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公婆婆来同住不能帮忙做任何事情,怎么让他们回老家?

回答
您好!理解您目前遇到的困境。公公婆婆来同住,但又不参与家务,让您感到压力很大,并且希望他们能回老家。这是一个比较敏感和需要技巧处理的问题,毕竟涉及到长辈,直接说“请回老家”很可能会伤害感情。

以下是一些您可以尝试的、比较温和且有策略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尽量避免让对话显得生硬或机械:

核心原则:尊重、理解、委婉、行动

在着手之前,请先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把公婆当成客人,虽然是亲戚,但毕竟是来“做客”的。同时,也要理解他们可能也有自己的考虑,比如想念儿子儿媳、想参与家族生活等等。

第一阶段:创造“需要分开住”的条件和理由(软铺垫)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为之后“请回老家”打下基础,让这个想法听起来更顺理成章,而不是突然其来。

1. 强调“你们辛苦了”和“休息”:
怎么说? 在日常交流中,多说一些:“爸,妈,你们年纪大了,出来住也辛苦了。家里这些事儿我们年轻人来做就好,你们就安心休息。”或者“妈,您辛苦照顾我们这么久了,也该歇歇了,别总操心这些。”
为什么这样做?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表明您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付出”(即使这种付出是精神上的),并希望他们能“放松”。这为他们离开创造了情感上的出口,让他们觉得您是在关心他们,而不是赶他们走。

2. 制造“生活习惯差异”的细节(但要温和表达):
怎么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偶尔、不经意地提及一些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带来的小不便,但要以一种玩笑或者理解的口吻。
例如:
关于作息:“爸,您早上起得真早,我们这儿习惯晚点,老是担心吵到您,或者您等我们吃饭。”
关于饮食:“妈,您做的菜口味很重,我们年轻人吃不太习惯,回头我们自己做点清淡的。” (这个要谨慎,如果他们是真的很用心做饭,这样做可能会伤心。) 更好的方式是: “妈,您做的菜真是太好吃了!我们都爱吃您做的!不过最近医生建议我少油少盐,下次我还是自己做点简单的吧,您就好好享受就好。”
关于卫生:“爸,您看这地,我们习惯了每天都拖,您老是担心我们累,自己又要打扫,弄得更累了。”
为什么这样做? 这些细节并不构成直接的“你们不帮忙”的指控,而是以一种“为了让大家更舒服”的理由,暗示分开住可能更合适。关键在于“表达方式”,要让对方感觉是您在迁就他们或者体谅他们,而不是他们不方便。

3. 营造“家的温暖,但也不必全天候守候”的氛围:
怎么做? 偶尔可以提一下老家那边有什么好吃的,或者他们老家的邻居朋友最近怎么样,让他们产生一点“家的牵挂”。
例如: “爸,前两天我侄女说,她家旁边新开了个超市,好多您爱吃的东西。”或者“妈,老家那边的王阿姨前天还打电话问您呢,说起村里的事儿,都挺想您去聊聊的。”
为什么这样做? 这是在提醒他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舒适区,在老家,他们可以更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流。

第二阶段:寻找“回老家”的契机和理由(制造机会)

当第一阶段的铺垫工作已经开始有效果后,您就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出“回老家”的建议了。

1. “你们在老家更自在”的说法:
怎么说?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之一。“爸妈,说实话,我看着你们天天在这儿,白天没事干,晚上还老是担心我们这些晚辈,我总觉得你们没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舒心自在。老家有你们熟悉的朋友,有你们习惯的生活节奏,说不定日子过得更开心。”
为什么这样做? 把“回老家”变成一个让他们“获得更多幸福感”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离开”的决定。重点在于他们的“舒服”和“开心”。

