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年有个医学工作者名为张廷栋,他发现自己工作地区流传着一种偏方说砒霜可以治疗一种疾病。后来经过确认发现这种疾病属于白血病的一种,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下文称APL)。
但问题来了:吃了砒霜要死人啊,人都死了,还需要治病?
于是他又听到了一个偏方,那就是用当地的一种蛇毒和蝎子毒能够缓解砒霜的副作用,从而达到人不死且病治愈的效果,但即便这样也会出现毒死人的情况。
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砒霜是君王,两种毒素是臣,君臣佐使以毒攻毒,再治不好就是你气数已尽跟我没啥关系了。
但是张廷栋老师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个思路,因为纯粹按照这种思路风险太大,具体是砒霜当中的什么物质能够对这类白血病产生缓解效果,以及蛇毒和蝎子毒当中的什么物质能够抑制砒霜的副作用完全不得而知。
所以他用提纯和萃取技术确定了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确实可以起到治疗APL效果,并且开始研究何种剂量的三氧化二砷能够治病的同时把毒性降到最低;
接着王振义院士发现的是动物代谢维生素A当中产生的全反式维甲酸能治疗APL,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要加入当地蛇毒和蝎子毒的原因;
最后我国陈竺和陈赛娟夫妇发现二者的治疗机制是: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能够通过降解PML-RαRα融合基因产生的融合蛋白,从而治疗APL。
这样来看蛇毒和蝎子毒素并不会起到抑制砒霜毒素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
可能你会问,一个是提取一个是原料,这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这恰恰就是传统中医药和现代中医药最大的区别。
传统中医药只知道哪些药吃了有用哪些药可以抑制副作用,但具体是什么产生了作用完全不得而知。
这也就意味着你在治病的同时也站在了悬崖边上,比如上文提到的用砒霜加蛇毒蝎子毒治白血病。
确实有疗效,但砒霜用多少,蛇毒蝎子毒用多少你是不知道的。可能吃下去之后你病是好了,但是因为毒素剂量过大人就嗝屁了。
张廷栋老师也好,王振义院士也好,陈竺和陈赛娟夫妇也好,他们所做所为都是在中医药的基础上进行提纯萃取和进一步精确,保证在治病的同时用量精细化并且找到其背后的原理。
虽然提纯萃取技术以及药理知识和传统中医药没什么关系,但毕竟原理是从中医药来的,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所以中药绝对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相反其中有不少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的地方。就好比传统的中医药是一个看不见的箱子,每次用药就等于把手伸进去,可能拿出金银财宝也可能被毒蛇咬死。
现在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个箱子逐渐变得透明,至少尽量避免摸到毒蛇。
真正不堪的是故步自封或者打着中药旗号招摇撞骗的那群人,比如张口就是:
中药存在了这么多年,肯定是有用途的。
我朋友/邻居/同学/祖辈/朋友的同学/邻居的祖辈/周围认识的一个人曾经用偏方治过XX病。
你黑中医药就是黑中国。
经脉、五行、包括中药是如何生效的,这些东西西医看不出来,只有我们才能懂。
曾经为了消炎开始吃一种中药。
没什么好遮拦的。
名字叫“绞股蓝”,烂大街的药材,价格也巨便宜。
就算提到名字也没又被黑做广告的风险。
一公斤晒干的绞股蓝,也就五六块钱的样子吧。
有段时间炎症没有全部消除,还要继续服药。
但是又要出差。
于是想买一些药片装的绞股蓝提取物带在路上吃。
绞股蓝里主要成分是皂类。
市面提取物也是提取的皂类物质。
但是和我一个学中医的同学聊了之后,我彻底放弃了这么个想法。
我同学是这么说的:
用水煎煮的绞股蓝虽然主要成分是皂类物质,但是其中还会有杂七杂八乱七八糟各种其他的物质在内。
我们现在只能知道这种水煎煮的提取物有消炎抗癌的作用,也只知道这种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皂类物质,但是我们不知道起效果的是不是就是这种主要成分。
就像有些药,必须吃的时候,在外壳子上加一层很厚的包衣,让药在肠道才化开才行。
而有的药,你一定要吃悬浮剂,因为这些要必须要溶于脂肪之后才能被人吸收。
我们弄不清楚绞股蓝煎煮之后具体的工作原理。
所以,真想追求效果的话,你还是带着药材和煎煮的罐子出差的时候自己煎吧。
于是我专门出差的时候把箱子换成了更大的需要托运的行李箱。
其实我们要去黑的,并不是中药材,相反,我们应该对中药材做更多的研究。
我们要黑的,应该是那些打着中医名号忽悠人的人。
肉桂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桂皮醛,
黄连根茎中含有大量的小檗碱,
白芍含有芍药苷,
淫羊藿含有淫羊藿苷,
附子含有乌头碱,
人参含有人参皂苷,
洋地黄含有强心苷类,
……等等……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就是科学了,再具体说明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机理,大家就能接受了。大家就不会再黑中医药了?
