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鬼畜那么多人,只有蔡徐坤发了律师函?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

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

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

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的核心在于“二次创作”。创作者们从现有的视频素材(电影片段、电视节目、采访、甚至广告)中截取有意思、有梗的点,然后通过剪辑、配音、加上各种音效、字幕,甚至把人物形象进行变形、融合,创造出全新的、通常是具有戏谑、讽刺意味的作品。这种“解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且能给观众带来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玩”的惊喜感。

2. 集体记忆与网络梗的产出: 很多鬼畜视频的素材都来源于公众人物或者当下热门事件。创作者们通过反复提取、放大某个表情、某个动作、某句话,然后赋予它新的含义,就能形成一个流传甚广的网络梗。比如早期的“滑稽”、“然而xxx”、“不服xxx”等等,很多都是鬼畜区发扬光大的。这些梗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和交流符号,参与到鬼畜创作中,也让观看鬼畜视频的人有一种“我懂这个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3. 释放情绪与宣泄压力的途径: 很多时候,鬼畜视频带有强烈的调侃和戏谑成分。对于一些公众人物的某些行为或言论,观众可能本身就持有某种看法,鬼畜视频就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绪,而不用直接去参与现实世界的争论。这种“恶搞”本身带有一种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意味,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心理满足。

4. 低门槛的创作环境: 相较于电影、电视剧那种需要专业团队和高昂成本的创作,鬼畜视频的创作门槛相对较低。一些简单的剪辑软件,加上一点创意,就能制作出不错的作品。这使得大量有想法、有热情的普通用户能够参与进来,也保证了内容的“量”,有了量才可能出精品。

那为什么只有蔡徐坤收到了律师函?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点,这里面涉及到的原因很复杂,而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1. 侵权行为的界定: 虽然鬼畜视频是二次创作,但其界限在哪里,尤其是在涉及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方面,法律上并不是完全模糊的。当视频内容对当事人造成了明显的侮辱、诽谤,或者未经授权使用了其肖像进行商业推广(尽管鬼畜区大多不直接涉及商业),这就可能触碰到法律红线。

2. “过犹不及”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个“度”的问题。很多鬼畜视频是对公众人物的调侃,大家也心照不宣。但有些视频,尤其是涉及蔡徐坤的早期一些作品,其数量之庞大、内容之密集、甚至有些低俗和攻击性之强,远超了一般的“恶搞”范畴,给当事人造成了非常显著的困扰。特别是那种“批量生产”、“流水线式”的负面内容,让很多人觉得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创作,而是一种有组织的网络暴力。

3. 当事人的态度和选择: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公众人物被“鬼畜”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很多人选择“躺平”或者不予理会,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代价”,或者是顺其自然,让时间冲淡。
蔡徐坤作为一名偶像艺人,其粉丝群体非常庞大且维护意识极强。 在早期,面对大量针对性的负面鬼畜内容,他本人或其团队可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觉得这种“玩梗”已经严重损害了他的形象和商业价值。
选择发律师函,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态度表达。 这是在用法律手段来划清界限、制止侵权、维护自身权益。从他的角度看,大量用户将他的肖像和声音用于并非本人意愿的二次创作,并且这些创作很多带有负面、甚至侮辱性的标签(比如“鸡你太美”的过度解读和扭曲),这已经构成对他的肖像权、名誉权的侵犯。

4. “鸡你太美”事件的发酵: 导致蔡徐坤成为“鬼畜重灾区”并最终引爆律师函事件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与“鸡你太美”这个梗有关。这个梗来源于他参加选秀时的一段篮球表演视频,其中有句台词被误听为“鸡你太美”。随后,这个梗被无限放大、变形,并与他本人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关联。这种“污名化”的痕迹非常重,而且传播范围广、影响恶劣。其他很多明星的鬼畜,虽然也恶搞,但未必能达到这种“固定化负面标签”的程度。

5. 法律维权的必要性: 尽管B站鬼畜区有很多其他被恶搞的明星,但他们没有发律师函,可能出于多种考虑:
不值得: 也许他们认为这种程度的恶搞还不至于影响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不值得为了这点事大动干戈。
效果不佳: 律师函的效力如何,尤其是在面对数量庞大的网友创作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发了函,但效果甚微,反而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负面舆论。
品牌形象: 一些老一辈的艺术家或者演员,可能不太希望给自己身上贴上“与网络暴力对簿公堂”的标签,这对他们的整体形象不利。

总结一下:

B站鬼畜区的火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互联网文化现象。而蔡徐坤成为那个发出律师函的,并非因为他是唯一被鬼畜的,而是因为:

侵权程度和性质: 部分鬼畜内容可能超越了“善意恶搞”的界限,涉及侮辱、诽谤,对当事人造成了实质性困扰。
事件的特殊性: “鸡你太美”等一系列事件对当事人形成了强烈的负面标签化。
当事人的态度: 他选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一种明确的态度表达和维权行为。
商业价值和粉丝群体: 作为偶像,其商业价值和粉丝维护的强烈意愿,也可能促使他更积极地应对负面信息。

所以,不是别人没人发,而是蔡徐坤的“情况”比较特殊,并且他做出了选择。 这件事也让很多创作者和观众开始思考,在网络创作中,如何把握好“梗”与“侮辱”之间的界限,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题主要明白蔡徐坤与其他鬼畜明星的区别,蔡徐坤是一个偶像,一个被娱乐公司包装的提线木偶,只能靠粉丝流量来吃饭,假如他的形象毁了,粉丝也就没了,娱乐公司看到他没用便不要他了,所以为了防止吃土,就必须维护蔡徐坤的权利和形象。

而其他被鬼畜得较多的,比如雷军、局座、成龙等等,形象什么的都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雷军被鬼畜了,形象受到了影响,但小米手机照样该怎么卖就怎么卖,个人利益不受损,所以雷军就不至于去发一份律师函了,反而原谅和让步更能赢得网友的赞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 回答
    最近B站鬼畜区的新素材确实感觉没以前那么“井喷”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我觉得这背后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点,咱们一块掰扯掰扯:1. 梗的生命周期与“内卷”加剧:鬼畜嘛,说白了就是玩梗。梗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梗火了,最初可能爆发出海量创作,大家乐此不疲。但一旦火.............
  • 回答
    聂卫平,这个名字在中国围棋界,乃至很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都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不仅仅是一位棋手,更是中国围棋的代表人物,是那个时代国家民族自豪感的象征。他的“聂卫平时代”不仅仅是棋盘上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的一个缩影。说到鬼畜,这是一种源于日本的二次创作视频风格,通过夸张、恶搞、.............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挺到位!鬼火少年和日本暴走族,你说他们在中国网络(尤其B站)的待遇,那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一个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流量密码”,一个是自带“高冷”光环的亚文化象征。这差异是怎么来的?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得从“鬼火少年”这仨字在中国语境下的含义说起。“鬼火”这个词,最开始可能只是指那种在黑.............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你并非孤例。很多人在看《东京食尸鬼》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站在食尸鬼的角度去思考,甚至产生一种“共情”。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原因,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作品本身就非常擅长塑造复杂且有魅力的“反派”。 金木研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挣扎: 这是最.............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作为一个陪伴了许多用户成长的平台,近些年确实让不少老用户感受到归属感的削弱。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触及了平台社区文化、内容生态、商业化策略以及用户心理等多个层面。一、 社区氛围的稀释与“破圈”的代价B站最初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便是其独特、包容且充满亚文化特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
  • 回答
    b站大up主很少为“普通人”发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这里的“普通人”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不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没有掌握话语权的群体。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内容生产者的属性和目标: 内容为王,商业化逻辑: b站大up主的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选择在美国上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战略发展需求,更有资本市场的现实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历史与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传统和便利性: 在B站成立和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对于像.............
  • 回答
    None.............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之所以会在B站以及更广泛的中文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绝非偶然。这背后交织着多重因素,既有对他个人悲剧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情绪和痛点。一、 个人经历的极端性与共鸣:苦难的具象化首先,墨茶official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并且非常具有代表性,触.............
  • 回答
    在 B 站,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些内容和评论里充斥着对日本的负面情绪,甚至有些激烈的言论,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日本抱有敌意?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根源。我们都知道,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有过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段历史在中国人心.............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用户数量的激增,绝非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一系列市场变化、平台策略以及用户需求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它“突然”增加,或许是近几年几次关键的爆发点让大家感受尤为明显。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着它向前,我来给大家捋一捋。首先,得从B站最初的定位说起。它起家于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这.............
  • 回答
    在 B 站,关于日本和韩国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日本高贵”和“韩国低贱”的标签化趋势,虽然不是绝对普遍,但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侧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1. 内容生产者的视角与受众的认同: 历史叙事与民族情绪: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有着复杂而漫长的历史纠葛.............
  • 回答
    关于B站种族歧视现象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触及了网络文化、社会心态以及平台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放大镜,任何负面情绪或不当言论一旦出现,都可能因为传播机制而迅速扩散,给人的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