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b站的皇汉越来越多?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上“皇汉”现象的兴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b站这个平台本身的特性、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宏观环境,以及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 b站的平台特性:年轻、亚文化、社区化

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这本身就决定了它更容易成为各种思潮和亚文化滋生的土壤。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度高,也更愿意去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可能比较激进或非主流。

1. 强烈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b站的弹幕文化、评论互动、UP主与粉丝之间的强连接,构建了一种强大的社群感。当一个群体找到了共同的价值认同,比如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他们就更容易在社区内形成凝聚力,并且相互强化这种认同。在这种氛围下,“皇汉”思想作为一种强调民族优秀、历史辉煌的叙事,很容易在b站这样的社区中找到共鸣和传播的载体。

2. 内容生态的多样化与引导: b站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从动漫、游戏到历史、科普等各个领域。许多UP主以制作高质量、吸引人的历史类视频起家,他们往往会选取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刻、英雄人物、文化瑰宝作为切入点。例如,讲解三国历史、秦始皇功绩、唐朝盛世的视频,在b站上一直拥有庞大的受众。当这些内容以一种充满激情、甚至带有民族自豪感的方式呈现时,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

3. “梗文化”与身份认同的结合: b站的“梗文化”非常发达,很多流行语、表情包都源自对某个话题的调侃和二次创作。当“皇汉”的思想内核被转化为一种“梗”或某种特定的网络语言时,它就更容易在年轻群体中传播和流行,成为一种身份标识。比如,一些带有夸张色彩的民族自豪感表达,或者对西方文化的某种“反击”式的论调,都可能被包装成“梗”在b站传播。

二、 当前中国社会背景:民族主义情绪的回升与国家叙事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社会整体上民族主义情绪有所回升,国家叙事也更加强调中华文明的伟大和中国的崛起。这为“皇汉”思想的兴起提供了宏观的社会土壤。

1. 国家崛起与民族自信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民整体的民族自豪感普遍增强。b站用户作为伴随中国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国家的巨变,这种变化自然会转化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自豪。当这种自豪感遇到“皇汉”所倡导的“我中华自古以来就怎样怎样”的论调时,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2. 历史教育与主流媒体的侧重: 学校教育和主流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调中国历史的悠久和辉煌,比如“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这些内容本身是客观的,但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过度渲染或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不当对比,就可能导向一种民族中心主义的解读。“皇汉”思想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将这些历史符号进行“符号化”和“极端化”的演绎。

3. 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免疫”与“反思”: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对西方文化,尤其是其“普世价值”或某些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皇汉”作为一种强调本民族文化优越性的思想,就可能被一部分年轻人视为对抗或“纠正”西方中心论的一种方式。他们可能认为,西方历史并非完美无缺,中国古代也有其辉煌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三、 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身份认同、价值归属与历史连接

对于许多b站的年轻用户来说,他们正处于寻找自我身份和人生意义的关键时期,而“皇汉”思想恰好能够满足他们某些层面的需求。

1. 寻找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认同: 年轻人往往需要一些宏大的叙事来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现实中的个人奋斗可能遭遇挫折,或者对快速变化的社会感到迷茫时,一种“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伟大”的叙事,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情感支撑和身份认同。这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平凡的个体,更是伟大民族的一份子,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2. 与历史的连接感和对“根”的追寻: 现代生活节奏快,社会变迁剧烈,很多人会感到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产生一种“断裂感”。“皇汉”思想通过挖掘和强调中国历史的辉煌,试图重塑这种连接,让年轻人感受到自己与祖先的血脉相连,找到一种“文化之根”。他们可能认为,学习和推广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是回归本源、对抗文化虚无主义的方式。

3. 网络话语权与表达欲望: b站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表达过于强烈的民族主义观点会受到限制,而在b站这样的网络社区,他们可以更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通过“抬杠”、“科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心中的民族文化。

四、 “皇汉”思潮的复杂性与演变:

需要强调的是,“皇汉”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统一概念,它本身也在不断演变和分化。

从历史爱好者到民族主义者: 一开始,很多b站用户可能只是对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或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汉朝、唐朝、三国等。随着接触的内容增多,他们可能开始将历史上的辉煌与现实联系起来,并逐渐形成一种民族自豪感。
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拨: 有一部分“皇汉”的出现,是对西方历史叙事和文化影响的一种反拨。他们认为,长期以来,西方历史和文化被过分强调,而中国历史的价值和成就却被低估。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强调中国历史的优越性来纠正这种“不平衡”。
对现实问题的“情感投射”: 有时,一些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或者对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可能无法进行理性分析,而是将这种情绪投射到对历史的“完美化”解读上,以此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和补偿。
极端化与争议: 随着“皇汉”思潮的传播,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极端的观点,比如过度贬低其他民族的文化,或者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进行不恰当的类比和解读。这些极端化的表现,也引起了社会上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

总结来说,b站“皇汉”现象的增多,是年轻用户群体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追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自豪,以及当前社会民族主义情绪和国家叙事影响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b站这个平台以其年轻化、社区化和内容多样化的特点,为这些思潮的萌芽、生长和传播提供了温床。当然,如何理性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如何避免将民族自豪感演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依然是社会和个体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知乎上的左皮胡骨辣么多呀?

