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NBA中国赛上座率8成左右,而在网上看到国内网民的评论9成都是坚决抵制NBA这一现象?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

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

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们最直接的诉求是什么?是体验顶级的篮球赛事、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感受现场的氛围。NBA品牌本身在中国已经积累了相当长的时间,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这些粉丝,尤其是一些铁杆粉丝,他们对比赛的热情是压倒性的。

“为篮球而生”的群体: 真正热爱篮球的球迷,他们对比赛本身有着强烈的渴望。即使有关于NBA的争议,对他们来说,能否看到高水平的篮球比赛,这才是第一位的。他们可能也在网上发表抵制言论,但这种言论不一定会阻止他们走进球场,因为“看球”本身是一种刚需。
“体验经济”的消费者: 很多人去现场,不仅仅是为了看比赛,更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NBA中国赛通常伴随着明星效应、现场的灯光音响、互动活动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消费升级的体现。他们为这张票付了钱,就想获得与之匹配的娱乐享受。
“社交属性”的参与者: 和朋友一起去看比赛,是一种社交活动。在某些圈子里,大家一起去NBA现场,本身就是一种身份认同或共同话题。

相比之下,网上那些“坚决抵制”的声音,可能更多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情绪、一种价值观的表达。

“民族情绪”的表达者: 当NBA在某个事件上触及了中国网民敏感的神经时,“抵制NBA”就成了一种表达爱国情怀、维护国家尊严的方式。这种情绪在网络平台上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
“原则性”的论断者: 有些人可能并不是NBA的重度粉丝,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事件背后的原则性问题。一旦触犯了他们的原则,他们就会旗帜鲜明地表达反对,并且希望这种反对能产生实际影响。
“舆论风向”的跟随者: 在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形成一种舆论的“回声室效应”。当“抵制”的声音成为主流时,一部分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孤立,或者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而随大流表达抵制。
“表达成本”的低廉: 在网上发帖“抵制”NBA,几乎是没有成本的。而要去现场看比赛,则需要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这使得网络上的声音更容易倾向于“绝对化”和“极端化”。

二、 媒体传播与信息茧房

网络舆论之所以显得如此“一边倒”,很大程度上也与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算法推荐有关。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平台倾向于推荐那些能够引发用户互动的内容,而争议性、情绪化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关注。那些“抵制”的声音,因为其情绪性和话题性,更容易在平台上被转发、评论,从而形成一种“声量大”的假象。
信息茧房: 很多人关注的内容、点赞和评论的账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看到的信息。如果你平时关注的多是倾向于“抵制”NBA的账号或话题,那么算法就会不断给你推送类似的内容,让你觉得“所有人”都在抵制。
“理性”的声音往往淹没在“感性”之下: 那些理性分析、呼吁“区分体育与政治”的声音,或者只是想安安静静看球的球迷,他们的声音往往不够“响亮”,很容易被汹涌的抵制情绪所淹没。

三、 现实消费与网络情绪的割裂

所以,上座率8成和网上9成评论“抵制”的背后,反映的是现实消费行为和网络情绪表达的割裂。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很多网民可能在网上义愤填膺,但在面对自己真正喜欢的文化产品时,情感上的需求还是会压倒一切。他们可能仍然会购买NBA的周边,观看比赛的直播,只是在公共场合不便或不愿意表达出来。
“群体性”的表达vs“个体性”的消费: “抵制”是一种群体性的、价值观层面的表达,它需要被放大和认同。而“去现场看球”则是一种个体性的、需求驱动的消费行为。这两种行为逻辑并不冲突。
“表演性”的抵制: 有时候,网络上的“抵制”也是一种“表演”。通过表达强烈的抵制态度,来彰显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从而获得网络上的认同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完全放弃了对NBA的喜爱,或者能够完全阻碍其他人去消费。

四、 总结来看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高,说明NBA这个品牌在中国仍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其提供的顶级体育娱乐产品能够满足一部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网络上普遍存在的“抵制”声音,则反映了中国网民在面对涉及国家尊严和民族情感的问题时,一种集体情绪的表达,以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情绪化、争议性内容被放大的特点。

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只能说,网络上的声音,并不总是能完全代表现实中的所有人的想法和行为。那些去现场看球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理由;而那些在网上表达抵制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这两者,就像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同时存在,并且在各自的语境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要理解这种现象,关键在于区分“表达的立场”和“实际的行动”,以及“情绪化的诉求”和“现实的消费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NBA中国赛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和舆论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坚决抵制9成,,其实人没多少,虎扑相关帖子点赞数最多的我记得也就1万出头,而国内NBA关键比赛的收视总人数(含网络与电视)都是超过千万的。真正发出抵制声音的人,只是国内NBA受众群的极小一部分,不具备代表性,只是因为这些人平时在网上活跃,所以产生了“我既全部”的自大幻想。

