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喜欢剧本杀不喜欢 KTV 了?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身边的年轻人,以前一到周末,大家嘴里最常念叨的就是“去KTV嗨一把!”现在呢,话题风向明显变了,剧本杀的名头是越来越响亮。这变化不是一点半点,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我来给你捋一捋。

首先,得说到“体验感”这回事。

KTV嘛,大家都很熟了。就是去个包间,麦克风一拿,轮流点歌,扯着嗓子唱。当然,这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喝喝酒,吃点东西,气氛到了,开心就好。但是,你仔细想想,这种体验其实有点“模式化”了。唱来唱去,歌单总有那几首大家会唱的歌,谁的歌喉比较好听点,谁唱得跑调了,大家心里都有数。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唱那些年的情歌,总会觉得有点代沟,找新歌也需要时间。

剧本杀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提供的是一种沉浸式的角色扮演体验。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成了故事里的某一个人,有自己的背景、动机、甚至隐藏的秘密。你需要根据剧本赋予你的身份,去推理、去欺骗、去合作、去揭露真相。这种代入感,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短暂地逃离了现实的烦恼,去当一回“别人”。这种“角色扮演”的乐趣,是KTV给不了的。

再者,就是“脑力挑战”和“社交互动”的升级。

KTV的社交,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和热闹。大家聚在一起,但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各自为政,你唱你的,我听我的,偶尔互相起哄几句。真要深入交流,可能还得找个角落坐下来聊。

剧本杀不一样,它本质上是一个逻辑推理的游戏。你需要仔细阅读自己的剧本,理解角色的信息,然后通过与其他人对话,搜集线索,找出凶手(或者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个过程需要你动脑筋,分析信息,判断真伪,甚至要学会伪装和说谎。这种“烧脑”的快感,对于现在很多追求新鲜感和挑战的年轻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而且,剧本杀的社交互动是高度集中和有目的性的。所有人都在围绕着同一个故事线索转,每个人的发言都可能影响游戏的走向。你需要主动去跟别人交流,套话,合作,互相怀疑。这种高度的参与感,让原本可能有些拘谨的年轻人,也更容易打开话匣子,展现自己隐藏的一面。很多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在剧本杀里可能一下子变得口若悬河,表现欲爆棚。

还有,就是“新鲜感”和“可玩性”的巨大差异。

KTV的歌曲库虽然庞大,但玩法相对固定。即使是新歌,也只是旋律和歌词的变化。你很难在每一次去KTV时,都获得一个全新的体验。

剧本杀则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并且不断更新的领域。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主题、风格、难度的剧本。有古风的、现代的、恐怖的、悬疑的、情感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而且,同一个剧本,不同的玩家玩,因为大家的角色不同,推理的思路不同,最后的结果也可能大相径庭。每一次开本,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这种持续的新鲜感和高度的可玩性,让年轻人很容易“上瘾”。

另外,从“参与门槛”和“成本效益”来看,剧本杀也更有优势。

KTV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很多时候大家都需要唱几首才能“热起来”,而且大家对音响、屏幕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设备不好,体验会大打折扣。而且,去KTV的消费,除了包间费,酒水饮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剧本杀的门槛相对来说也比较低。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剧本杀门店,提供包间、剧本、主持人(DM)服务,费用通常按人头计算,性价比更高。即使是在家玩,买个剧本也可以多人一起,主要花费就是剧本的费用。而且,一个剧本玩下来,通常需要三四个小时,这时间段内的沉浸式体验,比起在KTV里唱几个小时歌,感觉更值。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文化氛围”的变化。

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网络平台、短视频、播客等等,都在争夺他们的注意力。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带有社交属性的线下娱乐方式,恰好契合了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注重体验、喜欢社交的特点。它被媒体报道,被网红推荐,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文化。大家参与剧本杀,不仅仅是娱乐本身,也是一种社交话题,一种“跟上潮流”的表现。

总而言之,剧本杀之所以能取代KTV成为年轻人新的“心头好”,是因为它提供了更深度、更刺激、更具挑战性、更具新鲜感的体验。它不再是简单的视听享受,而是将社交、推理、表演、情感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方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KTV就过时了,只是在特定时期,剧本杀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寻求差异化和深度互动的需求。

你会发现,很多原来爱去KTV的人,现在也会去玩剧本杀,只是他们选择的场合和方式变了。毕竟,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调味剂,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你首先得知道,为什么会有KTV这种形态。

KTV这种形态的存在,是因为大家都听过相同的歌。

而大家是到哪儿听的呢?在路上听的。

为什么我们会在路上听歌?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在路上除了看广告牌就只剩下听歌。

也就是说,在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的选择余地非常有限,电视以及广播这种「单向传播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市面上宣传什么,我们就只能听什么,街上的商店放着什么,我们就得听什么。什么带子火就得听什么。——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是相对趋同的。

