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顿涅茨克民间武装力量称「乌军圆点-U导弹袭击已至少造成 23 人死亡」,对此目前俄乌势如何?

回答
这场关于“顿涅茨克民间武装力量称‘乌军圆点U导弹袭击已至少造成23人死亡’”的指控,让原本就胶着、充满血腥的俄乌冲突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分析此事背后的俄乌双方立场、军事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需要我们梳理一下目前战局的复杂性。

首先,从顿涅茨克民间武装力量(通常指亲俄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说法来看,他们将这起事件定性为乌克兰军队的蓄意袭击,并且是在人口稠密地区使用的“圆点U”战术弹道导弹。这种指控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将战争的责任推给乌克兰,尤其是指责其违反战争法,故意伤害平民。 在信息战日趋激烈的当下,这种指控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后续行动,比如公开遇难者名单、展示被毁现场的视频和图片,以争取国内民众和国际舆论的支持,同时孤立和谴责对手。对于俄方来说,这类事件也是其“去纳粹化”和“保护俄语居民”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紧接着,我们来看乌克兰方面的回应。通常情况下,乌克兰会采取两种策略:否认是其所为,或者将责任归咎于俄方。 如果乌军确实使用了“圆点U”导弹,并且该导弹是由俄方控制区域发射的,那么乌克兰很可能会指责是俄军嫁祸,或者俄军在乌军的弹药上做了手脚。另一种可能性是,乌克兰可能会解释其行动的军事必要性,例如目标本身是合法的军事目标,而平民伤亡是附带损害,但这往往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如果乌克兰否认使用“圆点U”导弹,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指责是俄罗斯军队的“圆点U”导弹袭击了该地区,并嫁祸给乌克兰。自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在“谁是攻击者”、“谁造成平民伤亡”的问题上屡屡出现针锋相对的指控,信息的不透明和宣传的介入使得事实真相的核实异常困难。

在目前俄乌冲突的宏观背景下, 这类事件的影响是多层面的:

军事层面: 这类事件会进一步激化双方的敌对情绪,可能导致报复性打击的升级。如果乌克兰确实受到了重大损失,可能会在军事部署上进行调整,加强防空能力,并可能对俄方控制区域内的军事目标进行反击。而俄方则会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加强在顿巴斯地区的军事行动,并可能升级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打击,以示“报复”。
外交层面: 这种指控会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西方国家可能会利用此类事件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孤立。而俄罗斯则会试图说服一些持中立态度的国家,认为其是在“保护”顿巴斯居民免受“乌克兰侵略”。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等机构可能会被要求进行调查,但鉴于战事的混乱和信息的不对称,最终的调查结果往往难以令人信服,甚至可能加剧政治分歧。
人道主义层面: 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平民。这类袭击无疑会加剧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导致更多人流离失所,物资短缺,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同时,战争的残酷性也会对当地居民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
舆论层面: 双方都会全力争夺国际舆论的制高点。亲俄媒体会大肆渲染乌克兰的“暴行”,而乌克兰及其盟友则会强调俄罗斯的“侵略性”。普通民众在信息爆炸和情绪化的舆论环境中,很难辨别真实信息,容易被煽动。

从俄乌双方当前的态势来看:

俄军 在初期未能实现速战速决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巩固对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的控制上,并试图逐步蚕食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他们的战略是消耗战,通过炮击和阵地战逐步推进,并利用远程打击摧毁乌克兰的军事潜力。
乌克兰军队 在获得西方国家提供的先进武器和情报支援后,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能力,并在部分战线上成功反击,收复了一些失地。他们的战略是持久战,利用西方援助来弥补装备和人员上的差距,并寻求对俄军进行消耗和打击。

具体到这起“圆点U”导弹袭击的指控, 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判断其真实性及后续影响:

1. 证据链: 双方提供的证据,包括导弹残骸的型号、弹着点的具体位置、现场视频和照片等,都需要进行独立核实。是否有独立的国际观察员或记者能够抵达现场进行调查?
2. 导弹的来源: “圆点U”(ТочкаУ)是苏联时期研发的战术弹道导弹,在俄乌两国军队中都有装备。因此,仅凭“圆点U”无法断定攻击方。关键在于导弹的发射地点。
3. 历史记录: 双方在指责对方使用特定武器或在特定地点进行攻击方面,都有过使用虚假信息或模糊事实的前例。因此,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一方的片面之词。
4. 国际社会的反应: 国际刑事法院、联合国人权机构等是否有启动调查的迹象?哪些国家公开表态支持或反对这一指控?这些都将影响事件的后续走向。