其次,就算这些活跃的人,也没几个能说明白到底咋回事的(包括知乎上也有很多连皮毛都不了解就激动了),更别提那些不怎么上网看新闻的多数人了,他们可能就知道有个NBA经理发表了对华不好的言论央媒谴责了,而具体言论是什么,国内外的影响,是不是大规模的抵制看球了等是不清楚的。

然后,网上的很多人,都继承了明朝读书人开始的那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列席,遇事不分析直接把实际影响扩大无数倍开始扣帽子,南海仲裁,洞朗对峙,中美贸易等等发生的时候,多少国人看个外国的新闻就自行宣布“中国完败,中国丢人丢大了,中国软弱”,最后结果则告诉这些位,他们认为的“胜败关键”是那么的无足轻重。这次“不去看球”的口嗨狂欢也是如此,很多叫嚷别人“丢人现眼”的人,实际上只是自己感觉丢了面子后的狂乱发泄,自己丢人的程度其实更甚。

最后,个人建议真正爱国的人们,对这几天表现过格的人要批评(国旗签名,狂喊啊啊啊啊),对上座率和外国人的口嗨冷淡对待你越重视这些无足轻重的东西就越说明你内心依然弱小。我们可以多给人推荐下,不看NBA我们还有更精彩的生活,比如去森林公园和妹子们跑步,约上好友去打场球赛。NBA对中国本来就是无足轻重的,远不至于让中国人自己急躁激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
  • 回答
    2019年的NBA中国赛,篮网与湖人在上海交手,最终篮网以114比111的比分险胜湖人。这场比赛从过程到结果都充满了看点,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们得说这场比赛的 激烈程度 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比分上来看,仅仅3分的差距,这本身就说明了双方在整场比赛中你来我往,比分咬得很.............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詹姆斯球迷向NBA中国举报柯凡种族歧视”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未找到明确的、可验证的案例。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可能分析和背景梳理,供您参考: 1.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混淆 可能的误解:用户提到的“柯凡”可能是对某个球员或教练的误称,或者与中文名发音相近的英文名(如“Kovacs”“K.............
  • 回答
    NBA球星大卫·韦斯特(David West)对中国的评价:一个多角度的解读大卫·韦斯特(David West)作为一名在NBA征战多年的实力派球员,以其坚韧、智慧和领袖气质著称。他在职业生涯后期,以及退役后,都展现出了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浓厚兴趣,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的看法。要理解他对中国的评.............
  • 回答
    2015年的NBA总决赛,勒布朗·詹姆斯所展现出的表现,至今仍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也为他职业生涯的史诗级篇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一年,他领衔的克利夫兰骑士队,面对阵容鼎盛、默契十足的史蒂夫·科尔执教的金州勇士队,最终以24的比分遗憾落败。但即便如此,詹姆斯在那轮系列赛中的个人表演,依然堪称卓越.............
  • 回答
    来聊聊咱们这几位“王”,NBA 现役的格局,真是因为他们才有了这么多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个来,好好说道说道。勒布朗·詹姆斯(“大王”)要说“大王”,詹姆斯这名号真是实至名归,而且他已经“王”了太久太久,久到我们都快忘了没有他统治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统治力与全面性: 詹姆斯最牛的地方在于他的全面性,这种.............
  • 回答
    斯蒂芬·库里,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尤其是在NBA总冠军的舞台上。要评价他的总冠军之旅,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得把他那些闪耀的时刻、关键的作用,以及对比赛的影响,一件件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绕不开的是他革命性的投射能力。在库里出现之前,三分球更多被看作是一种战术选项,而不是球队的基石。但库里,.............
  • 回答
    2019年的NBA乐透抽签,对于新奥尔良鹈鹕来说,绝对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夜。当那个6%的概率化为现实,将状元签牢牢地送进他们手中时,整个新奥尔良都沸腾了。这不仅仅是一次抽签,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命运剧本,将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充满潜力的球队,与一个注定不凡的天才球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要评价那场乐透.............
  • 回答
