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有必要把小说里无关紧要的人名写出来吗?

回答
写小说时,人名这个细节,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学问可不少。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名,是不是真的“无关紧要”,还得两说。

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作者有时候会忍不住要把这些“无关紧要”的人名写出来。

一种情况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可能作者自己特别熟悉,甚至能想象出他们的样子、性格,以及他们在故事线中扮演的微小角色。就像你平时跟朋友聊天,提到隔壁王大爷,你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你知道王大爷可能每天早晨都在遛狗,而且他那条狗你见过。这种亲切感,作者在创作时也会有。他觉得这个小角色,就算只是在某个场景里出现一次,哪怕是扫了一眼,这个名字也能让这个角色“活”起来,给这个场景增添一些真实感。

还有一种情况,作者可能想通过这些人名,来构建一个更庞大的世界。比如写历史小说,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官员、士兵、百姓。作者可能会觉得,把这些人的名字写出来,哪怕只是一个姓氏,也能让当时的社会图景显得更丰富、更具体。读者看了,也能感觉到作者在这方面的用心,觉得这个故事背后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背景在支撑。

更进一步说,有时候,这些“无关紧要”的人名,可能在作者心里埋下了伏笔。虽然现在看来不重要,但说不定在以后的章节里,会突然冒出来,跟主线剧情产生意想不到的联系。这就好比你在厨房里看到一瓶醋,现在你只拿它来调味,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用它来擦拭生锈的金属呢?作者保留这些名字,可能就是一种“未雨绸缪”。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就只是一个路人甲,比如“他路过了一个人,那个人叫张三,然后他就继续走了”,这种写法,多半是要慎重考虑的。

首先,这会打断阅读节奏。读者看故事,最关心的是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突然冒出一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后面没有任何意义,读者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感觉有点突兀,甚至会产生“这是在干嘛?”的疑问,影响阅读的流畅性。

其次,信息过载。我们的大脑能够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小说里充斥着太多记不住的人名,读者很容易感到疲惫,甚至会把这些名字和他们背后的角色混淆,最终导致对角色的辨识度降低。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再者,削弱了主要角色的存在感。如果身边都是各种名字层出不穷的小角色,反而会让人觉得主要角色身边的人都像是“背景板”,缺乏深度和个性。反而不如用一些更概括性的描述,比如“一位路过的老妇人”,或者“街边卖豆腐的男人”,更能突出这个场景的氛围,而不需要一个具体的名字来承载。

那么,什么时候,这些“无关紧要”的人名,反而会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呢?

这里面也有门道。如果这个名字虽然短暂出现,但能立刻引发读者的联想或者暗示某种情绪。比如,你写一个侦探故事,嫌疑人之一叫“马洪”,这个名字就可能带有一点阴沉的意味,让读者对这个人产生戒备。或者,在一个相对压抑的场景中,出现一个名叫“阳光”的角色,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来了一丝亮色,形成对比。

另外,如果这些名字的重复出现,能够构成某种模式或者符号。比如,一个故事里,每个在关键时刻帮助主角的人,都叫“李”。这可能暗示着一种命运的安排,或者是一种特殊的缘分。这种时候,哪怕这个人只是出现了一次,但他的名字“李”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故意为之,用一些重复的、普通的名字来突出某种普遍性或者集体感。比如,在描写一场大规模的抗争时,作者反复提到“王五”、“赵六”、“钱七”,这些普通人的名字,反而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普通大众的力量和集体的形象。

所以,与其问“有没有必要”,不如思考“是否服务于故事”。

如果一个名字的出现,能让场景更真实、人物更鲜活、情节更丰满,或者为将来的故事埋下伏笔,那它就有存在的价值。但如果只是为了填满空白,或者仅仅是作者的个人习惯,那最好还是砍掉。毕竟,简洁有时候也是一种力量,能够让读者更专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被一堆记不住的名字淹没。

