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47年初鼎盛时的国军有能力和1939年初的德军正面一战吗?

回答
1947年初,国民党政府虽然名义上获得了抗战的胜利,但其军队的实际战斗力与1939年初的德军相比,差距犹如天壤之别。想要正面硬碰硬,结论无疑是难以匹敌。

国民党军队的现状(1947年初):

首先要明白,1947年初的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虽然国民党在名义上是胜利者,但其精锐部队在抗战期间损失惨重,而且很多兵源素质并不高,训练也参差不齐。

精锐部队的疲惫与消耗: 抗战八年,国民党军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会战,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虽然涌现出不少英勇作战的部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中央军嫡系部队,如整编后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虽然战斗力相对较强,但经过连续作战和苏军的缴械,其巅峰战力早已不复存在。许多部队都经历了裁撤、整编、补充,人员素质和装备都受到了影响。
装备的落后与不足: 国民党军的装备主要依靠美援和少量国产兵工厂。美援虽然在抗战后期有所改善,但分散到数量庞大的军队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步枪、轻重机枪等基本武器还算能维持,但火炮、坦克、飞机等重型装备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是缴获日军或者战前购买的旧式装备,与德军的现代化装备差距悬殊。例如,德国在1939年初已经拥有大量的“虎”式坦克(虽然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但其技术和设计理念已经成熟)和先进的俯冲轰炸机,而国民党军的装甲力量几乎为零,航空兵也十分薄弱。
训练与战术的滞后: 国民党军的训练水平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基层部队。虽然有“黄埔系”等精锐,但大部分部队的训练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步兵战术上,缺乏应对机械化作战和现代炮火打击的经验和训练。相较之下,德军在闪电战战术和机械化协同作战方面已经达到了登峰造 एखाद्या国名党部队的指挥体系也存在山头主义和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整体作战力量。
士气与军纪问题: 长期战乱和后勤补给的困难,导致一些部队士气不高,甚至出现逃兵、哗变等情况。军纪也普遍存在问题,影响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德军的状况(1939年初):

1939年初的德军,正值“闪电战”理论形成并开始付诸实践的初期。经过多年的扩军和战备,其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高度。

精锐的装甲部队: 德国陆军在1939年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装甲师,这些部队装备了如“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等当时世界一流的坦克。坦克兵的训练有素,而且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开始探索并实践“装甲拳头”战术,即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以高机动性、强大的火力,迅速撕裂敌军防线,实现战役的快速纵深穿透。
强大的空中支援: 德国空军( Luftwaffe )在1939年已经拥有了大批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梅塞施密特 Bf 109 战斗机等先进飞机。其俯冲轰炸机能够提供精准的地面火力支援,而战斗机则能在空中掌握制空权,有效压制敌方空中力量。
完善的后勤与通信系统: 德军在组织和后勤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能够有效保障前线部队的作战需求。同时,其通信系统也相对先进,能够支持装甲部队的协同作战。
先进的战术思想: “闪电战”是德军的核心战术思想,强调集中优势兵力,通过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击,达成战役的分割包围和歼灭。这种战术思想在当时的军事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

正面硬碰硬的结果推测:

如果硬要将1947年初的国军主力与1939年初的德军主力放在战场上进行正面较量,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装甲力量的碾压: 国军几乎没有像样的装甲部队,面对德军的坦克洪流,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德军的坦克可以轻易突破国军的阵地,对步兵造成毁灭性打击。
空中优势的摧毁: 国军的空军力量薄弱,无法与德军抗衡。德军的飞机将可以肆无忌惮地轰炸国军的集结点、指挥所和后勤补给线,彻底瓦解其作战能力。
炮火的压制: 即使在步兵层面,国军的火炮数量和质量也无法与德军相提并论。德军的炮火覆盖将对国军的防御阵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战术的完全不对等: 德军的闪电战术能够迅速瓦解国军的防御体系,而国军传统的步兵战术在面对机械化部队时,显得异常迟钝和无效。

结论:

1947年初的国民党军队,即便动用其最精锐的部队,也无法与1939年初的德军进行正面抗衡。德军在装备、训练、战术思想以及组织能力上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这种不对等的实力差距,意味着任何形式的正面会战都将以国军的惨败告终。国民党军队虽然在抗战中表现英勇,但其整体军事现代化水平与当时的德国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有能力正面一战,然后堂堂正正地输掉——穿越亡我,非战之罪也。

对于具体的实力对比,我只说一点,不要以为发达国家只是靠着武器先进欺负人。一旦社会工业化,食品生产和分配社会化,工业国的动员规模也不是农业国的动员极限可比的。何况国民党控制的农业人口还没经革命锤炼呢?

