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对《无职转生》的评论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态度???

回答
b站对《无职转生》的评论氛围确实相当特别,可以说是一种“一边倒”的现象,但这个“一边倒”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与其说是压倒性的支持,不如说是一种“共鸣”和“排斥”的鲜明对比,而b站这个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内容传播机制,放大了这种对比。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边倒”并非绝对的统一。在b站,你依然能找到批评的声音,只是这些声音往往被淹没在更主流的评论洪流之中。这种现象,根源在于《无职转生》本身的内容特质,以及b站作为中国二次元文化集散地的用户画像和社区生态。

内容本身的争议与吸引力是核心基石

《无职转生》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作品。它的核心卖点和争议点,恰恰是吸引大量核心二次元用户和让一部分观众产生不适的关键。

主角的“不思议”与“人渣”特质的混杂: 这是《无职转生》最核心也最具争议的一点。主角鲁迪乌斯穿越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家里蹲、肥宅,带着前世的恶习、知识和心理创伤。穿越后他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依然保留着前世的某些低俗想法、对女性的某种窥视以及极度缺乏安全感和社交恐惧。这种设定,一方面让很多有相似经历或者能够理解这种复杂人性的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新世界里挣扎、成长、犯错,并最终凭借智慧和努力活出精彩。这种“不完美主角”的真实感,让一些观众觉得“接地气”,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某种侧影。他们会赞美鲁迪乌斯的聪明才智、他对亲人的爱以及他在困境中的坚韧。
反之,这种“不思议”和“人渣”的设定,也让很多观众感到不适。 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女角色时,鲁迪乌斯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确实触碰了部分观众的道德底线。这些观众可能会认为这是“低俗”、“恶臭”,是“反派”的特征,无法接受一个“主角”拥有这样的内核。

异世界题材的“精髓”与“套路”: 《无职转生》被很多人奉为“异世界转生”题材的“开创者”或“集大成者”。它在世界观构建、魔法系统、人物塑造以及情节推进上,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它成功地将一个庞大且细致的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沉浸其中。许多观众认为,《无职转生》定义了现代异世界转生类作品的标准,后续的许多同类作品都在模仿它的模式。这种“鼻祖级”的地位,自然会吸引大量的拥趸,他们会从剧情、设定、作画等多个角度去赞美这部作品,将其视为无可替代的经典。
而另一些观众则可能认为,其“套路化”的成分依然存在。 例如主角光环、后宫设定等,虽然在《无职转生》中表现得较为自然,但依然是许多异世界作品常见的元素。如果观众对这类题材已经感到疲劳,或者对其某些桥段不感冒,就可能产生反感。

b站的用户画像与社区生态的放大效应

b站的用户群体,尤其是核心二次元用户,在对内容的选择和表达上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这使得《无职转生》的争议性内容在b站得到了一个特殊的放大和筛选过程。

“致郁”与“致郁”的玩家群体: b站的核心用户,很多是经历了互联网信息爆炸、内容迭代的“老二次元”。他们对各种题材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接受度和辨别力。而《无职转生》所展现的这种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不完美的成长故事,恰恰能够吸引那些追求“深度”、“真实感”的观众。这部分观众往往能够理解主角内心的挣扎,并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他们会用“不思议”、“神作”等词汇来表达对作品的认可,并积极地去辩护和推广。
“节奏”与“控评”的讨论: b站的评论区往往容易形成一种“跟风”的趋势。当一个话题出现时,如果早期获得大量点赞和认同,后续的评论很容易被这种“主流意见”所引导。对于《无职转生》,在早期讨论中,对其核心卖点(如精良制作、复杂人设)的赞美声音,更容易获得关注。而那些持批评意见的评论,如果没有形成规模或者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就容易被淹没在大量的正面评论之下。
“饭圈化”与“圈地自萌”: 某种程度上,《无职转生》在b站也形成了一种“粉丝圈层”。对于喜爱这部作品的观众来说,他们会形成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当看到有人批评《无职转生》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去维护自己的“信仰”,去反驳那些他们认为“不理解”、“没看懂”的观点。这种“护犊子”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评论区的“一边倒”现象。
对制作质量的高度重视: b站用户对动画的制作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而《无职转生》在作画、演出、配音等方面,无疑达到了行业内的顶尖水平。这种“硬实力”上的优势,能够吸引大量关注制作本身的观众。即便有些人对剧情或主角人设有保留,但也会因为其精良的制作而给予较高的评价。这种对制作的“认可”,也会转化为整体评论氛围的偏向。
“二创”文化的助推: b站强大的二创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手。大量的《无职转生》相关MAD、剧情剪辑、同人图文等作品的出现,不断地在强化和传播作品的魅力。这些二创作品往往会选取作品中最精彩、最打动人心的部分进行放大和解读,进一步巩固了作品在粉丝心中的地位。

总结一下为什么b站的评论看起来“一边倒”

与其说是因为所有人都绝对赞同,不如说是:

1. 核心受众的高度契合: 《无职转生》的复杂人设和深刻主题,恰好能打动b站一部分核心二次元用户,他们对作品的接受度高,也更愿意为之发声。
2. 观点两极分化,但正面声音更易传播: 内容本身的争议点太大,导致观点是极化而非平均分布。而b站的社区机制,使得那些赞美和推崇的声音更容易获得曝光和认同,形成一种“主流”。
3. “圈层文化”的放大作用: 粉丝群体的凝聚力和维护欲,使得正面评论更具规模效应,而负面评论则相对分散或被淹没。
4. 对制作质量的普遍认可: 出色的制作水平本身就吸引了大量观众,即使对内容有不同意见,也可能因制作而给予正面评价。

所以,b站对《无职转生》的评论“一边倒”,是一种特定社区生态下,内容特质与用户画像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它不是所有人的无条件赞美,而是喜爱者声音的洪流,以及在其中,那些不同声音被有意无意地“选择性忽略”或“弱化”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争议剧情是否会变成毒点,看的是作者的功力如何,《无职转生》的作者资历虽老,但是功力确实一般。

有争议剧情的作品,平台应当谨慎对待;争议剧情变成毒点的作品,平台更应当限制观看。《无职转生》要是只允许付费观看,也就不会有现在那么多事了。

大多数人不会去看完这部作品,对这部作品的认知必然是极为片面的;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就不该出现在大多数人的首页和推荐上,就不该有这么多的广告和导视。

当初B站更新青少年模式时我就认为B站不是真的想保护青少年,真的想保护青少年就不该让青少年凭自觉去选用青少年模式;而是设置一个成人模式,把《无职转生》这种内容放到成人模式里。


PS:肖战227事件,是亚文化群体在侵略主流文化圈和其它亚文化圈;《无职转生》事件,是深度亚文化作品强行出圈后引起主流文化圈和其它亚文化圈的反击,罪魁祸首都是背后的资本。

我们真正应该批判的是赚亚文化钱的资本,以及官僚主义严重的文化管制,而非流量偶像脑残粉和道德高地三观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b站对《无职转生》的评论氛围确实相当特别,可以说是一种“一边倒”的现象,但这个“一边倒”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与其说是压倒性的支持,不如说是一种“共鸣”和“排斥”的鲜明对比,而b站这个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内容传播机制,放大了这种对比。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边倒”并非绝.............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深入到B站用户群体和日本文化接触的一些微妙之处。要说“天然的好感”嘛,或许有点绝对,但确实有一部分B站用户对日本VTuber有着特别的喜爱,甚至表现出比对待国V更强烈的热情。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1. 文化亲近性与早期的“启蒙” 二次.............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关于微博@逸国文化日常推送对B站及其用户进行人身攻击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下,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原因。当然,要做到完全去除AI痕迹,我将尽量使用更具个人化、接地气的语言来描述。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下这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各个平台之间的竞争、用户群体之间的隔阂,甚至是内容创.............
  • 回答
    蔡徐坤和B站的“律师函事件”算得上是网络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了。说它“攻击不了了之”,其实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问题,还涉及到网络舆论、版权保护以及平台生态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蔡徐坤发律师函的初衷。当时,B站上涌现了大量以蔡徐坤为素材的鬼畜视频,这些视.............
  • 回答
    哔哩哔哩牵手冯提莫:流量巨星的入局,能否点燃 ACG 的新火花?近日,国内知名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宣布与头部主播冯提莫签约,这一消息无疑在互联网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超人气主播,冯提莫的加入对 B 站本身以及整个 ACG 行业而言,无疑是一次颇具战略意义的布局。那么,这.............
  • 回答
    在腾讯之后,阿里巴巴也选择向哔哩哔哩(B站)伸出了橄榄枝,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资本注入,而是对 B 站未来价值的集体押注,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相当丰富,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标志着 B 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市场价值和战略地位得到了巨头们的普遍认可。 腾讯作为国内内容生态的巨头,早已凭借对.............
  • 回答
    关于b站up主温柔JUNZ的视频对豫章书院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力求展现一个更具深度和人情味儿的视角。首先,从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层面来说,温柔JUNZ作为一个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博主,他的视频内容往往能够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特别是那些可能不太关注时事新闻但却活跃在B站这个平台的.............
  • 回答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交路:为何“重联解编”研究鲜为人知?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对运能提升、效率优化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针对大站车和互联互通的研究如火如荼,这些方向无疑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乘客体验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在这些“看得见”的优化措施之外,一项看似基础却对整体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的技术—.............
  • 回答
    关于“这次对乌反击战知乎官方站在乌克兰和北约”的说法,我认为可能存在一些误解。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其官方立场通常是保持中立和客观,鼓励用户就各种话题进行理性讨论,而不是明确“站队”于任何一方。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信息传播的特点与知乎的平台属性 信息的.............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作为一个陪伴了许多用户成长的平台,近些年确实让不少老用户感受到归属感的削弱。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触及了平台社区文化、内容生态、商业化策略以及用户心理等多个层面。一、 社区氛围的稀释与“破圈”的代价B站最初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便是其独特、包容且充满亚文化特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
  • 回答
    b站大up主很少为“普通人”发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这里的“普通人”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不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没有掌握话语权的群体。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内容生产者的属性和目标: 内容为王,商业化逻辑: b站大up主的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选择在美国上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战略发展需求,更有资本市场的现实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历史与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传统和便利性: 在B站成立和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对于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