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观念史的角度出发,源赖朝起兵关东和小田原战役的时间跨度,和小田原战役与今天的时间跨度,差不多是一样的。所以对于1590年的秀吉来说,源平合战或北条时政也是“古代”。
从秀吉的那个时代往前回溯,对于他来说,近代史是什么?往前一百年是山名持丰和大内政弘带着山阴山阳中国的部队把京畿烧成一片废墟,然后是明应政变,细川政元凭借着四国和丹波、播磨的封国废立将军,细川家内讧以后是三好长庆凭借阿波、摄津架空管领和将军。可以说秀吉之前一百多年京畿扰乱都是自西国起。
然后是信长的崛起。
与此同时,关八州在干什么呢?关东正在享德之乱,然后是后北条家花了一百年时间还没完全解决关东豪族。后北条都解决不了的关东豪族,德川家一个外来户还能解决吗?我们从一个如此远的角度上看历史,自然会觉得家康的路线复刻了源赖朝和北条时政,但站在1590年,那更加可感的历史当然是上杉宪政和足利成氏了。没有任何地理上的原因能说明为什么家康没有变成另一个古河公方,为什么后北条一百年都收服不了的关东豪族能被家康解决,只能说事在人为,他处理内政的能力就是这么高。
换言之,家康连关东这个棘手的烂摊子都能搞定,那给他移封到别的地方,只会让他变得威胁更大。
底下还有答案说北九州的......参考足利尊氏。
这个问题就等于是在说“转封德川家康一定是最优解”,唯一值得商榷的只是转封到“哪里”,我认为这是相当先入为主的思路。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本质上是基于“把德川家康放到哪里对丰臣政权的损失最小”,也仍然是将德川家康视为负面因素。既然如此,最优解难道不是直接把德川家康转封到海里喂鲸鱼吗?转封德川家康怎么会成为最优解?这难道不是下下策吗?
从根本上说,以“转封”作为惩罚和限制手段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非必要的,或者说除非你不具备直接除封或者征伐的能力,你才会用转封作为限制手段,这从一开始就意味着这是一手下策。
有些答主提出,关东盘踞的大势力未必会成为威胁,以此认定将德川家康转封到关东也不会成为威胁。但这里有一个重大史实BUG就是:如果关东势力不会成为威胁的话,那么秀吉就没有必要去拿北条开刀了,这个说法显然是讲不通的。
下面另一个答主说的就很有意思:为什么非要转封德川家康?放在原地不动不行吗?把关东封给其他人不行吗?
你看,这样的反问就很有助于我们排除错误选项了。
秀吉在相继消灭了织田信孝、柴田胜家之后,眼下对其统治威胁最大的就只剩下织田信雄了,所以这一步拿织田信雄开刀没问题吧?没准就像打明智光秀、打柴田胜家一样,打一半降一半,剩下的敌人还不堪一击。到时候借着打织田信雄的余威震慑一下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就怂了,然后天下皆怂,岂不美哉?
这就好像你在玩某个游戏,10级的时候接了一堆支线任务:打败明智光秀(1级)、打败柴田胜家(10级)、打败佐佐成政(10级)、打败织田信雄(20级)、打败长宗我部(20级)、打败德川家康(50级)。
正常来说10级的玩家不该接到50级的任务是吧?那对啊,秀吉也是这么想的啊!他都已经吃了一个织田信孝经验包了,再吃一个织田信雄经验包,怎么着也能越级把德川家康打了吧?反正两个任务点都在一块的,一口气都做了省得以后再跑一趟。
于是他朝乌龟壳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结果乌龟没啥事,自己却被崩掉好几颗牙。
这下麻烦了!自己打信雄这名分本来就不太正,被德川家康抢了一波道德制高点不说,还让德川家康大大的刷了一波存在感,“秀吉可以被战胜”这种消息一旦发酵,无论最后有没有攻灭德川家康,军队在这里消耗的过程中,身后的形式就极易发生变化。不说纪伊或四国会如何,佐佐成政这个刺头肯定不会是省油的灯,甚至暂时处于观望状态的毛利都不知道会不会偷偷搞事了!