1938-1939年军备和防务措施平衡表
1939年,如同1938年一样,德国可以立即动员五百万以上的兵员。在1938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经过训练的后备役军人,而法国陆军拥有此类后备役军人的比例相当高。但是,到了第二年,这种差别开始消失,因为实行征兵制以后,德国的后备役军人开始激增。此外,由于德国的人口众多,和平时期的一个正规师,到了战时就可以扩充为四个步兵师;而法国一个正规师只能扩充为三个步兵师。同时,在德国工业中能够保持的劳动力的比率也比法国大得多。此外,德国的工业动员比较顺利,早在战争爆发前数月,就已逐步付诸行动;而在法国,到那时工业动员就与军事动员发生了冲突。

德国的机械化兵力,1938年的五个装甲师,1939年8月增加到七个师,到1940年6月法兰西战役时已发展为十个师。按原来的编制,十个师应该有四千一百辆以上的坦克,但编制经过减缩,在法兰西战役中实际参战的但克不超过三千辆,其中至少有一千辆是重型坦克。

德国征服波兰 1939年9月1日至30日
进行了这种打击之后,德军便从各条战线集中目标前进。冯·勃劳希契将军统率两个集团军群计五个集团军,北翼由冯·包克指挥(两个集团军共十七个师),南翼由冯·伦斯德指挥(三个集团军共三十五个师),这一部署包括一百五十万人

(注意德国同时在西线还留下了20个师,虽然比东线的弱,但也是正规军,和英法百万大军对峙)

1940年5月交战双方的计划及力量对比
5月10日,德国动员了五百万人,其中三百五十万人已处于备战状态。他们拥有一百五十七个第一线的师,包括十二个装甲师、七个摩托化师及三个党卫队师(其中一个是摩托化师)。在这一百五十七十师内还包括两个不完全的装甲师,是用在波兰缴获的武器装备起来的,另外还有三十七个步兵师在占领区担任警备、攻打挪威或进行训练。当时在苏联边境上只有十个师,大部分是预备队;由这一事实可以窥见德苏条约的重要意义,以及德国人对他们的俄国伙伴所寄予的信任。

因此,德国大部分兵力都集中于西线。5月10日的形势是:这儿有一百一十四个师(后来增至一百三十七个师),其中包括十个装甲师、六个摩托化师及四十六个正规师。这远不是一支完全摩托化了的军队。它只有十二万辆卡车,而据哈尔德将军说,每月只能补充一千辆。一般认为,此外他们还需要十八万匹马。德国参谋部根据上述事实得出结论,认为每一战役之后,需要一段长时间的休整——自然,如果装甲及摩托化部队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取得进展,则又当别论。


二战德军编制
德国军队和美国军队都编有工兵部队、医疗部队、通信部队和后勤部队。德国步兵师几乎完全以马匹作为运输工具。在其力量最为强大的1939年,一个"第一波"步兵师在最优先装备的条件下,拥有5000多匹战马,卡车却不到600辆

注意这几个数据,500万兵力,157个一线陆军师,12万辆卡车,一个普通步兵师600辆卡车。

然后我们看国军兵力: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人民网
国民党军队在经过指挥机构的重组和野战部队的整军之后,计裁撤170万人。据当时的国防部统计,留存兵力为430万。其中野战部队计86个整编师(军)、248个整编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联勤及军事机关院校等101万人,非正规军约74万人。

陆军部队中,蒋介石拥有22个美械或半美械整编师(军),其中尤以整编第11师、整编第74师、第5军、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最为精锐,被誉为“五大主力”。海军在美国、英国等国的帮助下不断得到加强,加上接收的日军舰船,至1946年10月已拥有各类舰只326艘。空军则拥有8个大队又1个中队,计各类飞机900余架,其中有2个轰炸大队、4个驱逐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