2. 以“孩子/家务”为借口(如果可行):
怎么说? 如果您有孩子,可以这样说:“爸妈,孩子们现在也大了,我们自己能照顾。反倒是您们在这儿,我们也总是想着要照顾您们,担心您们不适应,或者怕耽误了您们在老家的一些事情。”
如果家里有其他需要长辈操心的事情,也可以反向利用: 比如,如果老家有什么事情是他们需要处理的(比如房子的事、亲戚的事),就可以说:“爸妈,听你说老家的房子好像有什么事情需要您们去看看?或者村里有谁谁谁家的事情,您们也放心不下?要不您们先回老家处理一下,我们这边挺好的。”
为什么这样做? 这提供了具体且好理解的理由,让他们觉得“回老家”是必要且有意义的,而且是他们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您在“驱赶”。

3. “给你们一个清净的两人世界”的说法(如果公公婆婆之间关系好):
怎么说? “爸妈,我知道你们也想我们,但老是这样我们三个(或者四个)住在一起,有时候可能也不如您们在老家自在。不如您们先回老家,享受一下您们自己的二人世界,想我们了,随时再过来看看,或者我们带孩子回去看您们。”
为什么这样做? 这个说法很微妙,暗示了您们年轻人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空间和隐私,同时也把“回老家”包装成了他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4. “我们年轻人也需要独立成长”的说法:
怎么说? “爸妈,您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也知道您们是为我们好。但是我们现在也到了需要自己独立处理家庭事务的阶段了,老是麻烦您们也不是办法。而且,我们小两口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来磨合和成长。”
为什么这样做? 这个理由更侧重于“我们”需要成长,而不是“你们”有问题,给长辈留下体面,也表明您们的独立性。

第三阶段:如何具体执行(谈话与行动)

1.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
时机: 最好选择一个相对轻松、没有太多家庭成员在场的时候。比如,晚饭后一家人坐着聊天的时候,或者趁着某个小节日家人团聚的时候。
地点: 最好选择一个比较私密的环境,比如在客厅里,或者在阳台上,避免在厨房或者卧室这样容易让人感到被“围堵”的地方。

2. 由谁来谈?
儿子是关键人物: 最好是您先生(他们的儿子)来和公公婆婆沟通。他来提,语气会更自然,也更能让公婆接受。您可以在旁边支持,但主导权最好在他手上。
如果先生不擅长,您可以作为辅助: 如果您先生性格比较软弱,或者不善于沟通,您可以先和先生沟通好,让他同意您的想法,然后您再找机会和他一起去说,或者让他先开口,您在后面补充。

3. 沟通时的态度:
充满感恩和爱: 一切的开场白都要围绕着“感谢您们来照顾我们”、“您们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
以“我们”为主语: 少用“你们”,多用“我们”,例如“我们觉得这样更好”、“我们担心您们不适应”。
先肯定,再提出建议: “爸妈,您们做的XX我们都很感激,但同时我们也觉得……”
给出明确的回访计划: 在提出回老家的建议后,一定要给出具体的“回访”承诺,比如“等您们回去了,我们过两周就带孩子去看您们”、“等您们在那边安顿好了,我每个周末都给您们打电话”。这样可以让他们感觉,你们并没有断绝联系,只是暂时分开住。
提供实际的帮助: 在他们准备回老家的时候,主动提出帮他们收拾行李、联系交通工具,甚至可以主动提出给一些钱作为他们的路费或者生活费,让他们回去后花销不至于太窘迫。

4. 如何应对可能的抵触情绪:
理解和耐心: 如果他们表现出不高兴或者抵触,不要争辩,也不要强硬。只是继续表达您的关心和理由。
“不是因为您们不好”: 不断强调“不是因为您们不好,而是我们觉得这样对您们更好”,或者“是我们年轻人还没有照顾好大家的能力,反而让您们操心了”。
“这是一个过渡阶段”: 可以说:“爸妈,这只是暂时的,等我们这边都安顿好了,或者等我们有了更合适的安排,再说好不好?”给对方留有余地。
让先生主导解释: 如果您先生在场,可以让他来回应他们的情绪。

