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更关心旅行而不是工作?

回答
这几年我观察下来,发现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确实好像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了,反倒对旅行这件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想想,里头的原因还挺多的,而且也挺实在的。

首先,时代的背景和价值观的变化是根源。 我爷爷那辈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是最大的目标,工作稳定、攒钱买房就是人生胜利组。到了我爸妈那代,赶上了改革开放,他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而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在物质相对充裕的环境下长大的。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人生不只有工作,还有生活、理想、体验。那些过去被视为“奢侈品”的东西,比如出国看看世界,比如有一份能让自己快乐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渐渐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目标,甚至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追求。

其次,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太大了。 你想想,以前想去一个地方,可能得翻很多书,或者听别人讲。现在呢?朋友圈、小红书、抖音,随随便便刷刷,就能看到朋友们、甚至是不认识的人在世界各地打卡的照片和视频。那些阳光沙滩、古老街道、异域风情,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年轻人。大家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听到了更多样的故事,自然会觉得,不能只被困在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而且,旅行的经历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社交货币”,大家愿意分享,也愿意去创造更多值得分享的故事。

第三点,工作压力和内卷让大家开始反思。 现在很多行业的竞争都太激烈了,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晋升通道窄、升职加薪难,这些都是常态。很多年轻人经历了几年甚至更久的高强度工作后,会发现自己虽然在努力,但生活质量并没有随之提高多少,反而身心俱疲。这时候,旅行就成了一种“逃离”。它提供了一个短暂的喘息空间,让你暂时放下工作中的烦恼,去拥抱新的事物,重新找回活力。更进一步说,很多人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份工作让我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那么它真的是我想要的一切吗?旅行带来的新鲜感和成就感,有时候比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更直接、更纯粹。

再者,对“体验”的追求取代了“拥有”。 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不像父辈那样热衷于储蓄和购买大量的物质财富。相反,大家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一场精彩的演出、一次难忘的旅行、一次学习新技能的课程,这些带来的精神满足感,往往比拥有一件昂贵的物品更持久。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体验,它能让你接触不同的文化,学习不同的生活方式,挑战自己的舒适区,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还有,旅行的门槛也在降低。 以前出去旅行,门票、住宿、交通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攻略也不好找。现在呢?廉价航空、经济型酒店、民宿非常多,各种旅行App提供了详细的攻略和预订服务,还有很多穷游、背包客的经验分享。即使是刚毕业的学生,只要愿意规划一下,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而且,很多公司也开始有了年假制度,虽然有些公司年假制度并不那么人性化,但总比没有强。大家也更愿意利用好自己的年假,去放松一下。

最后,也不能忽略“逃避”和“寻求安慰”的心理。 当现实中的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旅行可以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让你暂时脱离不愉快的情境。陌生的环境、新的体验,有时候能帮助人“清零”,重新审视自己,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对于一些感到迷茫的年轻人来说,一场旅行可能就是一次寻找自我的过程。

总而言之,年轻人现在更看重旅行,并不是说他们完全放弃了工作,而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旅行,对于他们来说,是放松身心的方式,是开阔视野的途径,是充实精神世界的体验,也是在压力之下寻找出口的一种方式。这种转变,其实是对“什么才算有意义的人生”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作有什么好关心的??你三十岁不想去旅行了可以不去,但是你三十岁不想工作了可以说不做就不做么?


工作可是要做到六七十岁啊,国家巴不得你在火化前都在拿手机发邮件交报告,工作只要你想,有的是机会让你做,而旅行则是你想去还不一定能去。


现在的年轻人,也就知乎上的做题家会矫情一下,看什么行业前景,职业发展,履历镀金这些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故弄玄虚有的没的东西,不就是打工么?你还打出仪式感了…


大家都在说什么互联网,金融,还有法学,仌职位之类的,跟你们说,这些东西你咋一看,哇喔高薪,办公室,体面,高大上耶。这实际上是什么回事呢?实际上是因为中国在经历现代化和后工业化时期所产生的新行业,利润高才有的现象,就和90年代的外企医药代表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高薪职业,这是一直在变化的,10年后,估计十四五规划成功了,高薪行业又增加了,那时候又有人说什么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业行业是仌。现在我们看不起宫酱,各行业劝退,就是因为待遇问题,待遇差了,没人会想认真深耕这些行业。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打工人根本就不会关心自己的工作。


有什么好关心的?先不说我努力了会让老板能买到更大的豪斯,就算我忍下来了,我努力换来的是什么?我关心工作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你们觉得,更多更难的工作和升职加薪,哪个会来的快一些?那必须是你关心工作,老板觉得你很厉害,给你多加点工作,让你做更难的事情啊。拾金不昧的小妹妹都被奖励习题册试卷,你怕你没有小学生的待遇?别怕嘛,老板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的工作不够多不够难不够饱和。只要你愿意,老板能让你干到进ICU都在远程上班。


