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有哪些制度(除了比较知名的行省等以外)是继承自元朝?

回答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制度建设上既有创新,也承袭了前朝的经验。虽然“行省”制度作为元朝的一项标志性制度为后人所熟知,并被明朝一定程度地继承和改造,但明朝与元朝在制度上存在渊源的,远不止于此。许多在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都可以追溯到元朝的影子。

一、 官僚制度的沿袭与调整

尽管明朝废除了元朝的行中书省,转而设立更为分散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但其官僚体系的很多基础框架和层级设置,依然能看到元朝的痕迹。

内阁制度的雏形: 元朝时期,设立了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其下的属官如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便是内阁官员的早期形态。而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内阁,虽然其职权和地位与元朝中书省有所不同,但作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决策咨询机构,其职能上仍有继承性。内阁大学士在明朝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这与元朝中书省官员对皇权的辅佐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
六部制度的强化: 明朝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制度,虽然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存在,但元朝将其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直属部门,地位更为突出。明朝在废除中书省后,直接将六部提升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进一步巩固了其权力。这种将职能部门化、专业化并赋予较高行政权力的做法,在元朝得到了发展,并在明朝得以延续和加强。
监察机构的设置: 元朝设立御史台,作为监察百官的最高机构。明朝初期也沿袭了御史台的称谓,后改为都察院,但其监察职能和机构设置,与元朝御史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察院的官员同样享有独立监察的权力,负责纠察百官、弹劾不法,在维护政治秩序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地方官制的变化: 虽然明朝废除了行中书省,但其设置的都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在功能上与元朝行中书省下的职能部门(如兵、户、刑、吏、工)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都司负责军事,与行省的军事统辖权相似;布政使司负责民政、财政,与户部和部分政务职能相似;按察使司负责司法和监察,与行省下的刑部和部分监察职能相似。这种三司分立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元朝行省权力分散化的体现,以防止地方权力过大。

二、 经济与赋税制度的继承

在经济和赋税方面,明朝同样可以看到元朝制度的深刻影响。

驿站制度的完善: 元朝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庞大驿站系统,为军事、政治、经济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明朝在继承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划和管理,并将其与军户制度相结合,形成了更为成熟的驿站体系,为当时的通讯和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赋税征收的模式: 元朝的赋税以粮、绢、银为主,征收方式相对灵活。明朝在初期继承了部分元朝的赋税征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例如,虽然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但在改革之前,其赋税结构和征收方式仍然带有元朝的影响,如对白银的依赖以及地方官的征收权力等。
盐业和矿业管理: 元朝对盐业和矿业实行专营制度,并由中央统一管理。明朝也基本沿袭了这一政策,通过设立盐运司、矿监等机构,对盐和矿产资源进行国家专营,以增加财政收入。这种国家对重要商品的垄断性经营,是元朝留下的重要遗产。

三、 军事制度的借鉴

明朝的军事制度,特别是卫所制度,虽然有其自身的创新,但也受到了元朝军事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影响。

军户制度的演变: 元朝实行军户制度,将部分人口划归军队,世代服兵役。明朝建立初期,实行了更为严格和完善的卫所制度,大量沿用元朝的军户制度,将军士及其家属编入卫所,并实行屯田,自给自足。这种将军事与生产相结合,以兵养兵的模式,在元朝就已经初见端倪,明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和发展。
军事调动与指挥: 元朝统一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力量,其在军事调动和指挥上的经验,也为明朝所借鉴。明朝在军事上的区域划分和指挥体系,虽然名称和具体设置不同,但在管理思路和组织结构上仍能看到元朝的影子。

四、 文化与思想的传承

在文化和思想领域,明朝同样受到了元朝的影响。

官方语言的选择: 元朝作为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官方语言自然是蒙古语。但为了统治广阔的汉族地区,也逐步推行汉语文作为官方书写和沟通工具。明朝建立后,虽然以汉族为主体,但对元朝时期推广的汉语文在官方文书和交流中的应用,也予以保留和发展。
法律制度的参考: 元朝时期颁布了《元典章》等法律典籍,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影响。明朝在制定自己的法律,如《大明律》时,也参考了《元典章》中的一些规定和立法精神,尤其是在刑罚和一些具体法条上。