此时的最优解已经彻底丧失,只能退而求其次,折断织田信雄一支小翼也好。
于是秀吉在当年9月与德川家康和谈,10月撤军,11月绕开尾张,打算从距离德川家康最远处的伊势下手,然而这一次德川家康又来帮忙了。
德川家康明白,援助织田信雄的大义名分事小,重要的是信雄可以为他充当与秀吉之间的缓冲带,正如朝鲜对于明朝的意义一样,所以德川家康必然不会坐视信雄被削弱,秀吉的B计划再次落空。
事情进展到最糟糕的地步,没有一口气吞掉德川也就罢了,居然连信雄的一根小枝都没能敲掉,这抢劫也太失败了。
于是秀吉再次祭出了C计划,首先借助信雄和谈与德川家康停战,抽出空档对周边的敌人实行各个击破。这次的秀吉按说应该有余力进攻德川了,但秀吉却并没有顺势发兵,而是对织田信雄施压,继续与德川家康停战,但被德川家康拒绝了(然后第二天就发生了天正大地震)。最后经过织田信雄的软磨硬泡,德川家康才终于肯罢兵,并在秀吉的拼命安抚下,总算是臣服了秀吉。这使得秀吉得以抽出功夫推掉九州,为侵略朝鲜铺好跳板。
这之后局势的矛盾点显然就在关东和东北了。我们之前已经说过,秀吉找了个茬消灭了北条,然后把北条旧领交给了德川家康:
但我们现在所关注的重点是转封,这也是本次问题的核心。
各位是怎样理解转封的?在我们想象中,是不是像信野14的战国立志传中那样,需要玩家先把部队带回城里待命,然后才能申请转封。所以,是不是在小田原征伐结束后,德川家康回到领内,秀吉也回到自己家,然后给德川家康打电话:
“喂?家康啊,我想把你转封到北条领地,你同意不同意啊?”
这个时候德川家康的界面上弹出两个选项:
A:接受。
B:拒绝。
——你以为转封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
統一政権による転封の初見は、天正18年(1590年)豊臣秀吉が徳川氏を駿河国駿府から武蔵国江戸に移した事例とされている。
大规模的转封,在秀吉转封德川家康之前,可是前所未有!!!这是史上第一次的大转封!!!
(这个时候就不要说什么“织田信长转封了明智光秀”这种胡话了吧,实际上并没有。)
那么这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转封,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时间线:
天正18年2月,德川家康、织田信雄出阵。这意味着他们将率领大部分军队离开自己的领地。
维基上还提到了这么一件事:4月には吉川広家が豊臣家の城番として岡崎城に入城している。
这意味着丰臣军在这时已经接管了德川家康的领地!!!
4月15日,军中传出德川家康、织田信雄要与小田原城密谋搞事的流言。
我无法判断这种说法究竟是家康信雄真有此意,还是秀吉想故意扣个罪名来一网打尽。但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说,我倾向于后者,因为如果家康真有叛心,此时做了秀吉岂不正好?至于为什么秀吉没有下手攻打家康,很可能就是因为这次巡视,秀吉发现家康的阵地根本无懈可击,只能作罢。
6月28日,秀吉命令家康接管江户城:
一直以来,江户城这地方究竟是德川家康自己选的,还是秀吉安排的,都是众说纷纭,单从这看,似乎就是秀吉决定的。此时小田原城可还没开,家康正式入城要等到北条降服以后了。
现在德川家康的领地已经被秀吉控制,家康和信雄也被十几万大军控制着,如果你不同意转封,哪怕是打个鱼死网破,这鱼也得死透了不是?
(另外织田信雄被除封理由的通说虽然是不愿离开尾张接管德川领地,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合实际。信雄除封的理由之前发过,是“有虎狼之志”,说白了就是随便给扣个罪名就搞了,这个时候德川家康可帮不上忙)
那么秀吉为什么选江户城而不是小田原城作为家康的本据呢?很可能就是因为江户城是座无险可守的平城,而小田原城是傍山的平山城,下次攻打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且还可以直接用海军贴脸。并且江户城一带开发度严重不足,这会消耗德川家康很多时间,使他没有余力在秀吉征讨朝鲜的时候搞事情。
7月5日,北条降服。
7月16日,忍城开城。
关于忍城水攻,还请听我一段阴谋论:
石田堤所利用的水系是:堤が完成した後、利根川・荒川の水を引き入れたが、城にはあまり水が溜まらなかった。
利根川这条河,对日本历史有了解的应该多少听说过它的“威名”吧?
