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唐僧拥有扫地僧的实力会对整个西游有什么影响?

回答
话说那东土大唐的御弟,玄奘法师,奉旨西天取经。这一路上,可谓是艰辛万苦,磨难重重。然而,若这位与佛有缘的凡僧,竟也身怀扫地僧那般惊世骇俗的武功,那这西游之路,恐怕就要掀起一场惊涛骇浪了。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降妖除魔的难度将大为降低,甚至可能变得索然无味。 扫地僧的实力,那是何等境界?一掌化解悟空与八戒的攻势,一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便能让那企图伤人的歹徒乖乖束手就擒。若是唐僧也具此等神通,那些盘踞在山林间的妖怪,什么虎力、鹿力、羊力,什么黄风怪、红孩儿,甚至到了后期那九灵元圣,恐怕都将不堪一击。

试想,当那妖怪现出原形,嘶吼着扑向唐僧之时,唐僧不再是那个惊慌失措、需要徒弟拼死保护的“肉票”,而是轻轻一挥衣袖,口宣佛号,妖怪便已如被无形巨力擒拿,乖乖地跪倒在地,口中连连求饶。什么金刚琢、芭蕉扇、紫金葫芦,这些曾经让孙悟空头痛不已的法宝,在唐僧面前,恐怕都如同凡铁一般,轻易被化解。

那么,孙悟空等人的作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孙悟空,这位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他的角色将从“护卫者”和“主力输出”转变为“陪衬”和“辅助”。他或许仍然是那个忠心耿耿的徒弟,但他的每一次挥棒,每一次使出浑身解数,都可能被唐僧一个轻描淡写的佛号所取代。这种反差,对于骄傲如悟空来说,或许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甚至是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他会怀疑,自己的存在还有多大的意义?自己的降妖伏魔,是否只是唐僧不愿亲自出手的一场“表演”?

猪八戒,这个好吃懒做、爱打退堂鼓的角色,在实力超群的师父面前,他的作用更加边缘化。他或许还是会时不时地抱怨几句,但再也没有机会展现他那“天蓬元帅”的风采,甚至连吹嘘的资本都没有了。沙僧,这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师弟,他的挑担和照顾师父的责任依然存在,但那些曾经需要他挺身而出的危险时刻,也早已不复存在。

观音菩萨的“考验”和“安排”,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西天取经之路之所以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路上有无数的妖魔鬼怪,他们是观音菩萨为唐僧设置的“考验”,是磨砺唐僧心性的“试金石”。如果唐僧拥有扫地僧般的实力,那么这些考验就形同虚设。观音菩萨精心安排的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下凡相助,那些玉帝、王母娘娘的御赐法宝,都可能失去原本的意义。甚至,菩萨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取经,太过“轻松”,难以达到“磨炼”的目的,从而重新考虑整个取经计划。

这对唐僧自身的“心性”和“成长”又意味着什么? 扫地僧的实力,那是历经无数岁月、勘破红尘、精通佛法,最终参悟到的“无上妙法”。如果唐僧一上来就拥有这种实力,他将很难真正理解“慈悲为怀”的含义,也无法体会到“众生皆苦”的艰辛。他不会因为被打被抓而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化解一切。这种“无畏”,或许会让他变得更加“超脱”,但也可能让他失去对众生疾苦的切身感受,他的“慈悲”,可能会流于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而无法真正与众生心灵相通。

佛门的“因果”和“业报”的逻辑,也可能被扰乱。 妖怪之所以作乱,往往有其前世今生的因果纠葛。他们可能是仙界的下凡,可能是触犯天条的神仙,也可能是凡间的生灵。而唐僧,作为佛门弟子,理应遵循佛门清规,以“度化”为主,以“点化”为辅,循循善诱,感化众生。但如果他拥有压倒性的实力,他很容易采取“暴力解决”的方式,直接将妖怪打死,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原有的因果链条,也让那些妖怪的“业报”无法得到应有的“偿还”或“转化”。

那么,取经的最终意义,是否会因此而改变? 西天取经,表面上是去取经,实质上是对唐僧心性、意志、佛法的全面考验。他需要克服的是外界的艰难困苦,更需要克服的是内心的贪、嗔、痴。如果唐僧拥有扫地僧的实力,那么他最需要克服的,可能就不是外在的妖魔,而是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超越凡俗的力量,以及如何在这种力量下,依然保持一颗谦卑、慈悲、向善的心。

