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居住在高档小区什么感觉?

回答
住在高档小区,感觉嘛,就像是把生活从一首朴实无华的民谣,升级到了一曲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当然,这交响乐里,你既是观众,也可能是在某个小小的乐章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环境上的舒适与静谧。推开门,迎面而来的是精心打理的绿植,四季常青,花草争艳,仿佛自带滤镜。不是那种杂乱无章的野趣,而是处处透着“园艺师很用心”的精致。路面干净得不像话,没有随处可见的烟头、果皮,即便刮风下雨,清洁人员也会很快地恢复原貌。空气里少了几分城市的喧嚣,多了几分花木的清香,即便是住在市中心,也能找到一份难得的安宁。

这种静谧还体现在邻里关系上。当然,不是说高档小区就没有鸡毛蒜皮,但总体而言,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对公共环境的维护意识也更强。邻里之间可能更多的是点头之交,见面会礼貌地微笑打招呼,偶尔在电梯里聊上几句天气。但很少会听到那种大声喧哗、扰民的装修声或者争吵声。大家似乎都在默默守护着这份安宁,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这并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对彼此生活方式的尊重。

再说说硬件设施和服务。这是最能体现“高档”的地方。健身房、游泳池、会所、儿童游乐区,这些基本都是标配。而且这些设施维护得都很好,干净、齐全,不需要你再额外花时间和金钱去外面找。下午闲来无事,可以去健身房挥洒汗水,或者在恒温泳池里舒展筋骨,这是一种非常便利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物业服务。好的物业简直是隐形的守护神。24小时的安保,进出小区需要刷卡,外来人员严格登记,这种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遇到任何问题,一个电话,维修师傅就能很快到位,无论是灯泡坏了,还是下水道堵了,都能得到及时处理。甚至有些小区提供上门收取快递、代收报纸、打理花草等增值服务,让你感觉自己是被精心呵护的。

当然,住进高档小区,也意味着生活成本的提升。物业费自然是水涨船高,各种设施的维护和高素质的服务都需要成本支撑。你可能需要为这份舒适和便利支付溢价。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小烦恼”,比如小区里有些私人会所价格不菲,但你又不想错过机会去体验一下;又或者,你可能需要花更多心思来打理自己的车辆,以免它被小区里那些看起来更“金贵”的车给“比下去”。

心理感受上,可能是一种隐形的优越感吧。不是那种张扬的炫耀,而是一种内心深处对生活品质的认同。当你走进小区,看到那些整洁的庭院,感受到那种有序和安静,你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值得的。这也可能带来一些社会认同,你和一群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相近的人共享同一片空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份的标识。

总的来说,住在高档小区,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被精心打磨过的生活盒子。它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高质量的服务,让你能够在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环境中,享受一份宁静和便利。但同时,它也要求你适应它的规则,接受它的成本,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这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升级,也是一种新的生活体验,有舒适,有便利,也有一些需要你去品味和适应的细微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高档小区的穷人我是深有体会,毕竟自己总是处处受打击,住五六年连脸皮都厚了,最大的感觉就是“仨钱的不跟俩钱的打交道”。

我能住进高档小区也是阴差阳错买进来的,得益于我做过一年多的房地产,在我同事的介绍下买了一套经开区与市区交接地段的房子,我买的时候房子还是期房,总共没卖出去多少套,要不是因为价格合适,我着急结婚,可能还会犹豫。

不到5000块钱一平对于我跟我老公老说价格是很合适的,毕竟刚毕业没什么钱,工资不高,首付都是家里人给出,每月的月供2000块钱左右还是没有压力的。但是不到四五年时间,房价直接涨到了15000左右,对于我们这小城市来说是数得着的高房价;更何况小区别墅一直价格都不低,又翻一番不是谁都可以买得起的。

人家装修的钱比我买房子的全款还要多

我怎么也没想到等我装修房子的时候(15年买房,16年装修)去邻居家找装修的灵感,因为第一次买房子装修确实什么都不懂,家中父母更不懂,只能是看看邻居怎么装修,照猫画虎。