利根川下游有条分支,叫江户川。
荒川下游有座城,叫江户城。
这个事叫我实在不得不往阴谋论那个角度去想。。。
更不要提在征伐朝鲜过程中,秀吉把不需要出海的德川军也调离本据,恐怕就是为了拖延德川家康对领地的治理进程。
至于德川家康西边这一圈小大名都被解释成制衡德川家康的丰臣家骨干,我觉得这就有些过度解读了。德川家康腾出来的地充其量就是封赏爱将功臣的,别人不懂也就罢了,秀吉他绝对不会不懂各个击破的道理,真正用于在德川背后牵制的,主要是蒲生氏乡、上杉景胜和佐竹义宣这三个大块头,但蒲生氏乡死后,三个只剩下俩,本该是钉子户的真田也没派上多大作用。再加上丰臣秀次一死,秀吉到这一步自己也知道自己死棋了,但他已经没有任何挽救办法了。
总的来说,转封德川家康这步动作是将丰臣家的前线从尾张伊势一口气推进到了关东,消灭了他的假想敌北条,在尽可能避免生事的基础上挪了德川,拆了织田信雄,还削了伊达政宗堵上个蒲生氏乡,是一系列的整体战略调动。
关于转封的细节,虽然我没确认过史料,但在讲谈社日本史里面,隐隐约约能对比出不同!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240页:数以万计的北条家臣绝大部分都抛弃了武士的身份,定居于村落成了百姓,并延续着北条旧臣的传统。
非常不同的是242页:上杉景胜转封到会津,石高一下增加三十万石,需要更多兵源承担军役,家臣增加了二到四倍的领知。347页:上杉的石高增加很多,同时吸收了蒲生的旧臣,家臣也增加了。
这两者最明显的差别在上杉吸收了蒲生的旧臣,但德川家康并没能吸收北条的旧臣!
并不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但这岂不意味着德川家康虽然多封了石高,但军队规模并没能因此增长,而上杉景胜的军队规模岂不要比原先大得多?
怪不得德川家康要拿上杉开刀!!!
而且失去武士身份的北条旧臣会始终成为德川家的定时炸弹,本来战前就有德川家康想要霸占北条领地的传言,秀吉这么一转封,正好坐实了。
看到这些之后我再回想起来,不禁感叹,德川家康在这种环境下居然也能翻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家臣数量这个事,只要德川家康不得罪秀吉引起征讨,他就没必要养那么多的兵,那么一旦水患得到控制,他就可以迅速地积累起大量财富,而上杉景胜反而要将大量资源消耗在军备方面。小和田哲男做了一个对比,德川家康死后留在骏府城的个人财产,是大坂之战后大坂城中剩余财产的四倍,虽然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也能看出德川家康有意识的攒了一大笔钱吧。可真是卧薪尝胆!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看来德川家康做到了呀!
移封关东就是最优解了。
天正十八年(1590)7月13日,丰臣秀吉进入小田原城,当天他正式宣布:将德川家康由甲斐、信浓、骏河、远江、三河五国150万石,移封到北条氏旧领的武藏、相模、伊豆、上总、上野、下总六国合计250万石。
据说这是小田原征伐之前秀吉就向家康透露过的计划。不过最初恐怕家康也未必信以为真,但是盖有秀吉朱印的正式文书公布之后,这就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家康原来领有的甲、信、骏、远、三五国,既靠近畿内,又是由关东西上的重要通路,这五国由家康领有,阻碍了丰臣秀吉直系领土向东扩张。而把家康移封到关东,既能将东海甲信五国变成丰臣家的腹地,又可以让德川家与血肉相连的三河故土分离。失去老家之后,家康也许就不会像以前那般强大了,或许秀吉是这样盘算的。而且移封家康的理由也名正言顺:给你的是100万石的加封,不要就是对不起关白殿下的好意。
这个裁断根本不容许家康犹豫,因为马上就有人作为反抗的表率受到了惩处。秀吉原本要把家康让出来的五国封给织田信雄,以此换取信雄手中的尾张一国和北伊势共计100万石之地,但织田信雄却舍不得尾张这个织田家崛起的老家。遭到拒绝之后,丰臣秀吉勃然变色,直接下令将信雄的全部领地没收,把他流放到下野的鸟山。在丰臣政权下官位仅次于秀吉的织田内大臣,转眼之间就一无所有,最后在流放途中出家为僧,法号“常真”。
当家康把秀吉的命令通报给家臣们时,以井伊直政、本多忠胜为首的武将们都连连叹息:“德川家的武运就要终结了。”
