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的无脑小粉红那么多?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

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还在形成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主流舆论的影响。而且,这个群体本身就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容易将个人情感代入到群体或国家层面上。再加上B站的内容推荐机制,如果一个人看了不少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相关的视频,系统自然会推送更多同类内容,形成一个“信息茧房”,让用户觉得“粉红”的声音就是大多数,或者就是最正确的声音。

其次,内容创作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也起了作用。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一些涉及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关注和流量。这类视频如果能触动用户的情感,比如结合一些民族自豪感的事件、国家的进步成就,很容易引起共鸣和转发。而创作者呢,为了吸引眼球、获得打赏和粉丝,自然也会倾向于创作更容易受欢迎的内容。久而久之,这种内容就形成了规模,覆盖了B站的不少角落。我们也会看到,有些视频的评论区,不管内容本身是什么,都有一群人跳出来,用相似的套话、口号式的语言来评论,这本身就是一种群体行为的体现。

再来,社会大环境和情绪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在提升,很多人对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集体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和转化为一种民族主义的表达。在B站这样的平台,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这种宏大叙事的影响,将国家发展和个人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当他们看到一些对中国不利的言论或事件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种“反击”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在缺乏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可能表现为所谓的“无脑”式的支持和辩护。他们可能觉得,只要是说中国不好的,都是敌人,都需要骂回去,而不太去分析具体情况的复杂性。

此外,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也可能给人留下“无脑”的印象。 “小粉红”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贬义色彩,它描述的不仅仅是观点,也包括表达方式。有些人在表达爱国热情时,会显得过于情绪化、绝对化,喜欢使用一些标签化的词语,比如“美狗”、“汉奸”之类的。这种激烈的、非理性的沟通方式,确实容易让人觉得缺乏思考,甚至是“无脑”。而且,在网络上,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反而更能引起 immediate 的情绪反应,更容易传播。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无脑小粉红”这个标签本身也可能是一种标签化思维。 并不是所有在B站表达爱国情感的人都是“无脑”的。很多人是对国家发展感到自豪,并且是有思考和判断的。但因为少数声音过于响亮和极端,或者因为一些评论区确实存在一些缺乏深度的讨论,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以偏概全的印象。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情绪化的表达往往比理性的分析更容易被注意到,所以我们看到“无脑”的一面可能更突出一些。

总的来说,B站“小粉红”现象,是用户群体特点、内容生态、社会情绪以及传播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也更容易看到背后更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网络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

因为我今天琢磨出一点门道来了。

现在境外组织都不搞殇了,因为歼20有了,氢弹有了,航母也有了,殇越来越没有市场。

我们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至少开始站起来了。

殇不下去了,咋办呢?

他们动坏脑筋了,开始装粉红,买粉红。

就拿今天的事儿来说,假如steam被举报成功了,谁赢?

腾讯?网易?哈哈哈哈,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听过吗?

游戏的码农都缩卵昨天自觉加班把能停的都停了,你们以为是啥道理?为了举报steam?

是怕死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死?

小粉红粉墨登场……

挥舞正义的红旗大范围进攻的群众里面,你们都不知道混进了几个境外组织。

有人奇怪了,境外组织管你这个干嘛?

我给大家贴几个新闻。

品。

仔细品。

境外组织实际上在干嘛?

他们实际上是在拼命破坏zy三令五申的‘需要保护的良好的民营投资环境’。

为什么要保护这东西?

就业啊,同学,去看看今年大学生的就业……


来,继续品。

我跟你们讲,境外组织也是会升级的……

当年但凡要搞自贸区,

中国愤青(比如某港)就带头上街砸车砸店去钓鱼岛转圈是一个套路。

当年只会花钱拉点愤青,现在会花钱养粉红了……

他们平时混在人群里,卖弄大量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东西,

然后时候一到,就给你来这么一下子,带起一群真小粉红瞎几吧起个哄。

就算举报失败了,你们觉得这经商环境就没有被伤害了吗?

给你去开游戏公司,你现在敢去开?