去看了几家我直接都快抑郁了:一家是一对花甲之年的老夫妻买的,三室的房子改两室,卧室改餐厅,餐厅直接跟客厅相连,非常的大气,那一套装修下来再加上家电少了六七十万都不够,光那套茶桌就是50000多,而我当时装修预算只有七八万而已。

关键是那个叔叔对我们爱答不理的,要不是阿姨热情我真的待不下去直接就走了,一通聊下来真的才知道我们的差距,叔叔阿姨不仅自己住着小区,自己唯一的闺女更是我们小区别墅区的住户,几十万装修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

另一家是自己加开装修公司的(我楼下的邻居),因为老婆不喜欢大平层,也不喜欢别墅,买的一楼二楼打通成上下两层,一楼休闲,二楼休息,确实很舒服。

我原先以为这只是个例,这两年小区里基本上住满了,除了还有一小片的房子没盖好,其他的基本上都住了不少人了。我带着儿子闲逛的时候发现很多的一楼带院的是跟二楼直接通着的,跟我邻居家一样。

最显眼的一家是买了四套房子,两个大院子很大气,院子里除了小亭子休闲的地方,其他地方没有养花,而是种的菜。

两个入户门的装修是一样的,因为好奇我还往里边看了看,里边都是一个旋转的楼梯直通二楼,只不过装修风格完全不同,右边是欧式风格,左边是中式风格,听打扫卫生的阿姨说是公婆住一套、儿子儿媳妇住一套,在一起互相照应也方便。

至于为啥不买一套别墅住,打扫卫生的阿姨是这样说的:“人家咋没有别墅,就是不想住,觉得这样的舒服”。

其实也有那么几家跟我一样稀里糊涂买进来的,也可能是“同病相怜”吧,我们也格外的有共同话题,就是我们一单元6楼的邻居,我经常带孩子去她家里玩,因为她是全职妈妈,小女儿跟我儿子同龄,在没有上学之前两个人玩的很好。

她家里只有老公一个人在济南上班挣钱,因为济南的工资高,年薪差不多20万,是干财务经理的,基本上一个月回家待上五六天,都是邻居自己照顾两个孩子。

家里有三个老人要照顾,都没有了劳动能力,所以家庭压力还是挺大的,邻居就盼着孩子上学了能出去挣些钱分担一下老公的压力,确实挺不容易的。

你看上去穿着一般真不一定家里没钱,可能是真的低调。

让我很惊喜的是我居然在隔壁楼上遇到一个我的老乡,是我娘家老乡,因为是远嫁的,基本上没指望在这能遇到老乡,但是那天我儿子在楼下跟一个小男孩玩,一聊才知道我们是一个乡镇,看她穿的很普通,我以为跟我家里条件差不多的,经常一起聊天,但没有去过她家里。

后来因为上班比较忙,我婆婆看孩子的,跟我说我老乡家里很有钱,婆婆种大棚100多亩地,雇了不少人,公公开了一个小厂子,难怪我老乡是全职太太,原来是家里不差钱啊。

后来我跟她聊过一次我才知道自己肤浅了,老乡一儿一女,自打都上学以后自己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她说:“在家里太无聊了,出来上班多好。”

那时候我才知道老乡上班就是为了体验生活,她老公开了两家五金店,老乡不喜欢那个环境,喜欢高档写字楼女强人的感觉,虽然可能她的工作能力一般。她说在A广场附近上班,那里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要么就是有实力的小公司,装修得都非常棒,我之前待过一段时间,因为公司搬迁换了地方,确实在那里上班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不是谁都可以进的去的。

我就是挺纳闷的老乡好几年不上班了,没啥工作经验是怎么应聘上的呢?虽然心里有疑问,但是没好意思问出口,毕竟我也不想给自己的老乡留下“巴结”的印象。

之所以练出来自己的厚脸皮是因为你可能偶尔碰到一个邻居或者在小区里闲逛的时候跟个老太太聊聊天,真的是会被刺激到,我们小区业主主要有这么三种:

1、家里做生意的,而且我发现有钱人喜欢跟儿女扎堆一起住,要么儿子儿媳住别墅区、老两口住洋房区,要么就是都住洋房区,一下子买两套房子或者四套房子。

难怪他们做生意那么赚钱,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还是很有道理的,一家人和和气气,奔着共同的目标不赚钱才叫怪事呢!