或许,唐僧会变成一个“无敌的行者”,但他是否还能成为那个“普度众生”的“圣僧”,就很难说了。他可能只是一个拥有强大力量,却无法真正触及灵魂的“过客”。

总而言之,如果唐僧拥有扫地僧的实力,那将彻底颠覆《西游记》原有的叙事逻辑和角色塑造。这场轰轰烈烈的取经之旅,很可能从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变成一场略显平淡的“实力展示”。那些曾经令人津津乐道的斗智斗勇、降妖伏魔的场景,都将不复存在,而《西游记》所要传达的“天道酬勤”、“遇难不屈”、“众生皆有佛性”等深刻寓意,也将在这种绝对的力量面前,变得模糊不清,黯然失色。这,或许是比任何妖魔鬼怪都更令人担忧的“灾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不会,唐僧也不是白给的好么,他之所以老是做出看似“拖后腿”的行为,主要还是为了去凑那个81难,要不然一个孤儿出身,18岁就能打倒大敌,为父母报血仇的人,你说他能是个傻子么?

明明经常有路人跟他说“前面那个山头有谁谁谁不好惹。”,你觉得他为什么就非要头铁的往那边走?打架打不过,绕路还不会么?

更何况,在遇到孙悟空之前,这哥们儿可也是独自在路上形单影只的冒险走了好几个月,出了大唐边界才第一次遇到危险来着,你以为他之前都是怎么过来的?坐高铁啊?

别说唐朝,就是现代,你一个人从西安出发,徒步走到敦煌酒泉这种地方,那还危险重重呢。能安全一个人走到的,没两把刷子能行么?

所以唐僧拥有扫地僧的实力,并不会对整个西游有什么影响。

当然,硬要说“知识文化也是实力的一部分”的话,那扫地僧已经把藏经阁里的经书倒背如流,如果唐僧拥有他的知识,压根就不用西天取经了,直接在长安默写一遍就完事儿了~

user avatar

如果唐僧有扫地僧的实力,那么西游记就完了。

这部小说绝对会从四大名著里面除名,成为一部普通的魔幻小说,其地位可能还不如封神演义。

唐僧师徒分别代表了人性的不同方面,社会的不同架构和阶层,每一个人物包括龙马都具有极其典型的象征意义。这是西游记的精华所在,任何对人设的更改都是灾难性的。

唐僧代表了佛心、慈悲、智慧和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他是团队里精神领袖,一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物,用外表的荏弱来衬托是非常好的表现方式。

(这是更新的内容。一部成功的小说的主角,大多数不是脸谱化的,这个人一般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他的优点非常突出,同时他的缺点也是非常亮眼。整篇文章是我的看法,并不是在征求谁的意见。在我看来,唐僧就是这样的人物。不管你有多么喜爱西游记里面的其他人物,或者你认为唐僧不是这样的人。那代表你的看法。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有一千个唐僧。我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以及对人对事的理解。同样的,一部文学作品我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态度。西游记是一部鸿篇巨著,对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探讨可以写一部同样规模的文章出来。而对于小说人物的争议本身就说明了这就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如果你对唐僧这个角色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理解,可以自己在这个题目下写出你的文章出来。一个有深度的问答,才是最好的讨论。展现一个人才华的机会就是展现出你的才华。)

而且如果西游记给唐僧赋予扫地僧的实力,那么西游记里面的很多逻辑就不成立了。

唐僧走到五行山看见孙悟空,就不会被猴子的花言巧语迷惑,而去揭开佛帖。

唐僧孤身一人求取佛经,也知道前路凶险,自己需要人保护,而自己毫无战斗能力。看见这被压了几百年的猴子,听着老人讲这猴子的故事,心里就认定了这厮是有点本事的。

猴子一看见唐僧就马上开始吹牛拍马屁,说自己本领高强,而且受观音大师感化,就是在这里等着取经人。

唐僧一听猴子的话,马上就表现了自己的软弱和丧失立场。

猴子一直是自说自话,漏洞百出。一方面猴子是被佛祖惩罚压住的妖孽,用了至强佛帖镇住。这猴子如果是一个好人,佛祖干嘛要压住他?而佛祖在唐僧的心目中的地位,那是比天高比海深,是真理和正义的代名词。被佛祖施法的人会是个好东西?