其实,中医药行业中,有大量从事这一方向进行研究的人员。比中医黑们,对其化学机理的研究,要深入的多,要全面的多。
但是,你会问?那为什么不简单粗糙的——废医验药呢?
因为,每一种生药或者说中药,都是有千百种化学成分组成,不仅仅是一两种。
比如黄连,除了小檗碱,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表小檗碱、木兰花碱、阿魏酸、绿原酸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比如山楂,含有金丝桃苷、槲皮素、牡荆素、芦丁、表儿茶精、北美圣草素-3、7-双葡萄糖苷、黄烷聚合物、柠檬酸及其甲酯、苹果酸、酒石酸、熊果酸、绿原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苦杏仁苷、核黄素、胡萝卜素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中医黑是不是觉得,人类已经可以驾驭宇宙中所有的分子与原子,甚至电子、中微子、夸克了?
你们根本不知道:人类当前的医学水平有多么无力、多么脆弱、多么可怜。
当然,没有当代医学之前,那时候的医学水平更加可怜、更加脆弱、更加无力!(这个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
在如此无奈的医学面前,在我们还不能从微观角度完全驾驭每一个分子、每一个原子、每一个夸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大宝库,那个宝库就是——我们两千多年从宏观角度使用药物的经验。谁会愚蠢到弃之毁之呢?
当然,如果人类,某一天,真的可以完全驾驭每一个分子、每个原子,用来为人类服务,用来治病了,我第一个把中医药的书籍丢进垃圾桶里。
但是,现在,还没到时候,在当前这个科技水平,中医药很多宏观角度的思想与经验,还有很大的实用空间,还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重点是:我不认为中医药是所谓的传统医学,我认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与医学、科技的结合。」
还有一个角度,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可以完全驾驭每一个分子、每一个原子,为人类服务,为人类治病的时候…………人类会不会以当前自然中植物、花草原有的形态,来为人类服务、治病,不管是身病、还是心病,谁说绿植、青山不能治病呢?
最后注:当然,中医药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作为一个建立在当代科技文明之前的学科,作为一个建立在甚至不知道分子、原子之物质存在形式时代的学科,一定有不少错误与落后的地方。一些错误还是需要验证,需要承认,需要改正的。
再注:所有把中医局限于传统医学的人,都是真正扼杀中医的人。
补充说下中药问题,因为政策规定经典古方不需要做临床,即使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之类的极畅销的药对应病种的临床也几十例,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照。动物实验有,小白鼠之类的,但动物实验有效和安全和人体实验还是差别有点大,比如《本草纲目》里沉粪可以治病,安全性与疗效用狗狗做实验完全可以通过。
光有人说西药是资本家,一种新药的诞生动辄千万到数亿,而中成药的成本可谓降低几千甚至几万倍。中药很复杂,像西药那样的单一成分一样去做实验,成本高的吓人,并且做了实验后药也不能卖的更贵。
我也看过各种中医,从县医院到中医院,从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到三甲中医院,然后还去过北京三甲医院。
看过的有全国名老中医,有伟人保健大夫的徒孙,还有其他一堆中医。
事实上中医只治好了我的头皮屑,然后还是每周用两次康王。之前肠易激综合征看了很久中医没用,后来还是西医让做了检查,建议腹泻严重时吃止泻药,平时不用管,慢慢的也正常了,嗯,这个病看的最厉害的是伟人保健大夫的徒孙。失眠看的是全国名老中医,北京三甲医院,16年时挂号300,吃了将近两个月的中药,也没用。
中医看病碰运气,在全国名老中医那里都得碰运气。当然我不是说中医没用,头皮屑多我单用康王不管用,中西结合后就好了,嗯,中医最好。因为中医治好了我的头皮屑,所以中医肯定有用。楼上楼下的调了大姨妈治了胃疼的,也肯定证明中医有用,他们的潜台词就是大姨妈胃疼在我这管用了,在其他人那也管用,在其他病那里也肯定管用,嗯,中医最好!!!