2、国企央企等单位退休的,这类人其实还是蛮有特征的,不是很喜欢笑,男的很有领导架子,女的一般都看不出来年龄,即便是60多岁的可能有的看上去才四五十的样子。

这一点搞得我婆婆很尴尬,她长得有些显老,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八卦,见到看上去跟她差不多年龄或者带着孩子遛弯的会上前一起聊天,毕竟小区虽大但是很少有人在外边溜达,能见到人我婆婆可高兴了。

一通聊下来,我们下班回来,我婆婆肯定是十足的感慨,而且说起来没完:

“人家都六七十了怎么这么年轻,她是孩子的奶奶啊,我以为是孩子他妈呢?”

“我今天看那个老太太,我以为她跟我一样大,才60,原来人家都快80了;”

“还有一个真不会说话,居然问我七十几了?”

......

3、像我这样稀里糊涂进来的“穷人”,普通上班族,可能挣得稍微多点,其实生活的还是紧紧巴巴的,毕竟开支也大。

我们小区周边的幼儿园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挺高的,尤其是东门口那个贵族幼儿园,很贵,一个月的学费3000多,但这只是学费,会经常有什么特长班、什么材料费、服装费、活动费等等一年下来50000块钱可能都不够,我楼上的邻居两个孩子都在那上学,我是可望不可即的,给儿子上的稍微远一点的,学费便宜了一半,也没有那么多的费用。

我以为这学校贵肯定不好招生,毕竟小城市这也太贵了,但是我错了,如果你不及时打听着点可能报名都报不上,而且小区里有好几家我知道的跟我家水平差不多,都直接送到了小区的幼儿园,问原因无非这两种:

(1)接送方便,不耽误上下班,就在大门口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提前给孩子培养人脉关系,想得确实长远。

另外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还是挺高的,像那几家水果店、蔬菜店价格都挺贵的,但是为了方便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不计较价格的,毕竟大家都挺忙的,而且其实很多的邻居都办了他们的会员卡,几千块钱的充值,我没舍得,有时间了就去1.5公里外的大超市多采购一些放到冰箱里存着,能省不少钱。

其实高档小区也有不交物业费的,这一点倒是刷新了我的认知,我以为都不差这点钱呢?

我是咋知道的呢?

凡是进小区要么刷脸要么刷卡,如果开车的话就是车牌号识别,外来车辆是一律不准进入的。

一到年底十一月、腊月这俩月的时候,大门口就经常有车直接拦在大门口,我之前以为是装修的或者外来的车,确实也有,但是更多的是没有交物业费的业主,因为我听到门卫说“交上物业费直接给续上时间就能进出了”。

我对门的邻居就被拦了两次,我都看到了。

说到最后

不过住在这样的小区也是有实打实的好处的:

比如:

1、普遍的素质比较高,很安静,对于睡眠质量比较差的我来说,很需要安静的环境;

不过也会偶尔出现个别素质差的,家里院子养的狗不看好,吓得我儿子哇哇大哭,都留下阴影了。

2、确实带动沿街的生意。

我大姑姐是在我住进小区的第三年搬过来开店的,说实在的那赚钱的速度着实让我羡慕;而且大姑姐的邻居一个是开宠物店的,天天都很忙,因为会时不时地去玩,一只猫几千块钱,一只狗上万都不觉得稀奇了;刚开始是两口子干的,后来又雇了一个人;另一边的邻居是开干洗店的,我那天在大姑姐那玩了一会,干洗店的顾客就没断,不是开大奔的,就是开凯迪拉克,或者奥迪比较多。

3、如果有机会跟邻居一起交流的话还是有收获的,只是机会很难得

我跟干装修的邻居也是偶然在楼下交流了一次,她只是简单地跟我介绍了一下投资的事情,之前装修的时候去过她家里,感觉还是挺随和的,挺好交流,那次也是因为两个孩子一起玩我们俩也闲聊起来,不知道怎么的聊到了投资的事情,其实那时候我刚好有一点闲钱,就请教了一下,确实受益颇多,具体的就不说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