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早期采用的是电车?而现在为什么大都淘汰了?

回答
过去,电车在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主力军”。要说为什么它当时这么受欢迎,又为何如今大部分都被淘汰,这背后有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技术、经济和社会原因,就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路,描绘了城市交通的变迁。

电车当道的时代:为什么它是首选?

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部分城市还主要依赖马匹拉动的马车和人力三轮车作为交通工具。这种方式,虽然有历史的韵味,但在效率、载客量和舒适度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

马匹的“硬伤”: 马匹需要喂养、休息,还要处理排泄物,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带来了卫生问题和气味困扰。而且,马匹的力量是有限的,也容易疲劳。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化和出行需求的增加,马车根本无法应对庞大的客流。
效率瓶颈: 马车速度不快,而且受道路状况影响大。在交通拥堵时,马车队伍往往寸步难行。
噪音和污染(另一个层面): 虽然没有内燃机的轰鸣,但马匹的嘶鸣、蹄声以及车轮摩擦声也构成了一定的噪音,而马匹的排泄物在城市街道上造成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

电车的“横空出世”:革命性的优势

就在这个背景下,电车(也叫有轨电车)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出现了,它简直像是一股清流,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1. 动力升级,效率飞跃: 电车使用电力作为动力,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电力驱动意味着:
更高的速度: 相较于马车,电车的速度更快,能够更有效地连接城市的不同区域。
更大的载客量: 电车通常比马车能搭载更多乘客,并且可以通过连接多节车厢来进一步提升运力,这对于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至关重要。
更稳定的动力: 电力供应相对稳定,不像马匹那样会疲劳或生病,这保证了服务的可靠性。

2. 清洁环保的“先行者”: 在我们今天强调环保之前,电车已经展现出了其“清洁”的一面。
无烟无味: 相较于后来的蒸汽机车和内燃机汽车,电车不会产生烟雾和异味,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这对于当时对卫生和城市景观开始重视的市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减少马匹的“副作用”: 自然也就免去了马匹带来的排泄物和气味问题,让街道更加干净整洁。

3. 铺设轨道,精准运行: 电车必须沿着铺设好的轨道运行,这带来了一系列好处:
减少交通混乱: 轨道限制了电车的行驶路径,使得交通秩序比混乱的马车流更加有序。
平稳舒适: 在相对平整的轨道上行驶,电车的颠簸感比马车小,乘客体验也更舒适。
固定线路,易于规划: 轨道的位置固定了电车的路线,这使得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更加容易,方便市民了解和使用。

4. 经济可行性: 虽然初期铺设轨道需要一定的投资,但从长远来看,电车被认为是比马车更经济的运营方式。
降低运营成本: 电力的成本相对稳定且低于饲养和维护大量马匹的费用。
延长使用寿命: 电车车辆和轨道系统比马匹的使用寿命更长。

5. 象征着“现代与进步”: 在那个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的时代,电车本身就是一项令人兴奋的现代科技产物。拥有电车的城市,往往被视为更加现代化、更具活力的代表,这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人口至关重要。

电车的式微:为何被淘汰?

然而,正如任何技术都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电车也未能逃脱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命运。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电车开始逐渐从许多城市的街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不受轨道限制的汽车。这背后的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

1. 灵活性上的致命伤——固定轨道: 这是电车最大的优势,也是最终被淘汰的关键原因。
城市扩张的挑战: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分布更加分散,原有的固定轨道线路开始显得僵化,难以覆盖新的区域或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通需求。
交通拥堵的加剧: 当汽车数量激增时,电车所在的轨道往往会成为交通瓶颈。一辆停在轨道上的电车,无论故障还是为了上下客,都会阻碍整条线路的通行,进而引发更严重的交通拥堵。而汽车可以变道、绕行,更加灵活。
改造和维护成本高昂: 想要改变电车的线路或者扩建轨道系统,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复杂的工程。而城市发展速度往往远超轨道改造的进度。