鱼龙混杂,群魔乱舞。
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中医?
1,中医成为信仰,约等于中国传统文化,谁否定谁戴汉奸的帽子。
2,中医目前管理没西医严格。
3,一群人中医吹依古书不依现在的中医教材,吹那些理想状态。
4,中药的低研发成本和古方没版权,巨大的利益下。。。
讲个事,我妈神经衰弱,吃了许多药都不见好,作为一个坚定的草药医学信奉者,直到吃了县医院一个著名老中医开的一副“以毒攻毒”的草药药方后,自己说能睡着觉了,还跟我说这个“以毒攻毒”的药方有多么的神奇。
有一次县城药方缺失,让我在市里按照县城“以毒攻毒”的药方给她开点药,我拿着一张写满了十几种草药的药方挂了附近一家中等医院。大夫拿过去看了看刚要按照药方开药的时候,仔细一看冲我吼到:“朱砂剂量这么大!开不了!”说完把笔“啪”一下扔在了桌子上。
后来我才知道,朱砂就是汞,而让人昏昏欲睡就是汞中毒的表现。所谓的“以毒攻毒”就是让患者中毒?你所谓的草药医学治本呢?这tm不就是用祸害人民生命权益的治标?
市里一个普通医院的医生都知道,而县城一个“名医”不知道在祸害着多少老百姓,还能仗着“医学”的名义光明正大的干着有损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的事情。
这就是草药医学,也就是从那一刻,我从一个曾经笃信草药医学的人,开始质疑草药医学的真实效果,后来了解的越多,更加坚信草药医学的存在,除了国家要用它缓解就业压力并且创收外,剩下的就是一张伪科学下“你是中国人吗”的强词夺理。
以上这段文字,写于北京提出以立法方式不许污蔑中药的那段时间,我最先发表于微博上,上午发的微博,下午就被以“不当言论”把我的微博账号永久封停了。
再说个还是我老娘的经历,鱼腥草,一种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在中医的建议下我妈又不知道直接拿来熬药喝了多少,直到我告诉她这东西对肾的损伤不可逆,现在似乎才对马兜铃酸这东西有了些许的认识。
然后就是我那些容不得对草药医学有一点怀疑的同事们,只要我表达对草药医学的怀疑,就是:
“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祖宗能活下来都是靠中药!”
“西医就没有利益链了吗?”
“现在添加剂这么多,你吃什么不致癌?”
这几个连环拷问。
药学专业的来答一波,中医不懂,我没有发言权。不过中药的现状我还是有所了解的。
很多反对中医的人对中药的印象都是“不肯明确成分,不肯接受现代仪器的检验,不肯融入现代医学体系”。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中药没那么不堪!在中医的学术界里面,中药现代化早就在做了,而且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只不过太难了,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下面我简单科普一下现在中药现代化的组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会涉及到简单的分析化学的知识,我保证有高中理科水平就一定能看懂!
在介绍中药如何现代化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化学药的原理。
以治疗胃炎的药物——西咪替丁为例
简单地说,西咪替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壁的刺激来达到治疗胃炎的目的。那么为什么西咪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呢?原因是组胺与胃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结合后,能引发胃酸分泌,而西咪替丁是组胺H2受体的拮抗剂,其与组胺H2受体的结合能力强于组胺(等于说西咪替丁分子把H2受体强权霸占了,不让组胺与H2受体结合),而且,与组胺相反的是,西咪替丁分子与H2受体结合后不会引发胃酸分泌。
我们再来看看组胺分子的结构:
是不是和西咪替丁的结构略有点相似呢?没错,药物化学家们就是通过不断的改造组胺分子,消除了原有的激动性,并增加其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最终研发出了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的西咪替丁。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每一种化学药物都可以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去阐述其作用原理,那么中药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呢?没错,中药就是一个混合体系,由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每一种中药都同样可以从分子水平去阐述其作用原理!
听起来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搞清中药的中含有哪些分子,搞清这些分子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去除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从此中药融入现代科学的体系,保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再被歧视,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真的太有意义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呢??
先别说分子的作用机理了,中药就是一堆的混合物构成的体系,单一的药材中包含的化合物就可能有上百种,更别说中药往往是多种药材了。化合物多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你怎么把中药中包含的化合物测出来,上百种化合物,含量还有很大的差异?先别急得研究机理了,先想想办法把中药中包含的化合物尽可能多的检查出来吧!