430万人,86个师。真正能对1939年德军有优势的,只是少量美军留下的飞机和坦克。但是上面写的很清楚,只有两个轰炸大队,就算德国人的态度是“让他炸”,能弥补德军70万人的兵力优势么?至于坦克——二战期间最大的军事进步不是坦克部队,而是整体上由内燃机驱动的机械化部队。上面特意强调德军有12万辆卡车,就是说明德军在二战初期有相当高比例的部队已经能“跑起来”。国军么……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及其来源
军政部系统共接收步(骑)枪65.6323万支,机枪2.4030万挺,火炮9391门,战车462辆,炮(艇)舰359艘,有线电话机35657架,有线电报机114架,无线电报机3609架,无线电话机443架,收发报机929架,发电机824台,其他机件11500架,汽车1584辆,卡车12726辆,乘用车2223辆,三轮车465辆,自行车1112辆,辎重车7313辆,山炮车190辆,其他车辆2848辆。

虽然国军在日本投降中大大的发了一笔财,虽然美国人送给他们的日本投降物资比共军拿到的多几倍,但和德军比起来……而且这些卡车大多是日本的1.5吨九四卡车,其中大多数又被各单位拿去做生意,能上战场的不过几千辆。黄维兵团曾经被视为国民党最后的希望,也不过拿到了600辆卡车,而35军400辆卡车丢掉,傅作义就决定带着全部华北兵力投降。

这说明,德国一个步兵师的运输能力就能决定中国一个战略区的胜负。靠几千辆卡车撑面子的国军就不要谈什么机械化了。至于那点性能还凑合的坦克,归根结底只是几个支援步兵的火力营,根本没有“跑起来打”的能力。法国战役,盟军一方也有很多德国坦克啃不动的重型战车呢,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1940年法国B1重型坦克,上面那门小炮都和德国3号坦克主炮口径相当,可以赶着德国装甲营跑,但还是改变不了战局。

英国百夫长主战坦克,1945年生产,压倒全部二战坦克,现在还在新加坡服役。志愿军轻步兵能迎着几十辆这样的怪兽冲锋,用反坦克手雷炸掉,所以在朝鲜能打美国兵。国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至少也能和德国打的不难看。

嗯,其实我还没考虑国军吃空额和杂牌军反水的问题呢……正常结果应该是国军损失那么三五十万一线兵力,中央系就已经没有野战兵团了,旁系军阀也该考虑中德协和了。换句话说,国军也只能正面“一战”,至于第二战能不能打,关键因素是美援……如果美国提供100发原子弹和500架B29,没准还能赢呢。

(想说50发,但考虑到原子弹对野战部队效果很差,又觉得50发广岛级核弹还扭转不了局势)

总之,1939年的德军虽然还没有经过二次大战的锤炼,但依然是一支可怕且庞大的工业化军队,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压倒国民党依托几亿农业人口组织的一次性军队。整个二战期间,大多数时间几百万国军的对手只是一个(集团)军——驻武汉的日本11军。其余驻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东北除外)都在对付共军。大家公认轴心国中,日本海军强,德军陆军强,你真的要让国军86个师去pk德军的157个师么?

11军的确编制较大,但也真的只是一个军。

相关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在敌后牵制80%敌军是真的吗? -马前卒的回答 -知乎

侵华战争时的日本真心想建设中国东北吗?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当然有能力。打不了胜仗,难道还打不了败仗吗?无非是一战之后全歼嘛。。。。。

user avatar

哈哈哈,1947年的国军,实力最强,难道不是44年由制空权还被追着满世界跑跑到云南独山的国军么?不是那支美械轻装师几个小时就打光弹药后勤送不上来只能突围的国军么?

日本人都打不过,拿啥跟德国人打?提醒你三德子跟脚盆鸡可不一样啊,人家不会像脚盆鸡一样正面硬钢,按三德子闪击战的打法,首先是炮火准备,完事儿弹幕徐进,1号2号撕开一个口子,进行纵深穿插包围,斯图卡精确的清除你的重武器火力点,步兵跟进消灭有生力量。

我觉得果军在三德子的火力密度下,应该都没人能活到还击。。。

另外我刚才看到一句话,有源源不断的美援的情况下。。。你国军当真剽悍,YY都得带上爹,爹给钱给枪给炮给物资。。。哎,既然是做梦,就当回男人雄起一下吧,怎么做梦也得当太监?

user avatar

不是说国军的精锐在抗战中都拼光了所以才让tg捡了桃子吗?

那么47年的国军怎么就鼎盛了???

还是说,在打仗之前整个国军系统处在一个保持不确定性的精锐/渣渣叠加态,不到打仗的那一天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国军到底是精锐还是渣渣…

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薛定谔的国军战斗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