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大up主很少为普通人发声?

回答
b站大up主很少为“普通人”发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这里的“普通人”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不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没有掌握话语权的群体。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内容生产者的属性和目标:

内容为王,商业化逻辑: b站大up主的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容,从而吸引粉丝、获得流量,并最终实现商业变现。他们的内容创作往往围绕着自己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个人经历或当下热门话题。为“普通人”发声,如果不能转化为有吸引力的内容,很难成为他们的优先选择。
个人IP的塑造: 大up主是个人IP的载体。他们需要维护和放大自己的个人形象和影响力。过度地卷入社会议题,尤其是一些敏感的、可能引起争议的议题,可能会损害他们的个人IP,得罪一部分粉丝,甚至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内容领域的局限性: 很多大up主的内容聚焦在特定的领域,例如科技、美妆、游戏、知识科普等。这些领域本身与为“普通人”发声的议题可能关联不大。即使他们想发声,也可能因为缺乏相关知识、经验或切入点而感到力不从心。

二、 风险与回报的考量:

政治敏感性与审查风险: 在中国,涉及社会公平、权力结构、弱势群体权益等话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一旦触及,可能会面临平台审查的风险,导致内容被下架、账号被封禁,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计和事业。这种潜在的风险让许多up主望而却步。
舆论反噬的可能: 即便up主选择为某个“普通人”的困境发声,也可能面临舆论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人会支持,但另一部分人可能会质疑其动机、内容真实性,或者认为其“多管闲事”。这种“站队”的压力以及可能遭受的网络暴力,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巨大的精神负担。
法律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不当的言论或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带来法律风险,例如诽谤、侵犯隐私等。大up主在考虑发声时,必须对潜在的法律后果有所顾忌。
“不发声也是一种选择”: 对于很多up主而言,选择不发声,专注于自己的内容生产,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维持稳定的商业合作,享受现有的流量和声誉。这种“明哲保身”的策略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

三、 内容创作的难度与执行成本:

“普通人”的定义模糊: “普通人”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涉及的领域和原因也千差万别。要深入了解并为某个特定的“普通人”发声,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核实、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缺乏专业能力: 很多社会问题涉及法律、政策、人权等专业知识。即使up主有心,也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准确、有效地发声,甚至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或理解偏差而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发声”也是个问题: 是通过制作视频解读、直播声援、捐款捐物,还是撰写文章?不同的发声方式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资源。而且,一次单薄的声援,如果没有持续的关注和推动,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效果有限。
同情心与行动力的脱节: 许多up主可能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感到同情,但这种同情心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际的发声行动。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使得许多人即使有心,也难以将同情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四、 平台的生态和规则:

平台的商业逻辑: b站作为平台,其核心也是商业运作。平台更倾向于鼓励能够带来流量、用户粘性、并符合平台调性的内容。虽然平台不一定明文禁止为普通人发声,但如果某个话题过于敏感或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平台可能会选择性地限制其传播。
算法的倾向性: 平台的算法往往会推荐那些能够吸引用户点击、观看、互动的内容。具有娱乐性、话题性、或者紧贴大众兴趣的内容更容易被算法青睐。为“普通人”发声的深度报道或维权内容,其吸引力可能不如娱乐八卦或搞笑视频。

五、 大up主自身与“普通人”的身份认知差异:

生活圈层的差异: 随着up主影响力扩大,他们的生活圈层、接触的社会资源和信息渠道可能与普通大众产生一定的距离。他们可能更常接触行业内的信息、其他KOL、以及品牌方,对于底层普通人的真实困境的感知可能不如以往那么直接和强烈。
粉丝基础的复杂性: 大up主的粉丝群体是多元化的,包含不同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甚至政治倾向的人群。为某个特定群体发声,可能会疏远另一部分粉丝。

总结来说,b站大up主较少为普通人发声,并非意味着他们冷漠或没有同情心,而是多种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其中既有内容创作的客观规律、商业变现的需求,也有对风险的规避、对自身能力的考量,以及平台生态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仍然有up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以巧妙的方式或聚焦于具体领域,为一些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发声。但与流量巨大的娱乐化、生活化内容相比,这种发声的比例相对较小,并且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潜在压力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我从来不敢回答中国民事问题。

这类问题根本就是烂泥坑,永远没有正确且毫无争议的答案,怎么说都被骂。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件事可能会在几天内数次发生180°反转。

你永远也无法在开头就猜到结局。

有些实话说出来可能还要被人递律师函,承担法律责任,风险实在太大了。

连我这种小角色都害怕,大up更不用说。

那些「知名up主」本质上也是普通人。

没名气的一般用户口嗨几句顶多被删掉,不会有大问题,自然无需担心。

但知名度高的up主说错了就会有大节奏,甚至可能因为某一句话就被封杀。

这两年说错话被封的大up何止一两个。

但凡是人气高一些的up主,都试图让自己的发言四平八稳、没有任何攻击点。

社会问题自然该交给相关法律来决定。

而不是所谓「民意」,看看微博上对犯人动辄死刑起步就知道民意不靠谱。

反正不说肯定没错,那为什么要说

试图在公权力的领域发话、做实事评论的自媒体没几个,都活的心惊胆战。

生怕哪天因为某句话不对就出大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