5线城市,按4000个站算,每月电费4000万,每年5个亿,4g时代总收入也就5个亿,现在要花5个亿交电费。花那么大代价,就为了让你刷抖音不卡?想多了同学。然后就是资费,你愿意花多少钱每月用5G?收你199的套餐费,你是不是又要发帖骂运营商了?5G看起来美滋滋,但是距离全面商用任重而道远。
我是做5G优化的,不是信口开河,要反驳请有理有据。
如果你真的认为5G很有用,那么证明1Gbps的网速对你来说是刚需。
那么请问你家里的宽带速度达到每秒100MB的下载速度了吗?公司和学校的交换机接出来的双绞线速度达到每秒100MB了吗?
为什么自己的电脑这种真正的生产力工具都没达到“5G速度”,反而嘲笑“5G无用论”——你如果真的有这么高的网速需求,你应该等不到手机5G信号覆盖,你应该提前在家里部署1Gbps的网络——立刻给运营商打钱,把家里宽带升级到和5G一样的速度,并且把家里的路由器也换掉,在5G到来之前首先让手机在家连上wifi的时候先享受到“5G速度”呀?
我寻思一堆人喊着“5G有用”,自己又不买5G手机,也不升级5G手机套餐,家里公司学校宽带还刚到10Mbps的速度,咋就好意思嘲笑“5G无用论”了呢?
这个问题下的所有回答和评论都很有意思,大部分人分成两派,谨慎派和吹爆派。
谨慎派拿出各种各样的依据指出现阶段以及短期内可见的未来,5G难当大用,目前对于5G应用所做的猜想,大多数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对5G在现实意义上的用处不抱有太大的乐观,这派人大多是技术爱好者,甚至有业内人士。
而吹爆派这边呢,要么就是“5G未来很有用”“产业革命”“国家说好就是好”等空话,没有人能详细论证5G到底怎么个有用,革的什么命,甚至对谨慎派赋以“老旧”“愚蠢”“目光短浅”“没有想象力”等评价。
这氛围简直绝了。
======================================
首先,不是说5G没用,而是是它对于一般用户的意义低于2G到3G的跨越,目前来看,甚至低于3G到4G的进步。实话说目前大多对5G的猜想,那些应用的发展跟5G就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我们现在用的所有网络服务,都是3G时代的遗产。
移动支付,乃至各类移动服务的兴起靠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移动游戏的发展靠的是半导体行业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性能增强。
甚至移动视频直播和短视频的普及,是因为随着移动设备性能增强手机可以承担简单的视频创作工作,以及国家强制推进的移动资费降低。快手上线的时间是2011年,没想到吧。
上述业务,一张建设完善的3G网络一样可以承载,也就是说,整个4G时代,都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没有4G就不能发展的业务。只不过我国3G发展实在是太畸形了,让上述那些业务爆发在4G时代而已。现在的问题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应用需求超出了4G甚至3G所能承载的范畴,5G搞出来没有新需求,未来几年能诞生什么杀手级应用,有谁有底么?谁都知道网速快视频更清晰,但是大部分人对2K4K兴致不大,1080P足够好,边际效应明显了。
===================
大家认为3G不行,是因为我国3G网络建设太垃圾了。而我国的4G网络,覆盖广确实没得黑,但技术等级偏低,在密集人口区很容易歇菜,具体表现为在人流密集处(如地铁站)信号满格却没有网速,让人误以为4G不行,但事实上这是因为在CAT12 CAT15手机满地走的当下,大多数基站都还是CAT4这个相当初级的4G规格,容量堪忧。这相当于用着千兆光纤却搭配百兆路由般让人如鲠在喉,这种情况下,明眼人都知道花少量投资在重点地区升级基站就可以很好解决拥堵问题。但是我们的情况却是,房子漏雨了,你不选择查缺补漏,而是去盖一个新房子。
我们国家上马3G的时间太晚,刚把3G网络建设好,还没享受到胜利成果,西方国家就已经进入4G时代了,于是3G终止投资,大建4G网络。4G时代刚把网络建设好,还没享受到胜利成果,国家要领先世界抢跑5G产业,于是4G终止投资,大建5G网络。我们的3G4G网络还没进化到它们的完全体,就已经停止发展,LTE从来没展现出它该长期演进的样子。
任何固定场景的无线解决方案,都轮不到蜂窝网说话。
在?要不要查查一个5G基站的成本,覆盖面积和功率?
