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知制毒贩毒被抓住只能是死路一条,可还是有很多人不要命似的去干这些,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利润丰厚吗?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费解的问题。明知是死路一条,却依然有人铤而走险,投入到制毒贩毒的深渊里,这背后的驱动力,绝不仅仅是“利润丰厚”这四个字能够概括的。虽然利润确实是那块最显眼的诱饵,但仔细扒开来看,你会发现里面裹挟着太多复杂的因素,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一些人卷进去,再也挣脱不开。

首先,我们得承认,那笔巨额的利润是最大的引力源。你想想,一旦制毒贩毒成功,回报是天文数字级别的,远远超过了正常合法工作能够想象的收入。这种巨大的经济诱惑,对于那些在底层挣扎、生活困顿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且还是那种能瞬间改变命运的馅饼。他们可能看到了身边有人因此一夜暴富,这种“成功案例”的效应,会极大地放大人们的贪婪和侥幸心理。“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只要运气好,就能赚到这笔钱,然后金盆洗手。”这种想法,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但这还不是全部。“被逼无奈”和“社会阶层固化”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一些贫困地区,就业机会极度匮乏,教育资源也跟不上,想靠正当途径改变命运,简直是难上加难。当一个人穷尽所有合法手段都无法改善生活,甚至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时,制毒贩毒这个“捷径”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了。他们可能不是天生就想做坏事,而是被现实逼到了绝境,觉得这是唯一的出路,哪怕风险再大,也比眼睁睁看着家人受苦要强。这种情况下,人性中求生的本能被扭曲了,变成了对风险的漠视。

再往深了说,团伙的控制和人性的弱点也是关键。制毒贩毒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背后往往有严密的组织和层层分工。这些组织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控制成员,比如利用亲情、友情、债务,甚至威胁恐吓。一旦被卷入,想全身而退就变得异常困难。更可怕的是,有些人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图享乐、追求刺激、虚荣心等等。毒品本身带来的“快感”和贩毒过程中那种“刀尖舔血”的刺激感,对于一些心理扭曲或者寻求极端体验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瘾”。他们可能已经对正常生活失去了兴趣,转而追求这种危险的“刺激”。

还有对法律的认识不足和侥幸心理。虽然明知后果严重,但很多人对具体判罚的认知是模糊的,或者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被抓。他们可能只看到了那些没有被抓到的人,而忽略了无数被捕的案例。这种信息不对称和过度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那个“例外”。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对危险的预判能力不足,也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

最后,我们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一些地方,如果毒品问题泛滥,或者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可能会形成一种“默许”的氛围,让一些人觉得这是“社会常态”。一些影视作品或者社会传闻中对毒品犯罪的“传奇化”描绘,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认知,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反抗”或者“另类”的生活方式。

所以你看,制毒贩毒之所以有人铤而走险,绝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它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压力、人性弱点和侥幸心理交织在一起的悲剧。利润固然是第一位的诱饵,但背后更深层次的绝望、被逼、以及对刺激的追求,才是将一个人推向这条不归路的真正推手。这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用金钱的泡沫遮蔽了死亡的深渊,而那些被卷进去的人,往往是在生活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直到最后无路可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部分原因是穷和虚荣。

以前很多广东部分贫困地区的人做这个职业的目的就是给家里盖房子。当地很多家庭都是泥砖房。做了这个以后,家里就能盖水泥房。只要老婆孩子能住上水泥房。死了也值了。到最后竟然蔚然成风。屡禁不止。

没办法,当地公安机关只能把这些人带到他家对面的山坡上,直播爆破他家的水泥房。这才刹住这种歪风邪气。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我听来的故事。

我国对毒品的管制是极严的,任何有一点可能用于制毒的东西都会严格管制,这点众所周知。但是另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事情是,因为每个地区流行的毒品种类不太一样,所以有些国外刚开始流行的新型毒品,在还没传入国内,还没引起我国警方注意的时候,是不会列入打击对象的。