2. 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 汽车工业的崛起是电车衰落的最直接原因。
私家车的普及: 内燃机汽车技术日趋成熟,价格也逐渐亲民,私家车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人们不再依赖公共交通,而是追求更加私密、自由的出行体验。
公交车的优势: 取代电车的主要是公共汽车(巴士)。巴士不受轨道限制,可以灵活地在道路上行驶,适应各种路况,并且可以根据客流需求调整线路和班次。同时,巴士的运营灵活性和较低的初始投资,使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新宠。
汽车的“全能”形象: 汽车被视为“自由”、“速度”和“个人主义”的象征,这在战后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3. 城市规划的改变与“拆除电车”的运动: 许多城市的规划思路发生了变化,开始倾向于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设计。
拆除轨道,拓宽道路: 为了方便汽车通行和停车,许多城市不惜代价拆除了有轨电车的轨道,并将电车线路改造成了普通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快速增长的汽车流量“让路”。
“反电车”的商业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汽车公司和石油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在20世纪中期曾被指控有计划地推动拆除美国主要城市的电车系统,转而推广自己的汽车、轮胎和燃油产品。虽然这一点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汽车产业的强大推广力和游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电车的淘汰。

4. 运营成本和效率的比较:
人力成本: 虽然电力成本稳定,但电车运营需要固定的轨道维护,车辆也相对笨重,而且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交通状况时,其效率受到限制。而公交车可以通过司机一人控制,且其维护相对独立于城市基础设施。
电力基础设施的局限: 电车依赖于架空电线和变电站等固定的电力基础设施。一旦发生电力故障或线路损坏,整条线路都会瘫痪。

今天的“复兴”与“新电车”

然而,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例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碳排放增加,许多城市又开始重新审视和引入新型的“电车”或“有轨电车”系统。这些新一代的电车,或者说现代轨道交通系统,与早期电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改进:

更先进的动力和控制技术: 采用更高效、更环保的电力驱动,引入更智能的信号控制系统,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专用路权与融合: 现代有轨电车往往拥有独立的轨道或与汽车混合行驶但有优先信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更高的舒适度和载客量: 设计更人性化,载客量更大,能够更好地满足高峰期的出行需求。
环保理念的驱动: 作为一种零排放或低排放的公共交通方式,其环保优势再次凸显。

