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神宗实录》、《明熹宗实录》记录统计,明宗室念开支也就140万两多一点。
假设以总人口14万人算,人均一年才10两左右,宗室底层贫穷酸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宗禄定为永额新考》
这满清末宗室开支起码在1200万两,八旗俸祿就算末期也按雍正时期八旗最基本俸祿2300万两算。
这满清宗室+八旗开支起码也在3500万两以上如果再算上,马关辛丑供养列强的需要支付的17亿两总额的开支这可比明末养宗室年140多万两的总开支大多了。
崇祯加三响总计就收了2000万两,还被刻画城横征暴敛。
顺治荼毒南明额外加了1.5亿军费靠屠城抢劫。好像也没见几个有良知的去批判。
康熙光是搞三藩,额外都加了1.8亿军费,期间什么十年赋稅并征,卖了1/4县今倒是没人去批判。
哪怕是干常情况下的赋税,满清初期40多年算上临时摊派的。此明朝崇祯时期实际怠赋税起码都高了十倍。
如果明朝算橫征暴敛,那么满清初40年老百姓又是怎么活下去的?
按黄仁宇的说法,中国朝代的问题就是土地和西方相比不够兼并,若真是兼并倒好办了。地主要饿死佃农,谁给他干活。
另外明实录里明朝宗室几十年领不到宗禄,上告无门,穷困潦倒的记载不少,甚至乞讨的都有。比刘备过得困苦得多。宗禄颁发,在嘉靖和万历时期,两次改革,宗藩条例,宗藩永例,一方面郡王以下大部分折钞,宝钞早贬成废纸。另外还有宗禄定额制,无论宗室增加多少,总的定额不变。
自己去看看万历大明会典,把所有亲王经过折钞后的宗禄加起来能有二十万两银子么?其他所有宗室实际发放的宗禄加起来一年 能超过一百万么?按叶梦珠的记载,晚明一个中等规模的布商做生意一次性携带的资金高的都有几十万辆白银了。
无论谈迁写的《国榷》还是满清编的明史《黍离小志》记载李自成在北京明确拷打官员逼交出银子的记载也就六人。
户部尚书方岳贡交一千两,大学士丘瑜交两千两。相当干宰相的首辅魏德藻家产尽没也不过交出一万两;前首辅相当干宰相都陈演逼勒出黄金三百六十两,银子万两;太什卿孙从度受刑至死仅得银四万两;户不侍郎吳履中受刑交出三千两;崇祯岳父摊派七十万两,几万两都没交出来,最后只得把其房子,田产全数没收,至干能折银值价多少,也没有交代。其余官员,可能拷打出来的银子太少,根本没有记载。
明代耕地官方最高记录12.25亿亩,那么请问满清官方耕地比明代少了近6亿亩,是被外星人占了吗?
满清各地旗人暴行,如西安八旗 雍正七年,陕西省驻防兵,“自藏回陕之八旗兵丁四百名,仍有沿途骚扰居民之事,经抚臣宪德两次參奏,就有共一百三十余件”!
太原八旗以抢劫闻名,他们把附近走街串巷的商贩哄骗到满城中,然后找借口将货物一抢而空。而来钱最顺手的路子是给盗匪当“保护伞”,因为地方官没有权限搜查“满城”。所以提供庇护,坐地分赃就成了不少旗兵的生财之道。太原知府张集馨在向皇帝的奏章中就称,太原城驻防的八旗军“兵丁剽悍,窝盗为匪,肆无忌惮”。普通市民则把八旗兵居住的满城称为“梁山泊”。地方官对八旗兵的违法行为,根本不敢过问。对待这种潜规则的“特权”,普通百姓则是恨意十足。 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大员张集馨的日记里对太原八旗兵暴行记载极多。