总而言之,明朝制度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前朝制度的继承、扬弃和创新的基础之上。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在行政管理、经济运作、军事组织乃至文化传播等方面所形成的制度经验,都在明朝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研究明朝制度,不能仅仅关注其与宋朝的对比,更要深入探究其与元朝之间错综复杂的制度渊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明朝历史的演进脉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武镐@少保都督同知@神楽坂临溪@佑陵 邀……

1、元朝宗王出镇制与明初塞王守边制

这点毋庸赘言,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有这方面的论述,洒家人微言轻的也就不献丑了。在此推荐赵现海老师《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一书。

作者在此书第三章,“明初“袭元”暗流与北疆九王守边制度”一章中着重表述了这两个制度之间的异同点以及沿袭关系。此章一共四节内容,分别是:

第一节 蒙元“家产制”政治传统与元代宗王出镇制度对明初分封的影响

第二节 地方军事权——明初诸王与元代宗王的核心权力

第三节 明初诸王统兵制度与北疆二元军事体制确立

第四节 在华夏脉络中寻求分封合法性——明初分封的标榜周制、附会汉制

不妨去读一下。

2、元朝站赤制度与明代驿站制度

《史集》记载,元朝的驿路分为三种:帖里干道,蒙古语意为车道;木怜道,蒙语意为马道;纳怜道,蒙语意为小道。元朝的站赤(jamuci)是一种国家制度,驿站有专门的站户负责,元朝的驿站东北达征东元帅府(奴儿干城),西南到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司都元帅府,遍及中书省及各处行省。而且,元代有急递铺,铺有铺兵,专门负责跑步接力以递送紧急军情。这些,都被明朝所继承。