不久前,佐佐成政就是骤然得封57万石的肥后一国,但是由于在当地没有任何根基,迅速在豪族们的反抗中走向了灭亡。在关东,大小豪族们已臣服于北条家半个多世纪,此时各地仍有不少零零星星的抵抗者,众将们仿佛也看到德川家将步佐佐成政的后尘,在反抗者挑起的战火中走向毁灭。家康唯有激励大家:“在旧领的石高之上加增100万石,相当于得了一个大国陆奥。一旦天下有变,留下3万人守备领土,率领5万人杀上京都,有谁能是我们的敌手!”重臣们这才无话可说,跟着家康迅速回到骏府打点行装。
8月1日早上,以成濑正一与日下部定好为向导,德川家康正式进驻武藏国的江户城。为了表示对丰臣家没有反抗之心,家康没有以扼守天险的坚城小田原为居城,他所选择的江户城,是关东名将太田道灌在1457年所筑。周围有利根川、荒川等大河经过,南面是品川的入海口,这座平地城池既能以天然的河川形成多重护城壕,又掌握着关东的交通要道,具有发展成关东将来的经济中心的全部条件。江户,在现代的名字叫作东京。不过和后来大江户八百町的盛况相比,家康刚刚入城时,周围还是大片荒凉的沼泽。
进入江户之后,家康连续五天向住民们发放大米,待形势逐渐稳定,便对土地进行划割分封,让主要家臣据有各地的重要城池,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体系。当时的划分状况如下:
箕轮12万石,井伊直政;馆林10万石,神原康政;厩桥,33000石,平岩亲吉:白井33000石,本多广孝;小幡3万石,奥平信昌;藤冈3万石,松平康贞;大胡2万石,牧野康成;吉井2万石,菅沼定利;总社12000石,诹访赖水;那波1万石,松平家乘;沼田27000石,真田信幸。
矢作4万石,鸟居元忠;臼井3万石,酒井家次,家次为酒井忠次之子,忠战前已经因年老隐居;关宿2万石,松平康元;古河33000石,本多康重;山崎12000石,冈部长盛(冈部正纲之子);守谷1万石,菅沼定政;多谷1万石,保科正光;佐仓1万石,三浦义次;岩富1万石,北条氏胜(原北条家玉绳城主);芦户1万石,木曾义昌。木曾义昌原来领有南信浓安县、筑摩、木曾谷共计10万石,一度背叛家康投向秀吉,但是在德川与丰臣和睦之后,秀吉又把木曾家拨到了家康旗下,移封关东时家康将木曾的领地减为1万石,不久义昌就因窘迫而愤懑去世。
岩付2万石,高力清长;骑西2万石,松平康重;河越1万石,酒井重忠;小室1万石,伊奈忠次;松山1万石,松平家广;忍城1万石,松平家忠;羽生1万石,大久保忠邻;深谷1万石,松平康忠;东方1万石,户田康长;本庄1万石,小笠原信岭;阿保1万石,菅沼定盈;八幡山1万石,松平清宗。
大多喜10万石,本多忠胜;久留里3万石,大须贺忠政;佐贯2万石,内藤家长;鸣户2万石,石川康通;古井户3000石,本多重次隐居地。在小田原之役结束后,秀吉追究本多重次当年要放火烧死大政所的罪过,命令家康将重次杀死。但家康却一面向秀吉汇报说重次已经病死了,暗地里把他送到上总的古井户隐居。
小田原45000石,大久保忠世;甘绳1万石,本多正信。
韭山1万石,内藤信成。
剩下约100万石,是家康的直辖地,主要由成濑正一、日下部定好等甲斐奉行,伊奈忠次、天野康景、板仓胜重等三河远江奉行执行日常的行政管理。
整个领地的划分,由德川家中最为公正的神原康政主持,青山忠成、伊奈忠次等协助。在极短的时间内,他们查阅原北条家保有的领地相关资料,不分昼夜地派出代官前往各地丈量土地,同时以军队屯居关东各个要所,小滨景隆、向井正纲,以及原北条水军的间宫高则、千贺孙兵卫一起率领船队游弋在江户附近的海面上警备,整个250万石的领土分配便是在这样高度的临战状态中完成。而划分领地可以确定每一块领地根据石高数量所需出动的兵员数目,同时将支城的兵力与军粮全部集中到主城,打破了地方旧豪族作乱的基础。
除了将北条家之地封给德川家康以外,丰臣秀吉在关东还保存了一批及时向自己臣服的诸侯。其中较大的有:
常陆佐竹义重,545000石;
下野宇都宫国纲,18万石;
安房里见义康,9万石。
另外,在丰臣秀吉巡视关东、进驻下总结城之际,城主结城中务大辅晴朝曾向秀吉哀叹,自己年事已高,却没有亲生子嗣,希望秀吉能为自己指定一个儿子。秀吉就把家康的庶子-也是自己养子的羽柴秀康(於义丸)托付给结城晴朝,随后秀康娶了结城晴朝的外孙女为妻,继承了结城家名和下总115000石的领地,并因此改名为“结城秀康”。