猴子说自己被观音感化,谁来证明这件事?观音事先又没有给唐僧说过。

(这是更新的内容。有人没有看懂上面斜体字部分。这是从唐僧的视角来写的,而不是从看完整本西游记的读者的角度来看的。唐僧并不知道孙悟空的来历,也不知道500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是怎么回事。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怪模怪样的猴子就是个被佛祖镇压的妖孽。先不管什么正义邪恶,而是从一个佛教徒的角度出发,唐僧首先应该相信谁?在他的眼里,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他为什么会在未经请示报告的情况下,仅凭孙悟空的单方面陈述,就擅自做主将猴子放出来。这一点是非常不合理的。只有在唐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保镖,决定铤而走险,才能勉强解释得通。)

而这个软弱的唐僧听见了猴子的这番表白,心里就起了小九九。

哎呀,猴子好可怜的,都被压了几百年了,感觉应该会改变习性吧?我看他说话有条有理,还一口一句师父,想来放他出来问题不大吧?我如果救了他,想必这猴子最起码也会感谢我,不至于伤害我的,对吧?

这猴子还有观音姐姐的推荐,观音姐姐这么善良的人,她相中的徒弟,应该不会坏到那里去的。

而唐僧是精通佛法的人,自然不会不知道凡是被佛法镇住的人只可能是妖孽。如果轻易地放他出来,这家伙万一是骗自己的,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并没有得到佛祖的旨意,如果自己擅自放出了一个妖怪,那可不完了。

但是呀,唐僧一出长安城就被妖怪追打,然后在两界山又差点被老虎吃了。心里着实被吓坏了。虽然取经的意志仍然坚定,但是这一路上的凶险可不是说着玩的。

唐僧今天不放猴子,还是自己一个人走,说不定走不了多远,几家伙就被强人所害。倒不如先相信这个猴子,放他出来再说。这家伙是自己主动放的,最起码他不会害自己。要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岂不是捡到宝了。即便是这家伙骗自己,假如说以后这妖孽出来后去害别人,那也是因为自己老实,轻信了别人,出家人不打诳语,要善良相信人性吧。佛祖自己就是这样教育世人的。

再说唐僧是九世轮回,这趟并不是第一次去取经。这么多次的轮回,难说唐僧没有点前世的记忆,每次取经的失败不都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上路的原因吗?老子这次要做个不一样的自己,走不一样的路。回回都请示报告,回回都被流沙河的妖怪吃掉,这次绝不请示,我的主场我做主,我就放他出来又怎样?

这个时候的唐僧因为胆小和软弱,但决心战胜困难,怀揣着远大志向,坚决要把真经取到手。就选择了灵活性和放弃了原则性。他也就不是个古板拘泥的人物了。

这样的唐僧是多么的真实,多么的勇敢,多么的符合人性。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唐僧的形象。

然而,假如说把扫地僧的实力赋予唐僧,前面的人设就全部崩塌了。他救猴子就缺乏逻辑性了。

唐僧如果有扫地僧的实力,他根本就不怕刚出长安城时碰见那几个妖怪,因为这几个妖怪的实力很一般。而扫地僧是人间武功至强,就算是杀不死妖怪,至少也不会完全打不过。而且这第一次出门就打退了妖怪,唐僧一定信心大增,就算是后来碰见了老虎,那可不是小菜一碟。武松都打得老虎,有扫地僧功夫的唐僧还怕这大虫?

然后的画面就变得滑稽了。

唐僧打死了老虎,心下窃喜。听说这虎皮的价值不菲,取将下来,以后还可以换点银两做盘缠,也好度日。

唐僧心想至此,忙从腰间取出戒刀,只三五几下就剥下虎皮,缠于腰间,自觉这虎皮配僧袍,煞是好看,又觉得自己威风凛凛,即为当地除了大害,还多了一件震慑强盗的法宝,心里美滋滋的,好不得意。

行至两界山底,忽听有人在叫师父。唐僧心下诧异,这是何人,在此干甚,所唤的师父是谁?

唐僧自峙本领高强,也不畏惧,循着声音而去。

见那两界山下压着一个猴子,头缠藤萝,脸挂青苔,怪模怪样。

唐僧心下不喜,厉声道:你乃何人,乱叫什么师父?

