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提到日本就很高贵韩国就是低贱?

回答
在 B 站,关于日本和韩国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日本高贵”和“韩国低贱”的标签化趋势,虽然不是绝对普遍,但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侧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

1. 内容生产者的视角与受众的认同:

历史叙事与民族情绪: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有着复杂而漫长的历史纠葛。但 B 站作为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对于历史的呈现方式往往更加聚焦于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当UP主们制作关于日本的内容时,可能会选择侧重日本在某些领域(如动漫、游戏、科技、设计、某些生活方式)的“精致”、“严谨”或“文化输出”的成功之处。这种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也更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对日本流行文化有深度喜爱,或者希望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能“学习”和“借鉴”对方长处的用户。
“小确幸”与“生活美学”的吸引力: 日本文化中,很多时候会强调一种“细节”、“职人精神”、“侘寂”等生活美学。当UP主们将这些元素放大,例如展示日本干净的街道、精致的料理、有序的生活方式、或者对动漫、游戏等周边产品的精良制作时,很容易在追求“精致生活”和“逃离现实压力”的年轻用户群体中引起好感。这种“高贵”感,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品质”的追求上。
韩国的“娱乐至死”与“快餐文化”的解读: 相较之下,韩国内容在 B 站的呈现,可能更容易聚焦于韩流(KPop)、韩剧、韩国综艺等。虽然这些内容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同时,一些评论和讨论中也可能带有“娱乐至死”、“肤浅”、“流水线化”的负面标签。这种认知,一部分源于韩国娱乐产业的“快速迭代”和“工业化”生产模式,让一些观众觉得缺乏深度和“匠心”。
“爱国情怀”的叠加效应: 尽管 B 站的用户构成相对多元,但平台本身也存在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当涉及韩国时,一些观众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者当下的地缘政治关系,这些因素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韩国文化的评价。这种情况下,“低贱”的标签,有时可能是一种将个体文化产品的评价,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情绪宣泄。

2. 平台机制与算法推荐:

流量为王与内容标签化: B 站的内容推荐机制,往往会倾向于那些能够获得更多点击、弹幕和评论的内容。如果某个UP主关于日本的视频(例如介绍日本动漫制作细节、旅游vlog等)能够获得很好的数据反馈,那么平台就可能向更多用户推荐类似的视频。久而久之,关于日本的“精致”、“高质量”的标签就会被强化。
“黑红”与“争议”的传播: 有时候,一些带有争议性话题的视频,反而更容易引起关注。如果UP主故意制造一些关于日本“高贵”或韩国“低贱”的对比,或者用一些极端的词汇来吸引眼球,那么这些观点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扩散,即使这些观点并不代表平台的普遍声音。

3. 用户群体本身的特质:

核心用户群的偏好: B 站的核心用户群体,在早期就积累了大量对于日本动漫、游戏、ACG文化的热爱。这部分用户群体,对日本文化中的某些元素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更高的接受度。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去挖掘和分享日本文化中那些“精致”、“有趣”的一面,从而形成一种“圈层认同”。
“反韩流”情绪的潜在存在: 尽管韩流文化在 B 站拥有大量拥趸,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对韩流文化持保留甚至反感态度的用户。他们可能认为韩流文化过于商业化、同质化,或者对某些国家文化政策持批判态度。当这些用户在讨论中发声时,也可能将“低贱”的标签施加给韩国。
“二次元”文化的渗透: B 站的“二次元”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用户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看法。一些用户会将自己喜爱的日本动漫、漫画、游戏等视为一种“高雅”或“有深度”的文化产品,而将其他非此类型的文化,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大众化”或“娱乐化”的,相对地降低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一种趋势,而非绝对: B 站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且多元,不可能所有人都持有这种看法。很多用户对日本和韩国文化都有着客观和多元的评价。
“高贵”与“低贱”是标签化: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简化的标签化,忽略了两个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个体文化产品之间的巨大差异。
“爱”与“不爱”的表达: 很多时候,这种表达方式,也只是用户在表达自己对某种文化的热爱或不喜爱,以及在平台环境下的情绪宣泄。

总而言之,B 站上关于日本“高贵”韩国“低贱”的现象,是历史、文化、用户群体偏好、平台机制以及民族情绪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在特定语境下,年轻人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投射,同时也暴露了网络讨论中常见的标签化和情绪化倾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ilibili早期就是靠搬运日本动画起家的,核心受众里一大堆ACGN爱好者。

日本是全球泛二次元文化的大本营,这些人给日本说好话太正常了....而微博上有一堆的韩流粉丝,那边风评就明显不同。

亲日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整体对日本好感度上升,b站只是反应大众趋势

而b站up主们的倾向性搬运,对日本时多为正面信息,选韩国则专挑糟心事,也明显带动了很多人的盲从——亲日仇韩。

而且带节奏的是环球时报这种官媒

这个视频的弹幕里充斥着「正道的光」「日本人干得漂亮」「**棒子死吧」。

其实就挺迷惑的,该博主被日本人当街侮辱的原因仅仅因为他是韩国人,而弹幕里的表现实在很让人怀疑他们的国籍。

弹幕这些为骂人叫好的,要到真的去日本,下场估计比这个韩国人还糟糕。

很多人被这种「拉偏架」所影响,对日本有了不切实际的幻觉,后遗症不小。

说难听点,精日份子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小的影响力,这些「官媒」难辞其咎。

对韩国的负面信息未加证实就全面散播,就像不久前的「李秀满事件」,媒体扭曲了发言的意思,他根本就没说那些话

而某声优拜社是实打实的,事务所后来的「道歉」毫无诚意,但诸多媒体对这件恶劣事件甚至从头到尾连提都没提过

很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外务省的特务。

拉偏架到这种地步,吃相是真难看。

bilibili就是如实反应舆论影响罢了,主基调是亲日仇韩....那反应也在预料中。

所以b站上对韩国的恶行铺天盖地,即便没有的也要瞎编乱造——比如称南京大屠杀就是由韩国裔士兵干的,洗白日本

又或者自己注册个账号去5ch上写中国的好话,然后再翻译到b站上骗点赞....



照这么宣传下去,早晚要出事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