要不要再查查工业AP的成本,覆盖面积和功率?
十个厂区的工业AP加交换机加电缆布线成本加起来,大概还不够部一个厂区的5G基站(有可能还不够一个基站钱)。
或者来个贴近生活的,如果小米吸顶灯200一盏,其中5g模块成本100,预充套餐费50,剩下的50,大喊5g助力万物互联的人们怕不是要叶公好龙了。
你说5G走公网可以跨厂区通信?有线光纤直连,无线5km距离的定向AP了解一下?
你说5G一个基站覆盖半径300米?半径500m的全向AP了解一下?
在?要不要查查5G终端模块的成本和功率?
要不要再查查一个zigbee终端的成本和功率?
一块一个的RF模块,十块一个的zigbee模块,功耗毫瓦了解一下?
我一个传感器加zigbee,一块纽扣电池能用三年,一根线不用接。5G呢?
什么?你说带宽?
我一个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一秒钟哪怕发1000次数据,能用掉10k带宽么?
我一台自动叉车上,温度湿度重力气压加速度红外激光全部给你拉满,来个WiFi模组,要不查查多少钱多少功耗?
真的吃带宽的摄像头这种,要不要查下HDMI1.2或者USB3.0或者单芯信号线的带宽是多少?
哪怕走无线,要不查下WiFi6的带宽和工业AP成本?
什么?你说延时?
在?假设你有电信的舅舅可以把厂房服务器直连电信机房,试试5G走公网ping下服务器?友情提示,不会比你ping ipconfig看到的dns快。
要不要再试试ping下公司内网的其他局域网设备?我允许你用WiFi而不是光纤直连哦~
对了,还有个问题,你服务器和传感器/设备都接互联网了,黑客入侵偷资料/破坏设备请问损失多少?
我物联网终端+局域网物理隔离,麻烦来入侵一个。
就算我要传数据,我用一台连操作系统都没有的单片机把汇总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外面的服务器,麻烦来入侵一个。
最后留个思考题。
已知国网和南网都有一套覆盖了所有运营省份的国家级规模的电力内网,和公网是物理隔离的。
请问他们是吃饱了撑的吗?找运营商万兆光纤直连不香吗?光纤直连+独立基站直接把蜂窝网跑到理论极限性能不香吗?5G民用普及后能上100MBps顶天了,也就是蛐蛐4G的理论性能罢了,工业专线真可以跑满理论性能。
对了再加个数字,这种国土炼成阵级别的独立网络,根据我的项目经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时间不会晚于2013年。(国家863项目,和我讲ppt的建议去补下课呢)
你们喊的什么工业物联网,什么边缘计算,早就是人家七八年前玩剩下的。果然科技以改名为本,换个高大上的词语还可以重新割一波投资人和消费者的韭菜,至于是否真的做出可用的东西,谁关心呢?
对了,根据我高中去红塔烟厂参观的情况来看,工业4.0这东西,十二三年前就已经有人做到了。
还有南网的皮卫星野外通信和VR智能巡检,无人机自动巡线,够有想象力吧?你们讲故事的割完韭菜留一地鸡毛,人家做正事的六七年前就已经用到生产线上了。
5G这个东西,关系到整个电信行业的生存问题,不是有用没用的问题。
你日常用移动网络的时候,除了下载王者荣耀,对速度的要求,3G时代的WCDMA已经足够用了。
不信,你把手机的网速监控开开,WCDMA在实际网络里面最快能跑到2M多的下载速度(不限制还能更高),你刷知乎用抖音,很少瞬间过2M。
理论上,你把WCDMA不断扩容,增加用户容量,增加核心网带宽,用户需求已经满足了。
但是,如果全球都用WCDMA,你让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这些厂商一直维护WCDMA网络?还能不能好好赚钱了。
所以,后来有了4G,4G虽然理论带宽更高,但是用户真正用的水平,还是WCDMA时代的网速。毕竟流量要钱,不要WIFI,用流量下载的场景很少。
中国人感觉4G时代变化大,是因为中国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被强推了TD,TD最高下载速度160K,换到4G时代达到M级别,虽然感觉4G才开启了移动互联网。
如果当年移动分配的是WCDMA,那么3G换4G,运营商都未必有那么高的动力。
5G技术,覆盖更小,功耗更高,价格更贵。
运营商是没有动力换的,但是设备商能游说啊。
爱立信赞助的美国议员把5G吹上天。华为就遭殃了。
而中国要支持华为,就提前发5G牌照。
实际上,运营商捏着鼻子花巨款买了5G,真正运营起来,不够电费。
所以,你才看到运营商关闭5G基站的新闻。
此前,运营商曾公开表示,大家对5G最大的忧虑包含三点,即“三个3”:
5G基站数量比4G可能多出3倍;
每一个基站的耗电量是4G基站的3倍:
每一个基站的价格可能是4G基站的3倍。
一个区域手机用户,如果放弃4G,用5G,先不算4G的投资浪费,3倍基站,3倍价格,就是9倍的固定成本,维护成本还要至少3倍。
你没有准备付出至少9倍的4G话费,运营商上5G一定是大亏的。
5G所谓工业用途
能用固网的早就固网了,能用WIFI的早就WIFI了。能用4G早就4G了。
很少有场景,4G不能满足,WIFI不能满足,固网不能满足,5G反而能满足?
