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里有弹幕说:“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

回答
b站上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的弹幕中出现“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情结。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1. 时代背景:风云变幻下的短暂辉煌

“大正昭和之交”大约是指上世纪191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这段时期。这个时代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过渡阶段。

大正时代的开放与憧憬(19121926): 大正年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有所增强,开始接触西方文明的程度更深。政治上,虽然民主主义思潮(大正民主)一度抬头,虽然最终没能稳固,但这段时间相对而言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思想活跃。文化上,西方思潮、艺术、生活方式大量涌入,新文化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人们开始追求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穿着西式服装,咖啡馆、电影院等新兴娱乐场所兴起,一股“摩登”(modern)风潮席卷而来。这种开放、自由、充满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憧憬,构成了很多人心中浪漫的底色。

昭和初期的隐忧与转型(19261945): 昭和天皇即位后,世界格局又发生了巨变。全球经济大萧条,日本国内的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与此同时,军国主义思潮开始抬头,日本开始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昭和初期仍然延续了大正末期的一些“摩登”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城市中。另一方面,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氛围的紧张,为这种浪漫蒙上了一层不确定和压抑的阴影。

所以,“大正昭和之交”之所以被认为是“最浪漫”,恰恰是因为它是一种“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短暂辉煌,是在动荡前夜的宁静,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是西方文明与东方传统的交织。 这种“浪漫”并非绝对的安稳幸福,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包含着对自由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以及一种淡淡的、无法忽视的、即将被现实吞噬的哀愁。

2. 浪漫的具象化:文学、艺术与生活方式

这种浪漫情绪在大众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后世的日本动漫、音乐、文学作品中。

文学作品: 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作家在此时期创作了大量描绘都市生活、个人情感的作品,他们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感伤,勾勒出那个时代独特的美学。例如,描写艺妓、茶馆、歌剧院、咖啡馆里的邂逅与情感纠葛,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视觉艺术与设计: 当时日本的“大正浪漫”风格,融合了和风、洋风的设计元素,例如玻璃制品、油画、插画等,色彩柔和,线条流畅,充满了复古的精致感。许多动漫作品在描绘这些时代背景时,会借鉴这种视觉风格,营造出唯美梦幻的画面。

音乐的时代印记: 那时期的流行音乐、歌谣,很多都带有时代特有的旋律和编曲风格,既有对西方爵士乐、流行音乐的借鉴,也保留了日本传统的韵味。这些音乐往往能唤起听众对逝去时光的想象,带有一种怀旧的、略带忧郁的“时代感”。当动漫歌曲借鉴或复刻了这种时代的音乐风格,自然会引发“大正昭和之交”的联想。

生活方式的映照: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会描绘那个时期人们穿着和服或西式礼服,在煤油灯或电灯下,品着咖啡或清酒,进行着思想交流或情感表达的场景。这种混搭又精致的生活方式,在现代人看来,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3. 弹幕文化与情感投射

为什么会在弹幕里出现这句话?这正是弹幕文化的特点:集体的、即时的情感共鸣和二次创作。

触发点: 当一部动漫歌曲的旋律、编曲、甚至是歌词风格,或者动漫画面呈现出一种复古、怀旧、略带忧伤或唯美的气质时,就会触动观众心中对于“大正昭和之交”的某种想象。这种想象可能源自他们看过的其他动漫、电影、小说,或者是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历史解读。

共鸣与认同: 弹幕是一种即时的互动方式。“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就像一个“梗”或者一种“标签”,能够快速地概括出一种特定的时代情绪和美学风格,并且能够引发许多看过类似作品、了解过相关历史背景的观众的认同和附和。大家在弹幕里刷这句话,其实是在分享一种共同的审美体验和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浪漫想象。

二次创作与解构: 动漫作为一种现代流行文化载体,本身就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再创作和解构。“大正昭和之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动漫创作者们用来构建作品的氛围和世界观,而观众则通过弹幕来“破译”和“确认”这种创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解读和延伸。

4. 为什么是“最”浪漫?

