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47年初鼎盛时的国民革命军(NRA)有能力吊打1939年初的波兰陆军吗?

回答
要比较1947年初的国民革命军(NRA)和1939年初的波兰陆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两个时期各自的背景、实力和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纸面实力,还受到战略、战术、士气、外部援助以及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国民革命军 (NRA) 1947年初

到了1947年初,中国内战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国民党在名义上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其军队在规模上是庞大的。

规模与兵力: 国民革命军在理论上拥有超过500万的军队,虽然许多部队的训练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在1947年初,国民党控制着大部分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并拥有数量可观的军队部署。
装备与后勤: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通过接收日伪军装备、购买西方(主要是美国)军火以及国内兵工厂的生产,在装备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例如,他们拥有一定数量的美制步枪、机枪、火炮,甚至一些坦克和飞机。然而,这些装备的分布并不均衡,许多基层部队依然使用落后装备。后勤方面,国民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将物资运送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部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训练与士气: 国民革命军内部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中央嫡系部队(如德械师、美械师)在训练和装备上相对较好,士气也相对较高。但地方部队、杂牌军以及大量新近扩充的部队,其训练水平、纪律和士气都存在着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军官腐败、士气低落、逃兵现象普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民党军队。
作战能力: 在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在一些战役中表现尚可,但其整体作战能力,尤其是独立作战能力,与精锐的西方军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他们更擅长消耗战和阵地防御,但在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坚战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2. 波兰陆军 1939年初

1939年初的波兰陆军,正处于二战爆发前夕,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但其军队的士气和训练水平在当时相对较高。

规模与兵力: 波兰陆军在1939年春季,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动员和军事改革,其陆军总兵力大约在60万到70万之间(包括预备役和动员兵员)。虽然这与国民革命军的理论数字相差甚远,但波兰军队的构成更加精炼。
装备与后勤: 波兰陆军的装备主要以本国生产为主,也有部分从法国和英国进口的武器。他们拥有相当数量的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炮,以及一支相当有规模的骑兵部队。虽然波兰的坦克数量不多,且多为轻型坦克(如7TP),但这些坦克在技术上并不算落后。波兰的军事工业在战前也在努力发展。后勤体系虽然不如西方强国完善,但在国内动员和物资准备上,还是做出了相当的努力。
训练与士气: 波兰陆军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其军官团大多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基层士兵的训练也相对扎实。波兰士兵在战场上的英勇顽强是世界闻名的,即便面对数量和装备都占优势的敌人,他们也能够进行顽强的抵抗。
作战能力: 波兰陆军的设计是应对德国和苏联的夹击。其军事战略是“防御优先”,旨在拖延时间,等待英法盟军的支援。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尽管波兰军队被德军的闪电战迅速击溃,但这是整体战略失败、德军优势兵力、空中支援以及苏军从东面入侵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单看波兰军队的战斗表现,其基层单位在很多情况下都展现了不俗的战斗力。

比较分析:

现在,我们来尝试对比这两个军队,看看“吊打”的可能性有多大。

“吊打”的含义: 在军事领域,“吊打”通常意味着一方能够以压倒性的优势,轻松击败另一方,甚至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国民革命军 (NRA) 的优势:

1. 绝对兵力优势: 500万 vs. 7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差距。即使扣除大量非战斗人员和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国民党依然能在数量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2. 部分精锐装备: 在接收了大量美制装备后,国民党确实拥有一部分火力比波兰陆军更先进的单位,例如配备M1加兰德步枪、M1919机枪的部队,以及部分重型火炮。

波兰陆军的优势:

1. 训练与士气: 波兰军队在1939年的训练和士气普遍高于1947年初的国民革命军。波兰士兵为保卫国家而战,其战斗意志是毋庸置疑的。而1947年的国民党军队,虽然也有不少英勇作战的士兵,但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士气问题和忠诚度问题。
2. 装备的标准化与协同: 波兰军队的装备虽然在数量上不如美制装备的国民党,但其陆军单位的装备相对标准化,且经过多年的磨合,在协同作战方面可能更有效率。国民党军队装备的混杂,往往会导致后勤和维修的困难,以及单位间的战斗协同问题。
3. 组织与指挥: 虽然波兰在战略上失败了,但其军队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在面对侵略时,相对而言更为统一和有效。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指挥系统混乱,这是其长期存在的痼疾。
4. 对近代战争的适应性: 波兰军队在1939年面临的是德军的闪电战,虽然被击败,但他们是直接面对近代化战争的洗礼。国民党军队虽然经历了抗战,但其核心军事思想和训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旧式的。

“吊打”的可能场景分析:

假设将1939年初的波兰陆军,置于1947年初的中国战场,并且双方是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如果限定在一个具体的区域,且双方都接受同样的战场规则:
正面遭遇战: 在一个集中的战场上,如果波兰陆军能够发挥其精锐的训练和士气,与国民革命军的精锐部队(如部分美械师)进行正面交火,结果难以断定。波兰军队在战术上可能更有章法,但国民党军队在兵力、火力和装甲(尽管数量不多)上可能有优势。
大规模运动战: 如果是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运动战,国民党军队庞大的基数,以及其对中国地形的熟悉,可能会使其在包围和分割方面获得优势。然而,波兰军队的机动性和对现代作战的理解,也可能让他们在某些情况下,能够避开国民党军队的优势兵力,找到破绽。

考虑整体“吊打”的可能性:
从纯粹的数量和火力(部分)来看,国民革命军拥有基础。 但“吊打”不仅仅是数字游戏。1947年初的国民革命军,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整体性”和“作战效能”。大量的杂牌部队、低落的士气、腐败的指挥系统,使得这支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大打折扣。
波兰陆军的训练和士气,足以让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即使面对数量更多的敌人,他们也可能通过更有效的战术和更顽强的抵抗,来抵消一部分数量劣势。
如果波兰陆军能够迅速适应中国的作战环境,并利用其相对精锐的指挥和训练,他们完全有可能给国民革命军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在一些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

结论:

我认为,1947年初的国民革命军,尽管在理论上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和部分先进装备,但整体而言,并没有能力“吊打”1939年初的波兰陆军。

原因如下:

1. “吊打”的定义是压倒性优势。 1947年初的国民革命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内部的质量差异巨大,大部分部队的战斗力难以与训练有素的波兰军队相比。
2. 波兰陆军的士气和训练是其重要的“质量优势”。 即使面对数量更多、装备(部分)更好的敌人,他们也能以顽强的抵抗和更有效的战术来对抗。
3. 国民党军队的“软肋”太多。 腐败、低效的指挥、不稳定的士气、装备的混杂和后勤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其整体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4. 如果双方进行一场决定性会战,波兰陆军很可能通过其精锐的素质,在战术和士气上取得优势,至少能够与国民党军队的精锐部分形成均势,甚至在局部取得胜利。 尽管最终可能因为寡不敌众或战略环境而失败,但绝非“吊打”。

更准确地说,这更像是一场“精锐对数量”的较量,而不是一场“吊打”。 波兰陆军的训练和士气,足以让他们成为一支非常难缠且具有战斗力的对手,尽管面对的是一个兵员数量可能多出数倍的庞大军队。如果国民革命军能够将那500万军队全部训练成与波兰军队同等素质的士兵,那结果就另当别论了。但现实并非如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波军和国军都比较擅长打阵地战,对机动作战不太擅长。所以两军交战的形式是正面的阵地战为主,带有一定战术意义上的运动战。

而如果47国军和39波军打的话,大约是300万国军打100万波军。

47年国军各个整编师的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按解放军的估计是美械军强于日军,半美械略强于日军,日械军略弱于日军,还有些其他部队则明显弱于日军。

北朝上有pla推演的48国军美械军对关特演时期日军交换比大约是1:0.95-1.1,国军略占优势。如果是47国军,优势会更大一些。关特演时期的关东军是41年齐装满员日军主力师团的实力,实力强于37年日军师团,更不是39年的波军步兵师能比的(波军相对于关特演时期日军,压制火炮的数量和质量更少,步兵支援火炮没法比,人员少近8000人)

国军的美械半美械军有22个,人数大抵相当于22个师团,战斗力则基本相当于30个左右日军师团。

波军在39年武装起来的军队基础大约相当于40个师,人数上差不多和30个日军师团相当,战斗力和日军半径八两。

可以说39波军打47年国军,如果只是打国军那22个美械整编师,那么双方还是可以打的有来有回的。

然而47国军还有大量日械和国械师,总数得有近200万之巨,这部分军队波军怎么解决?

更不用说47国军在飞机数量上拥有绝对的数量和质量优势,如果战场面积限定只有3-4十万平方公里,那么国军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战场的制空权,以波军主要打一战式阵地战的经验基本上战场对国军也算是半透明了,波军基本没打头。

事实上波军整体人数只有国军的三分之一,波军一个师几乎要打国军两个军,哪怕波军单位战斗力三倍于国军也是打不过国军的,更何况波军根本还没这个实力。

user avatar

1947年的NRA相比1939年的波兰陆军,有武器优势吗?答案是确实有。

比如说装甲部队。波军的840辆坦克里大多数都是超轻型坦克,比如290辆TK3和300辆TKS、17-22辆TKF、4辆TKD。总共只有108-110辆单炮塔型和24辆双炮塔型7TP;22辆单炮塔型和16辆双炮塔型维克斯6吨;45辆R-35、102辆FT-17。装甲汽车方面有90辆左右wz.34,10辆wz.29,17辆福特FT-B什么的。