是,大家都没有用过5G,但是作为5G最大用户群体的工业数据采集企业早就开始看相关资料了,都当大家不关注吗?
5G对普通消费者也就个速度快了,没错就速度快。你说什么VR 什么云电脑,你看看千兆光纤在家里实现了没有,没有提你个鬼。
5G真正大头的是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然而这个应用基本属于扯淡,没错扯淡。
1、信号,信号真的非常非常烂,先不说国内什么时候有低频5G覆盖,(美国企业对此很热衷比如最近Tmobile已经呼通了第一个600mhz5G),就电联现在tdd的3.5ghz (没有fdd做上下行解耦,终端上行范围比下行小一半左右)移动的2.6ghz 4.9ghz(设备成熟度非常低,比3.5ghz烂太多了),你觉得信号会好?目前看实测都是走两步就凉凉的信号范围。
在4G的时候我不止一次遇到过 该死的无线网卡没有网的状况,厂房跨越大概50m两头两台工控机一台信号好的不行,另一台就跟死了一样完全没信号,要知道我们用的还是性能比手机好很多的高增益天线。还好这只是我们临时方便自己在公司远程调试和测试用的,最后在交付验收的时候因为这个事情还被甲方卡了好几次(网络布设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老是说数据上不去。就5G能更好?光做一些产量采集还好,你敢拿来做控制吗?冲压机操作的时候断线了,那画面简直了。
而且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很好的信号,那高速上跑的各种车想动中通岂不是很扯淡。野外就更别提了,运营商表示我搞一个覆盖300m的基站就为了给你一个设备上网?
2、费用,5G基带价格多少?intel最便宜的千兆无线网卡才多少钱?后续费用怎么算?运营商买断需要多少钱?
隔壁AP+工业交换机+光纤到边缘交换布设完之后除了维护费用还有成本?而且全程内网可控不知道比你走外网安全多少,企业生产数据很多都是机密,人家格外敏感。
3、透明,工业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透明化。串行一大堆设备本身走边缘网关就已经很难了,你们居然还要再给我搞一层?看看我不活劈了你。
4、速度快有用吗?我这么说有那么一点点用。空口延迟低有用吗?卵用都没有。2019年还有一大堆祖传串行通信为了可靠速率还卡在9600bps没错bps,485网络里要是有几十个设备主站轮询一次大概都好几秒过去了。who care 你空口1ms产生的延迟?你跟我讲全部走copper?走modbus-TCP,你出钱吗?真要高速的地方无一例外全都是控制,你敢用一个可靠性不太好的玩意控制吗?准备吊车压死人还是准备直接炸呢?
