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弹幕在京阿尼视频全是一片哀悼,而在美国枪击案却是一片玩梗叫好?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其作品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情感和童年回忆。它的作品风格、细腻的情感处理、对人物的塑造,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京阿尼事件的性质:

艺术的损失: 2019年那场火灾,不是简单的事故,而是对一个伟大动画制作公司,一个承载了无数人美好记忆的艺术殿堂的毁灭性打击。火灾夺走了许多优秀的动画师的生命,他们的才华和梦想也随之陨灭。这不仅仅是损失了几个岗位,而是损失了一批毕生致力于动画创作的艺术家。
情感的连接: 对于很多b站用户来说,京阿尼的作品不仅仅是动画片,更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是抚慰心灵的港湾。那些温暖的画面,动人的故事,陪伴他们度过了许多时光。所以,当京阿尼遭受重创时,用户们的感受更像是失去了一位亲近的朋友,或者说,是自己的一部分青春被剥夺了。这种哀悼,是真挚的情感流露,是对“失去”的共鸣。
共同的记忆和价值认同: 在动漫圈子里,京阿尼代表着一种对“美好”、“匠心”、“温暖”的追求。用户们对京阿尼的喜爱,也是对这些价值的认同。当这个价值遭受重创时,大家的悲伤和悼念,也是对这些共同价值的捍卫。

美国枪击案视频的“玩梗”现象:

距离感和非现实感: 大多数美国枪击案的视频,对于b站用户来说,是一种远在天边的事件。它发生在异国他乡,与大多数用户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地理和文化的距离,会产生一种天然的“抽离感”。
信息茧房和网络叙事: 现在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非常碎片化,而且容易被“梗”化。一些与枪击案相关的视频,可能经过二次创作,被包装成了某种“段子”或“梗”。而用户在浏览这类内容时,往往是在一个娱乐至上的网络环境中,习惯于用一种轻松甚至戏谑的方式来消化信息,特别是那些他们觉得“离自己很远”的事情。
反讽与情绪发泄: 另一些“玩梗”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情绪。比如,对美国社会问题的不满,对“枪支泛滥”的讽刺,甚至是对某种“虚无”的嘲弄。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一种对宏大叙事和现实残酷性的反抗,试图用荒诞和戏谑来消解其带来的压抑感。
群体认同和边界划分: 网络社群往往会形成自己的“黑话”和“梗文化”,用来区分“圈内人”和“圈外人”。在某些低俗的“梗”出现时,它可能满足了部分用户的“群体认同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懂行”的,是“玩得开”的。
缺乏直接的情感连接: 与京阿尼不同,大部分用户并没有与枪击案中的受害者有任何情感上的联系。他们可能只是在屏幕上看一个新闻片段,一个剪辑过的视频。没有共同的童年回忆,没有一同经历过的美好时光,自然也就缺乏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核心在于情感的连接深度和事件的性质。

京阿尼事件,是一场艺术的悲歌,触动的是用户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创作者的敬意,是一种“失去美好”的痛。
美国枪击案视频下的“玩梗”,更多是一种“对遥远荒诞的消费”,或者是一种“对特定社会现象的戏谑性回应”。它不涉及用户个人情感的直接投入,更多是基于一种观察者的身份,甚至是一种基于网络文化惯性的反应。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即使是“玩梗”,也可能存在对生命的不尊重的成分。很多时候,网络文化的传播速度太快,一些负面或不恰当的梗也会随之扩散,而一部分用户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含义,只是单纯地参与到一种群体性的娱乐行为中。

所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用户群体的构成、情感的投射、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网络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反映了我们在面对不同性质的事件时,情感反应的差异性,以及网络空间中信息消费的特殊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允许美国人双标,不允许中国人双标,题主,你这是双标啊

user avatar

B站的弹幕:

美国枪击案→皿煮的气息,不禁枪的后果,活该,可怜平民了

日本京阿尼→哀悼,可惜,作品很不错的公司啊

你以为我想说这是双标?

(假如)好莱坞被恐袭→哀悼,可惜,作品很不错的公司啊(在此我们以皮克斯或者迪斯尼为例)

(假如)靖国神社失火→哈哈哈活该,昭核男儿的后果,“骑兵连,进攻!”,谁干的?,漂亮

(假如)漫威被自杀式袭击→天道好轮回,满大人牛逼,听说你要拍上气?