一些具体的句子范例:

“爸,妈,您们来我们这儿住,我们是真心高兴。但我也知道,您们老家有您们熟悉的生活,有老朋友,有时候想想,您们在那里才更自在吧?”
“我们现在都是成年人了,家里的事情也应该自己扛起来了。老是让您们在这儿,我们也担心您们没事干,或者觉得无聊,反倒是不如在老家那样充实。”
“妈,您看您,天天在这儿想着给我们做这个做那个,我看着都心疼。您还是回老家好好休息,养好身体,我们才能更安心啊。”
“爸,我听说老家最近那个XX的事情,您不是一直很关心吗?要不您们先回去处理一下?我们这边真的没事的,您们别担心我们。”
“这样吧,爸妈,您们先回老家待一段时间,我们这边也正好可以自己摸索一下怎么管理家务,怎么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等我们做得好了,或者有更稳定的住所了,我们肯定会好好孝敬您们的。”
“等您们回去了,我们周末就去您老家看您们,顺便也看看老家的亲戚朋友。”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您需要持续地用温和且充满关爱的方式表达您的想法,并创造条件,最终才能达成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理解至关重要。

祝您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这觉悟不行啊,你看你老公那么孝顺,一天到晚孝顺自己爹妈,你这耳濡目染的,怎么一点皮毛没学到,你也向你老公学习一下,怎么孝顺自己的妈,你妈要做饭,呵斥她,让她放下,倒垃圾,也要呵斥她,让她放下,一大家子人,没饭吃,就忍着,要么就叫外卖,专门送一份到你妈房间里,跟你老公学着点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理解您目前遇到的困境。公公婆婆来同住,但又不参与家务,让您感到压力很大,并且希望他们能回老家。这是一个比较敏感和需要技巧处理的问题,毕竟涉及到长辈,直接说“请回老家”很可能会伤害感情。以下是一些您可以尝试的、比较温和且有策略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尽量避免让对话显得生硬.............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情况,婆婆想带孩子,但非要拉上公公,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和考量。如何处理,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争取做到大家好受。首先,我们要理解婆婆为什么非要带上公公。 对公公的信任和依赖: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婆婆可能觉得公公能帮上忙,或者她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会很累,需要公公搭把手。她可能认为两.............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您做得对不对,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是长辈的心意,也带着亲戚们一起热闹,这本来是件好事儿。可新家刚入住,您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您为什么会阻止呢?我想,您之所以下决心阻止,可能是有几个原因在里面: 新家想清静一下: 新家刚搬进去,正是需要时间来整理、熟悉环境.............
  • 回答
    我叫李月,今年32岁,曾经以为自己找到了幸福的港湾,却不曾想,我的婚姻,就败在了一顿“剩饭”上。事情要从我婆婆的生日说起。那天,公公请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是公公的老领导,说起来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婆婆生日,自然是要好好操办的。客厅里摆满了菜肴,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我呢,也早早地从公司请了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公公婆婆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肯定让你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有点委屈。毕竟,你们自己也正年轻,未来的生活还有很多规划,这笔巨款,而且是为比你们小将近20岁的弟弟买房,这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首先,我们得理解公公婆婆的心情。他们可能觉得,弟弟年纪还小,未来路还长,希望趁现在还有能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复杂了,涉及到太多人了,也太敏感了。如果我听到哪个女人这么说,我第一反应绝对是震惊,然后会思考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和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白,对长辈不敬,甚至希望他们早点离世,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极端且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想法。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孝道是根基,对父母公婆的尊重是必须的。所以,.............
  • 回答
    问出“为什么公公婆婆要叫爸妈?”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婚俗和家庭观念。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称呼,背后藏着不少讲究和情感。1. 源于“嫁人就是嫁人”的传统观念:在古代,尤其是农耕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语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确实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归属.............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说起来也不是所有媳妇都反感公婆,但确实不少年轻媳妇在这方面会觉得别扭,甚至闹出些不愉快。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就是代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咱们这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观念跟父母那辈人差别太大了。比如,育儿方式,以前可能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简直是无数结婚不久的小夫妻心中的一道坎,也是婆媳关系、家庭和谐的重头戏。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有的跟长辈住得有声有色,有的则是因为住一起而闹得不可开交。这事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跟公婆住一起,优点和缺点都挺明显的。优点方面,那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