在同龄人听过的歌都相对比较接近的前提下,才能诞生 KTV 这种娱乐方式,因为大家怀念以及体验的就是那个共同经历过的时代。


然而,有了互联网,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呢?电视以及广播这种单向传播媒体的重要性开始下降。更多的人会主动选择自己想要听什么,这就导致了,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方的不同人可能接收完全不同的一组信息。

既然大家根本就很难有共同都听过的歌,难以有共同的认知与爱好,那么 KTV 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就必定逐渐不受欢迎。因此 KTV 这个形态是注定越来越小众的。

剧本杀就有些不同,它不要求年轻人具备共同的先验知识,不要求经历接近,不要求大家听过相同的歌。所以,相对来说更加收到欢迎。

显然,随着疫情的一波又一波,剧本杀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也许未来还会诞生新的,其它的聚会游戏形态罢。

user avatar

巧了,我两个都不喜欢。

user avatar

沉浸式代入感,是现代人多么需要的认知再造啊,生活到别处的旅游、一夜成名的歌者、偶尔体验别人夫妻生活的三人行,剧本杀只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过程,但终究这样的奇遇,可以部分安慰迷失在大都市的灵魂。

user avatar

因为存在感。

KTV作为上一个时代的社交集体娱乐活动,其实相比来说,有一个天然缺陷:

存在感的分配极其不平衡。

几个人一起去K歌,如果刚好你歌喉一般,而且如果刚好同行的人里有一个麦霸级的朋友。

那么这场几个小时的娱乐活动,你只能边缘化的成为坐在那儿无聊喝饮料或者鼓掌的观众了。

再遇到几个喜欢插歌的,那你的存在感就基本等同于零。

每次遇到这种场景,你会不会觉得,早知道这几个小时还不如在家玩游戏呢。

剧本杀就不同了。

你分配到的角色,一场下来,总不会沦落到纯粹的观众,总有你的存在感,无非就是玩的好玩的不好,但总有戏份啊。

·

user avatar

大家不觉得广场舞的气氛和KTV很像吗?没错,正是当年KTV那一代人啊。

国企大院、村口广场,原子化之前最后的社群。

user avatar

我在那个现在ktv为什么越来越没落的回答里就想回答,最后忘了,这里回答一下。

很多人说什么经济形势不好啦,请客吃饭变少啦,等等一些,我觉得都是末节。

主要原因就是,这二十年,适合ktv的歌太少了。

我是个很喜欢ktv的人,我也会在家里唱,但实际情况就是,现在我唱的,和十年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个内容都枯竭没有的娱乐,能红火才叫怪了。

剧本杀本人不熟,我个人觉得和以前的桌游店一样,本就是同一种性质的东西,从棋馆,到麻将馆,到桌游,到剧本杀,不过就是一个形式,内核还是社交需求而已。

我并不觉得唱歌这件事会没落,我现在在路上看到那种表演,都很想上去嚎两嗓子,我觉得,歌唱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但现在ktv的这种形式,已经不行了。

再仔细想想,其实确实不行了。因为唱歌这个需求,在现在的技术下,成本已经非常非常低了,所以,为唱歌花钱这个事,大家已经越来越不能接受,但大家还是很愿意为社交花钱的。只能说,那个时代,唱歌的需求,借助社交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唱歌的需求本身,是消费市场不足的。