那么如何检测中药内包含的化合物呢?
如果你的生物、化学水平能达到高中水平(如果超过了请直接跳过),那请你猜一猜现代检测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运用了哪些技术?
红外?核磁?质谱?没错这些仪器都用得上,但是别忘了中药是个混合体系,但是这三种仪器分析对物质纯度要求都是比较高的,稍微一点点杂质都会对信号造成不小的干扰。
所以,检测之前,分离是第一步的。怎么分离呢?高中理科生应该都做过植物色素的提取实验吧?通过展开剂(层析液)能将植物色素的混合液中的成分分离开,那张纸条就是一个极度简化过的薄层色谱!现在科研中使用的色谱,都是经过色谱动力学理论优化过,而且种类、形式、原理多种多样(柱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分子排阻色谱等等),在各大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能分离了,那怎么检测呢?
答案是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等方法。
真正的仪器长这样:
左边是液相色谱仪器,里面有一根色谱柱,进样后由电脑控制流动相的加入。右边是质谱仪,质谱仪有很多种类型,但都能给出分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信息。
简单地说,色谱将物质分开,质谱能给出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利用相对分子质量信息,与已有的化合物数据库匹配,就能确定检测出所含的分子!
注意,这是简单地说!!!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有不少的问题了:
问:化合物数据库里没有该分子或者这是全新的未知结构的分子怎么办?
答:没有办法,特别是含量及其少的。最多用其他化学方法将该分子提取出来,再通过光谱学方法分析(解天然产物的一维氢核磁共振谱简直是噩梦,各种信号简直没法归属,特便是环上氢原子的偶合)
问:不同分子式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样怎么办?
答:不用担心,精确质量不会一样,高分辨质谱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甚至更高。组成元素不同的话,还可以根据同位素峰加以区分(不同元素的同位素的天然丰度是不一样的)
问:同分异构体怎么办?
答: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裂分规律,所产生的碎片离子不一样。例如某有机化合物可能是3, 3-二甲基-2-丁醇或者是其异构体2-甲基-3-戊醇。在它的质谱中出现两个强峰m/z = 87(30%)和m/z = 45(80%)和一个弱峰m/z = 102。那么结构应该是3,3-二甲基-2-丁醇,因为其可以根据如下方式裂解出87和45的峰:
问:手性异构怎么办?
答:没有办法,质谱不能解决绝对构型的测定问题,只能纯化后改用CD谱、ORD谱等方法。
问:分离不完全怎么办?
答:根据第一遍出的色谱图调整梯度洗脱方案,优化色谱流出曲线,尽量保证分离。然而几百种化合物。。。往往刚开始测的时候出现一个很高的峰(一大批极性相近的化合物没法分离)
问:#&%%$?
答:别问了,头大。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还仅仅只是提及了中药现代化的第一步——明确成分。
没办法,不仅仅是中药现代化领域,整个化学领域的科研大部分时间是耗在了物质分析上面,虽然物理学、光谱学的发展给化学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分析仪器,但是这些仪器并没有想象中的方便。仪器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够。单单测定一种中药的成分,可能就够你发论文然后研究生毕业了。
如果你已经觉得很难了,那实际上更难得还在后面。
测定了中药的成分,可以开始研究机理了?很遗憾,别说中药这种多分子、多靶点共同作用了,实际上就连简单的化学药,很多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都没有完全明确。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之前提到的西咪替丁分子的设计过程(需要学完大学的《基础有机化学》才能看懂),很多时候靠猜测,靠尝试,靠经验。况且,西咪替丁算是药物研发思路相对清晰的了,说得不好听,很多化学药物的机理还是玄学。如果您不信,欢迎您加入生物、化学的科研界来亲自感受一下!
实际上,人类现在科技水平还是相当有限的。生物、化学、医药领域很多时候还高度依赖经验,所以动不动说抛弃中医、中药那是非常不合理的,毕竟经验是最宝贵的。
以上就是现在中药界的现状,并不是中医黑所说的“不肯明确成分,不肯接受现代仪器的检验,不肯融入现代医学体系”而是真的太难了,太难了!!
明确中药成分,各大高校早就在做,如果你读了中药学专业,看到专业课时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报错了专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波谱解析》...,只是中药现代化,道阻且长罢了。
清代皇室一共146个皇子,其中在15岁之前夭折的有74个,夭折率超过50%。人均寿命不过35岁左右,这还是集合了全国顶级中医中药才能保障的水平,都不拿平民百姓来对比了,那是欺负人,今天中国人均寿命76岁,你们觉得是传统中医药的贡献还是现代医疗体系的贡献??
