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朝的时候,有一位燕王四太子,胸存韬略,少年老成,二十岁出镇幽燕,节制北地三十万军民,一生七征塞北,横扫沙漠,战功赫赫。仪态娴雅,兼通文翰,长身赭面,善左右射,使百二十斤镔铁长刀,马上轮转如飞,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虏中咸唤太师云。可谓大明第一优秀宗室。
直接找那些称得上古今中外真正有成就的,不是书法好画画好那种个人修养的。
明藩王
一代
1,宁王朱权:
朱权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作品和论著多表现道教思想,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1444年),收入《续道藏》。
朱权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所制作得"中和"琴,号"飞瀑连珠",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为:宁、衡、益、潞。"飞瀑连珠"传世仅一张,制琴人署"云庵道人"。
朱权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茶谱》,对中国茶文化颇具贡献。
一生著述颇丰,尤好戏曲,作有杂剧今知有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戏曲论著《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今存《太和正音谱》。编有古代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著《太和正音谱》,收琴曲63首。富藏书,根据明代惯例,藩王就封时,皇帝皆有赐书,据载"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家有藏书楼曰"云斋",凡群书秘本,莫不刊布。据《千顷堂书目》载有《宁献王书目》1卷,收书137种,词曲、院本、道藏等书均有著录。
2,周王朱橚:朱橚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保生余录》,全书两卷。《袖珍方》全书四卷,3000多方,其中有些还是周府自制的。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袖珍方》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可见受医家重视的程度。它的发行,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普济方》是被认为"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四库全书提要》)的巨著。全书共168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身形、诸疾、妇入、婴儿、针灸、本草共100余门,计1960论,2175类,61739个药方,239图。对于所述病症均有论有方,保存了大量明以前失散的文献,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用其中的方剂就特别多。当然,该书也存有不少重复抵牾的地方。
17世纪末,《救荒本草》传到了日本。它以其内容实用,记事适切,绘图精致的鲜明优点,博得日本学者的青睬和强烈关注。享保元年(1716年),江户中期的重要本草学家松冈恕(玄达成章,1668年-1746年),从《农政全书》中析出《救荒本草》,专门对之进行训点和日名考订,而后在京都、滕野九郎兵卫等地刊行,书名是《周宪王救荒本草》。全书14卷,目录一卷,收植物413种,宽政十一年(1799年),著名本草学家小野兰山(职博,1729年-1810年)得到了嘉靖四年版的《救荒本草》后,据之为蓝本对松冈本进行正误补遗,出了名为《校正救荒本草、救我野谱并同补遗》的第二版,收载植物种数为4l4种。天保十三年(1842年)小野的孙子蕙亩(职孝,卒了1853年)写成平易简明的《救荒本草启蒙》14卷,共四册刊行。1881年,俄国植物学家E.贝勒(Bretschneider,1833年-1901年)在《中国植物志》(Batanicum Sinicum)一书中,曾对其中的176种植物进行学名鉴定,并认为其中的木刻图早于西方近70年。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W.T.施温高(Swingle)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并仍然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 专著。他还认为中国人对救荒植物的关注,促成了中国今天拥有大量的栽培植物,它的数量很可能是欧洲的l0倍和美国的20倍。到了40年代,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B.E.Read,l887年-1949年)对书中的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了一部题为《救荒本草中所列的饥荒食物》(Famine food listed in the Chiu Huang Pen Ts'ao)的专著。 列出了书中358种植物的汉名、已知学名、英文名称、化学成分和在其他国家食用的情况。美国植物学家H.S.里德(Reed)在《植物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中指出,朱橚的书是中国早期植物学一部杰出的著作,是东方植物认识和驯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美国科学史家G.萨顿(Sarton,1884年一l956年)在《科学史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一书中,对朱橚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朱橚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植物园是中世纪的杰出成就,他的《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书。
。。。。。。。复制粘贴太累了,建议随便搜搜即可。
PS:题主既然对朱载堉感兴趣,推荐个之前看过的文-皇权与乐律——乾隆时期对十二平均律的批判,乾隆亲自下场带着御用文人撕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这就是网络键盘大v和现实专家学者的区别吧。
这种问题邀请我很不想回答啊,一回答就要被喷精神朱家人,nx明粪,隔壁回答个空印案都能有人不认真看答案就来喷的,回答这个估摸着更多人要在评论区喷的我体无完肤。
不过看到这种答案都能出来还有人点赞,我觉得我这“明粉”是要站出来为朱家主持一下公道了。
接下来是举例时间:
安塞王朱秩炅:「姿表魁梧,风度俊逸,美髭髯,目光如电,善古文,精楷书,遇缙绅士大夫质难辩惑,移日不倦,故益闻所未闻。人有古今书辙捐金购之绣梓,与远近学者共动息规矩,惟清与俭。尝恨居塞上,不获与齐鲁吴楚士游。」
清源王朱幼(土予):「博学能文词,饶于著述,自号懒云,有《饮河集》二十五卷,续集八卷,家训咏史若干。」
承休王朱弥鋠:「性警敏绝人,喜儒雅而善决断……所著存稿乐府《复斋录》十余卷。」
荡阴王朱弥锷:「倜傥好文雅,敬礼名贤,不问家人生产爵冕三十余年,深自琢磨,一无豪侈之习,而性乐施予,常自食贫。」
樊山王朱载坅:「喜读书,博极经史,为人脱略不羁,能折节下士……王自以己禄糜费国廪,无所补甚,奈何复令女子冗食乎?故王四女不复乞封,而以妻诸郡学弟子。」
其余还有什么擅长边塞诗其诗才甚至超过王昌龄的肃王朱真淤,请求杀敌报国,土木堡之变进京勤王的襄陵王朱冲秌等等。
以上仅是部分,还没举例完,虽然从宗室总人数来说,优秀人物相比可能是没有多少,但是你不能否认优秀人物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