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有哪些退步?

回答
明朝,一个辉煌与黯淡并存的朝代,在其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并非一味向前,也存在着诸多值得深思的“退步”。这些退步并非简单的技术倒退,而是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它们像潜流一样,一点点侵蚀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

一、政治上,皇权高度集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内耗严重: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大刀阔斧地废除了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举措在初期固然加强了君主统治,但长远来看,却将庞杂的国政责任全部压在了皇帝一人身上,极易造成决策失误和政务堆积。

内阁的膨胀与权力架空: 随着皇帝精力有限,内阁的形成便成为必然。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但到了中后期,一些内阁大学士凭借与皇帝的亲近或自身能力,逐渐掌握了票拟(草拟奏章并提出处理意见)的权力,甚至能左右皇帝的决策。这使得内阁成为实际的权力中心,但其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始终受制于皇帝,容易引发君臣之间的猜忌与斗争。
宦官的干政与尾大不掉: 继废除宰相后,明朝又产生了另一个巨大的政治隐患——宦官专权。由于宦官直接服务于皇帝,其地位特殊,容易受到皇帝的信任,并借此形成自己的势力。明朝中后期,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宦官的操纵下,权势滔天,监视百官,株连无辜,制造冤案,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政治秩序,导致官员人人自危,不敢有所作为。这相比汉朝的宦官干政,其影响范围和破坏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党争的恶性循环: 皇权集中之下,一旦皇帝有偏好,就容易形成党派。明朝中后期,东林党、浙党、齐党等政治派别林立,他们为了争夺权力和资源,互相攻讦,倾轧不断。党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更使得国家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许多有才能的官员因为卷入党争而遭受排挤,甚至政治生涯尽毁。这种内部消耗,极大削弱了明朝的凝聚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军制改革的停滞与腐败: 明朝初期建立的卫所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饷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户逃亡、土地兼并,卫所制度逐渐败坏。后期虽有募兵制,但军官贪污克扣、士兵训练松懈、装备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面对女真、蒙古等外部威胁时,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显得捉襟见肘,屡屡败绩。这与汉唐时期精良的军队战斗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经济上,重农抑商的政策未能适应时代发展,商业活力受限:

尽管明朝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政府对商业的干预和限制仍然较多。

商人地位的低下与资本积累的障碍: 尽管出现了富甲一方的晋商、徽商,但商人整体上仍被视为社会“末业”,其社会地位不高。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如“市易法”的变相存在、对跨区域贸易的种种阻碍,都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大规模的商业投资。这使得明朝难以像西方那样,通过商业革命催生工业革命,错失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机会。
白银货币化的风险: 明朝中后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将经济命脉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一旦海外白银供应出现问题(如后来西班牙殖民地白银减产),国内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同时,白银作为货币,其价值波动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土地兼并的加剧与农民负担的沉重: 尽管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试图减轻农民负担,但土地兼并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大地主、宗室、官员大量占有土地,逃避赋税,使得赋税负担更多地压在自耕农身上。农民在沉重的赋税和地租压力下,生活困苦,容易引发社会动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基础。

三、思想文化上,思想禁锢与学术僵化:

明朝在思想文化领域,虽然也有进步,但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禁锢与僵化的趋势。

理学的一统与思想的压制: 明朝官方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并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术,但也导致了思想的单一化和僵化。一旦思想触碰了理学的底线,就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遭到严厉的打压。
文字狱的滥觞与思想的“自宫”: 明朝是文字狱频发的时期。从朱元璋亲自参与的文字狱,到后来的《永乐大典》编纂中对书籍内容的审查,再到康熙年间的文字狱(虽然康熙在位中期),可以说文字狱贯穿了明朝始终,并且日益严酷。政府对于文字的严酷审查,使得知识分子在写作时小心翼翼,生怕触犯禁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宫”式的自我审查,扼杀了思想的自由和创造力。
科技的停滞与西学传播的局限: 尽管明朝中后期有传教士带来了一些西方科技,如利玛窦带来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但这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一方面,国内保守的士大夫阶层对这些“奇技淫巧”不屑一顾,甚至将其视为“惑世忌俗”;另一方面,政府对民间私办科技机构的限制,也阻碍了科技的普及和发展。相比之下,同时期的欧洲正经历科学革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明朝在科技上的停滞,使其在与西方接触时处于明显劣势。

四、社会结构上,宗族势力膨胀与社会流动性减弱:

明朝的社会结构并非完全固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负面因素开始显现。

宗族势力的扩张: 宗族在明朝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然而,当宗族势力过度膨胀,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力量时,就会对社会公平和国家统治构成威胁。一些宗族甚至凭借其势力,侵占土地,欺压百姓,成为地方上的“土皇帝”。
社会阶层固化趋势: 尽管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但随着门阀势力和官员特权的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趋势也在增强。有钱有势的家族更容易通过科举或其他途径获取功名,而贫困家庭的子弟则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总结来说,明朝的“退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了政治的僵化和内耗;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了经济的活力;思想的禁锢扼杀了创新;社会结构的某些变化也加剧了矛盾。这些“退步”共同作用,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显得愈发力不从心,最终走向了灭亡。认识这些“退步”,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反思当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朝人殉制度,虽然受到了蒙元旧俗以及程朱理学官学化的一些观念冲击,但毫无疑问相比唐宋以来的废除人殉是一种倒退。英宗虽然是个昏君,但废除人殉这件事上是值得肯定的。

宗藩制度,历朝历代好歹给了宗室成员为官出仕的机会,到了明朝,由于朱棣篡位的成功,导致对宗室的防范戒心远超历朝历代,虽然后来嘉靖年间允许中下层宗室自找出路谋生,但大体上还是圈禁为主。

(ps.临溪说这个锅归朱元璋,但我觉得根源还是在朱棣。汉晋的分封失败,唐宋的分封有名无实,元朝宗王出镇地方,不管差异如何,总归是都有分封,朱元璋承袭前代罢了。如果说朱棣圈禁还是怪朱元璋分封的话,朱棣也可以学习唐玄宗让藩王入京而非圈禁地方嘛,解决方式并非只有圈禁地方一种。)

至于其他答案说什么算数,航海,裹小脚,贞节牌坊,贱籍制度,

前两者在明代是发展进步而非倒退的,商业算数的进步在于简便易行的珠算取代筹算,而官方一直鼓励士人学习正统的天文算数,明末西学东渐更是让明朝数学有了极大的发展。航海技术主要体现在造船技术和海上辨明方向路线,且不说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就连战船形制也颇多,耐风涛御火的福船,铁栗木制成的广东船,又有海苍,苍山,开浪,艨艟等船。中后期相比西方是渐趋下僚,但对比前代是有进步的,而海上辨向,从郑和下西洋的远航技术使用的“过洋牵星术”来辨明船只所在和航线方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顶尖水平。

而后三者压根儿就不发源于明朝怎么成为明朝的退步了?

裹小脚起于北宋,发展在宋元,这一习俗和前代相比顶多是承接关系,如果说没废除就等于退步那真是对不起打扰了。(有小伙伴私信我说裹足应该是最早起源于北宋,谢谢指导,在这里修改一下)