NRA在此方面确实有优势。它的装甲部队至少拥有55辆94式轻装甲车,63辆CV-35,116辆M3A3,117辆95式轻战车,49辆T-26B,14辆维克斯MK.E,71辆97式中战车,67辆97改式中战车。在这些车辆之中,97改和M3A3都比7TP更优秀,T-26B大致与其相当,97式和维克斯MK.E也不比维克斯6吨和R-35差,94和CV-35与波兰超轻型坦克大致相当。NRA还拥有数百辆装甲汽车。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处。NRA的步坦协同水平非常差,而波军的反装甲火力却远比PLA强。他们不但有更多的专用反坦克手雷(而不是PLA常用的集束手雷、燃烧瓶或是别的什么土制武器),还有更多的wz.35反坦克步枪(据说这种步枪能在100米距离打穿所有波兰战役时的德军坦克,这就导致NRA坦克基本都不安全)和37毫米反坦克炮。波军的75毫米野战炮也有穿甲弹,这种穿甲弹能打穿60毫米装甲(距离不明),足够给绝大多数NRA坦克致命一击。要知道在本位面,仅仅德军自己承认被波军击毁的坦克就有217辆,这还是彻底损失的。要考虑到德军推进得非常顺利,而且德军可比NRA更细心地回收损失的每一辆坦克并仔细维修,NRA能做到这些吗?恐怕不行。因此恐怕NRA的装甲单位优势不但不能发挥出来,反倒会让波军多出一堆勇敢号装甲列车和奥利克来。

炮兵方面,NRA非但没有优势,反而可能居于劣势。波军拥有89门M1902 76.2毫米野炮,466门M1902/26(换了法国M1897的管子),1374门M1897,合计有一千多门75毫米野炮,反而比NRA多得多。波军还拥有大量的100毫米榴弹炮、120毫米野炮,254门105毫米加农炮、234门155毫米榴弹炮,重炮规模完全压倒了NRA。在轻型反坦克炮和防空炮方面,NRA也缺乏优势。

但NRA也有长处,他们似乎有更多迫击炮和对方没有的巴祖卡。这可以给他们在交火之中换取一定优势。

轻武器方面双方相差不大,但波军有一个弱点就是没有冲锋枪,但他们似乎有更多机枪。当然步兵也许会是NRA最大的缺陷了。其步兵单位的训练、士气和组织度都是整个军队之中最差的。

总而言之,如果把1939年的德军用1947年的NRA取代,恐怕NRA无法在战争第一阶段达成有力的突破,无法深入波军后方地域,更遑论合围波军了。而波军如果顶住战争第一阶段,把9TP、10TP、14TP、47毫米反坦克炮,正在测试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什么的东西仿制出来,估计不需要英法出手,都能击败NRA。

部分资料来源:

user avatar

战前的波兰

陆军常备军数量直到1936年才被德国超过,长期位居欧洲第二,比苏德常备军都多;

39年9月1日,波兰有坦克840辆,比日本还多

波兰陆军装备在欧洲属于末流,但是跟日军一比,呵呵……

二战之前欧陆的陆军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太多,完全就是一个怪物房

连日军都能把国军按在地上摩擦,还想去和欧洲正面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比较1947年初的国民革命军(NRA)和1939年初的波兰陆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两个时期各自的背景、实力和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纸面实力,还受到战略、战术、士气、外部援助以及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 国民革命军 (NRA) 1947年.............
  • 回答
    想当年,1947年初的国民革命军,若是要和1937年初的日本帝国陆军硬碰硬,那真是一场天壤之别、胜负已定的较量。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聊聊武器装备。1937年,日本陆军的装备,虽然不能跟后来那些西方列强比,但在当时的亚洲,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他们有大量的九四式轻装甲车、九五式.............
  • 回答
    1947年初,国民党政府虽然名义上获得了抗战的胜利,但其军队的实际战斗力与1939年初的德军相比,差距犹如天壤之别。想要正面硬碰硬,结论无疑是难以匹敌。国民党军队的现状(1947年初):首先要明白,1947年初的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虽然国民党在名义上是胜利者,但其精锐部队在抗战期间损失.............
  • 回答
    1947年印巴分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国都经历了漫长的殖民统治后独立,理论上都站在了相似的起点。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国际地位上似乎都取得了比印度更为显著的成就,导致很多人认为印度“落后中国这么多”。要深入探讨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看到两.............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头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印度和中国各自的国情、以及国际格局。想象一下,要是1947年的印度真的选择了一条与我们熟知的历史轨迹截然不同的道路,那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当时的印度: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了。但这是个充满了阵痛的独立。国家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
  • 回答
    关于“如果德军1947年还没投降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引人遐想,但也极具推测性的历史假设。由于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与既定历史轨迹相悖的场景,因此以下的推演都建立在一定的逻辑推断和对当时国际局势的理解之上,力求展现一种可能但并非唯一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军1947年还没投降”意味着什么。 这通.............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3月20日31个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947例、无症状感染者2384例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公开数据和新闻报道,3月20日(2022年)这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并且当时各地疫情情况也较为复杂。然而,如果抛开具体数字的准确性,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确实是这样的数据量,以及可能各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