我觉得要是我设计的玩意失控了。。。。。。。喜大普奔准备进化吧。
所谓空口低延迟在我看来就是最没用的一个,因为真正的延迟都产生在路由转发上,公网层层转发带来的延迟远比空口要高得多,LTE目前空口延迟在15-80ms之间取决于设备性能。路由转发早就超了这个水平了。就算5G吹本地基站服务器,那么问题来了你是不是还是要多走一层路由发到工厂的服务器上?我走内部局域网通常就1层路由啊!如果IP充足的企业完全可以全部分配到每个边缘节点直通到顶。除非国内普及IPv6(基本属于做梦),我觉得空口延迟优势就很低。顺手3GPP自己都表示空口1ms延迟可能做不到了我觉得比起LTE优势又减少了不少
最后说一句海军想刚正面可以,先掂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CNNP⚠️
因为,这么说吧,虽然不好听但是确实是实际,那就是我们关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想象力暂时都被满足了,而移动通信满足日常生活的能力,到了一个瓶颈。。。
我打个比方,对于异地恋,早年情侣只能写信,情侣觉得要能说说话多好,OK,没问题,电话可以解决。情侣又觉得,我们要是随时随地能说话多好,OK,没问题,移动通信技术出现了。情侣又觉得,要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说一些私密的话多好,OK,没问题,短信出现了。然后情侣就会觉得,我们可以随时分享一下日常所见多好,OK,彩信出现了。情侣们想更快速更清晰以更小的经济代价随时分享自己的日常,想看着对方互诉衷肠。。。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4G全部都满足了。
但是情侣们想依靠一下对方,想手牵手漫步夕阳,想像真的在对方身边,这就绝对不是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解决的了。。。这就是移动通信技术对日常生活影响目前的瓶颈,你已经满足了目前所有的你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更高的要求,已经不是你换代能满足的了。
用户想看新闻,想购物,想聊天,想发送图片,想随时展示自己,想随时看网络视频,想玩网络游戏,OK,,没问题,4G时代已经全满足了,用户已经暂时没有什么想法了,或者说,用户的其他想法也不是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解决的了。
而5G目前给出的一些前景,说实话怎么看都是一些技术宅给出的不接地气儿的自说自话式的炫耀,离日常生活还很远,根本无法触及。
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实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要求,从移动通信技术诞生其实一直是很固定的,从2G到4G,其实并没有“创造”多少需求,而是一直在通过技术进步满足用户一直以来的那些要求,到4G时代,突然之间用户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全部的要求都被满足了。。。
您要往细品的话,其实就是,用户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其实就那么些,只不过4G时代才被满足了。而用户的更高需求,其实用户从一开始也没指望移动通信技术能满足,当然移动通信技术也满足不了。
你说异地恋情侣真的想每天手牵手看夕阳,他是指望5G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呢,还是指望一种时速1000多公里的枢纽离市区不太远的新的交通方式呢?
那我就从一个用过5G的人的角度来说说,为什么5G没有用。
首先跑个题,讲一下我这个垃圾套餐是怎么来的。我的手机是K30Pro,套餐原本是98块的无限流量套餐。
某段时间客服天天给我打电话,不胜其烦,一时糊涂就同意了升级套餐。(大家千万不要随便升级!!!99%有坑!)
现在没有别的,就是后悔。
因为如你所见,我压根就没打开5G开关。
这个贵得离谱的5G套餐,如今除了偶尔测个速之外没有卵用。原因嘛,我随便列举几条:
• 5G耗电更快,却没有因此带来什么提升。
• 5G覆盖范围依然很小,除了在主干道大马路上,其他地方信号总是断断续续,甚至直接没有。
• 无论是看视频打电话刷知乎或者朋友圈,4G都绰绰有余,完全感受不到5G的必要。
综合以上原因,我在使用了大概一周5G后,就把它关闭了。
在我看来,5G完全是一个由资本催生的早产儿。
要知道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有各路人马吹嘘5G的意义了,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4G已经入土,5G要接管天下了。
然而事实上,一直到两年后的今天,4G都是绝对的顶梁柱。
无论是某些人天天宣传的远程医疗、自动驾驶,还是VR游戏、超高清视频等等,网速都并非最核心的东西,更不是木桶中最短的那块
——也就是说,从4G变成5G,实际上对这些东西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提升。
远程医疗,我直接用光纤不香吗?干嘛让5G这个中间商赚差价?
自动驾驶,真正的奥义在于算法,网速没那么重要。
VR视频/游戏,核心在于设备的性能&显示能力,也跟网速关系不大。
至于超高清视频,核心也明显在于录制设备,以及显示屏幕的技术提升,一个网速超快的手机,能跟它有啥关系?