如果中医药不是那么不堪,那么集合了全国顶级中医中药保障的清代皇室的人均寿命也不过今天普通老百姓人均寿命的一半不到,是不是不堪心里有数就行。
我们现在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现代医疗体系下我们都知道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放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下呢?估计就是一句“偶感风寒”了吧??就这个水平怎么竞争?
很多回复,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第一,我不认为有中医西医的区别,而是传统经验医学跟现代科学医疗体系的区别,其本质在于认识人体认识世界的认识方法不同,现代医疗体系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和现代解剖学的基础上的,认为人体是有细胞构成的,而传统经验医学的认识方法更加玄学,比如说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西方的四素说等等。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明显是不适应现代科学医疗体系的。
第二,中医作为传统经验医学中的集大成者,在传统经验医学领域算是比较先进的,相比于巫医跳大神必然是更加科学和进步的。相比于传统西医的放血疗法之类的也更加先进,几千年的不断试错也必然留存下来一部分有用的药方,是可以继承并进一步优化的,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有害杂质,简化提炼流程。代表如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
用数学来举例,中医通过不断的试错,发现了勾股定理,并找出了几个特定的勾股数,而现代医疗体系则是推导出了a²+b²=c²的通项公式,并进一步拓展推广出了余弦公式。
第三,再有杠精来看看现代医疗体系跟传统中医的两套话术体系,换成你是更相信哪种?
现代医学:转氨酶偏高,血小板不足,白细胞增多,尿酸偏高。
传统中医:阴阳不调,脾虚多寒,阴气过重,阳火不旺。
以上两种体系你们更相信哪种??
所以不是中医不堪,而是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经验医学在现代科学医疗体系面前都是不堪的。
刚刚看到一个回答,颇为赞同其观点,贴在后面作为参考https://www.zhihu.com/answer/1316509858
我一直有鼻炎,小时候吃了很长时间的“鼻炎康片”。这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大概20多一瓶。
就是这种:
效果确实不错,但有个问题是吃了就会很困。所以只能白天忍着,晚上才吃它。
前阵子鼻炎又犯了,就想去买一盒。
不过这些年我养成了看成分表的习惯,于是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鼻炎康片中除了各种中草药以外,还有一味“马来酸氯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个名字比较拗口,它还有个名字,叫“扑尔敏”。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和炎症,也能用于鼻炎。
副作用是“嗜睡”。
我似乎明白那些年吃了药就困的根源在哪了。
于是我放弃了鼻炎康,买了一瓶扑尔敏,只要5块钱的白菜价。
果然,吃下去的效果和鼻炎康没什么两样。鼻炎有了缓解,而且困意难以抵挡的袭来。
各位如果有在吃鼻炎康的也可以试一下,更便宜,效果也更好。甚至不含有毒的苍耳子。
中药有没有效果,那些厂家最清楚。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鼻炎康里面那几种草药真的有还凑合的效果,为什么还要加副作用强势劝退的扑尔敏?
或者以此思路延伸,烘干消毒的大便+布洛芬,是不是又能做出一种能有效退烧止疼的中成药?
