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鬼火少年和日本的暴走族在b站的评价天差地别?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挺到位!鬼火少年和日本暴走族,你说他们在中国网络(尤其B站)的待遇,那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一个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流量密码”,一个是自带“高冷”光环的亚文化象征。这差异是怎么来的?咱们一点点掰扯。

首先,得从“鬼火少年”这仨字在中国语境下的含义说起。

“鬼火”这个词,最开始可能只是指那种在黑暗中闪烁的、有点诡异的火光,带点神秘色彩。但现在,它在中国网络语境下,几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骑着改装过的、声音巨响(通常是那种“突突突”的,非常炸耳)的电动车或摩托车,在夜间横冲直撞、飙车、甚至做一些危险动作的年轻人。

为啥B站(以及很多中国年轻人)对“鬼火少年”的评价如此负面?

1. 噪音污染和扰民: 这是最直接、最让人反感的一点。那些改装过的排气管,简直是制造噪音的机器,尤其在居民区,深夜里那种“轰鸣”声,别提多让人心烦了。B站用户大多是城市里的年轻人,他们对生活品质、宁静有更高的要求,自然无法忍受这种侵扰。
2. 危险驾驶和不守规矩: 鬼火少年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压实线、占用机动车道……这些行为不仅威胁自己,也严重威胁到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安全。这种“玩命”的态度,在强调安全和规则的社会共识下,自然是备受批评。
3. “土味”和低俗的审美: 很多时候,鬼火少年的形象是被符号化的,包括他们身上浮夸的服装(比如紧身裤、露脐装、印着奇怪图案的T恤、加上大金链子/挂坠),以及那种“杀马特”式的发型。这种风格在中国过去被认为是“非主流”、“low”,与B站上很多年轻人追求的二次元、国潮、或者更精致、更酷的审美存在巨大鸿沟。
4. 刻板印象与嘲讽: B站上很多UP主喜欢通过剪辑、二次创作来演绎和模仿鬼火少年,但这种演绎往往是带着戏谑和嘲讽的。他们把鬼火少年塑造成一种“又蠢又坏”、“不自量力”的形象,成为网络梗和笑料。这种“群体性嘲讽”进一步加深了鬼火少年在中国网络文化中的负面标签。
5. 缺乏深度和文化内涵: 相较于一些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或特定文化背景的亚文化,鬼火少年的行为更多被看作是一种短暂的、缺乏内涵的“炫耀”和“发泄”。这种空洞感,让它很难在注重精神追求的B站用户那里获得认同。

再来看看日本的暴走族,他们为什么在B站就自带“酷炫”光环?

1. 历史沉淀与文化符号: 暴走族在日本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飙车,更是一种具有特定服饰(特攻服)、旗帜(sunline)、改装车辆(老式摩托车、汽车)的亚文化群体。这种历史感和仪式感,本身就带有一种“酷”的滤镜。
2. “反叛”与“热血”的形象: 暴走族早期确实是年轻人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反叛象征,他们敢于挑战权威,追求自由,这种“热血”和“不羁”的特质,在很多动漫、影视作品中被浪漫化和英雄化,从而被许多B站用户所接受和喜爱。
3. 独特的审美风格: 暴走族的服装(特攻服上的汉字刺绣、图案)和车辆改装,虽然在日本人看来也可能包含一些“过时”或“夸张”的元素,但在外国(尤其在中国)的视角下,往往被视为一种独特、有设计感、甚至有些“赛博朋克”的视觉语言。那些精心设计的旗帜、车身图案,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4. “二次元”的连接: 很多日本动漫、游戏作品都以暴走族或类似的摩托车/汽车文化为背景,比如《湘南爆走族》、《头文字D》(虽然不全是暴走族,但有赛车文化联系)、《速度与激情》系列(虽然是美国文化,但其改装文化和热血精神有共通之处)。B站用户对动漫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当看到现实中的暴走族时,很容易将其与动漫中的“酷炫”形象联系起来。
5. “不打扰”原则: 尽管暴走族也可能制造噪音,但相比于鬼火少年那种“全民皆可参与”的普遍性,暴走族在中国观众的印象中,更像是一个“远在天边”的、属于日本的亚文化现象,他们的行为更多是通过影像资料传播,普通人并不会直接受到其“扰民”的困扰。这种“不打扰”的距离感,也让他们更容易被当作一种“欣赏”的对象,而非“讨厌”的噪音源。
6. “职人精神”的投射: 很多人会把暴走族对车辆改装、服装刺绣的那种“较真”和“投入”,解读为一种“职人精神”的体现。这种对特定事物极致追求的态度,在B站这种推崇“技术流”、“钻研”的社区里,很容易获得一些好感。

总结一下,核心区别在于:

鬼火少年: 在中国语境下,更多被看作是噪音、危险、低俗审美的代名词,与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冲突,且缺乏文化深度,容易被大众嘲讽。
日本暴走族: 在中国网络语境下,更多被解读为一种有历史、有风格、有反叛精神的亚文化现象,通过动漫、影视等媒介形成浪漫化的“酷”的形象,并且因为其“距离感”而不太会引起直接的反感。