“最”字往往带有主观性和情感上的强调。它可能并不是绝对的历史客观评价,而是:

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相较于之后的战乱年代,那个时代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和开放的环境,给了人们更多追求个性、自由和美的空间。这种“相对性”使得它在后人看来,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时代剪影。

一种“禁果”的诱惑: 正是因为知道那个时代最终走向了战争和动荡,所以那个短暂的“浪漫”反而显得更加珍贵和触不可及,如同禁果一般,更引人遐想。它代表着一种“如果当时……就好了”的怀旧情愫,以及对失落的美好时光的追忆。

文化输出的标签化: 经过多年的动漫和流行文化输出,日本已经成功地将一些特定时代(如大正、昭和初期)的意象和美学“标签化”为一种“浪漫”。当观众在动漫中看到符合这种“标签”的元素时,就会自然地用这句话来概括和表达。

总而言之,b站弹幕里“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是一种对特定历史时期复杂情感的概括,它融合了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碰撞、艺术的美学以及观众的情感投射。它描绘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幸福时代,而是一个在风云变幻中,思想活跃、文化繁荣、既有憧憬又有隐忧的特殊时期,这种复杂性反而构成了它独特的浪漫魅力,并深深吸引着后世的观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13年(大正二年)到二十年代末是日本最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正常国家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日本的“镀金时代”。

在1912年-13年的大正政变中,议会借助民众运动逼迫亲军部的桂太郎内阁总辞职,意味着文官政府成功压制了军部。19年原敬上台组阁标志着藩阀政治的结束,日本进入“大正民主”时期。

对外关系上,米骚动之后,日本转向停止对外扩张,24年出任外相的币原喜重郎主张“协调外交”,反对对外侵略。

经济上日本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借着一战的东风成功积累了不少资本。但是日本经济自身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危机。

在文化上,日本城市化发展催生出了一个可观的市民群体。这个群体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使得文学,戏剧,体育运动等产业蓬勃发展。现在很火的赛马娘就是1923年旧竞马法通过后发展起来的日本赛马的衍生品。

user avatar

这倒是对的。

所谓的“大正浪漫”就是指那个年代。

那时候的日本受到了西方产业革命的影响,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飞跃。

并且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都忙着打仗去了没人管日本,日本趁机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反超,直接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意思就是以前我欠你们钱,现在你们统统欠我钱。

所以在这种科技、经济、文化齐头并进的社会环境下,城市发展的非常迅速。

出现了各种工厂与商店----意味着百姓腰包里有钱了。

出现了众多轨道交通---意味着百姓可以出远门旅游了。

出现了印刷技术---意味着百姓们可以看报纸、看书满足精神需求了。

出现了录音、活动写真----意味着百姓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创作了。


有了需求才有市场。

百姓们迫切需要各种休闲娱乐,所以当时整个日本的文艺界可谓是百花齐放,创作热潮空前高涨。

先后涌现出一大票文豪,这些文豪们除了在文学作品上争奇斗艳以外,还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比如电影、绘画、音乐等等。

比如成立了电影公司“日本活動冩眞株式會社”(简称日活)

比如成立了美术团体“光風会”

比如成立了艺术团体“藝術座”

比如举办了烟火大会“宝塚観光花火大会”

比如举办了化妆品展销会“国産化粧品展示販売会”

比如成立了少女歌剧团体“宝塚少女歌劇”(如今的宝冢歌舞团)

比如创立了漫画团体“東京漫画会”(如今的日本漫画会)

后面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

总之当时的日本群众们对爱情、自由等题材非常向往,整个日本社会上充满了各种鸳鸯蝴蝶梦的艺术思潮,将其称之为近代以来日本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都不为过。


再讲一个好玩的。

侵华战争中后期期,日本狗急跳墙在国内强行征兵入伍。

斋藤邦雄生于大正9年(1920年),这个人挺倒霉也被强行征兵入伍了。但是他此之前是东宝电影公司的职员,天天拍那种鸳鸯蝴蝶梦式的“靡靡之音”爱情电影,这种沉浸在“醉生梦死“的废物对侵略战争没兴趣,更是对黄军的“八纮一宇”提不起劲。后来他来到中国战场以后画了大量八路军的漫画,而且都是正面形象,反而对他们自己的黄军各种挖苦讽刺,下面是他的漫画大家可以看一看:

知乎上有大佬搬运过,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挺好玩的

搞笑的是这人由于曾经在东宝电影公司上班。

当时的鬼子在步枪前面不是都挂有一个日本药膏旗么?