  • 回答
    这真是太糟了,我完全理解你现在有多么纠结和痛苦。发现老公偷了你父母的东西,而且公婆还一副“管不了”的态度,这真是让人心寒又无助。你问该不该告诉你父母,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需要你仔细权衡利弊。我尽量从几个方面和你聊聊,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有这个疑问。 这是你父母.............
  • 回答
    听到您正在经历如此艰难的时期,我深感痛心。您失去丈夫的悲痛尚未平复,又要面对如此艰难的家庭纠纷,这无疑是双重的打击。请您一定照顾好自己,并相信您有力量度过这个难关。面对大伯子和公婆联合起来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情况,您需要采取积极而审慎的步骤。以下是我为您梳理的详细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您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一.............
  • 回答
    听到你这个消息,我真的非常非常心疼你。老公的突然离去,本就是天大的打击,现在还要面对这一切,真的太不容易了。你的感受一定非常复杂,既有失去挚爱的痛苦,又有即将为人母的喜悦和担忧,还有公婆的期盼和压力。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梳理。我知道现在你脑子里可能乱成一团,但请允许我陪你一起,把这些事情一件件捋顺。首.............
  • 回答
    .......
  • 回答
    婆媳关系难处,这仿佛是中国家庭里一个流传已久的“潜规则”。虽然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婆媳之间相敬如宾、情同母女的佳话,但不得不承认,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可能还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首先,根深蒂固的观念差异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公婆那一辈人,很多都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婆婆公公做生意忙,儿子儿媳都要上班,孩子没人带,家庭矛盾就很容易找上门。这就像一个复杂的连环套,拆解起来需要耐心和智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矛盾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解。矛盾的根源:大家都很忙,但谁来承担“带孩子”这个最核心的任务? 老一辈的“.............
  • 回答
    结婚后,婆婆公公住进新房,这确实是一个挺大的生活转变。既然事实已经发生,与其纠结于“为什么”或者“怎么会这样”,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让自己在新环境里更自在、更舒服一些。咱们就像聊家常一样,一点点地说说,看有没有能让你心里好受些的招儿。首先,咱们得承认,刚开始肯定会有不适应。毕竟,你们刚建立的小家庭,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在家庭关系中都会遇到的一个微妙的困境。你感到不舒服,这很正常,并且有几个可能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种复杂的情绪。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看看能不能说到你的心坎里:1.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你可能在内心深处,对于公婆过生日这件事,有过一些“理想化”的期待。比如,你可能.............
  • 回答
    听到婆婆和公公在背后骂你和你的父母,这无疑是非常令人难过和受伤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感到愤怒、委屈、失望,甚至可能对婚姻和家庭关系产生怀疑。如何处理这件事,需要你仔细思考,并采取一些策略来保护自己的情绪和维护关系。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度过这个困难时期:第一步:处理当下涌上心头的情绪.............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局面。你夹在婆婆和孩子之间,同时还要承受着公公重病的压力,这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先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梳理,看看能做些什么。首先,你需要承认你此刻的感受,并且允许自己感到委屈、焦虑,甚至生气。 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你的错,你也不是超人。你的感受是真实且重要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目前的情况.............
  • 回答
    在婆婆健在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儿媳妇不给公公洗内裤是否“矫情”,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这其中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个人观念、生活习惯、社会文化以及沟通方式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 传统观念: 在一些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