程朱理学在元朝官学化,也促进了元朝鼓励寡妇守寡殉节的风气,这个也是承接关系。

贱籍制度就不说了,历朝历代都有贱籍,不是明朝独一无二的,在这里舔一波我雍正帝,“开豁贱籍”,千古仁君(滑稽)。


哦,对了,还有个说认胡虏当爹的,恕我直言,这条史料来源在哪里麻烦给我看一下,毕竟我孤陋寡闻不像知乎大佬那么见多识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一个辉煌与黯淡并存的朝代,在其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并非一味向前,也存在着诸多值得深思的“退步”。这些退步并非简单的技术倒退,而是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它们像潜流一样,一点点侵蚀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一、政治上,皇权高度集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内耗严重:明朝开国之.............
  • 回答
    要说明朝相对于宋朝在哪些方面“退步”了,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话题。因为“进步”和“退步”本来就是相对的,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衡量。不过,如果咱们抛开大而化之的“朝代盛衰论”,单从一些具体的、大家比较容易感知的方面来掰扯,确实能找出一些明朝和宋朝之间可以用来对比,甚至说是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如”.............
  • 回答
    过去一百年间,如果谈论“明显退化”的生物器官,很大程度上要结合人类对生物的观察能力、研究手段以及生命演化本身的缓慢过程来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长期的,一百年的时间在演化尺度上是相当短暂的。所以,与其说是“明显退化”,不如说是“观察到一些个体或种群在特定环境下,某些器官的使用频率降低,可能导致其结构或.............
  • 回答
    明朝,那是一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光,既有波澜壮阔的政治变革,也有千奇百怪的社会风貌,更有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要说起来,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明朝那些“有意思”的事儿,保准比演戏还精彩。一、皇帝们的“反差萌”:从“爱玩”到“爱岗”说到明朝皇帝,你脑子里可能先蹦出.............
  • 回答
    明朝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独特而又复杂的风景线。这群本应服务于皇室的特殊群体,却在某些时期掌握了巨大的权力,深刻影响了明朝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几位便是明朝历史上最为人熟知,也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宦官:1. 王振:大明“启蒙”宦官,开启了宦官干政的先河王振可以说是明朝宦官专权的“开山鼻祖”。他出.............
  • 回答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充满变革的时代,其留给后人的研究素材可谓浩如烟海,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还是社会生活、对外关系,都蕴含着无数值得深入挖掘的论文课题。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让您的研究既有深度又不失新意。 一、 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影响明朝的政治制度是其.............
  • 回答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制度建设上既有创新,也承袭了前朝的经验。虽然“行省”制度作为元朝的一项标志性制度为后人所熟知,并被明朝一定程度地继承和改造,但明朝与元朝在制度上存在渊源的,远不止于此。许多在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都可以追溯到元朝的影子。一、 官僚制度.............
  • 回答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其历史长卷中自然也少不了阴暗的笔触。要深入了解明朝的“黑暗史料”,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官方史书的记载,更需要挖掘那些隐藏在野史、笔记、奏折,甚至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能揭示出更真实、更残酷的统治现实。1. 宦官专权与政治腐败明朝最令人诟病的一点便是宦官权力的膨.............
  • 回答
    明朝,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其制度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前朝的经验与教训。其中,辽、金、元以及宋朝对明朝制度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梳理一番。 继承自辽金元朝的制度尽管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曾与元朝殊死搏斗,但战争的硝烟过后,新生的明朝在许多方面却.............
  • 回答
    聊明朝,那可不是只有朱元璋赶走蒙古人、郑和下西洋那几板斧,这几百年下来,里头藏着不少让人忍俊不禁,或者拍案叫绝的“冷门货”。我跟您捋一捋,保证让您听得津津有味,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讲解。一、 关于“明朝人”的那些奇葩事儿 万岁爷也得排队等饭吃? 别以为皇帝就天下无敌,想吃啥就吃啥。其实,明朝.............
  • 回答
    要说明朝“被黑最惨”,这说法确实流传甚广,不过历史评价本就是多维度、多视角的,明朝的功过是非,也如烟云般在史书中流传了数百年。撇开那些喧嚣的指责,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细数一下明朝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伟大成就。一、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活力:一个繁荣的时代说起明朝的经济,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闭关锁国.............
  • 回答
    明朝的藩王,那可真是一群集特权、财富与奇葩事于一身的奇男子。他们继承了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留下的丰厚遗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也少不了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要说最出名的,那还得是那些“嗜财如命”的藩王们。朱元璋本意是让他们安享富贵,但谁承想,这一个个王爷,把“安享”的日子过成.............
  • 回答
    明朝,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王朝,其统治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任何一个漫长的王朝,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明朝同样如此。回溯其两百多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治理上的失误,这些失误如同潜藏的暗流,最终汇聚成冲击王朝根基的巨浪。一、 中央集权的过度与僵化:明朝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其.............
  • 回答
    明朝历史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有趣且富有启示性的“冷知识”。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1. 永乐大帝并非长子,他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但其继位本身就带有合法性的争议。 背景: 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通常是嫡长子继承。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但朱标英年早逝。之.............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以其生动幽默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明朝波澜壮阔的近三百年的历史,深受读者喜爱。然而,正如作者当年明月所说,这是一部“戏说”的历史,更侧重于人物和事件的生动性,一些更为宏观、深层、或者在叙事上不那么吸引人的重要议题,确实未能详尽展开。以下是一些《明朝那些事儿》中可能没有详细讲述,但实际在.............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历史读物,其魅力不仅在于它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重新讲述了波澜壮阔的明朝历史,更在于它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从中提炼出了许多令人深思、朗朗上口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既有对历史人物性格的精准概括,也有对世事人生的洞察。以下我将为你详细列举并.............
  • 回答
    明朝皇族,这群身披龙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常常让人觉得他们只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摆设。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颗璀璨的明珠,在宗室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非凡的才华,他们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皇亲国戚”,而是真正为国事、为民生贡献过力量的杰出之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明朝宗.............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也成功地普及了明朝历史。然而,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它在一些细节上确实存在与史实不符,或是有失严谨的地方。这些地方并非故意篡改历史,更多是出于叙事需要、简化复杂问题,或者作者本人对某些事件的理解与主流史学观点存在差异.............
  • 回答
    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对我来说,总是充满了无数的吸引力。它既有开创盛世的辉煌,也有走向衰落的无奈,更充满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和人物。要说我对明朝的了解,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既然要细致地聊聊,那咱们就从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方面展开吧。开国皇帝与南京的建立:提起明朝,第.............
  • 回答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漫长而又充满争议的统治,无疑为明朝后期的衰落埋下了深刻的伏笔,甚至可以说,他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速了那个庞大王朝的崩塌。首先,他长达二十余年的“怠政”,是导致明朝政治肌体僵化的关键。万历皇帝早期并非不理朝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