巴黎圣母院失火→白瞎了文明古迹了,育碧复原计划启动,八国联军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惋惜啊,人类文明史的遗憾

这是我在B站搜索巴黎圣母院大火后排在第一的有关视频,播放量48.6万,它的弹幕和评论区是这样的:


虽然我强烈怀疑题主是在引战,但是我还是想以一个基本不看番,看番也多看国产番的普通B站用户的身份来心平气和的讨论一下这里面的区别。

除了图上的番以外,我还在追罗小黑战记、镇魂街、有兽焉等,这些有的是没有被整理在这里,有的是我在我女朋友的B站号上看的,有的是完结了就被我删了。全职和刀剑一我是看完了的,这里没显示出来。fate确实没看过

说回正题,说到底,京阿尼首先是京阿尼,其次才是日本公司,皮克斯首先是皮克斯,然后才是美国公司,在提到它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割裂它们的国家属性而更加关注自己所了解的部分。

我们不会因为阿汤哥是美国人,我们和美国打过一场惨烈的朝鲜战争而不看碟中谍;我们的父辈也没有因为南京大屠杀、东北731而不喜欢高仓健;我们也没理由因为战争和国殇所带来的悲痛而做出狭隘的民族主义举动。

日本是一个曾经在历史上给我们的国家带来过惨痛的伤害的国家,但这不是我们全面拒绝日本、厌恶日本、排斥日本的理由,犹太人可以购买德国的商品,可以看德国电影听德国歌,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犹太人都不会让万字旗重新飘洋在欧洲大陆。中国人可以买日本的家电、数码商品、汽车,中国人也可以看日本的动画,可以发自内心的喜欢宫崎骏、大有洋河、京阿尼,但有良知的中国人万万不会允许军国主义复苏,更会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咬牙切齿。

B站弹幕对京阿尼友好,是对京阿尼在艺术层面上的认可,而非对日本的认可,就如同我们对阿汤哥的认可不代表对美国的认可一样。B站用户惋惜的是一个做出了诸多优秀作品的公司蒙此大劫,而非一个日本公司被人放了把火

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是漫威粉丝,但是在上气事件爆发后,如果还有人踏入上气的播放厅一步,我将会和他绝交。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理智的普通学生应有的态度







更:

评论区有人提出了质疑,让我看观察者网的视频,我们直接上截图



第一个视频不说了吧?里面全是玩梗的,刷育碧和bug信条的,拿出来怕欺负人

二三关闭了弹幕和评论

四的弹幕和评论如上,比我的截图还要和谐

二三关了评论和弹幕,当然可能是因为争吵的很激烈,可是为什么会争吵?难道不是因为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损失么?

我想说的很简单,人更会关心自己所了解的、带给过自己美好的东西。一个遭受了无妄之灾,一个是自己作死,能一样么?

美国枪击案就像法国人被难民强奸、希腊人天天不工作导致破产,加拿大毒品满天飞一样,属于自己作死怪不得别人的范畴。正如高赞答主提到的,你看看普通的事件中,还有人幸灾乐祸么?

枪击案玩梗,那是因为这是和我们文化有冲突的部分在其它国家产生了恶果,就像你看一个陌生人不系安全带,然后预言他早晚要出事一样,真出事的时候你是为他惋惜还是自得于自己的先见之明呢?

user avatar

别b站美国了。现在布基纳法索一工地遭到歹徒攻击死伤三十人,你什么态度?

没有态度就对了。因为你连布基纳法索是哪个洲的都不知道,谈不上感情。

B站看动画的多,京都动画又是佼佼者,用户对京都动画充满正面感情,京都动画也没什么黑点(除了在一些狭隘民族主义者眼中是日本人就是原罪),当然一片哀悼。

国内对美式自由主义的负面评价较多,这样的自由主义带来的危害大家在新闻里也见得多,现在又来一起确证,自然批判性情绪占主流。绝大多数人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强,只能玩玩梗的样子。

user avatar

一国家,公民可以在商店五分钟内买到长枪,警察没有宪法规定的保护公民的义务,除了少数富人区外的社会治安向非洲中下游国家看齐——是的,连治安比较好的非洲国家都不如。这种国家发生枪击案,你会怎么想?

是的,这完全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同一个人不喝水会渴死,不吃饭会饿死一样,它符合逻辑。

另一个国家,治安世界一流,在治安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有一群画漫画的,就是字面意思上“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日本被灭国了都对社会不可能有任何威胁的、可以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老实的、个人勇武甚至不如半只鹅”的那一群人,被人放火烧死了。

你什么想法。

你首先想到的是,他们这群最老实、最无害、最不该死的人被人如此残忍地杀死了。你没有他们老实,没有他们无害,也没有他们那么不该死。你什么想法?