简单来说,鬼火少年离我们太近,且行为模式让人反感;而暴走族离我们较远,且其文化符号更容易被二次元和“酷”的滤镜所包裹。这就是为啥一个让人见了就想报警,另一个则能引起“哇,好酷!”的惊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两者的文化影响力是确实不同的。

暴走族和鬼火少年有区别吗,本质上而言真的没啥区别,都是不务正业,飙车打架,藐视秩序的小混混,甚至暴走族可能比鬼火还要更加恶劣。

但是不同的是暴走族文化的影响力比鬼火少年要大的多了。其中的原因,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

一,影响范围

简单来说,鬼火少年基本集中于广西(其它地方实际上也有,但我听说过最多的还是广西),属于广西社会青年(还主要是农村)的特有文化,到了别的省份就失去了广西本省那种流行度。

暴走族则是影响了一个国家,日本的每一个县(虽然很不恰当,但是这个回答里暂时把日本的县等于中国的省吧)甚至是市几乎都有本地的暴走族,而且全国的暴走族几乎都没什么大的差别,都是以骑摩托穿特攻服飙车打群架为乐的混混团体。

影响一个国家和影响一个省份差别还是很大的,而且我必须说明日本其实真的不算小了……中国这种面积的国家全世界不超过五个……

二,存在时间

广西鬼火少年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具体不清楚,但是无论怎么考证也不可能推到90年代之前,应该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发端的。因为一来鬼火的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二来90年代的中国,摩托车这种东西虽然已经不能说是什么奢侈品了,但也不是上中学的孩子攒攒零花就能买到的。

日语维基─暴走族

能看懂日语的自己去看吧……我说一下大致意思……

暴走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50─60年代,最初还比较正常,属于那种俱乐部性质的组织。但是已经开始表现出对公共交通的妨碍性,由于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钱买摩托了?),暴走族发展的很快。

从70年代开始,暴走族逐渐开始劣化,开始从小众的摩托爱好者向社会大众普及,并且开始在不良少年(也就是混混啦)中普及开来,随之出现了涉及暴走族对于一般居民的暴力和恐吓事件,并且出现了暴走族之间的暴力对抗。1972年在富山市发生了震动全国的暴力事件,使得日本警方首次开始对这类群体使用“暴走族”的称呼。(有意思的是暴走族之前自称“狂走族”)

1974年全国范围内确认发生86起大规模暴走族抗争事件,同年,大规模的暴走族联合如“东北连合”“关东连合”“武州连合”等组织开始被披露于世人眼前。

插一段:可能会有人说这不就是混混组织吗,是也不是,以关东连合为例,共存在30年传25代(1973─2003,实际上2003年关东连合解散后其影响仍然持续到2010年以后,本世纪头15年日本许多著名暴力犯罪事件中仍然有着关东连合的影子,包括但不限于杀害山口组干部,伤害知名艺人等)极盛时期成员超过2000人,其势力以东京都为中心辐射整个关东地区。

三,人数和全国人口比例

1975年日本警方统计全国暴走族组织数量571个,共有成员2万3千人,并且开始装备燃烧瓶,金属棍,双截棍,木刀的武器,暴走族之间的抗争规模进一步扩大。5年后的1980年,日本警方统计暴走族人数达到38902名,15岁以下的成员在1981年达到8255名。女性暴走族已经出现,全国总人数超过800人。

我来说明一下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当时日本12─20岁(暴走族主要集中于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人口为约450万不到500万人……等于说全国每110到125个中学男生(包括国中,高中)中就有一个是暴走族成员。