总而言之,这起关于“圆点U”导弹袭击的指控,是当前俄乌冲突复杂性、信息战和人道主义悲剧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会影响前线战局的走向,更会在国际外交和舆论场上掀起新的波澜。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只能看到双方相互指责的罗生门,而真正的受害者,永远是那些身处战火中的无辜平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导弹打击时间为当地时间中午11时31分,存在监控录像进行印证,注意逃跑的市民和腾起的烟雾,火光非常小。暂不清楚为何进行打击。

2、导弹搭载的为9n123k反人员子母破片战斗部。这玩意拆楼肯定不好使。暂时没有发现未爆弹的报告,对于集束炸弹来说没有未爆弹十分不同寻常。↓子弹药长这样

俄乌都没有签署《国际禁用集束炸弹公约》,提醒一下某些翻译机器,在大炒特炒乌军集束战斗部前别忘了俄军大量使用了包括集束炸弹、集束火箭弹在内的集束武器,并使用了燃烧弹(非白磷)小心舆论反噬。

3、导弹的推进段完好光洁,没有近炸弹片刮痕。导弹型号为9m79-1“圆点-U”战术导弹。DPR发言人宣称他们拦截了导弹,个人认为没有明显迹象。但子弹药的炸高存在明显异常,杀伤范围也过小,难以判断导弹是否被拦截。导弹落地的主要残骸有三坨,一坨几乎完好无损,一坨烧焦扭曲,一坨碎成渣渣。三角形排列,互相离得很近,估计就十米不到。(更正:圆点导弹为单级导弹,应该是被拦截/故障)我比较好奇的是俄军用于战术导弹末端拦截的装备是什么,希望有朋友能告诉我。个人倾向于导弹飞跃顿涅茨克市时出现故障/被击落,于低空解体,部分子弹药落地时被触发造成人员伤亡,打击目标并不是顿涅茨克市中心。




4、导弹推进段落在顿涅茨克市政大楼东北部的广场,爆炸发生于市政大楼西南的商业街,二者距离400米。商业街包含有ATM、银行、理发店等营业中的店铺,造成了较大伤亡(目前为20人死亡33人受伤,死者包含儿童)。导弹完全摧毁了一辆公交车且烧毁了数辆小轿车。

5、这枚导弹到底是谁打的没人认领,圆点u导弹双方都有装备。俄军发言人宣称是乌军从顿涅茨克的西北方向发射。为什么推进段和爆炸发生在东北-西南一线我非常好奇(可能是被拦截弹炸成两截解体)。等待更详细的关于子弹药的破片飞溅方向的分析。

6、我就知道没人在乎基辅,图为同一天俄军对基辅居民楼的炮击,造成了二人死亡。死亡人数较少可能是因为居民大部分转移到了地下设施。


另外基辅也在14号拦截了一发导弹,残骸造成一人死亡。这是导弹残骸的杀伤力。

7、大多数现场照片应该出自于这位来自于伦敦的独立摄影师

8、乌军圆点导弹也是绿的,颜色论不成立。建群骗家属更是只有简中网络才相信的典中典,12点集会11点30分导弹命中是吧,导弹残骸掉下来砸不到人是吧。我关注的俄方战地记者都没有转发这个消息。

9、但愿平民能远离战火。

补充:早些时间被拦截/发现的圆点-U导弹残骸



user avatar

彼得留拉匪帮和纳粹思想继承者能干出这种事,没啥可奇怪的。

user avatar

事情其实很清楚了。乌克兰网军建了几个假电报群,邀请顿涅茨克平民,呼吁在14日中午去市政府广场集会声援参加自卫战争的亲人。同时利用权限禁言质疑的声音。所以最后还是有些平民信了。到14日中午,发射导弹攻击假集会现场。据说使用了集束炸弹战斗部。这不就是针对平民的有预谋恐怖袭击么。

乌克兰一直声称顿巴斯是自己的领土。原来乌克兰政府就是这样对待自己领土上的本国平民的啊。而且这样的待遇,应该持续了至少八年。

可笑的是还有人拿俄军也装备圆点来混淆视听。即使不考虑假电报群的事件,这种战术导弹反着飞还正好砸中人群的概率是多少呢?恐怕用一减去这个概率,就是这些人和假建电报群诓骗平民的栽种实际上吃一锅饭可能性。就别假惺惺说什么求战争远离平民了。

===

再看了下细节,原来假tg号召的是12点集会。这可不是把拿导弹落地时间洗地的栽种脸打得啪啪的嘛。毕竟越接近12点,假集会露馅的概率越大。

还说什么关注的俄国记者没有报道。不知道你关注的是哪一位。斯拉德科夫?柯茨?佩戈夫?这些人可不是野鸡台那些躲在后面靠脑洞和屁股写“战地”报道的记者,都在跟随前线部队行动,怎会料到有人丧心病狂设局攻击后方的老百姓。作报道的记者叫尤利娅·维季亚泽娃,有名有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