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越来越多?如何预防及治疗?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和肩周炎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确实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为什么年轻人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越来越多?

这就像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许多不良习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侵蚀着我们年轻的身体:

长时间、不正确的姿势:
低头族:这是最普遍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年轻人常常长时间低头盯着手机、平板或电脑屏幕。这种姿势下,颈部肌肉需要承担头部巨大的重量,颈椎的压力会成倍增加,尤其是颈椎的生理曲度会变直甚至反弓,长期如此,椎间盘就容易发生退变,韧带也会跟着受损。
久坐不動:现代工作和学习模式大多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得不到舒展,肩颈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僵硬,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不良的睡姿:高枕或睡枕不合适,也会让颈部在睡眠时处于一个不自然的弯曲状态,加剧颈椎的负担。

缺乏运动,肌肉力量不足:
很多年轻人因为学业、工作繁忙,或者生活习惯,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肩颈部周围的肌肉,如斜方肌、菱形肌等,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支撑和稳定颈椎,就更容易因为外力或长时间的劳损而出现问题。

缺乏对身体的关注和保健意识:
年轻时身体素质较好,往往感觉不到小毛病带来的明显不适,因此容易忽视颈肩的健康。等到出现明显的疼痛或活动受限时,往往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很多人对颈椎病的认识停留在老年病的概念上,没有想到自己也可能得。

环境因素:
空调房的冷刺激:长时间待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颈肩部受寒,容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肌肉痉挛,加重颈椎病和肩周炎的症状。
不良的办公环境:办公桌椅高度不合适、屏幕位置过低或过高,都会迫使我们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

精神压力过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业、工作、生活压力普遍较大。精神紧张、焦虑情绪会导致全身肌肉(包括颈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这也是颈椎病和肩周炎的重要诱因。

如何预防颈椎病和肩周炎?

预防胜于治疗,从现在开始,把这些好习惯融入你的生活:

1. 保持正确姿势是关键:
工作和学习时:
调整屏幕高度:让电脑屏幕的顶端与你的视线齐平或略低,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低头。可以使用笔记本支架,或者调整显示器的高度。
保持脊柱中立:坐姿时,腰部要有支撑,背部尽量挺直,双脚平放地面。时不时站起来活动一下。
每3045分钟休息一次:站起来走动、伸展颈肩部,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
使用手机时:尽量将手机举高,与视线齐平,避免长时间低头。
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能够支撑颈部生理曲度,保持颈椎在睡眠时处于放松的自然状态。侧卧时,头部和颈部与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2. 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
颈部放松操:
缓慢转头:慢慢将头向左转,然后向右转,重复几次。
前屈后仰:慢慢将下巴向胸部靠拢,再缓慢抬头,看天花板,注意幅度不要过大。
侧屈:慢慢将头向左侧肩膀靠近,再向右侧肩膀靠近。
肩部和背部锻炼:
肩部环绕:向前、向后做肩部环绕运动。
耸肩:向上耸肩,保持几秒钟后放松。
扩胸运动:双手在背后交握,用力向后伸展,打开胸腔。
划船动作:模仿划船的动作,锻炼背部肌肉。
瑜伽和太极:这些运动都能有效舒缓身体,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对颈肩健康大有裨益。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在空调房或天气寒冷时,注意给颈肩部保暖,可以穿高领衣服或戴围巾。
洗澡时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冷水刺激。

4. 调整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身体健康。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学会减压:通过冥想、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精神压力。

5. 定期体检和自我检查:
如果感觉颈肩部有不适,不要忽视,及时就医或咨询专业人士。

颈椎病和肩周炎的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了颈椎病或肩周炎的症状,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是必不可少的。

1.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需谨慎,注意副作用。
肌肉松弛剂:用于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痉挛和紧张。
活血化瘀药物:一些中成药,如活络油、扶他林乳膏等,可以通过外用或口服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 物理治疗: 这是治疗颈肩病症非常重要的一环。
热敷或冷敷:急性期(如扭伤导致)可使用冷敷来减轻炎症和肿胀;慢性期或肌肉僵硬时,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推拿按摩:由专业推拿师进行,可以舒缓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避免不当操作导致二次损伤。
牵引疗法:通过牵引装置对颈椎施加一定的拉力,可以扩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神经根的压迫。牵引的力度和时间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
颈椎米字操/八段锦等康复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性练习,以恢复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超声波、电疗:利用物理能量来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

3. 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
在症状缓解后,积极进行颈肩部的功能性锻炼是防止复发的关键。这包括上面提到的预防部分中的颈部放松操和肩部锻炼,但强度和频率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核心肌群的锻炼:强大的核心肌群可以帮助稳定躯干,间接减轻颈肩部的负担。

4.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在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或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压迫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时才会考虑。手术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来选择。

5. 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改善气血循环。
臭氧疗法、射频消融术:这些是比较微创的治疗方法,常用于缓解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

就医建议:

如果颈肩部出现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麻木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骨科、康复科或疼痛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来明确诊断,并为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年轻人颈椎病和肩周炎的增多,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一个普遍现象。但好消息是,通过提高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应对这些健康挑战,守护好自己的颈肩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有22岁就得了颈椎病和肩周炎,该如何自我锻炼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和肩周炎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确实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什么年轻人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越来越多?这就像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许多不良习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侵蚀着我们年轻的身体: 长时间、.............
  • 回答
    当下年轻人感到痛苦,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想说得透彻,就得把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以及藏在暗处的,都一一掰开揉碎了聊。一、 经济的重压:生存还是生活?这是最直接、最切身的痛苦来源。 高企的房价与租金: 看看大城市的房价,那真叫一个“望洋兴叹”。.............
  • 回答
    网上将清朝“一无是处”的说法,确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观点。虽然清朝的历史上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批判的地方,但它能够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绝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继承与融合:政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继承明朝政治遗产并加以改良: 清朝虽然是满族.............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这拨人,明显比他们父辈那代人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时间相对自由、工作内容更具个性的休闲职业。你提到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家庭、很多社会观察者都在讨论的热点,而且它背后牵扯的东西也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年轻人会这么“迷恋”时间自由的休闲职业?1. 时代.............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身边的年轻人,以前一到周末,大家嘴里最常念叨的就是“去KTV嗨一把!”现在呢,话题风向明显变了,剧本杀的名头是越来越响亮。这变化不是一点半点,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我来给你捋一捋。首先,得说到“体验感”这回事。KTV嘛,大家都很熟了。就是去个包间,麦克风一拿,轮流点歌,扯着嗓子.............
  • 回答
    嘿,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辞职的年轻朋友越来越多了?以前觉得一份工作能干到老是挺酷的,现在好像大家都在“打卡—思考—辞职—再打卡”的循环里。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背后原因可复杂着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被“一口吞下”的期待与现实的差距咱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的世界比父辈们要.............
  • 回答
    年轻人好像真的不如以前那么能吃苦了,这感觉挺明显的。以前我们听长辈说起他们年轻时候的日子,那叫一个艰苦卓绝,恨不得一天干两份活,吃糠咽菜也乐呵呵的,就为了日子能好起来。可现在看看身边的同龄人,好像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蔫了,动不动就emo,对“吃苦”这俩字儿好像有点天然的抵触。当然,这不是说现在年轻人个个.............
  • 回答
    年轻人不愿意进厂打工,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和个人价值观的转变在推手。过去那种“铁饭碗”的吸引力,如今在新生代眼中,好像没那么香了。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 辛苦且重复性高: 很多传统工厂的工作,确实是又累又枯燥。流水线上每天千篇一律的动作,长时间站.............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是说现在年轻人就压根不喜欢粤语歌了,那肯定也有喜欢的人,但说实话,跟以前比,那种全民狂热的劲头确实不如从前了。这背后啊,原因可不止一两个,挺复杂的,我试着给你捋一捋。首先,时代变了,音乐的口味和传播方式变了。你想想,过去信息没现在这么爆炸,媒体种类也少。那时候,香港的.............
  • 回答
    这阵子,身边不少年轻朋友聊起找工作,几乎异口同声地挂着“双休”两个字。仿佛这成了一个衡量工作好坏的黄金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年轻人是否“卷”得不够的标签。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年轻人找双休都是因为“感觉不到压力”。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复杂着呢。首先,得承认,压力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咱们现在年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头疼,感觉像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现在不少年轻人感叹,辛辛苦苦赚点钱,连个像样的房子都够不着,可那边房价好像也挺硬气,怎么都不肯下来。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试着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明白一些。一、 高房价的“由来”:钱从哪儿来,地在哪儿放?首先,得搞清楚房价为什么能这么高,而.............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猝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以前觉得这是老年人才会担心的事,但最近新闻里,时不时就能看到年纪轻轻就意外离世的消息,不禁让人感到心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年轻人这么早就跟生命告别呢?说实话,年轻人猝死的原因,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 回答
    这几年我观察下来,发现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确实好像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了,反倒对旅行这件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想想,里头的原因还挺多的,而且也挺实在的。首先,时代的背景和价值观的变化是根源。 我爷爷那辈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是最大的目标,工作稳定、攒钱买.............
  • 回答
    年轻人脱发的问题确实越来越普遍,而且不少人是二十几岁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发,这让很多人感到焦虑。说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毕竟头发对很多人来说,不仅关乎形象,也承载着自信。那么,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脱发会这么多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一个个来捋一捋:一、遗传因素.............
  • 回答
    最近几年,身边确实能感觉到一种变化,就是好像很多年轻人都比我们印象中更懂得感恩了。不是那种客套话,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细品一下,感觉这背后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大背景,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九零后、零零后这几代,他们成长起来的环境跟我们父辈那一.............
  • 回答
    关于年轻人排斥日系,而父辈似乎没那么排斥的现象,以及这是否与“大国崛起心态曲线”有关,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来试着深入聊聊,尽量不带那种“机器分析”的生硬感。首先得承认,现在确实有一部分年轻人对日系产品、日系文化,甚至是对日本这个国家,表现出了一种不那么热情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排斥”。.............
  • 回答
    最近观察下来,感觉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确实是有点“挑”了。但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原因的,不是一句简单的“眼高手低”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捋一捋,希望能说得够明白。1. 时代背景不一样了,他们的“底线”变了。首先得承认,跟我们父辈、甚至我这一代人比起来,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是优渥很多的。他们普遍接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觉得在咱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确实挺普遍的。我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也经常会有这种“选择题”。感觉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是说完全排斥辛苦,而是对“辛苦”的定义和“付出”的回报有了更精细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环境和上一辈不太一样。我们不像父辈那样,可能经历过物.............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