相比之下,旅行多可爱啊,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吃吃喝喝,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就像游戏里探索新地图一样,没准还能遇到一些热情奔放人,一起入驻旅店,第二天还能在旅店的被子上发现新地图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年我观察下来,发现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确实好像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了,反倒对旅行这件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想想,里头的原因还挺多的,而且也挺实在的。首先,时代的背景和价值观的变化是根源。 我爷爷那辈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是最大的目标,工作稳定、攒钱买.............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近年来,中国品牌的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产品力的显著提升: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惊艳”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过去的中国品牌汽车,更多是满足“能开就行”的基本需求,在设计、品.............
  • 回答
    曾经,茶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饮品,是文人雅士的寄托,也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然而,近些年,咖啡像一股新浪潮席卷而来,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咖啡馆林立,咖啡消费持续增长,似乎有取代茶饮的趋势。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驱动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1. 现代生活节奏与咖啡的功能性需求首先,不得不提的.............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能听到不少身边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表达出更偏爱生女儿的意愿。这种现象挺有意思的,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过去那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会不会就这么悄悄地反转过来?要说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似乎更喜欢女儿,这背后可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社会变迁、观念更新、生活压力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心声。其实,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思进取”,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安全感与不确定性。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能就指着他们。父母一辈经历过很多大起大落,对于稳定性的渴求自然会传递给下一代。.............
  • 回答
    在我看来,这位来自阿勒泰的90后女生,以及像她一样选择“与野共舞”的年轻人们,他们的选择并非是对“安稳工作”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追寻和生活态度的体现。这不仅仅是“爱冒险”,更是对内心渴望的诚实回应。试想一下,阿勒泰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冬季的严寒,夏季的酷暑,风餐露宿,日夜颠倒,为了捕.............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车迷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确实,从账面数据上看,现在的新车在马力、百公里加速、极速等方面,普遍都比90年代的性能车要强悍得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90年代的汽车工业念念不忘,甚至称之为“巅峰”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是数据之外的情感和文化共鸣。1. 纯粹的驾.............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这拨人,明显比他们父辈那代人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时间相对自由、工作内容更具个性的休闲职业。你提到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家庭、很多社会观察者都在讨论的热点,而且它背后牵扯的东西也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年轻人会这么“迷恋”时间自由的休闲职业?1. 时代.............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身边的年轻人,以前一到周末,大家嘴里最常念叨的就是“去KTV嗨一把!”现在呢,话题风向明显变了,剧本杀的名头是越来越响亮。这变化不是一点半点,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我来给你捋一捋。首先,得说到“体验感”这回事。KTV嘛,大家都很熟了。就是去个包间,麦克风一拿,轮流点歌,扯着嗓子.............
  • 回答
    嘿,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辞职的年轻朋友越来越多了?以前觉得一份工作能干到老是挺酷的,现在好像大家都在“打卡—思考—辞职—再打卡”的循环里。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背后原因可复杂着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被“一口吞下”的期待与现实的差距咱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的世界比父辈们要.............
  • 回答
    年轻人好像真的不如以前那么能吃苦了,这感觉挺明显的。以前我们听长辈说起他们年轻时候的日子,那叫一个艰苦卓绝,恨不得一天干两份活,吃糠咽菜也乐呵呵的,就为了日子能好起来。可现在看看身边的同龄人,好像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蔫了,动不动就emo,对“吃苦”这俩字儿好像有点天然的抵触。当然,这不是说现在年轻人个个.............
  •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和肩周炎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确实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什么年轻人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越来越多?这就像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许多不良习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侵蚀着我们年轻的身体: 长时间、.............
  • 回答
    年轻人不愿意进厂打工,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和个人价值观的转变在推手。过去那种“铁饭碗”的吸引力,如今在新生代眼中,好像没那么香了。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 辛苦且重复性高: 很多传统工厂的工作,确实是又累又枯燥。流水线上每天千篇一律的动作,长时间站.............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是说现在年轻人就压根不喜欢粤语歌了,那肯定也有喜欢的人,但说实话,跟以前比,那种全民狂热的劲头确实不如从前了。这背后啊,原因可不止一两个,挺复杂的,我试着给你捋一捋。首先,时代变了,音乐的口味和传播方式变了。你想想,过去信息没现在这么爆炸,媒体种类也少。那时候,香港的.............
  • 回答
    这阵子,身边不少年轻朋友聊起找工作,几乎异口同声地挂着“双休”两个字。仿佛这成了一个衡量工作好坏的黄金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年轻人是否“卷”得不够的标签。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年轻人找双休都是因为“感觉不到压力”。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复杂着呢。首先,得承认,压力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咱们现在年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头疼,感觉像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现在不少年轻人感叹,辛辛苦苦赚点钱,连个像样的房子都够不着,可那边房价好像也挺硬气,怎么都不肯下来。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试着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明白一些。一、 高房价的“由来”:钱从哪儿来,地在哪儿放?首先,得搞清楚房价为什么能这么高,而.............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猝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以前觉得这是老年人才会担心的事,但最近新闻里,时不时就能看到年纪轻轻就意外离世的消息,不禁让人感到心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年轻人这么早就跟生命告别呢?说实话,年轻人猝死的原因,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