在前一年,秀吉的侧室淀夫人已经为他生下了一个嫡子鹤松。所以无论秀康也好,还是秀吉的外甥秀次也好,继续当养子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德川家康原来领有的甲斐,被授予秀吉的另一个养子丰臣秀胜,后又转给加藤光泰。
在信浓,秀吉配置有四个较大的大名:
松本10万石,石川数正;
饭田6万石,毛利秀赖;
小诸57000石,仙石秀久;
上田65000石,真田昌幸。
东海道三国骏河、远江、三河,被长年以来跟随秀吉的重臣平分:
池田辉政,由美浓大垣转封三河吉田152000石;
田中吉政,获三河冈崎57400石;
堀尾吉晴,获得远江滨松12万石;
山内一丰,获得远江挂川51000石;
中村一氏,获得骏河14万石。
北信浓的石川数正是背叛家康之人,毛利秀赖重获了旧领伊奈郡,真田昌幸与家康有过节儿,仙石秀久则是秀吉的嫡系猛将,这四个人对家康都不会有什么好意。东海道的池田辉政,与家康有杀父之仇。田中吉政、堀尾吉晴、山内一丰、中村一氏,是跟随秀吉20年以上的中坚将领,原本秀吉是将他们配为养子丰臣秀次的家老,将来秀次掌管天下时,这四人便可作为辅佐的重臣。但是鹤松丸一出生,秀次的继承人地位消失,把这四个战历丰富的中年将领留在秀次身边也是多余,于是秀吉便把他们放到东海道,组成阻挡关东强者西上的第一线阵地。而当时的关东第一强者,显然非德川家康莫属。
小田原之役结束后的8月9日,秀吉进入会津的黑川城,由于以伊达政宗为首,陆奥、出羽的主要大名多已在小田原向他行过臣从之礼,所以秀吉在黑川城只是正式宣布了对奥羽两国的领地划分,就西上回京了。
这次“奥羽仕置”在陆奥与出羽产生的较大变更是:伊达政宗按照事前的约定,由150万石减封为72万石。蒲生氏乡,由伊势松岛12万石转封会津黑川42万石。另外一些没有及时赶往小田原城效忠的小豪族则全部被铲除。
11月3日,丰臣秀吉上京向天皇通报关东·奥羽平定之事,并交还节刀,这也标志着他完成了全日本的统一。
关东怎么可能是最优解哟。
强答的几位是不是都忘了镰仓幕府和北条执权?关东八州本来就是龙兴之地,整合好了必出分裂势力。
最佳的选择是分别封,就像拆分毛利家一样,把松平家封到出羽,德川家封到四国,再让德川秀忠当伊达政宗儿子塞到仙台。
其次是把九州列弱封到关东,把德川家整体封到北九州,跟岛津拼刺刀去吧。
再差一点就是给他除了会津的整个陆奥,会津放个死对头,原历史中的上杉家就不错。这样首尾不得兼顾,南边还有佐竹盯着,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更差一点就是北陆换东海,让乌龟统治上杉武田旧领,两大强军伺候一家这福分可不小。
关东方案虽然比放着不管强点,但比上述方案都差,可以说是妥协之举,但你要说这是猴子精心策划的可就搞笑了——一个野心家会不研究源赖朝、北条时政吗?
猴子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
第一是秀次与秀赖的问题。
第二就是他急于完成形式上的统一,然后去侵略朝鲜。
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大麻烦确实不太好处理,后者就完全是他自己的锅。
像“该把德川转封到哪”这种问题,完全是由核心问题延伸出来的问题。
确实,小牧长久手合战打得不好,导致猴子失去了速胜德川的机会。
但也只是失去了“速胜”的机会而已。
不能速胜,不等于说,就拿德川家康没办法!这是两码事!
织田信长不急于“速胜”,武田胜赖想投降都不接受,长宗我部元亲已经半臣服还要逼反继续打,北条也是舔了好几年没得到正式答复。
德川家康更不急于“速胜”,关原合战打完了之后,足足过了十四年,才去进攻大阪城。期间不断剪除可能成为隐患的大名。
只有猴子,急于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对关东、奥羽和九州的处理,非常的简陋粗糙,大片的土地草率地就封出去,出了点问题又轻易的剥夺,完全是一副“不求长治久安,只求不耽误侵朝”的赌徒心态。
当然也有人说是小牧长久手打输了,猴子就没有了跟德川正面对决的勇气——我觉得不太靠谱,但不失为一种解释。
如果猴子能放弃不切实际的侵朝野心,把余生精力,都投入到“给外样找碴”这件有意义的工作当中,德川家康纵然有关东大片土地,也必然也过得相当艰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