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提到日本就很高贵韩国就是低贱?

回答
在 B 站,关于日本和韩国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日本高贵”和“韩国低贱”的标签化趋势,虽然不是绝对普遍,但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侧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

1. 内容生产者的视角与受众的认同:

历史叙事与民族情绪: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有着复杂而漫长的历史纠葛。但 B 站作为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对于历史的呈现方式往往更加聚焦于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当UP主们制作关于日本的内容时,可能会选择侧重日本在某些领域(如动漫、游戏、科技、设计、某些生活方式)的“精致”、“严谨”或“文化输出”的成功之处。这种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也更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对日本流行文化有深度喜爱,或者希望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能“学习”和“借鉴”对方长处的用户。
“小确幸”与“生活美学”的吸引力: 日本文化中,很多时候会强调一种“细节”、“职人精神”、“侘寂”等生活美学。当UP主们将这些元素放大,例如展示日本干净的街道、精致的料理、有序的生活方式、或者对动漫、游戏等周边产品的精良制作时,很容易在追求“精致生活”和“逃离现实压力”的年轻用户群体中引起好感。这种“高贵”感,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品质”的追求上。
韩国的“娱乐至死”与“快餐文化”的解读: 相较之下,韩国内容在 B 站的呈现,可能更容易聚焦于韩流(KPop)、韩剧、韩国综艺等。虽然这些内容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同时,一些评论和讨论中也可能带有“娱乐至死”、“肤浅”、“流水线化”的负面标签。这种认知,一部分源于韩国娱乐产业的“快速迭代”和“工业化”生产模式,让一些观众觉得缺乏深度和“匠心”。
“爱国情怀”的叠加效应: 尽管 B 站的用户构成相对多元,但平台本身也存在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当涉及韩国时,一些观众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者当下的地缘政治关系,这些因素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韩国文化的评价。这种情况下,“低贱”的标签,有时可能是一种将个体文化产品的评价,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情绪宣泄。

2. 平台机制与算法推荐:

流量为王与内容标签化: B 站的内容推荐机制,往往会倾向于那些能够获得更多点击、弹幕和评论的内容。如果某个UP主关于日本的视频(例如介绍日本动漫制作细节、旅游vlog等)能够获得很好的数据反馈,那么平台就可能向更多用户推荐类似的视频。久而久之,关于日本的“精致”、“高质量”的标签就会被强化。
“黑红”与“争议”的传播: 有时候,一些带有争议性话题的视频,反而更容易引起关注。如果UP主故意制造一些关于日本“高贵”或韩国“低贱”的对比,或者用一些极端的词汇来吸引眼球,那么这些观点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扩散,即使这些观点并不代表平台的普遍声音。

3. 用户群体本身的特质:

核心用户群的偏好: B 站的核心用户群体,在早期就积累了大量对于日本动漫、游戏、ACG文化的热爱。这部分用户群体,对日本文化中的某些元素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更高的接受度。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去挖掘和分享日本文化中那些“精致”、“有趣”的一面,从而形成一种“圈层认同”。
“反韩流”情绪的潜在存在: 尽管韩流文化在 B 站拥有大量拥趸,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对韩流文化持保留甚至反感态度的用户。他们可能认为韩流文化过于商业化、同质化,或者对某些国家文化政策持批判态度。当这些用户在讨论中发声时,也可能将“低贱”的标签施加给韩国。
“二次元”文化的渗透: B 站的“二次元”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用户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看法。一些用户会将自己喜爱的日本动漫、漫画、游戏等视为一种“高雅”或“有深度”的文化产品,而将其他非此类型的文化,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大众化”或“娱乐化”的,相对地降低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一种趋势,而非绝对: B 站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且多元,不可能所有人都持有这种看法。很多用户对日本和韩国文化都有着客观和多元的评价。
“高贵”与“低贱”是标签化: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简化的标签化,忽略了两个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个体文化产品之间的巨大差异。
“爱”与“不爱”的表达: 很多时候,这种表达方式,也只是用户在表达自己对某种文化的热爱或不喜爱,以及在平台环境下的情绪宣泄。

总而言之,B 站上关于日本“高贵”韩国“低贱”的现象,是历史、文化、用户群体偏好、平台机制以及民族情绪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在特定语境下,年轻人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投射,同时也暴露了网络讨论中常见的标签化和情绪化倾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ilibili早期就是靠搬运日本动画起家的,核心受众里一大堆ACGN爱好者。

