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
但论替代办法,
CT代替核酸检测是变差的一种
CT确诊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曹操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也就是临床研究上说的敏感性。
核酸就是理解为刘备好了。。。反正就是证据确凿才问斩。统计学里的特异性。
敏感性增高——特异性就降低——假阳性升高。
病区更加供不应求。。。互相传播
特异性升高——敏感性降低——假阴性升高
假阴性患者回家割离,传染更多人。。。
任何时候想要改变诊断标准,就会出现一个牺牲敏感性或者牺牲特异性的问题,两者不可兼得。
核酸的优点就是不错杀,检测时间节点早于CT,但从1月底说供应10w试剂盒以来,再没有消息,供应量还是成迷。
目前来说核酸检测就是最优的选项,但是还不够好。
先说结论:有道理,但并不一定值得推广。
这是因为——
而新型冠状病毒在呼吸系统的主要靶标在下呼吸道,所以痰液标本和肺泡灌洗液标本里病毒的滴度高,这时候检测阳性率会大大升高。但是很多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咳痰症状,这时候可能就没有痰液标本。而患者没有明显肺部受累的时候,也不会去做肺泡灌洗。而且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进行肺泡灌洗采样也是非常危险的操作,因为病毒滴度很高,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自身的感染。
教授的集中隔离的建议是非常好的,这也是武汉正在做的,需要推广到其他重灾区。
但是对于北半球流感季来说,肺部病变并不一定代表就是新冠病毒感染,阳性率并不一定那么高,其他地区可能更低。所以肺部CT有变化并不一定就是新冠感染,而且对于一个病例的确诊来说,实验室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能只是临床诊断。
只能说,CT辅助现有的疾病控制进行分流,是非常可取的。但是完全用CT替代核酸检测,不妥。
“集中”和“隔离”本身就是矛盾的。在医院拥挤排队被传染的概率最大,正因为如此,居家隔离才是比较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