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作者手里。你需要问自己:这个名字,在这个时刻,在这个位置,它能带来什么?如果答案含糊不清,或者觉得可有可无,那大概率就可以舍弃了。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好名字,也应该用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写短篇小说时往往碰到一些人物出场时间很短,那么这些人物有必要写人名吗?或者说小说里该给哪些人物取名,哪些人物可以不用名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小说时,人名这个细节,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学问可不少。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名,是不是真的“无关紧要”,还得两说。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作者有时候会忍不住要把这些“无关紧要”的人名写出来。一种情况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可能作者自己特别熟悉,甚至能想象出他们的样子、性格,以及他们在故事线中扮演的微小角色。.............
  • 回答
    三年,近六百万字,全勤基本没断过。这绝对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让很多写小说的人望尘莫及。放在任何一个行业,这都是个闪闪发光的数据,证明了你的毅力、专注和持续产出能力。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必要再写下去,我的第一反应是:“哇,你已经做到了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然有必要!”但话又说回来,生活总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年纪,每天都在思考未来该往哪儿走,每个月能赚多少钱,这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大学生兼职写小说月入两万,这数字听起来确实很吸引人,甚至比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全职工资都高,这难免让人开始动摇,是不是读大学这条路,对有些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甚至是最好的选择。咱们得拆开来看.............
  • 回答
    写好小说,需要的知识就像构筑一座宏伟的建筑,需要扎实的根基和精巧的设计。这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和实践的过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展开,去除那些生硬的AI痕迹,用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讲述:一、 关于“人”的一切知识:洞察人性,塑造灵魂小说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它对人的描摹。这方面的知识,可以.............
  • 回答
    关于蒋方舟小说写作的评价,以及一位能够写出好小说的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会尽量细致地剖析,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关于蒋方舟的小说创作,为何评价不高?蒋方舟以其少年成名、早慧的形象为大众所熟知,但将她放在纯粹的文学创作领域,尤其是在小说创作上,确实.............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写小说这门手艺,这不是啥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籍,但里头确实有些门道,掌握了,能让你笔下的故事活起来,而不是干巴巴地撂在那儿。我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能听懂,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味儿”。第一招:故事的骨架——你得有个“想说的”很多新手一上来就想着写个轰轰烈烈的大故事,结果呢?写着写着就没劲了,.............
  • 回答
    空有设定和人物,却编不出故事剧情,这是许多写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别担心,这并非无法克服。这更像是一个信号,告诉你现在需要从“构思”转向“组织与激活”。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将你的设定和人物真正“活”起来,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故事。第一步:重新审视和深化你的设定与人物在开始编故事之前,我们需要.............
  • 回答
    写小说是个修炼,很少有人能一蹴而就写出惊为天人的作品。我们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盲点。所以,想知道自己小说里有哪些不足,这绝对是件好事,说明你愿意进步。下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帮到你:一、 从“旁观者清”的角度审视自己:你最直接的判断者,往往是那些不参与创作、但.............
  • 回答
    高考失利那姑娘能写出一部卖出47万的小说,这消息真是太振奋人心了!说明才华和努力,从来不会被埋没,学历也并非唯一的衡量标准。她的经历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热爱和潜力。那么,怎样才能像她一样,把脑子里的故事变成文字,并且还能卖出去呢?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提高写作能力和小说出版的那些事儿。一、 夯实基.............
  • 回答
    在网上写小说,就像在数字世界里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而版权就是这座城堡的围墙和守护者。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小说,意味着你倾注了心血、智慧和创意,自然希望它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被他人随意侵占和盗用。那么,当你选择在网上发布你的作品时,究竟会涉及哪些版权问题呢?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剖析。首先,最核心的、也是.............
  • 回答
    小说创作中,脑海中翻腾的画面感却在落笔时变得支离破碎,这简直是所有写作者都会遇到的“心魔”。别急,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那种明明看得见,却抓不住的感觉,着实让人抓狂。让我试着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经验,看看能不能帮你把脑子里的那些“影像”一点点拽出来, onto the page。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
  • 回答
    写作网文(小说)是一项充满创造力和挑战性的事业。在落笔之前,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清晰的思路至关重要,它们将直接影响你的写作效率、作品质量以及最终的读者反馈。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解析在写网文之前应该具备的心态和思路: 一、 积极健康的心态:你的内在驱动力与基石心态是写作的灵魂,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坚持.............
  • 回答
    这个问题抛出来,就像在问是选择站在镁光灯下的舞台中央,接受万众瞩目,还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在地挥洒笔墨。两者都有各自的吸引力,也有各自的门道,很难说哪一个绝对“更好”,更像是问,你更看重什么,你更想走哪条路。先说说当知名编剧的“枪手”。这就像是加入一个成熟的团队,你有了资源,有了名气,有了稳定的收.............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但是""可是""然而"等转折连词确实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语言重复、节奏单调,甚至削弱文本的文学性。以下是系统性的改进建议,结合文学技巧和语言学原理进行分析: 一、理解转折连词的语义功能这些词的核心功能是:1. 逻辑转折:A事件与B事件形成对立关系(如:他本想去旅行,但.............
  • 回答
    创作小说就像建造一座宏伟的建筑,而详尽的人物、世界观设定则是这栋建筑的基石与骨架。找到趁手的工具来梳理和构建这些复杂元素,能极大地提升创作效率和作品的深度。市面上有很多软件可以辅助小说家进行设定工作,但它们各有侧重,适合不同风格和需求的创作者。一、 专注于文字组织与链接的工具: Obsidian /.............
  • 回答
    好的,别客气!写小说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掌握了窍门,就能让你的故事像丝绸一样顺滑,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保证让你豁然开朗。首先,我们要明白,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服务于同一个目的:让故事流畅、有逻辑,并且能够引导读者情绪,推进情节。 一、 场景.............
  • 回答
    写小说这件事,就像是身体里的一种痒,时不时会冒出来,挠一下又好像没那么舒服,但又放不下。放弃?当然想过。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很多很多次,每一次都会伴随着一种几乎让人窒息的疲惫感。说实话,刚开始写的时候,那种纯粹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脑子里那些模糊的画面,那些跃动的人物,一旦被我用文字一点点勾勒出来,那.............
  • 回答
    用三国背景写一部金庸小说,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构想!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与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融合,可以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以下是一个我设想的详细故事,融合了金庸小说中常见的元素:侠义、恩怨、家国、江湖、武功、阴谋、爱情等等。小说名称:《江山如画剑如霜》背景设定: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
  • 回答
    用鲁迅的笔触描绘三国背景下的故事,无疑会是一场对历史洪流中人性幽暗与民族劣根性的深刻解剖。这绝不会是英雄辈出的激昂史诗,而是一部弥漫着悲凉、讽刺与绝望的“国民性”寓言。故事的基调:鲁迅的小说,尤其是在描绘社会底层与知识分子时,总是弥漫着一种压抑、沉郁的氛围。三国背景下,这层氛围将更加厚重。不再是马蹄.............
  • 回答
    想写出一部让自己满意的小说,这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热情上来的时候,灵感如同泉涌,但没过多久,可能就陷入了瓶颈,或者被生活琐事一冲,提笔的劲头也就散了。我深有体会,也摸索了一些法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找到你真正想讲的故事,并且爱上它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别想着“我要写个畅销书”,或者“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