日本是全球泛二次元文化的大本营,这些人给日本说好话太正常了....而微博上有一堆的韩流粉丝,那边风评就明显不同。

亲日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整体对日本好感度上升,b站只是反应大众趋势

而b站up主们的倾向性搬运,对日本时多为正面信息,选韩国则专挑糟心事,也明显带动了很多人的盲从——亲日仇韩。

而且带节奏的是环球时报这种官媒

这个视频的弹幕里充斥着「正道的光」「日本人干得漂亮」「**棒子死吧」。

其实就挺迷惑的,该博主被日本人当街侮辱的原因仅仅因为他是韩国人,而弹幕里的表现实在很让人怀疑他们的国籍。

弹幕这些为骂人叫好的,要到真的去日本,下场估计比这个韩国人还糟糕。

很多人被这种「拉偏架」所影响,对日本有了不切实际的幻觉,后遗症不小。

说难听点,精日份子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小的影响力,这些「官媒」难辞其咎。

对韩国的负面信息未加证实就全面散播,就像不久前的「李秀满事件」,媒体扭曲了发言的意思,他根本就没说那些话

而某声优拜社是实打实的,事务所后来的「道歉」毫无诚意,但诸多媒体对这件恶劣事件甚至从头到尾连提都没提过

很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外务省的特务。

拉偏架到这种地步,吃相是真难看。

bilibili就是如实反应舆论影响罢了,主基调是亲日仇韩....那反应也在预料中。

所以b站上对韩国的恶行铺天盖地,即便没有的也要瞎编乱造——比如称南京大屠杀就是由韩国裔士兵干的,洗白日本

又或者自己注册个账号去5ch上写中国的好话,然后再翻译到b站上骗点赞....



照这么宣传下去,早晚要出事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 B 站,关于日本和韩国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日本高贵”和“韩国低贱”的标签化趋势,虽然不是绝对普遍,但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侧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1. 内容生产者的视角与受众的认同: 历史叙事与民族情绪: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有着复杂而漫长的历史纠葛.............
  • 回答
    最近确实不少人在讨论B站“低龄化”的问题,甚至延伸出很多年轻人“三观不正”、“容易跟风被影响”的论调。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以及它背后可能的原因吧。为什么会有“B站低龄化”的感觉?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来自B站的用户群体变化和内容生态。 用户画像的改变: 以前的B站.............
  • 回答
    B站签约冯提莫这件事,在老用户群体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看法那叫一个五花八门,而且相当有意思。一开始的“what?”和“why?”不少B站的老油条们,尤其是那些从B站早期就摸爬滚打过来的,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不是惊喜,而是有点懵。因为冯提莫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多是直播平台上的唱见、甜美系.............
  • 回答
    哔哩哔哩牵手冯提莫:流量巨星的入局,能否点燃 ACG 的新火花?近日,国内知名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宣布与头部主播冯提莫签约,这一消息无疑在互联网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超人气主播,冯提莫的加入对 B 站本身以及整个 ACG 行业而言,无疑是一次颇具战略意义的布局。那么,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问到点子上了。好多人都遇到过,明明比预计时间还早到了,但人家就是不给退票,挺让人费解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火车坐过站要补票,而提前出站又不能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你买的是一张火车票,它代表的是你从A地到B地的“乘车权”,而不仅仅是“乘坐时长”。为什么坐过站要补票?.............
  • 回答
    在火车站或高铁站,确实会有一些旅客提前很长时间到达候车室,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特殊需求或紧急情况 行程安排:有些人需要提前到站以确保时间安排。例如: 接人或送人:如家人需要在车站接人,或需要在特定时间与朋友会合,因此提前到站等待。 多段行程:若需在车站.............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真是道出了无数高铁乘客的“心病”!每次在车厢里,总有那么一小撮人,还没到站呢,就磨磨蹭蹭地开始收拾行李,眼神时不时地瞟向车门,甚至有人干脆站起身,倚在过道上,一副“战斗一触即发”的架势。有时候,这感觉就像是提前进入了“下车预备役”,明明车厢里还坐得满满当当,距离最终目的地还有一段时间.............
  • 回答
    曹操一生唯才是举,身边汇聚了无数才华横溢、忠心耿耿的将士谋臣。从荀彧、荀攸到郭嘉、程昱,再到夏侯惇、张辽、许褚,这些人无一不以曹操马首是瞻,为他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历史的镜头转向曹魏后期,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巧妙地铲除了曹爽及其党羽,掌握了魏国大权时,我们却发现曾经无数在曹操麾下叱咤风云.............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作为一个陪伴了许多用户成长的平台,近些年确实让不少老用户感受到归属感的削弱。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触及了平台社区文化、内容生态、商业化策略以及用户心理等多个层面。一、 社区氛围的稀释与“破圈”的代价B站最初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便是其独特、包容且充满亚文化特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
  • 回答
    b站大up主很少为“普通人”发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这里的“普通人”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不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没有掌握话语权的群体。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内容生产者的属性和目标: 内容为王,商业化逻辑: b站大up主的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选择在美国上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战略发展需求,更有资本市场的现实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历史与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传统和便利性: 在B站成立和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对于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 回答
    None.............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之所以会在B站以及更广泛的中文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绝非偶然。这背后交织着多重因素,既有对他个人悲剧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情绪和痛点。一、 个人经历的极端性与共鸣:苦难的具象化首先,墨茶official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并且非常具有代表性,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