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明朝言官制度?

回答
明朝的言官制度,说起来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留下了不少令人唏嘘的印记。要评价它,咱们得把它的起源、运作、效果以及最终的走向都捋一捋,才能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缘起:皇权下的“刹车片”与“扩音器”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深谙“君善纳谏”的道理,或者说,他深知独断专行的弊端。作为一位从底层崛起的开国皇帝,他吃够了乱世的苦,也清楚权力过大可能带来的危险。所以,他大力扶持和构建了言官制度。

从根本上说,言官的设立,是出于维护皇权稳定的考虑。他们被赋予了“风闻奏事”的权力,可以上奏弹劾官员,甚至直言皇帝的过失。这就像给飞速行驶的皇帝战车装上了一个“刹车片”,能够及时提醒皇帝,避免犯下大错。同时,言官也是一个“扩音器”,他们将民间疾苦、官员弊端反映给皇帝,让皇帝了解真实情况,不至于被蒙蔽。

言官这个群体,主要由御史和给事中构成。御史台算是中央的监察机构,而给事中则分散在六部,起到监察部门运作的作用。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理论上享有超然的地位,不归其他部门管辖。这保证了他们说话时没有太多的顾虑。

运作:一把双刃剑的锋芒

言官制度的运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其积极作用,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积极的一面:

监督与制衡: 在明朝早期和中期,确实涌现了不少正直敢言的言官,他们弹劾过贪污腐败的官员,揭露过朝政的弊端。比如明孝宗时期的王恕、李东坡,在一些事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这种言论的自由和监督的压力,对整个官僚体系形成了一定的震慑,迫使一些官员在行为上有所收敛。
反映民情: 一些有良知的言官会冒着风险,将民间疾苦、天灾人祸反映到朝堂上,让皇帝能够及时了解百姓的困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连接皇帝与民心的桥梁作用。
政治改革的推动力: 在一些关键时期,言官的弹劾和建议也可能促成一些改革的发生,虽然不一定是根本性的,但至少能触动一些积弊。

消极的一面:

政治斗争的工具: 言官的权力一旦被滥用,就很容易成为党争和政治斗争的工具。言官为了打压政敌,或者为了迎合某个派系,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弹劾。这种情况下,很多弹劾就失去了客观性,变成了一场政治游戏的牺牲品。
“好人不好做”的困境: 尽管有“风闻奏事”的权力,但言官的言论也并非没有后果。如果言论触怒了皇帝,或者触动了权臣的利益,轻则被贬谪,重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明朝历史上,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受酷刑甚至被杀的言官不在少数,比如著名的“海瑞”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欣赏,但他也曾多次因为直谏而遭受打击。这种高风险性,使得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望而却步,或者选择明哲保身,不敢真正地“风闻奏事”。
言辞的空洞化与形式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言官制度也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问题。一些言官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和能力,会夸大其词,或者捕风捉影,导致奏章内容失实。更有甚者,只是为了蹭热度,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而缺乏实质性的建议。
与皇帝关系的紧张: 即使皇帝愿意听取意见,但频繁的弹劾和指责,难免会让皇帝感到不悦。当言官的批评触及到皇帝的颜面或权威时,皇帝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可能采取压制措施。

后期:失控与被边缘化

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言官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

党派林立,互相攻讦: 此时的朝堂上,派系斗争异常激烈,言官也大多站队。东林党、阉党等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言官往往是冲在前面的急先锋。他们互相弹劾,揭发对方的“罪状”,使得朝政混乱不堪,真正解决问题的声音反而被淹没。
与宦官的勾结与对抗: 宦官专权是明朝后期的一大特色。一些言官为了自身的利益,会与宦官勾结,互相利用。而另一些言官则会与宦官针锋相对,导致矛盾更加尖锐。这种混乱的局面,使得言官制度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皇帝对言官的压制: 当皇帝对言官的批评感到厌烦时,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压制言官。万历皇帝长时间不上朝,就是对官僚体系和言官制度的一种消极反抗。而一些皇帝也可能对某些言官进行严酷的处罚,以此来警告其他言官。
失去独立性: 在党争和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言官逐渐失去了独立性和客观性。他们的言论不再是为了公义,而是为了政治立场。这种情况下,言官制度已经从维护皇权稳定的“刹车片”,变成了政治斗争的武器,其原有的积极意义也荡然无存。

