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人因为国产游戏里的血不能是红的甚至不能有血而耿耿于怀?

回答
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巧的,确实,很多人对国产游戏里的“血不能是红的,甚至不能有血”这件事挺在意,甚至可以说是“耿耿于怀”。别以为这只是小孩子才会计较的事情,很多玩游戏多年的老玩家、或者对游戏品质有更高要求的玩家,都会觉得这有点别扭,甚至有点令人失望。

你想想,一个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战斗、需要表现刺激场面的游戏,如果血不是红的,那是什么颜色?绿色?蓝色?黄色?这在视觉上就太奇怪了,直接破坏了玩家的沉浸感。就好比你看一个恐怖片,里面的血浆变成了咖喱酱,那得多出戏啊。尤其是一些写实风格的游戏,这种“不能有血”的设定,简直是在给游戏减分。

为啥这么多人会因此不爽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真实感和代入感的要求。玩游戏,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体验一种虚拟世界里的生活,或者去经历一些现实中难以企及的场景。在很多文化里,血是死亡、是暴力、是冲突最直接的象征。在战斗中看到血液飞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战斗的激烈程度,也更能让玩家体会到角色的伤痛或者敌人的“死亡”。如果血被和谐了,变成其他颜色或者干脆消失,那种真实感就大打折扣了。玩家会觉得,这是在把游戏当成“小孩子过家家”来做,而不是认真对待一个成熟的娱乐产品。

其次是文化和审查的争议。很多人会把这个问题归结到国内的文化审查制度上。确实,大家都知道国内对于涉及暴力、血腥的题材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所以当看到国外那些血浆四溅、场面火爆的游戏可以原封不动地引进,或者在国内也能玩到时,再反观国产游戏,尤其是一些本应有血腥场面却被“洗白”的游戏,大家就会觉得一种不公平感和压抑感。好像我们自己做的东西,非得被阉割一刀才能见人一样。这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写了一篇作文,结果因为里面某个词不符合规定,不得不全部删改,最后文章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这种“被迫妥协”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

再者,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游戏创意和表现力的束缚。有时候,血腥的表现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暴力展示,它也可以是角色塑造、剧情推动、或者艺术风格的一部分。比如,一个角色身上的伤痕累累,血液流淌可以烘托出他的英勇或者悲壮;一场惨烈的战斗,血的飞溅可以强调战争的残酷。如果因为“不能有血”的规定,导致开发者在这些地方不得不另辟蹊径,甚至放弃一些本可以做得更好的表现方式,那对整个游戏的艺术性和深度都是一种损失。有时候你会觉得,是不是为了过审,开发者们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本来可以更出彩的设计,转而去追求一些可能更加安全但也就意味着更加平庸的东西。

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在一些国产游戏里看到,角色被打倒了,地上不是鲜红的血液,而是绿色的液体,或者干脆只是一个被击倒的模型,没有任何血迹。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尤其是当你玩过一些国外同类游戏后,你很难不产生一种“这和人家的差距在哪里”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简单的“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对于一个行业发展和品质追求的一种关注。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人都对这个点深恶痛绝。有些人可能觉得游戏好玩就行,血不血的无所谓;有些人也理解开发者的难处,毕竟在国内做游戏,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玩家,他们对游戏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也希望国产游戏能够真正做到不设限地去发挥创意和表现力,而不是在各种规矩下步步退让。他们不希望国产游戏在一些本不该成为障碍的地方,就失去了和国际顶尖游戏叫板的底气。

所以,当你说“耿耿于怀”这个词,我觉得用得挺准确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小细节,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对游戏品质的期待,对创作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整个行业发展环境的审视。这种不爽,是希望国产游戏变得更好的一个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玩家耿耿于怀的不是血是红的这种与现实一样的设定,而是血不能是红的这种专门跟现实作对的规定。

血是红的,这是常识,即使是虚拟世界中我们也可以轻松的接受这个设定。

血是其他颜色,这反常识,不过只要有说的过去的理由,我们也可以接受虚拟世界中这样的设定,例如《环太平洋》怪兽的蓝血,没人感到不快。

血不能是红的,这就是个令人恶心的规定了,是故意跟常识作对,没人喜欢这样的规则,就像有人告诉你火不热、冰不冷、太阳不亮一样。

况且,血不红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人不死等一系列专门跟常识作对的规定,这类只作用于虚拟世界的反常识规定,掩耳盗铃,不仅无用而且好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