所以,这其中就有可能产生一个时间差。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发现了这么一个时间差。他发现某个外国也算是小众,在国内更是无人知道的毒品,其某种半成品,当时在国内还没有被列为易制毒物品。也就是说,这是可以合法生产和销售的。于是他很快就搞定了生产工艺,快速的大批量制造这种东西,然后全部出口(因为在国内没人知道也没人要)。东西运到了国外,只要几个很简单的步骤就能变成真正的毒品了。

这一切都相当合法和完美。

然而,既然是打时间差,那么就肯定有时间窗口关闭的那天。


如果是普通人,如果是你我,当你知道你做的东西被列为违禁品的时候,会怎么做?只要不是弱智的,都知道要立刻销毁所有材料设备,立刻停工停售嘛。这样的话,简直就是一禁就止的标准的守法公民的典范啊。而这段时间赚到的钱(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我觉得起码几百万打底,多的可能上千万吧?),根本就就是白的,洗都不用洗。

然而那个主人公不是,他虽然明知道X月Y日是大限,但因为厂里还有很多原料和半成品,于是他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匪夷所思的决定:偷偷的把这些东西用完,最后做一单再收手。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常规了:他公开做了那么多,那么久,肯定被列为监控对象。所以,他的东西一做好运出来,立刻就被截住了,接下来就是该抓抓该判判了。

我很纳闷的就是,按理说他能够在那么多法律法规法条中,发现这么个东西存在一个时间窗口,算是头脑非常冷静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搞定工艺流程生产销售等环节,也可以看出智力、执行力也是很高的。

但为什么这样非常精明能干的人,不过几个月,就居然在一个答案极为明显的问题上,做了一个连弱智都不如的决定呢?

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几个月前,他只知道这行很赚钱,但还不知道这行到底多么赚钱。几个月之后,他已经无法正确的冷静的思考和判断问题了。