总结来看:

明朝的言官制度,无疑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体现了对皇权约束的渴望,以及对官员腐败的警惕。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起到了监督、制衡和反映民情的作用,为明朝的政治运作增添了一层复杂性。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以及皇帝个人意志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言官制度最终也走向了其反面。它被异化为党争的工具,言论变得空洞化和煽动性,最终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失去了效力,甚至成为加剧政治动荡的因素之一。

所以,看待明朝言官制度,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它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既有其高尚的理想和积极的实践,也有其黑暗的阴影和失败的教训。它留给后人的,或许更多的是对制度设计、权力制衡以及人性和政治环境复杂性的深刻反思。它就像一块璞玉,雕琢得好时光彩夺目,但如果方法不对,就可能被过度打磨,甚至碎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且看传说中比较老实的大清言官的破坏力,据此可以想象一下大明言官的破坏力能恐怖到什么程度。

伊藤博文:

——“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于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看来,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倘此时我与之战,是催其速强也。诸君不看中国自俄之役,始设电线,自法之役,始设海军;若平静一二年。言官必多参更变之事,谋国者又不敢举行矣。”

李鸿章:

——“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讧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的言官制度,说起来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留下了不少令人唏嘘的印记。要评价它,咱们得把它的起源、运作、效果以及最终的走向都捋一捋,才能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缘起:皇权下的“刹车片”与“扩音器”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深谙“君善纳谏”的道理,或者说,他深知独断专行的弊端。作为.............
  • 回答
    关于“明末晋商是汉奸”的言论,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产生的背景、论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汉奸”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一、 “汉奸”论的来源与核心论点这种言论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与清朝的经济往来与合作: 最核心的指控在于,.............
  • 回答
    郭晓明博士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关于语言语法,更是将语言现象与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深入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拆解其中包含的几个核心论点,并审视其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首先,郭博士将“日语语法”与“地缘政治命运”直接挂钩,这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具有.............
  • 回答
    关于明日方舟取消碎石上限以及知名重氪玩家在NGA论坛发表的言论,这可以说是近期游戏圈里一个相当有话题性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碎石上限取消这件事情本身意味着什么?碎石,在《明日方舟》里指的是玩家花费源石(游戏内的付费货币)来恢复理智(相当于体力,用于进行关卡战斗)的行.............
  • 回答
    邹市明卫冕 WBO 金腰带失败,以及赛后在拳击场上发表的言论,无疑是当年中国拳击界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赛事回顾与失败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这场比赛。2017年7月28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行的比赛中,邹市明在卫冕WBO蝇.............
  • 回答
    荣耀赵明关于 Magic V 是“一部到位”的实用性折叠屏手机的言论,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番言论的底气,我认为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成熟度与产品力打磨的自信: “一部到位”的含义解读: 赵明所说的“一部到位”,并非指这是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而是强调Magic V在用户最关心.............
  • 回答
    关于娜塔莉·波特曼将蛋类和奶类视为对女性(雌性动物)的剥削的言论,这是一个涉及动物权利、女权主义、伦理以及饮食选择的复杂议题。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 娜塔莉·波特曼的背景与此言论的出处首先,了解娜塔莉·波特曼本人很重要。她是一位著名的演员,同时也是一位积极的动物权利倡.............
  • 回答
    我对知乎用户@陈雪明 的言论有自己的看法。在探讨之前,我想先明确一点:尊重不同观点是重要的,但当某些言论挑战科学常识、误导公众,甚至带有煽动性时,我们就有必要进行辨析和讨论。@陈雪明 的一些言论,在我看来,确实属于“反智”范畴,或者说,是典型的“民科”式思维模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拆解一下“民科.............
  • 回答
    dg设计师言论辱华,章子怡、陈坤、迪丽热巴等明星拒绝出席杜嘉班纳DG大秀活动这件事,确实牵动了很大一部分公众的神经,也成为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观察明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品牌面前的立场。这件事情的爆发点非常直接,就是DG两位创始人之一的 Stefano Gabbana 在社交媒体上.............