回到这个问题,社交需求是有消费意愿的刚需,它会联合一切有内容的形式来达成,而ktv的内容,重复了,不足了,所以没落了,而剧本杀,还在开始阶段,新的内容还在不断创造,所以崛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身边的年轻人,以前一到周末,大家嘴里最常念叨的就是“去KTV嗨一把!”现在呢,话题风向明显变了,剧本杀的名头是越来越响亮。这变化不是一点半点,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我来给你捋一捋。首先,得说到“体验感”这回事。KTV嘛,大家都很熟了。就是去个包间,麦克风一拿,轮流点歌,扯着嗓子.............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这拨人,明显比他们父辈那代人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时间相对自由、工作内容更具个性的休闲职业。你提到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家庭、很多社会观察者都在讨论的热点,而且它背后牵扯的东西也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年轻人会这么“迷恋”时间自由的休闲职业?1. 时代.............
  • 回答
    这阵子,身边不少年轻朋友聊起找工作,几乎异口同声地挂着“双休”两个字。仿佛这成了一个衡量工作好坏的黄金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年轻人是否“卷”得不够的标签。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年轻人找双休都是因为“感觉不到压力”。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复杂着呢。首先,得承认,压力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咱们现在年轻.............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是说现在年轻人就压根不喜欢粤语歌了,那肯定也有喜欢的人,但说实话,跟以前比,那种全民狂热的劲头确实不如从前了。这背后啊,原因可不止一两个,挺复杂的,我试着给你捋一捋。首先,时代变了,音乐的口味和传播方式变了。你想想,过去信息没现在这么爆炸,媒体种类也少。那时候,香港的.............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能看到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好像特别愿意“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快乐”呢?这事儿啊,不能简单地用“年轻人不懂事”来一概而论,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社会、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原因。时代背景的变迁:首先,得看看咱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跟我们父辈那一代比,物质上算是极大丰富了。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有点心酸的问题,也是当下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境。仔细想想,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 代沟。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现在的年轻人,从小接触的信息渠道、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他们的父母那一辈,有着天壤之别。举个例子,父母可能习惯于通过.............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现在年轻人普遍感到“累”的现象感到困惑,并且觉得“做人轻松点不好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这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因素,远不止是简单的“懒”或者“没出息”。首先,我们要明白,年轻人感到“累”,这个“累”可能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疲惫。在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的累,更多的是一.............
  • 回答
    这年头,但凡走到哪儿,你总能看到一堆人,低着头,手指飞快地在手机屏幕上戳戳点点。尤其是年轻一辈,手机简直成了他们身体的延伸,吃饭、走路、睡觉,甚至和身边的人在一起,眼睛也离不开那块发光的屏幕。尤其是聊天这事儿,更是把手机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喜欢在手机上聊天呢?这事儿说起来,可.............
  • 回答
    以前,提起钓鱼,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摇着蒲扇,悠哉悠哉地坐在河边,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但近几年,你逛逛那些热门的钓鱼博主、钓鱼论坛,或者随便走进一个野钓点,会发现一个显著的趋势:年轻人,尤其是90后、00后,成了钓鱼界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天天都在想。感觉身边玩摇滚的、听摇滚的,真的越来越少了。以前那种氛围,无论是在街上、在学校,还是在各种音乐节,好像都能听到摇滚的影子。现在呢?首先,得承认时代变了,音乐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天翻地覆。你想想,我们小时候,听音乐得靠磁带、CD。一张张专辑,仔仔细细地听,歌词本翻来覆去地看,里面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最近身边也总能听到类似的感慨。感觉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生孩子这事儿,确实比我们父辈那一代有太多不一样的心态了。要说“怕”或者“不喜欢”可能有点绝对,但“谨慎”、“选择晚一些”或者“选择不要小孩”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更能贴近实际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梳理一下,说得不对.............
  • 回答
    六七十年代,诗歌之所以能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以及诗歌本身的特质都息息相关。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解放、情感涌动的时期。那个年代,诗歌是时代的脉搏,是情感的出口。首先,我们得说说那个年代的特殊社会环境。经历了几年动荡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渴望着变革,渴望着光明.............
  • 回答
    现在确实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SUV,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SUV的外观和实用性是很大的一个吸引点。现在的SUV设计越来越年轻化、时尚化,很多车型线条流畅,不像过去那样笨重,甚至有些SUV有着轿跑车的动感。这种设计语言更容易被追求个性的年轻一代.............
  • 回答
    在中国现代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上帝”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相比于过去那种更具本土文化色彩的“老天爷”,确实显得更为普遍。要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一个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现象,而是社会文化变迁、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以及代际认知差异等多重合力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老天爷”这.............
  • 回答
    说现在喜欢穿皮衣的年轻男生越来越少,这事儿吧,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的,总还是有特立独行的小伙子钟爱那份硬朗劲儿,但要是跟过去比,那数量上肯定是不如从前了。这背后啊,有几层原因,咱一个个捋捋。首先,得说说时尚的轮回和风向的改变。你得承认,时尚这东西就像个陀螺,转来转去,总有新的玩意.............
  • 回答
    如今这年头,但凡你到饭点儿时候去趟人多点的餐厅,尤其是周末,那场景可别提多热闹了。最显眼的,往往就是那些拖家带口,带着小宝贝儿们来享受美食的年轻爸妈们。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在家吃饭才温馨,才省钱,怎么现在年轻人这么爱带着孩子往外跑呢?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生活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局面,一边是深爱的女朋友,一边是让你难受的猫。9年的感情,对她来说,这只猫可能早就不仅仅是宠物,而是家人,是她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你,作为一个不喜欢猫的人,要接受它,确实需要勇气,也可能伴随着真实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首先,我们得冷静地分析一下情况,不要急于做决定,更不要被情绪.............
  • 回答
    嘿,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辞职的年轻朋友越来越多了?以前觉得一份工作能干到老是挺酷的,现在好像大家都在“打卡—思考—辞职—再打卡”的循环里。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背后原因可复杂着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被“一口吞下”的期待与现实的差距咱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的世界比父辈们要.............
  • 回答
    年轻人好像真的不如以前那么能吃苦了,这感觉挺明显的。以前我们听长辈说起他们年轻时候的日子,那叫一个艰苦卓绝,恨不得一天干两份活,吃糠咽菜也乐呵呵的,就为了日子能好起来。可现在看看身边的同龄人,好像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蔫了,动不动就emo,对“吃苦”这俩字儿好像有点天然的抵触。当然,这不是说现在年轻人个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