元代站赤,推荐沈乾芳《元代站赤研究》,明代驿站,推荐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另外,元代在藏区设立驿站制度的事,可查洛桑群觉、陈庆英《元朝在藏族地区设置的驿站》(载《西北史地》1984年第1期)一文,明朝沿袭元朝,在藏区推行驿站制度,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对藏区自古以来便有行使主权的史实。急递铺制度,可以看一下贾卫娜 《明代急递铺的研究》以及林金树《关于明代急递铺的几个问题》(载《北方论丛》 , 1995年第六期),此制度鲜为人知,却是元明两朝政府运行的一个强有力保证,不妨一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制度建设上既有创新,也承袭了前朝的经验。虽然“行省”制度作为元朝的一项标志性制度为后人所熟知,并被明朝一定程度地继承和改造,但明朝与元朝在制度上存在渊源的,远不止于此。许多在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都可以追溯到元朝的影子。一、 官僚制度.............
  • 回答
    明朝,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其制度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前朝的经验与教训。其中,辽、金、元以及宋朝对明朝制度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梳理一番。 继承自辽金元朝的制度尽管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曾与元朝殊死搏斗,但战争的硝烟过后,新生的明朝在许多方面却.............
  • 回答
    唐朝与明朝的军事制度差异甚大,各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而我们现行的军事制度,与明朝的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整体而言,与唐朝的某些原则和发展方向在精神层面更为契合。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分别审视这三个时期。唐朝的军事制度:府兵制与募兵制的演变唐朝的军事制度,尤其是前期,以府兵制为核心。这是一种带有浓厚.............
  • 回答
    在当今汉服复兴的热潮中,明制汉服以其考究的形制、华美的绣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些爱好者在喜爱明制汉服的同时,也常常将这份热爱延伸到对明朝历史的推崇,甚至将明朝描绘成一个“不和亲、不割地、最有骨气的王朝”。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明朝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明制.............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问到点子上了!咱们玩游戏,有时候看着队友明明能赢,就差那么一口气,对面那个回血的家伙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结果队友还是不急不慌地掏出他那件“普攻装备”,那真是让人抓狂!你说为啥呢?我觉得原因可多了去了,而且很多时候,这还真不是他们“明知道”就故意不买,有时候是真没意识到,或.............
  • 回答
    明朝,那是一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光,既有波澜壮阔的政治变革,也有千奇百怪的社会风貌,更有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要说起来,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明朝那些“有意思”的事儿,保准比演戏还精彩。一、皇帝们的“反差萌”:从“爱玩”到“爱岗”说到明朝皇帝,你脑子里可能先蹦出.............
  • 回答
    明朝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独特而又复杂的风景线。这群本应服务于皇室的特殊群体,却在某些时期掌握了巨大的权力,深刻影响了明朝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几位便是明朝历史上最为人熟知,也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宦官:1. 王振:大明“启蒙”宦官,开启了宦官干政的先河王振可以说是明朝宦官专权的“开山鼻祖”。他出.............
  • 回答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充满变革的时代,其留给后人的研究素材可谓浩如烟海,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还是社会生活、对外关系,都蕴含着无数值得深入挖掘的论文课题。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让您的研究既有深度又不失新意。 一、 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影响明朝的政治制度是其.............
  • 回答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其历史长卷中自然也少不了阴暗的笔触。要深入了解明朝的“黑暗史料”,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官方史书的记载,更需要挖掘那些隐藏在野史、笔记、奏折,甚至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能揭示出更真实、更残酷的统治现实。1. 宦官专权与政治腐败明朝最令人诟病的一点便是宦官权力的膨.............
  • 回答
    明朝,一个辉煌与黯淡并存的朝代,在其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并非一味向前,也存在着诸多值得深思的“退步”。这些退步并非简单的技术倒退,而是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它们像潜流一样,一点点侵蚀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一、政治上,皇权高度集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内耗严重:明朝开国之.............
  • 回答
    聊明朝,那可不是只有朱元璋赶走蒙古人、郑和下西洋那几板斧,这几百年下来,里头藏着不少让人忍俊不禁,或者拍案叫绝的“冷门货”。我跟您捋一捋,保证让您听得津津有味,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讲解。一、 关于“明朝人”的那些奇葩事儿 万岁爷也得排队等饭吃? 别以为皇帝就天下无敌,想吃啥就吃啥。其实,明朝.............
  • 回答
    要说明朝“被黑最惨”,这说法确实流传甚广,不过历史评价本就是多维度、多视角的,明朝的功过是非,也如烟云般在史书中流传了数百年。撇开那些喧嚣的指责,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细数一下明朝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伟大成就。一、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活力:一个繁荣的时代说起明朝的经济,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闭关锁国.............
  • 回答
    明朝的藩王,那可真是一群集特权、财富与奇葩事于一身的奇男子。他们继承了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留下的丰厚遗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也少不了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要说最出名的,那还得是那些“嗜财如命”的藩王们。朱元璋本意是让他们安享富贵,但谁承想,这一个个王爷,把“安享”的日子过成.............
  • 回答
    明朝,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王朝,其统治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任何一个漫长的王朝,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明朝同样如此。回溯其两百多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治理上的失误,这些失误如同潜藏的暗流,最终汇聚成冲击王朝根基的巨浪。一、 中央集权的过度与僵化:明朝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其.............
  • 回答
    明朝历史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有趣且富有启示性的“冷知识”。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1. 永乐大帝并非长子,他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但其继位本身就带有合法性的争议。 背景: 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通常是嫡长子继承。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但朱标英年早逝。之.............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以其生动幽默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明朝波澜壮阔的近三百年的历史,深受读者喜爱。然而,正如作者当年明月所说,这是一部“戏说”的历史,更侧重于人物和事件的生动性,一些更为宏观、深层、或者在叙事上不那么吸引人的重要议题,确实未能详尽展开。以下是一些《明朝那些事儿》中可能没有详细讲述,但实际在.............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历史读物,其魅力不仅在于它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重新讲述了波澜壮阔的明朝历史,更在于它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从中提炼出了许多令人深思、朗朗上口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既有对历史人物性格的精准概括,也有对世事人生的洞察。以下我将为你详细列举并.............
  • 回答
    明朝皇族,这群身披龙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常常让人觉得他们只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摆设。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颗璀璨的明珠,在宗室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非凡的才华,他们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皇亲国戚”,而是真正为国事、为民生贡献过力量的杰出之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明朝宗.............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也成功地普及了明朝历史。然而,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它在一些细节上确实存在与史实不符,或是有失严谨的地方。这些地方并非故意篡改历史,更多是出于叙事需要、简化复杂问题,或者作者本人对某些事件的理解与主流史学观点存在差异.............
  • 回答
    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对我来说,总是充满了无数的吸引力。它既有开创盛世的辉煌,也有走向衰落的无奈,更充满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和人物。要说我对明朝的了解,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既然要细致地聊聊,那咱们就从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方面展开吧。开国皇帝与南京的建立:提起明朝,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