南京八旗《明季南略》记载,建奴入城,分通济门起,以大中桥北河为界,东为兵房,居八旗兵,驰骑四占,驱百姓迁移,不许搬运物件,提男抱女,哀号满路。南京满城驻扎四到五千八旗兵,连同家眷共有三万人左右,南京的满城面积约占南京城面积的百分之二十。满城内的满人趾高气昂,满城也是城内的最高级住宅区,汉人严禁入内,事实上同元朝治下也无甚区别。鲁迅曾在南京水师学堂上学,路过南京满城时,还曾经被满人孩子投石辱骂,当时已是清末,可见满人对汉人的歧视。
广州八旗乾隆中期,八旗子弟刘守庵霸占了高第街金家的地产,在广州文德路开设了“致美斋酱园”(中国四大酱园之一),直到抗战后,金家人才拿回来。与此同时,八旗子弟余、张、黄氏也先后开设了“森森斋酱园”、“安盛隆酱园”、“六和栈酱园”。 雍正时期,广东驻防八旗兵丁集体打抢平籴厂,把数万石粮食洗劫一空。
成都八旗咸丰年间,成都将军崇实以聚敛钱财闻名,一年任期所捞银子,不下二三百万。成都将军吴棠到任后收下属贿赂不下十余万金。
满族官僚贵族豪华奢侈,利用拖延克扣粮饷、开当铺、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汉人,或者贪污、霸占桑园、地产等手段聚敛财富,形成少数半官半绅、半官半商阶层。 光绪时,有的满族官僚已拥有田产千亩。
北京八旗兵们潜入圆明园偷盗宝物,贩卖出国。
满清政府驻守西郊的八旗兵是洗劫圆明园的凶手之一。据王威所著《圆明园》一书记载:“城外的驻军与恶霸们活动得更凶,他们乘机大肆洗劫西郊各园的陈设,圆明园也不例外。他们将殿座亭榭及宫门和铜狮等一齐拆下来出卖,连砖瓦、石料都不肯放过。”
杭州八旗强占民房,清廷下令旗人圈占城内百姓的住宅为驻防营,驻防官员于是选择了城内自钱塘门至涌金门这个居民十分稠密的城区作为营址。据《康熙仁和县志》载:"此方之民,扶老携幼,担囊负签,或播迁郭外,或转徒他乡,而所圈之屋,垂二十年输粮纳税如故。
当地百姓被强行驱逐,对满人不满者极多。
1662年旗营官员再次准备以扩展驻防城来安置一些新调来的人员,杭州百姓闻讯极为恐慌。为了保住他们的房产,驻防城附近的绅民向地方官乞求允许其出资在旗营内为新来者建造房屋。时任巡抚的朱昌柞与旗营官员商讨后同意了这一请求。
我不太了解明宗室,但是了解八旗。
咱们不比上层如何,就比基层和底层吧,毕竟上层那都是神仙打架。
清代八旗子弟有百万人,但拿饷银的有25万以内,这里边绝大多数都是基层民众子弟,混个编制养家糊口。 25万八旗编制有有米养育兵和无米养育兵待遇,即一个给钱粮,一个只给钱。大概每月2两银子左右。而没有补缺的亲属,基本要吃家中工作旗兵的收入的。在清前期,白银没贬值的时候,家庭收入颇丰,清中期白银贬值,那么家庭收入就不太强,清晚期白银继续贬值,家庭收入就算少的了。
乾隆三十一年为例,满汉兵饷1700万两,旗兵22万,人均24两白银花费近600万两,外加100万两养育兵及恩赏钱粮,八旗每年花费将近700万两白银,占清收入七分之一。
普通旗人收入即如此,自主择业不允许,人身自由也不允许(不准离开驻防城市),科举丧葬在嘉庆以前需要自费回京,司法随时间推移跟汉民日趋相同。
这样一看,底层旗人就是如此了,要不然北京怎么那么多穷人乐?奕劻和珅之流会去吃炒肝,卤煮? 所以底层旗民跟底层汉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没啥区别。
至于明朝底层宗室生活如何,不大了解。有没有不科普上层的来介绍一下宗室底层的?