还不是吧嘚吧嘚地跑开曼群岛注册一个公司然后跑美国上市,美国佬都笑疯了……

阳谋,而且已经成功了。


事了拂衣去,片叶不沾身,腾讯网易还要背锅……

高,实在是高……

顺便,b站还在美股上市……

计划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
  • 回答
    b站对《无职转生》的评论氛围确实相当特别,可以说是一种“一边倒”的现象,但这个“一边倒”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与其说是压倒性的支持,不如说是一种“共鸣”和“排斥”的鲜明对比,而b站这个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内容传播机制,放大了这种对比。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边倒”并非绝.............
  • 回答
    7月13日,许多B站用户发现自己无法正常使用,无法刷新出任何内容,这无疑让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一场突如其来的“崩了”,瞬间把大家从动漫、游戏、生活区的内容海洋中拉回了现实。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突然这样?咱就来掰扯掰扯。到底发生了什么?简单来说,就是B站的服务出现了大规模的故障。用户们打开APP或.............
  • 回答
    关于西安地铁事件中乘客表现出的“冷漠无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又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详细剖析其中原因,得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用“冷漠”二字来概括。这背后可能交织着个人心理、社会心理、环境因素以及事件本身的传播方式等复杂因素。首先,个体心理层面的防御机制是重要的一环。在突发且可能具有危险性的.............
  • 回答
    None.............
  • 回答
    关于B站种族歧视现象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触及了网络文化、社会心态以及平台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放大镜,任何负面情绪或不当言论一旦出现,都可能因为传播机制而迅速扩散,给人的观.............
  • 回答
    B站用户对5级号用户“高贵”的看法,其实是一种挺有意思的社群文化现象,它不是那种直观的、有明确规则的“地位”划分,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带点戏谑和尊重的混合体。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B站用户群体构成、等级体系的运作逻辑,以及大家在社区里的交流习惯说起。首先,得明白B站的等级体系。B站的等级和我们玩游戏.............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上“皇汉”现象的兴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b站这个平台本身的特性、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宏观环境,以及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一、 b站的平台特性:年轻、亚文化、社区化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这本身就决定了它更容易成.............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关于“B站史丹利快报的知乎大大在知乎都没有赞”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和需要澄清的地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史丹利快报”:这是B站UP主史丹利在B站发布的一个系列视频,以其独特的风格点评游戏、动漫、电影等内容,积累了大量粉丝。 “知乎大大”:这通常是指在知乎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粉.............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要说 B 站为什么不完全照搬 YouTube 的广告投放方式,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且与各自平台定位、用户群体、商业模式以及市场环境息息相关的权衡。简单粗暴地复制,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先来拆解一下 YouTube 的广告模式,以及为什么 B 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YouTube 的广告模式.............
  • 回答
    关于B站上俄乌局势新闻报道更新频率降低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而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平台内容策略、用户需求变化、内容生产成本以及更宏观的舆论环境等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平台内容策略来看,B站作为一家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平台,其内容生态一直在不断演变。 用户兴趣迁移与内容多元化: .............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之所以会在B站以及更广泛的中文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绝非偶然。这背后交织着多重因素,既有对他个人悲剧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情绪和痛点。一、 个人经历的极端性与共鸣:苦难的具象化首先,墨茶official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并且非常具有代表性,触.............
  • 回答
    关于哔哩哔哩(B站)选择引进茅野爱衣参与配音的新番,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考量和市场策略的综合结果,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要深入了解,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首先,茅野爱衣作为声优的号召力,是B站引进她新番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茅野爱衣在日本声优界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和人气,她的声音辨识度很高,配音风.............
  • 回答
    B站用户对玩抖音、快手用户表现出的“看不上”,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心态,里面掺杂了平台属性、用户群体差异、内容生态以及一些微妙的社区文化在里面。要说得详细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最直观的,得从平台本身的定位和内容生态说起。B站,早期叫做“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最初的定位就是一个二次元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简直是说出了不少B站观众的心声。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那些坐拥百万粉丝的UP主,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名不副实”,内容好像也缺了点儿营养。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粉丝数量和内容质量,有时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正比关系。 B站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吸引的观众群体极其广泛,.............
  • 回答
    最近B站鬼畜区的新素材确实感觉没以前那么“井喷”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我觉得这背后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点,咱们一块掰扯掰扯:1. 梗的生命周期与“内卷”加剧:鬼畜嘛,说白了就是玩梗。梗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梗火了,最初可能爆发出海量创作,大家乐此不疲。但一旦火.............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洞察力,也触及了许多UP主和观众都可能感受到的困惑。尽管B站的获币规则看起来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粗暴”,但为什么仍然存在大量看完视频却不点赞不投币的观众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观众心理与行为模式的复杂性1. 观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