只能说,3G&4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大爆炸,让我们对5G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总觉得它能搞成什么大事。
于是设备商们一吹,有些人就信了,觉得好像什么都能靠它解决。但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什么事都跟它没有太大关系。
以及,还有一种流传广泛的说法,说虽然5G今天没有用,但未来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也许哪天它就派上用场了,就像4G带来的网络直播等等。
我对此很悲观。
因为从2G到3G,从3G到4G,你能很明显的看出来一条道路,那就是:
文字→图片→视频。
这条路并不是3G、4G诞生以后,人们才突然琢磨到的。事实上,在没有网络之前,这条路人类就已经在追求了,并且追求了几千年:
书籍→绘画→电影。
这条演化之路,在上世纪电影的发明以后,就已经停滞了。后来的电脑,手机,不过是将这条路重新走了一遍。
在大方向上,所有厂商所有人都知道应该这么发展。
而今天呢,情况变了,4G显然已经触碰到了视频的顶。无论是看直播、看电视剧,还是刷短视频,4G都能完美处理,没有任何问题。
文字→图片→视频→?
视频之后到底是什么?是5G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前面说的VR,超高清视频,就是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答案。
然而目前来看,这两个答案并不正确。
超高清视频,分开来看包括录制、传输、显示三部分。其中录制和显示都跟网速没啥关系,而跟摄像机制造商&显示屏制造商有关系。
至于传输的部分,光纤不是早就有了?用得着等5G来?
VR也差不多是同样的道理。与其期盼5G带来质的提升,不如期盼硬件厂商(处理器、显示器)多加班。
总之,5G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早已停滞多年,跟不上传播速度的提升了。
因此,在没有搞清楚视频之后到底是什么之前,一个小小的,空有速度的5G手机,恐怕什么也做不了。
我们还是只能拿着每秒几百兆的网速,刷刷知乎看看短视频和朋友圈。
-
我的其他回答:
.
因为大家是用户,不是运营商。
对用户来说,如果方圆五百米都没几个人有手机,没那么多人和自己抢带宽,其实3G的速度就已经爽歪歪了,4G的带宽你可以怎么用都用不完。问题可能吗?
用户很少的这种情况下,3G可以开满2.8Mbit/s,大约350KB/s。4G可以开满150Mbit/s,大约18.75MB/s。
但实际上在和同一区域用户一起抢带宽的情况下,3G经常只能保持30KB/s的可怜速度,4G网络一般也只能给你保证256KB/s限速可通,等网络不那么拥堵的时候才会恢复到3MB/s的速度。
以我家这边为例,作为魔都内环内的小区,我家这边估计有1500个移动用户和1500个联通用户在和我抢基站,尤其是运营商大量派发无限量套餐和论GB的白送流量礼包之后,可以非常明显直观的看得见,每天晚饭后的高峰时段能每天在这一两个小时里碰到至少一次基站自动限流,连接下行速度哗的一下就从MB/s为单位跌到KB/s为单位去了。
(今年魔都的运营商,大量的派送各种5GB/10GB的礼包,还有30GB/60GB带视频网站VIP的定向视频流量礼包。结果因为经常限流体验不好,我基本上每个月都用不完.)