这么简单就能开发出一种“新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
国内生物医药专业劝退是有道理的,在某些药物几乎0研发成本就能大行其道的今天,国内的新药研发几乎要彻底凉了。
经常有人中医话题下讲玄幻小说,觉得中医那一套和斗破苍穹差不多。
可是实际上,玄幻小说比传统中医更唯物,更符合现代医学。
1,玄幻小说没有千人千方。比如筑基丹,需要20种药材,还需要三味珍火炼七七四十九天,无论在哪个门派炼丹,都得要这20种药材,都得要三味珍火炼49天,标准化做得相当好。
而且筑基丹就是为了筑基,张三吃了能筑基,李四吃了也能筑基,只要天赋上没有大的毛病,谁吃了都会筑基。
2,玄幻小说里的丹药效果清晰明确,客观真实,可以量化,是经过实验验证的。筑基丹吃了就2种可能性,要么筑基成功,要么筑基不成功,不存在任何安慰剂效应。
由于筑基丹是种基础丹药,可能已经有几十几百万人吃过了,男女老幼无所不包,完全符合大样本随机试验,由于其效果极其明确,所以不需要双盲。
3,玄幻小说里的丹药有客观规律可循。还是这个筑基丹,有炼丹宗师过研究,把三味真火换成九阳真火,于是炼出的丹药对阴性体质的人筑基效果更好了。不会出现什么改变了君臣佐使,然后整个药物的效果彻底走向不可知的问题。
其实玄幻小说里的整套体系都是工业思维、科研思维的结果,比如说大门派可以看做是学校和大公司的翻版。
真给农业时代的中医写,写不出这么一套东西来。
这话你不能问我们,你得问这些专家去。
举个例子,这几天遇到一个呃逆的患者,就是打嗝的,已经打了两天了,前一天晚上打到都睡不着,去看西医,西医没有什么办法,后来来我们科室看,老办法,治法为和胃降逆,针刺两边攒竹,然后是两边足三里,引气下行,然后加上中间针刺中脘和上脘,然后下腹部艾灸,六针一扎完,呃逆立刻停止了,之后为了保持效果,留针了四十分钟,患者还睡了一会。
这个方法不单单是我自己用,还有其他同事也用过的,大部分患者都有效,而且是立竿见影,老有人说中医抱着阴阳五行的理论去看病,可按照这种理论来确实有疗效啊。
比如呃逆这个病,(有评论指出错误,西医有一些药物可以治疗,现在在这里标注并且修改)在西医对这个病,缺少专门的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但是中医有办法去解决,而且效果也不错,教科书上也有专门的章节介绍。
对于患者来说,你们医生怎么想的我不管,患者只看最后疗效,患者评价一个医生好不好,一方面取决于他的态度,一方面取决于疗效。你能把我治疗就行,患者管你用的是什么理论。
另一方面,我发现在某乎,很少看到有人黑针灸的,难不成针灸不属于中医的诊疗手段???
还有人说读了九年义务教育就知道中医是忽悠人的,真想说,医学本科读了五年才入门,比大部分学科都要多学一年,就是因为极其专业的内容,连现代医学的内容都不知道,怎么知道中医和现代医学哪些方面相违背了?我和我们单位外科医生相互配合给病人做治疗,他们不行的我们上,我们不行的他们来,大家相互商量治疗方案,和谐得很。
中医有好有坏,现在也经常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也经常和患者说有没有效直接告诉我们,不用顾忌我们的面子,能把你们治疗好,我们才有面子,疗效说话。
我是一个小中医,致力于为患者服务,不排斥任何有效的手段,也欢迎理智的讨论。
今天看到了一段话: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文明,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那就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强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把这段话献给所有不能正确认识看待中西医内容和差异性的群体,中国人拥有两套医疗体系,这个不行那个行,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好多黑子来,我就想给一个建议,就算你们不看中医的,麻烦你们去看下马列主义或者毛邓思想,看完或许会改变下看法的。
刚刚看到的一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answer/169193031
发展某种精灵不是针对中医西医,主要是本质如此……只是想完成本职工作
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
屠呦呦及其同事发现,古方记载的“水煎”,不靠谱,会破坏提取物中的青蒿素;之前用的95%乙醇提取法,也不靠谱。她研究来研究去,后来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并将该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部分,试来试去,发现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提取青蒿,可以得到稳定的青蒿素,对疟疾有稳定的抑制作用。
不过,这种青蒿素还是有问题,就是心脏毒性太大!!给老鼠吃,毒性依然太大!领导批准后,他们就拿人,包括屠呦呦本人,做实验(FDA表示吓尿后哭晕在厕所……大概只有文革时期才这么玩命吧)。
直到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组才做出了好的抗疟疗效。后来,上海有机化学所的周维善组总结了其作用机理;上海药物所对药物进行了人工分子改良——复方蒿甲醚!
所以,最终青蒿素的发明,并不是屠呦呦一个人的工作,其中搞结晶的、测结构的、改进结构的、做后期构效关系的、以及发明辅药的,都不是屠呦呦,屠呦呦也就是起了一个头。并且,青蒿素这个药,WHO不建议单独使用,会诱发抗药的寄生虫繁殖,要和其它药物/疗法一起使用才行。
所以,要说古人可以用青蒿“绞汁”有效治疗疟疾?应该不大可能!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这说明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其实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
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事实无可争议地表明,这种研究新药的方法效率非常低,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人类已经告别了盲目寻找药物的阶段,现在研发新药的主流是理性设计药物,即通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的机理,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药物,然后据此合成一系列化合物进行筛选。这也应该成为中国研发新药的主流,而不是把财力、人力浪费在期盼奇迹的出现。
诺贝尔奖表彰的是过去的成果,不是指导科研方向!千万别因为屠呦呦的获奖就又要像四十多年前那样,搞全国会战,再想从中草药里挖掘出被世界承认的重大成果还是有点困难的!!