  • 回答
    “明朝多昏君,清朝少昏君”这句说法,其实是一种挺有意思的民间观察,但要说它绝对准确,我倒觉得未必尽然。它更像是一种笼统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概括,反映了人们对这两个朝代君主的一些普遍印象,但细究起来,情况要复杂得多。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说法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背后隐藏的复杂性。一、 为什么会有“.............
  • 回答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王朝,关于它的评价,历史学家们至今仍争论不休。而“明朝是一个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也是中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代”这种说法,则代表了一种相当负面的评价视角。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不妨分几个层面来拆解和审视: 一、 关于“三无朝代”的指控:1. “无明君”?这种说法.............
  • 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里对魏忠贤的评价,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写得精彩、生动,但细究起来,也有些让人玩味的地方。作者当年明月(当时他还是个普通网友)的笔触,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们今天对魏忠贤的许多固有印象,那叫一个“活灵活现”,让人过目难忘。首先,这本书对魏忠贤的塑造,绝对是“立体”的。它没有简单地把他描绘.............
  • 回答
    孔有德这人,说起来挺复杂,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充满了矛盾与选择,让人看了忍不住要多想几层。从被逼无奈到孤注一掷:造反的火苗如何点燃首先得说,孔有德当年造反,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那个年代,明朝末年,官场腐败,军饷拖欠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辽东地区,长期饱受后金(后来的清朝)的侵扰.............
  • 回答
    “明朝输了导致辽东四川汉人被屠光”这个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简单来说,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也存在一些历史事实上的偏差,不是那么简单就能一句概括的。当然,明朝末年的动荡,确实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辽东和四川尤其如此。不过,把它简单归结为“明朝输了”就导致“被屠光”,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 回答
    明朝的内阁制,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制度,不如说是皇权之下的一种“凑合”和“应付”。它并非像后世那种明确的权力分工和制衡,而是随着皇帝的意愿和实际需求,逐渐演变出来的辅助皇权的一种形式。一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这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他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容易威胁到皇权。但他自己一个人处理政.............
  • 回答
    看待自称明朝遗民的这些人,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扯着历史、文化、身份认同,甚至是情感寄托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详细聊聊,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他们为什么会“遗民”?历史上的“遗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灭亡后,那些不愿为清朝效力,坚持对明朝忠诚的士大夫、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可能退隐山.............
  • 回答
    看待明朝粉对金庸武侠的不待见,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值得聊一聊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历史认知、文化情怀,甚至还有一些身份认同的微妙之处。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金庸先生的小说在中国武侠文学中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他的作品.............
  • 回答
    这件事啊,一听就觉得挺有意思的,而且还挺有讨论空间的。简单来说,就是有游客穿着明朝汉服,跑到日式风情街去拍照,结果被工作人员劝离了,现在官方还在调查。事情的经过(据我了解到的信息)好像是发生在某个以日式风格为主题的街区,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有游客觉得为了好玩或者觉得好看,就穿上了明朝时期的汉服.............
  • 回答
    看待“疑似明朝舰队发现澳洲”这一新闻,需要我们保持一份审慎与好奇,理性分析其背后可能的信息,同时也要认识到它所处的历史语境和证据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说法的“疑似”二字的分量。 这意味着目前并没有确凿无误的、可以被广泛接受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够百分之百证明明朝舰队抵达过澳洲大陆。在历史研究.............
  • 回答
    这样的说法,其实细究起来,并不完全准确,也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明朝覆灭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藩王,更不能指望他们能像“救世主”一样挺身而出。首先,我们要明白“藩王”这个群体在明朝的地位和作用。明朝自建立之初,就实行了诸王并封的制度,也就是分封诸子为王,给予他们封地和俸禄,让他们镇守一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