一个3G基站最多只能支持一二十人同时看剧、刷抖音,而且满载意味着每个用户都会被限速;一个4G基站也只能支持一二百人同时看剧、刷抖音,而且满载意味着每个用户都会被限速;
当如今十亿手机上网用户时代已经到来(有重复的三家运营商简单合计已经超过13亿户用户了),手机上网数据总量每年都比上一年同比翻倍增长。
当一个基站范围必然有超过二百人同时看剧、刷抖音的时候,会发生啥?大范围的网络卡顿,投诉剧增。怎么办,增加基站OR给基站升级5G。
大家是用户,不是运营商。运营商才需要考虑的问题,用户当然觉得没用,坑我钱。
放在后面没人看还是放前点儿
我的回答不欢迎没有看完的人评论
这么说吧
中国三大运营商总共有4G客户大约14亿个(2018年数据)。假设其中的60%转换成5G,也就是8.4亿设备。按照5G规范,每台设备带宽应当有1gbps,对8.4亿台设备来说,总带宽是8.4亿gbps也就是0.84ebps。e这个单位对你来说可能会有些陌生,它指的是百亿亿。
作为对比,中国骨干网带宽大概100tbps,出口流量大概7tbps(2015年数据)。也就是说,中国骨干网的带宽需要扩大八十四万倍才能与5G带来的总带宽相同。
当然,你可以说5G只比4G快了二十倍,LTE能活就说明骨干网还远没有被占满。即使目前的4G网络只有其理论速度的七分之一,也远低于八十万这个数字。是的,之前假设的内容是所有人同时在下载,实际应用场景中是很少见的。上面的内容的重点是让你理解网络的一个重要事实--网络是分段的。从你的手机到基站,到运营商,中间跳几次之后再到对方机房服务器。你的网速不取决于你的手机到基站有多快,而取决于这一段路程当中最慢的子段有多慢。在3G时代,这一段是在你的手机上,4G时代理论上你的带宽够了,但实际上由于衰减等的关系还是要差一些。但如果要达到5G标准,最慢的一段就是中间的那部分了。
如果你家里的网从百兆升到千兆的话,你也会发现下载速度仅仅是从十几兆跃升到了三四十兆,很少会更高。毕竟一个机房出口带宽就那么高,何况你的数据最终是存在硬盘里的,读取速度也就那么高。
更:
评论区很多人在争钱的问题,我们简单算一下。中国4G基站总共389万个,投入不低于八千亿元(2018年数据)。5G基站的密度众说纷纭,从1.5倍到10倍都有,这里采用两倍的说法。成本按照五十万元每个新建基站,十五万元每个升级基站进行计算,至少需要2.5万亿元。2.5万亿,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也还好,不是什么不可达到的数字。
什么是不可达到的呢?要支持5G,中国骨干网带宽至少要翻五十倍。与之同步,中国数据中心的规模需要翻五十倍。姑且不讨论花几万亿在这上面有什么意义,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中国耗电总量的2%(2017年数据)。
现在4G的带宽串流播放一部4K电影轻而易举。如果你不学计算机的话你可能很难感受到文件有多大--单纯的文本文件十亿字也不到2GiB,现在互联网上的带宽超过95%都是图像、视频。你饿了么叫个外卖如果对骑手位置不感兴趣来回数据包就几MiB,3G都妥妥的够用。那么,为什么要5G?因为延迟低。就像评论区提到的,光一毫秒才走三百公里。你要把延迟降低,除了5G之外就是广撒网的布服务器。这又会导致更严重的骨干网问题--你不希望你在西藏淘宝上上架了一个商品,浙江过几个月才能看到(分布式服务器的数据同步是一个很高深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5G是不是好东西?当然是。现在有没有用?真没用。评论区有人特别喜欢找百十年前的例子去证明什么什么。你带着现在的电脑,至强白金+丽台8000穿越回一百年前,在那个程序员用纸带编程的年代,一样没用。你就算直接捐给院校去做科研,那个年代电子显微镜都不成熟,也没人看得懂里面是什么。
您搜集了一些日本爱情动作片,在阿里云上租了个4G2C1M的ECS,做了个网站放上去了。
我焚香沐浴更衣之后,准备用高贵的MATE30 PRO 5G手机来鉴赏它,发现还是卡得要死。
因为您的出口带宽始终只有1M。要想体验5G的丝般顺滑,还得给阿里云充值买带宽才行。
我这穷乡僻壤5G基站到2024年都还不一定普及,你说5G对我有没有用?
为什么许多人都没吃过屎,就说屎难吃?
最近这种基本逻辑错误的问题越来越多了。我只是打算告诉你一个简单的事情。认为一个东西没用不需要用过,不用就是认为没用的表现……
===================================================
下面是逻辑小课堂时间:
发现知乎上有一种奇怪的小学生逻辑叫做类比错误:
为什么叫做小学生逻辑呢?因为他们的论据通常是这样的: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一只鹅,那边也有一只鹅,所以一共有两只鹅,这就是1+1=2。
老师:小朋友们,如果这里有一只小兔子,那边也有一只小兔子,那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啊?
小朋友:两只小兔子,因为1+1=2。
中二小朋友:不对不对,鹅和小兔子完全没有可比性。
好了,那么这个答案到底在说什么呢?