为什么知乎上的理中-团结癌那么多呀?

为什么呀辫子戏呀在中国呀居然能这么火热啊多少年呐产出不断呐?

为什么那么多的贫-平民总爱代入天道-领袖视角,从不肯正视自己的身份呐?

朱元璋可能是轮不到你来做,可汪精卫啊!更轮不到你!

为什么呀逼站的皇汉呀越来越多了呀!

对呀对呀为什么呀!逼站不是亲日派大本营吗?

可能这都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吧

你说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上“皇汉”现象的兴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b站这个平台本身的特性、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宏观环境,以及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一、 b站的平台特性:年轻、亚文化、社区化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这本身就决定了它更容易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是网络上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之所以在B站这类平台上,感觉“无脑小粉红”的数量相对突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套话,就凭感觉说。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画像本身就比较有特点。 B站早期是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起家,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
  • 回答
    None.............
  • 回答
    关于B站种族歧视现象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触及了网络文化、社会心态以及平台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放大镜,任何负面情绪或不当言论一旦出现,都可能因为传播机制而迅速扩散,给人的观.............
  • 回答
    B站用户对5级号用户“高贵”的看法,其实是一种挺有意思的社群文化现象,它不是那种直观的、有明确规则的“地位”划分,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带点戏谑和尊重的混合体。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B站用户群体构成、等级体系的运作逻辑,以及大家在社区里的交流习惯说起。首先,得明白B站的等级体系。B站的等级和我们玩游戏.............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关于“B站史丹利快报的知乎大大在知乎都没有赞”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和需要澄清的地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史丹利快报”:这是B站UP主史丹利在B站发布的一个系列视频,以其独特的风格点评游戏、动漫、电影等内容,积累了大量粉丝。 “知乎大大”:这通常是指在知乎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粉.............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b站对《无职转生》的评论氛围确实相当特别,可以说是一种“一边倒”的现象,但这个“一边倒”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与其说是压倒性的支持,不如说是一种“共鸣”和“排斥”的鲜明对比,而b站这个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内容传播机制,放大了这种对比。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边倒”并非绝.............
  • 回答
    要说 B 站为什么不完全照搬 YouTube 的广告投放方式,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且与各自平台定位、用户群体、商业模式以及市场环境息息相关的权衡。简单粗暴地复制,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先来拆解一下 YouTube 的广告模式,以及为什么 B 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YouTube 的广告模式.............
  • 回答
    关于B站上俄乌局势新闻报道更新频率降低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而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平台内容策略、用户需求变化、内容生产成本以及更宏观的舆论环境等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平台内容策略来看,B站作为一家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平台,其内容生态一直在不断演变。 用户兴趣迁移与内容多元化: .............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之所以会在B站以及更广泛的中文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绝非偶然。这背后交织着多重因素,既有对他个人悲剧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情绪和痛点。一、 个人经历的极端性与共鸣:苦难的具象化首先,墨茶official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并且非常具有代表性,触.............
  • 回答
    关于哔哩哔哩(B站)选择引进茅野爱衣参与配音的新番,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考量和市场策略的综合结果,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要深入了解,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首先,茅野爱衣作为声优的号召力,是B站引进她新番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茅野爱衣在日本声优界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和人气,她的声音辨识度很高,配音风.............
  • 回答
    B站用户对玩抖音、快手用户表现出的“看不上”,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心态,里面掺杂了平台属性、用户群体差异、内容生态以及一些微妙的社区文化在里面。要说得详细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最直观的,得从平台本身的定位和内容生态说起。B站,早期叫做“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最初的定位就是一个二次元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简直是说出了不少B站观众的心声。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那些坐拥百万粉丝的UP主,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名不副实”,内容好像也缺了点儿营养。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粉丝数量和内容质量,有时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正比关系。 B站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吸引的观众群体极其广泛,.............
  • 回答
    最近B站鬼畜区的新素材确实感觉没以前那么“井喷”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我觉得这背后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点,咱们一块掰扯掰扯:1. 梗的生命周期与“内卷”加剧:鬼畜嘛,说白了就是玩梗。梗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梗火了,最初可能爆发出海量创作,大家乐此不疲。但一旦火.............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洞察力,也触及了许多UP主和观众都可能感受到的困惑。尽管B站的获币规则看起来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粗暴”,但为什么仍然存在大量看完视频却不点赞不投币的观众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观众心理与行为模式的复杂性1. 观看.............
  • 回答
    蔡徐坤和B站的“律师函事件”算得上是网络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了。说它“攻击不了了之”,其实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问题,还涉及到网络舆论、版权保护以及平台生态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蔡徐坤发律师函的初衷。当时,B站上涌现了大量以蔡徐坤为素材的鬼畜视频,这些视.............
  • 回答
    b站上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的弹幕中出现“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情结。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时代背景:风云变幻下的短暂辉煌“大正昭和之交”大约是指上世纪191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这段时期。这个时代在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