中医绝大多数的药方都是巫术!
李时珍被尊称为中医“药圣”,中国传统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共收录1892种药物。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得到国际主流现代医学界的认可,《本草纲目》对人类现代医学的贡献为零。这是非常令中国人尴尬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本草纲目》中肯定有一部分药物来自于上千年的经验,不要用少数来自巫术的药物全盘否定这部伟大的著作。但如果详读《本草纲目》,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药物都和巫术有关,几乎找不到来自实践经验的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一向被冠以“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竟然如此不堪?道理其实很简单,李时珍不是医生,他从未有过临床实践,何来经验的总结?李时珍只是对前人记载和民间流传的药方做了汇总分类,没做过一次疗效验证……
实际上,中医几乎所有的“经方”都源自巫术,民间“验方”一经中医青睐也必须用巫术理论解释,接受巫术理论的指导。中药的“四性五味”、“君臣佐使”等基本原则无一不是以巫术思想为基础的臆想,几乎看不到任何经验的痕迹。即便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确实发现过有效的药物,但却都被中医的巫术理论带到了错误的道路上。
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就不是从临床经验中寻找有效药物,中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巫术思维联想出来的,联想的途径包括名称相似、外形相似、颜色相似、类型相似等等。
事实上,目前,具有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中药有近6万种,竟然没有一个具有真实疗效证据……!!
《本草纲目》笑话大全?
1、[妇人血崩。老母猪粪烧灰,酒服三钱。]
解析:荒唐不可理喻的药方,真亏得李时珍想得出来。
2、[蝙蝠屎可治眼疾。(《本草纲目》兽部)]
解析:李时珍不知蝙蝠是瞎子也就罢了,吃什么屎长什么本事的理论实在是荒谬绝伦,吃人屎又如何?
3、[人尿床:以热饭一盏,倾尿床处,拌与食之,勿令病者知。]
解析:这招怎么想出来的,太有才了,佩服。
4、[小儿胎毒:初生时,以韭汁少许灌之,即吐出恶水恶血,永无诸疾。]
解析:这个也没试过吧,哪个婴儿会吐出恶水恶血?永无诸疾也太夸张了,胡吹,江湖气甚浓。
5、[牙齿虫 :韭菜连根洗捣,同人家地板上泥和,敷痛处腮上,以纸盖住。一时取下,有细虫在泥上,可除根。]
解析:细虫是江湖医生的魔术把戏,莫非李时珍是走江湖的?
6、[自缢垂死:葱心刺耳,鼻中有血出,即苏。]
解析:这个就太雷人了,建议120配备大葱。
7、[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湿地中,一月取出,破开取清水日饮之。或烧熟绞汁饮之。]
解析:买个冬瓜试试,埋一个月会怎么样?
8、[鼻血不止:血余,乱发烧灰吹之,立止,永不发。男用母发,女用父发。]
解析:神奇,后妈后爹行不?
9、[天行劳复:含头垢枣核大一枚,良。]
解析:恶心,要吐了!
10、[一切目疾:耳塞(耳垢)晒干。每以粟许,夜夜点之。]
解析:怎么想出来的?
11、[小儿腹胀:父母指爪甲烧灰,敷乳上饮之。]
解析:可怜天下父母心。
12、[妊娠尿血:取夫爪甲烧灰,酒服。]
解析:明白什么是阴阳了吧。
13、[物入目中:左手爪甲,刀刮屑末,灯草蘸点翳上,三次即出也。]
解析:指甲倒也罢了,左手很诡异。
14、[噎膈反胃,诸药不效:真阿魏一钱,野外干人屎三钱,为末。五更以姜片蘸食,能起死人。]
解析:起死回生人屎丹,卖个好价钱吧
15、[五色丹毒:黄龙(人屎)汤饮二合,并涂之,良。]
解析:最给力的方子,无语了。 还有30多个人屎入药的妙方,不忍再叙。
16、[热病咽痛:童便三合,含之即止。]
解析:即止!建议中医骗都用这招,免得被质疑疗效。
17、[消渴重者:众人溺坑中水,取一盏服之。勿令病患知,三度瘥。]
解析:须多建公共厕所。
18、[金疮血出不止:饮人尿五升。]
解析:五升?海量,肯定喝高。
19、[人势(阴茎):主治下蚕室,创口不合。]
解析:此方现今难以应用,谁的老二肯给你当药吃?断人子孙,李时珍不厚道。
20、[解一切毒:母猪屎,水和服之。]
解析:同仁堂可制成大力解毒丸。
21、[口唇生核:猪屎绞汁温服。]
解析:鲜榨汁始于李时珍。
22、[耳聋:人中白一分,干地龙一条。为末,以乌驴驹尿一合和匀,瓷器盛之。每滴少许入耳。立瘥。]
解析:瘥就是痊愈,一见立瘥不由不笑,忽悠谁呢?
