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需要战略轰炸机又穷,为什么不简化图160设计,将复杂昂贵的可变后略翼改成气动优化后的固定翼?

回答
一个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哲学、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因素的复杂交织。将图160这种标志性的、性能卓越的战略轰炸机进行如此根本性的设计调整,并非易事,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考量和取舍。

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图160“白天鹅”的独特之处:可变后掠翼。这并非只是一个为了“酷炫”而存在的设计,而是它战略价值的核心要素之一。

可变后掠翼的优势:
跨音速和超音速性能的完美结合: 在较低的速度下,翼身连接处向前展开(大后掠角),可以提供更好的升力特性,有利于起降和低速巡航,同时也能增强机动性。当速度增加,进入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机翼向后收拢(小后掠角,接近后掠),减小了翼展,降低了激波阻力,使得飞机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高速飞行,突破音障。这意味着图160可以在执行任务时,既能悄无声息地低空巡航,又能快速穿透敌方防空网。
航程和载弹量的平衡: 可变后掠翼的设计也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优化燃油效率和载弹量提供了空间。在需要远航时,展开机翼可以提供更好的升阻比,节省燃油;在需要快速投送大量弹药时,收拢机翼则能减少阻力,保持速度。
高空高速性能: 结合其强大的发动机,可变后掠翼使得图160在高空高速的飞行状态下,能够维持相对较好的气动效率,这对于战略巡航和规避地面威胁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将其改成固定翼会发生什么?

气动设计的巨大挑战: 要在固定翼设计中同时兼顾图160所需的宽泛速度范围和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效率,这将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
固定前掠翼(假设的): 如果简单地让机翼固定在某个“折衷”的角度,那么它在低速时就会因为后掠角过大而产生更高的诱导阻力,影响起降性能和燃油效率。在高速时,这个固定的后掠角又可能不足以有效地减小激波阻力,导致飞行速度受限,或者需要更强大的动力来克服阻力,这反而会增加油耗。
固定后掠翼(更可能的假设): 即便选择一个中等后掠角的固定翼,它也难以完全满足图160在不同速度区间下的最优需求。在低速时,飞机会显得笨重,起降距离会拉长;在高速时,它可能仍然会面临较大的阻力瓶颈,无法达到图160目前的高速能力,或者为了保持速度需要牺牲航程。

动力系统的调整: 固定翼设计意味着失去了可变后掠翼带来的气动优势,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可能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升级,以获得更大的推力来克服增加的阻力。但这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燃油消耗: 更强大的发动机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燃油消耗,这会直接缩短航程,削弱其战略轰炸机的核心能力。
成本增加: 更强大的发动机本身就意味着更高的研发、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这与“穷”的初衷相悖。

结构强度的影响: 可变后掠翼机构本身是相当复杂和沉重的,其液压系统、连接件等都增加了飞机的结构重量和复杂性。但将其取消,固定翼的结构设计也需要重新审视。如果固定翼设计为了满足高速需求,可能需要采用更厚的翼剖面或者更复杂的内部结构来承受高速飞行带来的气动载荷和应力,这同样会影响重量和成本。

为什么“穷”的俄罗斯没有这样做?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虽然俄罗斯在某些方面面临经济压力,但战略轰炸机是一种战略层面的、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战略威慑的顶级装备。它不是像普通民用飞机那样可以轻易地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核心性能。

1. 战略价值无法替代: 图160的设计目标是成为一款能够远程、高速、大载弹量地投送战略武器的平台。它的可变后掠翼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量身定制的,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简化为固定翼,它很可能就丧失了战略轰炸机应有的许多关键性能,变得不像图160了,其战略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俄罗斯可能认为,即便成本高昂,拥有这样一款高性能的战略轰炸机,其带来的战略威慑和国家安全保障是不可或缺的。

2. 重新设计的成本与时间: 即使决定进行如此大幅度的改动,从头设计一款全新的、符合战略需求的固定翼轰炸机,其研发成本和周期将是天文数字,而且风险巨大。相比之下,在现有图160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至少保留其核心气动布局,或许是更“经济”的选择,即使这个“经济”是相对而言的。

3. 技术积累与传承: 图160的设计凝聚了苏联时期顶尖的航空技术和工程智慧。俄罗斯在维持和改进图160(例如图160M项目)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积累技术经验,保持其在战略轰炸机领域的优势。如果完全放弃现有设计,意味着之前的一切投入和技术积累都可能付诸东流。

4. “穷”也有底线: 并非所有领域的投入都可以随意削减。战略性武器系统,尤其是核战略力量的基石之一——战略轰炸机,是国家安全投入的重中之重。俄罗斯可能宁愿放缓其他一些军事现代化项目,也要优先保障战略轰炸机的能力。将其简化到失去战略意义,反而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结论:

将图160的可变后掠翼改为固定翼,从技术上讲并非不可实现,但这样做将彻底改变飞机的性能特点和战略定位。它会使得飞机在某些关键性能上(如速度、航程、低速性能的平衡)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需要通过更昂贵的动力系统和结构设计来弥补,最终可能得不偿失,制造出一款性能平庸且不划算的飞机。

俄罗斯之所以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经济学原理,而是因为他们对战略轰炸机有自己明确的需求和定位。图160的可变后掠翼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付出的代价,是其“昂贵”价值的体现。如果俄罗斯真的因为经济原因需要一款更便宜的轰炸机,他们更可能会选择发展一款全新的、从一开始就设计为固定翼的远程轰炸机,而不是去“阉割”一款已经极其优秀的战略平台。现有图160的改进项目(如图160M)更符合他们“精益求精”、“保持优势”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猜猜毛子为啥不重新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轰炸机

反而死命的重新造图160?