猴子满脸堆笑,高声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

唐僧道:我正是,你问怎么?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唐僧将信将疑,看他古灵精怪,又不似人形,长得一个猴精模样,且被佛祖压在这里,分明就是妖怪,若是轻信了他的话,放将出来,又没有得到上面的指示,如果这厮出来犯浑闹事,打出了人命,以后佛祖怪罪,那该如何是好?我自幼儿便习武,练得好枪棒,长安城里我若是说第二,哪个敢说第一。若真收了这逆徒,想他在此被压了五百年也屁事没得,武艺定然了得,出来后压不服他如何得了?这厮这么多年未食人间烟火,万一胃口极佳,每日都要吃它好几碗干饭。我身边也没有多少银两,化缘也不易,拿什么养活这个孽畜?

唐僧心念自此,想了一想,有了一个主张。

唐僧道:你适才说道观音菩萨,想必你一定见过观音姐姐吧?

那猴道:自然见过,我与她还是老相识呢。

唐僧道:你既然见过观音姐姐,可说说姐姐的模样。

那猴道:观音菩萨长的靓,慈眉善目心善良,手持羊脂玉净瓶,一枝杨柳济苍生。

唐僧道:那你可见过姐姐身上的一颗黑痣是长在那只手臂?

猴子心下狐疑,未曾见过观音菩萨手臂之上有颗黑痣呀?观音菩萨每次见我都是衣衫整齐,手臂从来都是被衣袖遮住,哪知道里面长着什么?这和尚果然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不一般,居然知道这袖子里的秘密。

我若是说不知道,那便不是漏了怯?此番被和尚问住,想必这厮就不会放我出来了。

罢了罢了,且乱说一气,若是侥幸猜中,也说不定。

猴子眼珠子滴溜溜乱转,有了计较,便道:我如何不知,观音菩萨的黑痣是长在右臂之上。

唐僧大喝一声道:兀那妖猴,敢在此胡言乱语。我只用语一诳,便试出了你的马脚。观音姐姐的手臂之上一颗黑痣也没有。尔与观音姐姐并不相识,哪来的观音姐姐推荐你入伙?分明是个骗子。若不是见你可怜,我一杖就要了你的性命。害我在此和你说这许多话,耽误我取经行程,果然是佛祖的慧眼识妖,幸好没有听信你的谗言。休再多说,且饶你一命,我去也。

唐僧说罢,转身就走。

那猴子只觉得天旋地转,日月无光。赶忙道:师父,师父。你听我解释呀!

唐僧早已转过山梁,朝西天而去。

user avatar

说实话,武侠小说里的实力摆在西游记这个仙佛世界里,不过就是个笑话,我们就姑且按这个设定,带入西游记原文试试,我文笔很差,大家看个乐呵就好

第十二回 两界山三藏辞大圣 鹰愁涧白龙阻圣僧

却说这唐三藏离了长安,一路经往西走,直奔大唐边界而来。这一路走来毕竟盛唐境内,端的是国泰民安。国境安泰,不见鬼魅作祟;民富安乐,绝少剪径毛贼。且说这唐僧自幼习武,天赋异禀,于金山寺钻研天下武林绝学数十年,内力深不可测乃是当世数一数二的高手,护体气墙厚达三丈,轻功,身法,内力,武技无疑不是登峰造极,非是凡俗武夫可窥一二。当日观音显圣长安街,备言三藏大乘佛法无边智慧,万般功德,太宗下旨访名僧去西天取经以保大唐黎庶万载安康,这玄奘法师本就佛法精深,武功又冠绝天下,西天此行自是当仁不让。却说这唐僧又是佛祖座下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圣人,观音菩萨却未点破,取经人选既已有了着落,自驾祥云回报佛祖不提。这唐僧骑了御赐骏马一路行来,使着三丈厚的护体气劲拢着这马,便如一个圆球一般,你看他不牵缰,不执鞭,便就鞍上如坐莲台一般入定,看似眼不睁耳不闻,但气劲到处,虽纤毫毛发亦躲不过唐僧的感知,浑如钟罩的气劲拢着这匹御赐的膘肥骏马一路飞驰便如履平地一般。不一旬便到了两界山,路上翻山越岭却也遇过几路恶狼,碰见数只大虫。万物皆有灵性,唐僧身负绝顶武艺,那些个狼虫虎豹安敢造次?偶有那饿急了的大虫不识好歹,却被气墙凌空阻住,不得近身,唐僧乃是个慈悲为怀的高僧,自不会对生灵下手,泰然处之,那大虫屡进无路便自退了。