所以,电车并非“被彻底淘汰”,而是在经历了市场和技术的洗礼后,以一种更现代、更适应当前城市需求的方式“回归”或“进化”。它从一个时代的霸主,到被新贵取代,再到在新环境下焕发生机,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城市交通发展的智慧与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早期用电车是因为石油资源太匮乏用不起烧油的公交车,那个年代在一些修不起电车的小城市还有烧煤和劈柴的公交车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过去,电车在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主力军”。要说为什么它当时这么受欢迎,又为何如今大部分都被淘汰,这背后有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技术、经济和社会原因,就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路,描绘了城市交通的变迁。电车当道的时代:为什么它是首选?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到20.............
  • 回答
    建国后城市地名的大规模重命名,是一项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其背后有着多重历史、政治、文化和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新中国在建立一个全新国家过程中,对过往进行梳理、对当下进行定位、对未来进行展望的集中体现。一、 破除旧的象征,确立新的认同: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重塑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农村里,好些父母不乐意自家儿子跟城里姑娘定下来,那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而且这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也挺有几分现实的味道。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经济上的考量。这城里人,讲究多,花销也大。想想看,儿子要是娶个城里姑娘回来,那彩礼、嫁妆,还有婚后的日子,哪个环节不用钱?.............
  • 回答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动荡、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各地州郡名称本就因长期分裂、政权更迭而变得繁杂。然而,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敏锐——在这些已然混乱的州郡名之外,又涌现出许多更为独特、甚至是有些“怪异”的城名,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动因和文化变迁。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
  • 回答
    欧美城市里很多老建筑之所以会严丝合缝地挨在一起,这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一个精密的齿轮组一样,咬合在一起驱动着城市的脉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首先,得从城市发展的早期说起,那时候土地可不是现在的稀罕物,而是大家生活最根本的保障。 防.............
  • 回答
    阿根廷以及许多拉美国家出现高城市化率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经济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历史根源与殖民时期影响 殖民地的经济模式: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在拉美地区建立了一种以资源掠夺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为了.............
  • 回答
    在《士兵突击》这部剧里,许三多的人生轨迹因为一系列重大事件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他“杀人”的经历。而面对这个极端情况,观众们普遍感觉到,高城在处理许三多这件事上的能力和效果,似乎比袁朗更“管用”,或者说更能触及问题的核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许三多为何会“杀人”,以.............
  • 回答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拥有“灰色收入”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什么是“灰色收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灰色收入”。在中文语境下,“灰色收入”通常指的是不属于合法工资性收入,但又非完全意义上的非法收入,而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
  • 回答
    许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根源,也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一、 历史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影响1. “息讼”思想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和为贵”,强调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社会稳定。历代统治者也倾向于维护社会秩序.............
  • 回答
    “许多事都归咎于资本”是一个在社会讨论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资本在现代社会经济运作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带来的各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我们说“归咎于资本”时,往往是指将社会问题、经济困境、甚至个体的不幸,归因于资本的运作方式、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弊端、以及掌握资本的群体(资本家).............
  • 回答
    人们喜欢夸大勤奋、贬低天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心理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甚至还涉及到我们对成功、价值和个人能力的理解。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心理层面的原因:1. 控制感与自我效能感 (Sense of Control & Selfefficacy): 勤奋是可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不少知乎老用户,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感慨:“知乎怎么越来越像贴吧了?”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咱们在使用知乎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让曾经那个“严肃、专业、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多了些熟悉的、甚至有些怀念(也有些无奈)的“贴吧味道”。要说起来,这.............
  • 回答
    咱这儿聊聊,为啥那么多咱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如今这个时代,会对明朝那会儿的事情格外上心,甚至带着点“喜欢”的情感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历史课本上的几个时间线和皇帝名字,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咱一点一点掰扯开了说。首先,得从明朝给咱留下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说起。一是“硬实力”的体量和韧性。 明朝.............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一些网民群体中确实存在着负面看法,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言论,希望它们被俄罗斯“灭国”。要理解这种现象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历史恩怨、地缘政治、民族主义情绪以及网络环境的放大效应。一、 深厚的历史羁绊与集体记忆:苏联阴影下的伤痕波罗的海三国与.............
  • 回答
    关于女性在性方面“崇洋媚外”现象受到抨击的讨论,其实触及了社会中一些非常复杂且敏感的神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看看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首先,我们要明白“崇洋媚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负面的、价值判断的色彩。它暗含着一种对自身文化、民族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外来的东西.............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为啥国外品牌起创始人名儿就显得“逼格”挺高,自家品牌这么干就有点儿接受不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历史、文化、市场营销,甚至咱们潜意识里的认知,都掺和在里面。首先,得说说这历史积淀和品牌故事。很多国外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像 LV (Louis Vu.............
  • 回答
    神舟笔记本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获得广泛博主推荐,其原因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涉及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市场营销、用户体验以及行业生态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品牌定位与目标受众的差异化 神舟的“性价比”标签: 神舟最鲜明的标签就是“高性价比”。长期以来,神舟专注于为追求.............
  • 回答
    许多经济学家对诸如“牛奶可乐经济学”这类通俗经济学书籍持保留甚至轻视的态度,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1. 科学严谨性与简化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追求: 经济学是一门追求严谨、逻辑自洽、基于证据的社会科学。它试图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
  • 回答
    确实,这种现象存在,并且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仍然认为中国人很穷:1.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滞后: 历史刻板印象的残留: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形象被广泛传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确实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发展,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以及数学的更广阔发展方向。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这种建议的流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强大普适性和金融、计算机领域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1. 数学作为“万学之母”的优势: 严谨的逻辑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