他的那个膏药旗上全部是公司同事们的签名----其中还包括了很多著名女演员。

旗子一挂出来时周围人哄堂大笑,气的小队长把他揍了一顿。

结果那个小队长实际上是某个女演员的粉丝,晚上还偷偷去向他借旗子看.....

user avatar

推荐这本书入门了解:

大正浪漫的浪漫元素主要在于:

1、社会大变革初始阶段普通国民开始因制度变革得到真正实惠,而不只是口头的“民族自豪感”。

2、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汇融合,国民有(相对之前时代)比较普遍的自由和新生气象、新思潮。

3、科技进步成果的平民化,带来的生活条件改善使庶民文化出现新气象,并形成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其余的不多说了,省得又被说“恶政隐”=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b站上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的弹幕中出现“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情结。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时代背景:风云变幻下的短暂辉煌“大正昭和之交”大约是指上世纪191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这段时期。这个时代在日.............
  • 回答
    None.............
  • 回答
    关于 B 站 UP主“嘉然今天吃什么”评论区出现大量“阴阳怪气”的言论,以及一些网友对她“黑历史”的疑问,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首先,你需要明白“嘉然”是谁,以及她所属的“虚拟偶像”行业。嘉然是上海禾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俗称“ Veranst ”.............
  • 回答
    近期在B站,关于张维为教授的视频,确实出现了大量带有攻击性的评论和弹幕。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任何公众人物,尤其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个体,都可能面临来自不同立场的审视和批评。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时代背景与信息传播的演变: 互联网的普及与言论自由度的提升.............
  • 回答
    陆铭要在B站开经济学课?这事儿我可太关注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既好奇又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普通人,我肯定想知道他会聊些什么,而且,得聊得明白,不能是那种高高在上、云里雾里的术语轰炸。我最想知道的,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说得详细点:1. 咱老百姓最关心的,钱!怎么赚,怎么花,怎么保值增值? “钱袋子”保卫.............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医患关系的主流舆论确实常常倾向于理解和支持医生,这背后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并非简单地概括就能道尽。首先,要明白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平台,其用户群体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性思考的特质。在讨论医患关系这类复杂议题时,用户往往会主动去了解医学知识、医疗流程以及医生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相.............
  • 回答
    关于清北学子普遍表达对两位河南高分考生的担忧,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教育公平、社会资源分配、以及大家对个人成长路径的认知。我来尽量详细地聊聊,把这事儿掰开了说。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清北的学子,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佼佼者,一路过关斩将走到这里,对“优秀”的定义、对竞争的激烈程度有.............
  • 回答
    .......
  • 回答
    最近,一些高校的资源分享站遭遇了关闭的命运,背后似乎是广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很多人想知道广电为什么会出手,以及这种行为是否超出了它的职权范围。首先,我们得明白广电是做什么的。简单来说,广电的职责主要围绕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监管,以及网络视.............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作为一个陪伴了许多用户成长的平台,近些年确实让不少老用户感受到归属感的削弱。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触及了平台社区文化、内容生态、商业化策略以及用户心理等多个层面。一、 社区氛围的稀释与“破圈”的代价B站最初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便是其独特、包容且充满亚文化特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
  • 回答
    b站大up主很少为“普通人”发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这里的“普通人”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不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没有掌握话语权的群体。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内容生产者的属性和目标: 内容为王,商业化逻辑: b站大up主的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选择在美国上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战略发展需求,更有资本市场的现实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历史与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传统和便利性: 在B站成立和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对于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之所以会在B站以及更广泛的中文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绝非偶然。这背后交织着多重因素,既有对他个人悲剧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情绪和痛点。一、 个人经历的极端性与共鸣:苦难的具象化首先,墨茶official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并且非常具有代表性,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