时代不同很不好类比,但是总地说一句八旗子弟人数众多,而且八旗子弟并不都是清朝皇族宗室——“黄带子”。
如果你非要硬比的话,那我只能说明朝宗室在当时占有的财富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很高的。目前没有看到哪个明朝宗室因为纯粹的经济原因生活窘迫的。
清朝八旗子弟正规收入并不高,很多人仅仅能养家糊口而已,遇到某家有一个不良嗜好的主(抽鸦片、逛妓院等等),那生活都相当困难了。
这里可以比较下人数最多的明宗室最底层,清宗室最底层,八旗子弟的俸禄情况。
明宗室的最低级别是奉国中尉,清宗室的最低级别是闲散宗室。
諭宗室中除大罪革職人員外閒散宗室子第年十八
歳以上及無父之子俱照披甲例给以银米養赡。十年定閒散宗室年二十以上每月給養赡銀三两每歲給米四十五斛無父幼子亦照此數其有殘疾不能行走者月給銀二兩每歲給米四十二斛二斗閒散覺羅年及十八歲由該旗報府查明每月給養赡銀二兩每歲給米二十一石二斗無父幼子亦照此数。
宗室2 0岁以上,月3两,每年36两,米22.5石。
觉罗18岁以上,月2两,每年24两,米21.2石。
明朝最低级别是奉国中尉米二百石,
各 王府、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镇国、辅国、奉国、中尉。米钞本折中半兼支。嘉靖四十四年定、将军改三分本色。七分折钞。中尉改四分本色。六分折钞
○八年题准、湖广各 宗室禄米、俱照 楚府则例。 亲王、每石折银七钱六分三釐。 郡王、每石折银七钱。将军、中尉、郡主、夫人、仪宾、每石折银五钱
○十五年题准、河南 宗室日繁、除 亲王禄米照旧外。其 郡王以下本色禄米、每夏税一石、折银五钱五分秋粮一石、折银六钱五分。每岁徵完解司。每禄米一石、折银三钱五分。通融放支
照周府折禄事例准每石准钞十五贯,折银二分,惟四川王府每石折银三分
200石里面,80石本色,120石折色。
湖广山西的宗室80✘0.5等于40两,120✘0.02等于2.4两,一共42.4两。
河南的宗室80✘0.3等于24两,120✘0.02等于2.4两,一共26.4两。
从中可以看出,嘉靖后期完成改革后明最低级的宗室大概是26.4两或者42.4两左右。
清最低级的宗室36两,和22.5石米,觉罗24两,米21.2石,如果按照嘉靖后期0.59两一石的折银比例,那么闲散宗室大概为49.2两,觉罗大概为38.1两。
而清的八旗的俸禄大概可以从下面看。
京师八旗前锋军亲军防军领催弓匠长月支饷银四两骁骑弓匠铜匠三两均嵗支米四十八斛歩军领催二两歩军一两五钱铁匠一两至四两均嵗支米二十四斛礮手二两嵗支米三十六斛
京师的步兵大概为24两,米12石,按照隆庆的粮价,大概为31.1两。
可以看出明清最低级的宗室,清宗室的49.2两最高,明湖广山西地区的宗室42.4两和清觉罗的38 1两接近,其中明河南宗室的26.4两垫底。
不过,明宗室最大的问题就是欠薪。
光宗继位时(1620年),其登极诏书特别提到:“近来有司急于京边考成,遂缓王粮。或有将王粮抵京边以凑考满,致各处王府应得禄米缺少。”
崇祯三年(1630年),皇帝下诏指出目前“各王府宗支日衍,禄米岁增,有司每藉口民穷,征催独缓,或挪移借抵以凑考成,或听凭书吏,勒索常例,致各处王府应得禄米缺少,养赡不周,殊失笃厚懿亲之意。”
崇祯七年(1634年),庆王上疏抱怨“宗禄虚设”,提到庆城王府“于崇祯六年方给万历二十六年之禄”,以至于崇祯皇帝发出了“有司何在”的感叹。同年,代府镇国中尉上疏称“宗禄八年未给
毕自严在奏疏中亦提到:“韩府宗室最称繁衍,其有封爵犹自可支,惟庶宗贫寒为甚,虽皆给有口粮,弥以有司急边需而缓宗禄,通负数多,给散愆期,以致各宗嗷嗷待哺,鹑衣露处,饥寒迫身,礼法有所罔顾,因而逾闲荡简,违条犯法,诚所不免。
应该是明朝的低级宗室过得更惨点。。。
这个还用得着猜吗?当然我大清八旗子弟了。这大清有这么多人复辟,当然说明好处大大滴有啊。人上人啊,铁杆庄稼。看不惯谁就可以随便闯进这人家里,尽情屠杀,抢劫。
八旗子弟。原因有二。
1,时代不同。八旗子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产物,例如汽车、轮船、电灯电报。这种差距很难用金钱衡量。
2,八旗子弟根本没有遭到清算,几经风雨仍然家境阔绰。现在统治了文艺界半壁江山。但明朝宗室出名的人只剩下那位了,就一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