这种分布密度,在中国中学生中能与之比肩的组织怕是只有团员了。同时这也意味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挺到位!鬼火少年和日本暴走族,你说他们在中国网络(尤其B站)的待遇,那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一个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流量密码”,一个是自带“高冷”光环的亚文化象征。这差异是怎么来的?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得从“鬼火少年”这仨字在中国语境下的含义说起。“鬼火”这个词,最开始可能只是指那种在黑.............
  • 回答
    关于“广西盛产鬼火少年”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网络上的流行语,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有趣的社会现象和一种戏谑的解读。它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统计结论,而是基于一些网络传播的视频、段子以及人们的观察而形成的一种刻板印象。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鬼火少年”的定义和文化意涵: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鬼火少年”这个词,并非专指广西的混混,而是一种泛指,但它在网络语境下确实经常与广西联系在一起,这背后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和文化的演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混混”这个概念在中国各地都存在,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不能因为某些地区的某些群体被贴上标签就否定其他地.............
  • 回答
    最近B站鬼畜区的新素材确实感觉没以前那么“井喷”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我觉得这背后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点,咱们一块掰扯掰扯:1. 梗的生命周期与“内卷”加剧:鬼畜嘛,说白了就是玩梗。梗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梗火了,最初可能爆发出海量创作,大家乐此不疲。但一旦火.............
  • 回答
    我明白你想要讨论这个问题,也看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双重标准。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鬼火”常常被推上风口浪尖,而那些轰鸣着的大排量机车,似乎没那么招人烦。首先,得承认,“炸街”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负面色彩,它不仅仅指代声音大,更包含了一种炫耀、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意味。而“鬼火”这个称呼,往往就和.............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鬼不会攻击躲在被窝里的人”这个说法,其实它更多的是一种流传下来的说法,背后并没有什么科学或者普遍认定的鬼神理论来支撑。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验之谈”或者说心理暗示。首先,我们得先聊聊大家对“鬼”的普遍认知。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鬼,往往是某种能量体,或者是一.............
  • 回答
    《鬼灭之刃》自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存在,在国内国外都收获了海量的粉丝和极高的评价。但与此同时,它也确实招致了不少批评和“黑”,甚至可以说被“喷”得挺惨。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远不止简单的“有人看不惯”那么简单。我个人觉得,《鬼灭之刃》被“喷”得这么惨,主要可以从几个.............
  • 回答
    你问到姜文的《鬼子来了》片头曲使用了日本的《军舰进行曲》(Gunkan March),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不少观众感到意外。要详细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不光是音乐本身,还有它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姜文导演的意图。首先,咱们得承认,《军舰进行曲》是一首非常具有辨识度的曲子。它旋律雄壮、.............
  • 回答
    啊,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切中要害。《鬼灭之刃》不叫那个长到绕口令一样的名字,原因有很多,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名字的长度和传播效率。想想看,你跟朋友聊天,想推荐一部动漫,你会说:“哎,你看过《鬼灭之刃》吗?”,还是:“嘿,你看过《关于我妹妹变成了鬼,我努力成为杀鬼剑士那档事》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两款独立游戏在玩家群体中的不同发展轨迹。要说为什么《鬼谷八荒》现在热度“明显”高于《戴森球计划》,其实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一、 核心受众的差异与“国风仙侠”的强大吸引力 《鬼谷八荒》:精准踩点“国风仙侠”的文化脉搏。 这款游戏抓住了中.............
  • 回答
    “走鬼”,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市井的烟火气,让人联想到街头巷尾熟悉的叫卖声。它之所以不会消失,而且很有可能长期存在,原因远不止一个方面,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走鬼”是一种高度灵活且低成本的商业模式。 很多时候,“走鬼”是那些手头不宽裕,但又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小.............
  • 回答
    玩《DOTA2》这么久,确实听到不少关于“幽鬼为什么不出狂战斧”的讨论。很多新玩家或者对幽鬼理解不深的玩家,可能会觉得幽鬼这么一个依赖装备、需要刷钱的英雄,出个狂战斧打钱岂不是更快?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细节和考量,并不是简单的“打钱”就能概括的。咱们先来捋一捋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幽鬼应该出狂战斧。 A.............
  • 回答
    抗战期间,日军确实没有大规模地占领并直接利用延长石油,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一句“鬼子看不上”就能解释的。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日本的战略意图、以及延长油田自身的条件等多方面来审视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鬼子当时打的是什么算盘。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占领中国领土,掠夺资源,建立所谓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代战场和人们观念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矛盾点。你说得没错,古代社会确实是普遍存在着鬼神之说的,人们对死后的世界,对冤魂厉鬼的敬畏之心是深入骨髓的。那么,为什么在战场上,士兵们却毫不犹豫地砍下敌人的头颅,似乎全然不顾可能招惹鬼魂缠身的风险呢?这里面其实是几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山中传奇》里,众鬼之所以争夺何云青手中的《大手印》,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一个复杂而残酷的生死轮回,以及鬼魂们对摆脱苦海的极度渴望。简单地说,抄经本身是超度亡魂的“善业”,但对于这些被困在山林的鬼魂而言,《大手印》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经书,而是他们企图改变命运的唯一“门票”。我们得先明白这些.............
  • 回答
    《权力的游戏》第一集里,守夜人威尔、格雷·沃姆和本 جنا(我们俗称的“本叔”)在长城以北遭遇异鬼,这绝对是全剧最让人揪心也最让人费解的桥段之一。威尔的反应,尤其是他逃跑的行为,确实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愤怒。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尽量把话说得透彻明白,就像是你我街头聊天的感觉。首先,得理解他们.............
  • 回答
    你想了解为什么当年的F4鬼怪式战斗机(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II)如此受欢迎,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得说,鬼怪确实是那个时代战斗机里的“明星”,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看看鬼怪它那个时候的“实力担当”。强大的性能,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 回答
    鬼灭之刃最终战无惨战给人的拖沓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聊聊。这可不是什么客观评判,纯粹是我自己观影/阅读时的切身体验和一些想法。首先,关于“最终BOSS战”本身的性质。无惨作为鬼的始祖,他的压倒性力量和“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战斗的基调。他不像是一般的反派,有着明确的弱点或固定模式可以被.............
  • 回答
    要说美国哪个地方的鬼怪异闻和恐怖传说最为密集,路易斯安那州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这片土地,特别是新奥尔良及其周边地区,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鬼故事素材库。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在支撑。首先,地理环境本身就为恐怖氛围打下了基础。路易斯安那州大部分地区地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低洼潮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