他讲的道理非常简单,使用一个东西不是评价一个东西的前提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如果你认为不使用5G就不能评价5G有没有用的话,那么同样的道理,你没吃过屎怎么能评价屎不好吃呢?
对于这个答案一个典型的错误理解是:你不使用一个东西就能证明一个东西没用。这个东西对于某个人有用没用,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这不妨碍这个人评价这个东西没有用。
就像屎好不好吃是一个客观事实,没吃过的人的确不能完全确定它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口味,但是这不代表我们没有通过其他方式和渠道论证,我认为屎应该不好吃。
因为大部分人只会关注眼前,而忽略未来。
记得十几年前电商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人都吐槽电商,说买到假货,服务不好,现在真香了吧。
看5G有没有用,就看美国总统川普连国家的脸都不要,集合全国之力干华为,打压华为就知道5G重不重要了。
太特么重要了,川普亲自背书,5G你值得拥有。
对5G的期待是战略层面的,是可能性。5G的上层应用是未来的人去探索和开发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把这个平台做好,然后鼓励大家来加入这样的新市场。
对政府来说,5G是为了推进基建,开辟新市场,提供更多就业;对于资本来说,5G是可能的新兴产业,代表着可能的高风险回报;对于个人来说,5G是可能的未来就业方向。
我们鼓励和支持5G,不是凭空而来的所谓吹嘘,而是5G有缓和许多现在社会碰到的剧烈社会矛盾的可能性。如果当初3G之后没有发展4G,运营商就不会扩张,不会招人,只会躺着赚钱;没有扩张生产商就会没有业务,就会裁人或者破产;没有高速廉价的大量流量就不会有很多后来的互联网公司比如抖音快手;没有这些新的互联网公司就不会有新诞生的就业,每年新出现的劳动力就会陷入严重内卷。后果就是失业会增多,竞争力会减弱,阶级固化会越严重,社会会更没有活力,也更有可能陷入动荡。而缺乏了这些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之后,我们对美国就会更没有底气,可能现在早投降了。
我们希望5G能带来的是,更大的基建需求消化生产力,留出更多的战略腾挪空间,通过5G降低进入通讯行业的门槛,诞生更多的基于5G提供工具或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基于5G诞生的更多的上层应用,进一步发展和打开IoT和VR/AR的市场,探索新的市场。如果这一切都顺利联动起来的话,未来20年的发展,市场和就业就有了,我们就可以有另外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所有现存的社会问题就都可以温和解决了。
对于纯粹的消费者来说,5G对他的影响是不直观的。
你以为的没有用过=满清乡下老太太突然遇见了智能机
实际上我们的没有用过=整天搞负载均衡玩跨海专线搞链路聚合;手头一堆实验品,T级局域网G级广域网时不时摆弄一番,就为了测试自己琢磨出来的某种算法能否有更好表现、能更有效的利用网络带宽;动不动开会讨论“如何设计算法在全球机房间有效同步数据、让用户数据跟着用户的旅行路线走、保持其数据同步的同时又尽量少占用带宽,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把地球村里的亿万用户伺候的舒舒服服”……
说的不客气点,我们见到你,和见到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前清裹脚老太太一样。我们十年前就已经完成然后因为市场反应不佳而束之高阁的项目,今天你都还在人云亦云的追捧。
原联通临时工告诉你5G为什么只能是一个噱头。
2011到2013年间,联通和某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内容是该公司辅助联通提升联通3G用户的流量使用量,考核指标就是提升用户平均流量使用率。
那个时候,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联通3G的下载速度在200kb/秒到600kb/秒左右,高的时候甚至有不到1mb/秒,2G左右的电影在线看是根本不会卡顿的。
后来,4G出现了,下载速度毫无疑问是提高了,但是,在4G出现的同时,3G的速度成了笑话,没有4G信号的时候用3G网连微信都发不了。
那你猜5G出现之后会发生什么?
你真的认为你用的上5G么?
体验跟4G是一样一样的!
甚至因为覆盖范围不够,同时给4G限速,你的体验还不如全民3G的时候!
当年全民3G的时代我可没有体验过发不了微信这种事儿!
mate30 5g和v30pro使用者表示,现阶段,5g对老百姓日常生活而言确实叼用没有,大部分人买了5g手机到手第一件事就是关了5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