你首先感觉到的不是危险,不是惋惜,而是世界秩序的崩塌。

你不奢求共同富裕。你可以接受隔壁小神童比你有钱,因为他比你聪明。你也可以接受王思聪比你有钱,因为他爸确实厉害。你甚至都稍微可以接受一个庞氏骗局领袖发了大财,毕竟谁让人家会骗呢?但你唯独接受不了又穷又蠢的城中村王大傻一夜之间家产上亿,什么都不因为,就单单是运气好。

钱没了,可以再赚。秩序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你不奢求人人都活到八十多岁。你能接受军人在战场上牺牲,因为战场就是你死我活;你也能接受癌症患者年纪轻轻撒手人寰,因为人类就是没法攻克所有疾病。你也可以接受战乱地区的无辜百姓横死街头,毕竟和平是一个无法企及的奢望。

但你接受不了一群,在一个治安世界一流的国家,老老实实待在屋里画漫画的,老实得不能再老实的人,被人放火烧死。

人死了,还会有人出生,秩序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user avatar

京阿尼纵火案是一个独立事件,没有人能预料到,京阿尼几乎不涉及政治宗教暴力话题,极少引发针对内容的反对和争议,这样的遇难者会得到更多的同情。

美国枪击案不是独立事件,它是美式自由主义失控的体现,美国人既然选择了自由主义,自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B站网民作为美式自由主义的反对者,对于这种枪击案本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发生这种事件证明了自己的正确,为自己带来了智力上的优越感,简直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这么好的事当然要玩梗庆祝一下。

如果想体会这种区别,可以去看B站的车祸视频。对于意外车祸的受害者大家都会表示同情,侥幸脱险者则让人舒了一口气。——而对于鬼火少年们,遇到车祸一水的「舒服了」,如果没发生事故,弹幕反而纷纷表示惋惜。

美国的枪击案,欧洲的难民犯罪,对于B站观众来说就是鬼火少年,大家都盼着出事,巴不得天天死人,要是真出事了,那完全是真理得到了证实,正义得到了伸张,哪会有闲情哀悼啊

这也是美国发生的灾难,此次飞机失事是独立事件,所以大家纷纷对遇难者表示哀悼,为幸存者庆幸,并没有人说风凉话。想象一下,这要是因为美国执意飞737max导致的空难,弹幕的风格肯定不一样——万一发生在德国还是某色难民搞破坏干的,那肯定又是一场狂欢了。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普遍恨日本,虽然有各种历史的恩怨,有钓鱼岛,但是中国年轻人普遍具有较高的国际政治视野。我们需要拉拢谁,需要反对谁,其实多数人是看得很清楚的。

user avatar

看到很多答主说是因为“利益”相关,b站是因为“看动画”、甚至“亲日”。我则不完全认同。

美国枪击案观众叫好的实质是在于批评“美国制度的自作自受”,而不是“轻视死者生命”。

如果我有一个朋友一个亲戚,死于高中枪击案,那我一定会对美国步枪协会美国政府施以我最恶毒的咒骂,就不只是B站弹幕仅仅是阴阳怪气、说几句讽刺话这么“温柔”了。

因为在美国枪击案的事件上,凶手就是美国自己。

换句话说,即便是京都动画一事,我也和很多朋友从“京都动画安保不力”的角度聊过,甚至认为京阿尼的管理层也有一定责任。参观预约制、门禁闸机、专业安保人员……都是要提上日程的。尽管可能有成本因素在,但是我不认为京阿尼作为一个企业没有能力做这些,只是太过相信治安了、拥有一种行为上的惯性甚至惰性,教训就是一个地方的犯罪率再低、安全的钱也是不能省。甚至这种事会让明年要举办奥运会的日本政府都显得脸面无光。

京阿尼的事,更接近于天灾;而美国枪击案不仅是人祸,甚至是始作俑者就是美国自己,这就是最明显的区别。

user avatar

我在B站上也见过了“自由美利坚,枪战每一天”、“美丽的风景线”、“自由的空气”之类的梗,但从我的观察来说,这种吐槽也仅限于这些段子。我没见过有谁说“这些美国人该死”、“死了活该”之类的话。换句话说,这些梗吐槽的对象是一是美国的枪械管理体制,二是美国政府的双标,并不算是对美国人有什么恶意。

同样是枪击案,2005年挪威的枪击案有人吐槽吗?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枪击案有人吐槽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印度的舰艇、飞机失事或者桥梁、大楼倒塌,很多时候也是有人员伤亡的。但是大家不还是在刷三哥的梗么,这也没见有人吐槽说不尊重印度人的生命吧?

难道说,美国人算人,印度人就不算人了?

之所以美国枪击案件以及印度会被人吐槽,是因为在美国的枪械管理体制和印度的工业基础水平下,出这种事是100%的。而两国政府却从来不在禁枪或者工业管理方面加强措施,被吐槽也实属应当。

user avatar

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

美国的枪击是必然事件,而京阿尼纵火是偶然事件。


美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每天都有枪击案,并且连续十几年平均每两天都有大规模枪击案了。

美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每天都有枪击案,并且连续十几年平均每两天都有大规模枪击案了。

美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每天都有枪击案,并且连续十几年平均每两天都有大规模枪击案了。


而美国的政府和体制却从来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为何?无他,军火集团利益太大,几百万人等着卖军火吃饭。政治家没有担当,国家的政治被资本集团把持,一个国家的安全本应该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唯独在美国被当作商品出售。难道不可笑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