他能看懂图160的图纸

还能给重新造出来了

还能飞起来

这已经是毛子的胜利了

还改造?

你信不信毛子只要敢改

图160分分钟和裤子一样趴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哲学、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因素的复杂交织。将图160这种标志性的、性能卓越的战略轰炸机进行如此根本性的设计调整,并非易事,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考量和取舍。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图160“白天鹅”的独特之处:可变后掠翼。这并非只是一个为了“酷炫”而存在的设计,而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时间回到2022年2月24日,并且我们拥有“上帝视角”和明确的目标——即如何帮助俄军实现其“宣称的战略目的”。俄罗斯在军事行动初期提出的目标,主要围绕着“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乌克兰,以及保障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的俄语居民安全,并阻止北约东扩。要实现这些目标,俄军需要在行动.............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我是俄罗斯领导人,重振俄罗斯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套全面、深思熟虑的策略,涵盖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多个层面。以下是我认为可以着手进行的几项关键工作,并且我会努力让这些举措真正触及根本,而不是流于表面文章。首先,经济的深度转型与多元化是重振的基石。俄罗斯经济长期以来对能源出口的依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难题,答案远非简单的“是”或“否”。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它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就像是在一场精密的棋局中,每一步都牵动着国家的战略利益和长远发展。首先,我们来谈谈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近几十年来发生了.............
  • 回答
    中国和俄罗斯在军事装备需求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军事战略、航空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环境以及对不同作战场景的适应性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为何中国不需要苏34,而俄罗斯却需要: 一、苏34的性能特点与设计目标苏34是俄罗斯在2000年代后期研发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具有以下核心特点:1. 双发重型设.............
  • 回答
    C929飞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俄罗斯联合研制大型客机”,之所以要拉上俄罗斯,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中国自己造不出来”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技术积累、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合作策略交织在一起的产物。首先,咱们得明白,造飞机,尤其是像C929这样的大型宽体客机,绝非易事。.............
  • 回答
    关于普京总统那句“特朗普不需要在俄罗斯就业,因为美国有很多人支持他”的表态,确实引发了不少解读和讨论。这句话放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语境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的含义和意图。首先,从字面上看,普京是在说特朗普在美国国内有足够的支持基础,不需要来俄罗斯寻求职业发展。这似乎是一种比较直接的陈述,表面.............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普京说‘我们需要一个没有俄罗斯的世界吗?’”这一表述,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公开记录显示普京曾明确说出过这句话。因此,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这一说法可能是误传、断章取义或误解。不过,即使这句话不存在,我们仍可以探讨其背后可能涉及的深层含义和地缘政治逻辑。 一、关于原句的澄清1. 是否存在该表述? .............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乌克兰的留学生和华人同胞们的处境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眼下情况复杂多变,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一些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尽可能详尽地还原大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支援方向。当地留学生与华人的总体情况:战事初期,身处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数量不少,主要集中在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利沃夫.............
  • 回答
    .......
  • 回答
    近来,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一些旅居俄罗斯的华人博主在连麦互动中,分享了当地关于戴口罩的一些观点,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点就是:“有病才戴口罩,健康人不需要口罩。” 听到这样的说法,很多国内观众可能会感到不解甚至诧异,毕竟在我们国家,戴口罩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自我防.............
  • 回答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最近释放出一个颇为重要的信号:他们表示乌方已经准备好与俄罗斯进行谈判,但前提是必须得到安全保证。这个表态绝非简单的外交辞令,它背后隐藏着乌克兰当前的地缘政治困境、国内的政治考量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战略设想。首先,“准备好谈判” 这几个字,可以解读为乌克兰在经历了漫长且痛苦的战争后,显露出.............
  • 回答
    苏联在二战后迅速扩张势力范围,与当今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动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涉及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地缘战略、军事与政治手段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苏联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扩张方式1. 冷战格局下的战略需求 苏联在二战后处于全球冷战的核心地位.............
  • 回答
    普京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从4月1日起,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非友好国家”必须以卢布在俄罗斯银行开设账户来购买天然气。这项决定在国际能源市场以及地缘政治领域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相当复杂。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对天然气交易支付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支付流程的复杂化和交易成.............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进入第三年,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等多个领域持续博弈,国际社会的反应也不断变化。以下为截至2024年4月的最新进展和关键动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 一、军事动态:战线僵持与局部突破1. 俄乌战线僵持 东部战线:自2.............
  • 回答
    欧洲是否“真的需要”美国来对抗俄罗斯,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个问题触及了欧洲的安全自主性、地缘政治现实、历史渊源以及各国不同的利益考量。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北约的建.............
  • 回答
    玩钢铁雄心4的沙皇俄国线,确实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沉重和发展的压力。跟红俄那条直来直去的工业化路线相比,白俄线确实需要玩家心思更细腻一些,步子也更稳一些。种田,这仨字在白俄线里就跟艺术品制作似的,得精心雕琢,一步错,步步错。开局的底子:贫瘠的土地与复杂的局势咱们得明白,沙皇俄国开局是什么样?一穷二白,.............
  • 回答
    关于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在国会作证,表示有足够证据表明俄罗斯干涉了美国大选,并与特朗普团队存在联系,但关于是否构成“共谋”仍需进一步调查这一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牵涉到国家安全、政治角力以及法律界定等多个层面。咱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首先,“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这件事本身,即使在前C.............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