简而言之:利令智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费解的问题。明知是死路一条,却依然有人铤而走险,投入到制毒贩毒的深渊里,这背后的驱动力,绝不仅仅是“利润丰厚”这四个字能够概括的。虽然利润确实是那块最显眼的诱饵,但仔细扒开来看,你会发现里面裹挟着太多复杂的因素,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一些人卷进去,再也挣脱不开。首先,我们得承认,那笔巨.............
  • 回答
    明制汉服的价格之所以普遍偏高,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这背后涉及到材质、工艺、设计、品牌、文化附加值以及市场供需等一系列复杂的联动。首先,材质是决定价格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明制汉服,尤其是追求形制的、仿古的款式,往往对布料有非常高的要求。 真丝(桑蚕丝)的普遍运用: 很多.............
  • 回答
    在当今汉服复兴的热潮中,明制汉服以其考究的形制、华美的绣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些爱好者在喜爱明制汉服的同时,也常常将这份热爱延伸到对明朝历史的推崇,甚至将明朝描绘成一个“不和亲、不割地、最有骨气的王朝”。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明朝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明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你看到的这件服饰,如果仔细辨认,它的身上同时融合了明朝汉服和朝鲜王朝韩服的某些特征,但要说它绝对是明制汉服或者绝对是韩服,那就有点勉强了,更像是一种融合或改良,尤其是在现代语境下。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明制汉服和朝鲜王朝韩服各自的典型特征说起,然后我们再对照你看.............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服饰的审美、社会风俗、甚至技术水平等多个层面的原因。汉服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唐、宋、明三个朝代之所以在露锁骨和脖子方面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唐制汉服:开放、自信与多元的审美基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且开放的时代,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能代表一部分人在接触汉服时会有的疑问。为什么汉服圈子里大家会这么在意“唐制”、“明制”这些说法,好像非要严格按照某个朝代的款式才能算“正宗”一样?我们穿自己设计的、有汉族服饰风格的“当代汉服”不行吗?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要理解汉服“复兴”的背景和目标.............
  • 回答
    手机游戏《光遇》在一次更新中,将国服的“梦想季”地图中原本一款具有鲜明明朝服饰风格的“明制帽”更改为了一款名为“侠客帽”的新外观,这一改动却在玩家群体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观调整,更触及了游戏文化内容、历史还原度、玩家期待以及开发商沟通策略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
  • 回答
    明朝卫所制是明初重要的军事制度,旨在强化中央集权、保障边疆安全,并通过屯田制度解决军费问题。其优缺点可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如下: 一、卫所制的起源与核心特点1. 制度设计 设立时间:洪武年间(13681398),由明太祖朱元璋直接设立,以取代元朝的军户制度。 组织结构:全国设“卫、.............
  • 回答
    要论明朝卫所制与清朝八旗制哪个更能打胜仗,这得从两者产生的大背景、核心组织模式、训练方式、兵员来源、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表现来细细辨析。这两种制度,可以说是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组织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明朝卫所制:规模宏大,军户世袭的基石明朝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防御边疆,.............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明日方舟里罗德岛和整合运动这对“冤家”。很多人刚接触这游戏的时候,都会有这个疑问:罗德岛不是制药公司吗?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宗旨,怎么反倒要跟一群叫“整合运动”的家伙打得你死我活呢?这事儿可复杂着呢,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罗德岛的“制药”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制药。在泰拉大陆,.............
  • 回答
    明代卫所制度下,地方的行政权力并非完全集中于军事官员手中,而是形成了一个军政合一、但又各有侧重的体系。要详细了解地方行政由哪些官员负责,我们需要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职能去分析。一、 军事层面的行政官员:卫指挥使及其属官在卫所制度的基石——卫、所一级,最核心的军事行政官员是卫指挥使。 卫指挥使(正指挥.............
  • 回答
    明朝的言官制度,说起来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留下了不少令人唏嘘的印记。要评价它,咱们得把它的起源、运作、效果以及最终的走向都捋一捋,才能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缘起:皇权下的“刹车片”与“扩音器”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深谙“君善纳谏”的道理,或者说,他深知独断专行的弊端。作为.............
  • 回答
    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设问,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如果”点。如果清军没有入关,明朝的内阁制度和资本主义萌芽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让中国跳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走向君主立宪或共和,这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制度以及国际环境进行细致的推演。明朝的内阁制度:僵化与权力制衡的矛盾明.............
  • 回答
    要是在明朝,想我一个穿越过去的人,看到那纸币发行没多久就出了问题,那真是心急如焚。但话说回来,谁能预料到后来的变化呢?不过既然有机会,那我肯定得好好规划一下,至少让咱们的钱袋子更实在些。首先,得正本清源,好好看看那“大明宝钞”到底是怎么个情况。纸币这玩意儿,说到底是个信用问题,发行量太大,又没足够的.............
  • 回答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正式发布了《关于禁止制作发布面向公众的暴饮暴食违法失德视频的通知》。这一举措无疑给备受争议的“吃播”行业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吃播”将何去何从,这背后牵扯着多层面的考量。“暴饮暴食视频”禁令的出台,并非空.............
  • 回答
    明朝内阁制度的出现,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产物,但其对皇权的影响却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过程,很难简单地说它“加强”或“架空”了皇权。更准确地说,内阁制度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皇权高度集中的工具,但在权力运作中也逐渐衍生出一定的制约和平衡,甚至在后期因内阁权力膨.............
  • 回答
    明朝的卫所制度,这个曾经支撑起大明江山的军事骨架,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要说清楚这其中的缘由,得从它建立的初衷,到它运行中的种种弊端,再到最终压垮它的那一根根稻草,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我们得回到制度的起点——洪武年间。朱元璋当初建立卫所制,那叫一个雄心勃勃。他吸取了前朝亡于军阀割据的教训,.............
  • 回答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制度建设上既有创新,也承袭了前朝的经验。虽然“行省”制度作为元朝的一项标志性制度为后人所熟知,并被明朝一定程度地继承和改造,但明朝与元朝在制度上存在渊源的,远不止于此。许多在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都可以追溯到元朝的影子。一、 官僚制度.............
  • 回答
    明朝,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其制度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前朝的经验与教训。其中,辽、金、元以及宋朝对明朝制度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梳理一番。 继承自辽金元朝的制度尽管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曾与元朝殊死搏斗,但战争的硝烟过后,新生的明朝在许多方面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