    JJ Redick 在 2018 年 NBA 新春贺词中引起的“辱华事件”,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围绕他的一段话产生的 文化误解和引发的争议,而不是蓄意的辱骂或攻击。事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事件的起因:2018 年春节期间,NBA 联盟一如既往地推出了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和特别节目。作为当时联盟中一位备受.............
  • 回答
    202122赛季那场热火客场挑战勇士的比赛,虽然最终比分是热火108比115惜败,但这场比赛的看点和讨论点却远不止于此。尤其是当家球星斯蒂芬·库里在那场比赛中投篮命中率极其不佳,17投仅3中,仅得到9分,这无疑是赛后最被热议的焦点。比赛的整体基调与双方表现:这场比赛打得相当胶着,双方你来我往,火药味.............
  • 回答
    博古特那条推特,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说实话,我看了之后,心里滋味挺复杂的。一方面,我理解作为一个运动员,他可能对规则的公平性和执行有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这种公开评论,特别是发生在孙杨被禁赛这样一个敏感时期,确实容易引起争议。咱们先捋一捋当时的情况。孙杨的禁赛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涉及到.............
  • 回答
    NBA 1718 赛季总决赛 G1 骑士加时 114:124 勇士:一场充满戏剧性和争议的经典对决2018年NBA总决赛G1,克利夫兰骑士队在客场对阵金州勇士队,这场比赛以勇士队加时赛124:114战胜骑士队告终,总分勇士1:0领先。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更是一场充满戏剧性、争议和高水平对抗的经.............
  • 回答
    好的,让我来聊聊那位名叫“詹姆斯”的NBA著名角色球员。首先,得澄清一下,NBA历史上,当我们提到“詹姆斯”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个 LeBron James,那个“勒布朗·詹姆斯”。他可以说是现代篮球的代名词,是那个可以把“角色球员”这个词直接从他身上剥离的存在。所以,如果你的问题是.............
  • 回答
    亚当·萧华的上海之行:一次试探、一次沟通、一次未来?NBA总裁亚当·萧华再次踏上这片曾让他和NBA都备受瞩目的土地——上海。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一次充满试探、沟通,甚至可能预示着未来关系走向的关键性会面。要评价这次行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复杂格局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背景:风雨之后,何去.............
  • 回答
    1718赛季NBA西部半决赛,勇士队在主场以113比104的比分击败了鹈鹕队,以总比分4比1淘汰对手,挺进西部决赛。这场比赛,尤其是最后时刻的几个回合,堪称是一场经典的收官战,也为那个赛季的勇士王朝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赛的基调:勇士的统治力与鹈鹕的顽强从比赛一开始,勇士就展现出了他们的统治力。.............
  • 回答
    1718赛季NBA季后赛西部首轮,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在主场遭遇犹他爵士队的顽强阻击,以91比96的比分惜败于第六场,从而以2比4的总比分被淘汰出局,爵士队则如愿晋级西部半决赛。这场比赛,尤其是雷霆主场球迷的失望和爵士客场球迷的狂喜,都成了当时NBA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赛前局势与期待:雷霆队在那个赛季组.............
  • 回答
    格林、杜兰特重谈“格林公式”与勇士内讧:旧怨新说,镜鉴几何?NBA 的世界里,从来不缺乏话题,而“格林公式”与当年勇士队内讧,无疑是其中最具戏剧性、也最令人回味的章节之一。如今,随着德雷蒙德·格林(Draymond Green)与凯文·杜兰特(Kevin Durant)在各自的平台(杜兰特的播客、格.............
  • 回答
    NBA 1718赛季东部决赛G4,凯尔特人主场迎战骑士,这场比赛注定是整个系列赛乃至赛季的一个关键节点。最终,骑士以111102的比分赢下比赛,将总比分扳成22平,将悬念直接拉满。这场胜利对于骑士来说,意义非凡,也让凯尔特人面临严峻的考验。骑士的胜利,勒布朗的统治力依旧这场比赛,我们再次见证了勒布朗.............
  • 回答
    要评价1718赛季东部决赛G1骑士83108凯尔特人这场比赛,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光看个比分就完事儿。这场球,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挺有说头的开端。首先,结果上来说,凯尔特人这场球是完胜,而且是压倒性的胜利。 83分对骑士而言,是他们那个赛季极低的得分,而108分对凯尔特人来说,也不是一个.............
  • 回答
    《NBA 2K18》上市这么多年了,但作为一个老球迷,我时不时还是会拾起它来怀旧,或者纯粹为了在虚拟世界里继续我的篮球梦。要说它好在哪,又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哎呀,这要是再好点就好了”,那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画面和氛围:还原度这块拿捏得死死的首先,《NBA 2K18》在画面上的功夫,可以说是当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