23、[风虫牙痛:白马屎汁,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愈。]
解析:白马上有王子乎?
24、[小儿夜啼:牛屎一块安席下,勿令母知。]
解析:匪夷所思了,这哪是药典,巫婆神汉秘籍吧?
25、[小儿霍乱猝起者:用白狗屎一丸,绞汁服之。]
解析:中医粉踊跃使用此方,消灭小区内狗屎。
26、[疳痢欲死: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渍一夜,绞汁顿服,日午乃食。极重者,不过三服瘥。]
解析:又瘥了,吃屎即瘥,李时珍用药之精髓。
27、[难产催生:用败笔头一枚烧灰研,生藕汁一盏调下,立产。]
解析:关闭妇产医院和妇产科。
28、[乳汁清少:死鼠一头烧末,酒服方寸匕。勿令妇知。]
解析:大力推广此法,鼠患可绝矣。
29、[大小便秘:雄鼠屎末,敷脐中,立效。]
解析:文字不严谨,立效容易被揭穿。
……
日抱雄鸡,攘一切疟。——《肘后备急方》
中医的有效性问题,不是没人敢做,而是做出来结果实在不好看。你看看屠呦呦屠老的履历,就会发现她的工作大部分其实就是从中药里面选出真正有用的药,当年其实很多人都在做这个的。但是屠老穷极一生也就筛选到了一个青蒿素,并且青蒿按照那个方子用的话也基本无效。这就差不多能看出来中医的效果了……
当初,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黄花蒿)的过程中,验了上千味药,把中国几乎大大小小,传统的民间的,杂七杂八全部收集来了,全军覆灭。这里面的每一个方子,每一味药背后都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多少人的口耳相传,多少人的我叔叔我阿姨就是吃了好的,多少人敢用性命担保有用,深信不疑,持续了多少年,覆盖了多少地区。结果全部没用,都是假的骗人的……
中药,中成药里全是充斥着这样的古方。
很多人喊着“废医验药”、“废医验药”,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件事一直都在进行中,很多人以为没做,只是没成果而已。除了屠呦呦这一个人,疟疾这一种病以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疾病,以及数不胜数的无名医务工作者们背地里做了很多工作,主流药方早就全验过一遍了,有效的早就人尽皆知了。建国以后曾有过两次大规模验药活动,最后均一无所获,现在都不怎么有动力搞大规模验药了……
中医为什么要用那些语焉不详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疗效?
比如“宣肺”我们知道“宣鞋”就是把鞋固定撑大使其和脚,宣肺也是类似的操作吗?然后为啥中医要说肺是虚拟的,是翻译错误。那内经有对肺的实体性描述,屠户几千年来买的猪肺也是西医之肺,他们说的都是外语吗?
其他还有“活血”,“清热”,“通络”等等,反正血飞西医之血,热非西医之热,经络西医根本没有本事找到。为啥中医专门针对各种用现代技术无法发现的东西进行治疗。现代技术能发现的东西中医全都发现不了。专治“虚病”?呵呵。
我是非常反对那些妖魔化中医的人, 把中医说的一无是处。
中医作为一门民俗文化,它完全享有和京剧,旗袍,胸口碎大石,捏面人,变戏法,耍猴戏等非物质遗产同样的地位。
中医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宜再作为一门医术存在。
这就好比,古代人打仗,靠算卦占卜来预测战争是否顺利 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现代战争。
同理,中医也不适合现代医疗,它早就落后了。
中医并没那么不堪,只是不适合治病。
中医药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存在?
中医药是个有用但是经常被瞎基霸用的存在
中药是一座宝库。但是中医却不具备把宝分拣出来的能力。
废医验药不是向西医投降,是走向现代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