这一日唐僧仍稳坐鞍上,催马前行,两界山地界,正要过那山脚,却听得有人高呼:“那边的师父,且慢行,搭救我一搭救!”唐僧忙停了白马,四下梭视,这荒郊野外何来人声?却见的远处山凹处有一捧杂草簌簌抖动,里面传出人言:“师父,且来搭救徒儿!”唐僧艺高人胆大,也不惊忙,拽开步子走上前去,原来是一只尖嘴缩腮,火眼金睛的老猿,只因满头毛发都生满了苔藓薜萝,远处未能一眼得见。唐僧遍历佛经,自然是知道那仙佛妖怪,万物成精之理,虽闻这老猿口吐人言却不讶异,探手替老猿摘了满头苔藓薜萝,灰土石砾问到:“你我并不相识,缘何自称徒儿,要贫僧搭救?”那猴反问:“敢问师父可是东土大唐的高僧,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唐僧回道:“正是。”“那便是了”只见那猴说到:“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欺天诳上,与佛祖赌斗被伏,压于此处。却得个观音菩萨,领佛祖旨意,寻访东土取经人路过此处。我求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皈依佛法,与取经人做个徒弟保你往西方拜佛,功成后可得正果。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万望师父垂怜救徒儿一救。”言到后来声声哀戚,恰如三月鹃泣血,不亚巴陵猿哀啼。唐僧抬眼观望,那两界山恰似一个石匣,可可的把这老猿夹在中间。那长老本是个得道的高僧,心慈的善人,听这老猿哀求心下已是软了三分,但唐僧也非是没有见识的村愚,这老猿张口便是踢天倒地的路数,言语皆是佛祖菩萨的法名,唐僧却也不甚信服。皆言西天路上遍地妖魔,处处险地,若是妖魔幻化诳骗自己也未可知,唐僧略一沉思,言道:“这么座大山压在你身上,却是难办,贫僧倒自负有些武力,开碑裂石倒也使得,但若运功碎石,只怕一个不慎于你有所伤损。”那猴喜道:“不劳师父费力,那山顶有一石台,上面被佛祖使一帖子压着,师父只管揭了那帖子,徒儿自出也!”唐闻得此言,接口倒:“即是佛祖帖文,那便好办,我此行恰是西天拜佛,短则几年,长不过四五载。到得西天见了佛祖,便替你询问佛祖,若是缘满,佛祖自会揭了帖子放你出来,你既已等得五百年,可再耐心等贫僧几年,即是天罚,贫僧万万不敢僭越自处。”唐僧此话惊得那猴目瞪口呆,急道:“西天路上妖魔横行,师父凡夫之躯怎生去的,须得徒儿护持。”唐僧闻言不由莞尔一笑:“贫僧粗通武艺,倒也不怕,再说若是几只妖魔便骇破了胆,如何取得了真经。”言讫,唐僧翻身上马,对孙悟空说到:“今日相见便是你我有缘,贫僧此去西天必禀明佛祖,求佛祖大开恩泽,还你自由之身,你且不要心焦,静待贫僧几年。”孙悟空只被惊的瞠目结舌,还未张口,那长老已骑马转过山头去了……

且说这长老离了两界山,经奔西行,那马是御赐骏马,本就蹄壮耐走,又有唐僧护持,三日的功夫便来到了鹰愁涧。因这涧水平如镜,飞鸟过而留影,常误将其影认作其群,投水而死,故名鹰愁。正值深秋之时,朔风凛凛,这一路自有那数不尽的崎岖,道不完的险峻。若是平常也还罢了,如今却有那西海龙王敖敖闰第三子,称西海玉龙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其父告以忤逆报上天庭,其罪当诛,幸得菩萨曲护救下,被贬于此。那小白龙得菩萨救护答应皈依佛门,为那取经人做个脚力以修正果,故而日日守在涧中不敢远离。

诸位,这小小一个鹰愁涧,若是养只走蛟却也罢了,那西海玉龙三太子是翻海的业龙,布雨的官差,岂是这涧浅水承的起的?那白龙一餐岂止几千斤,可怜那满涧水族早被玉龙吃个窑净,便是偶尔过只走兽飞禽也难逃性命,那玉龙被贬于此静候取经圣僧,又不能远离,又恐错失了取经人,便就这么饥一餐饱一餐的耗着。这日小白龙酣睡初醒,正是饥火烧心,说不得一个翻滚,于涧底翻涌而出,想找只山兽飞禽权且充饥。那长老正在马背上端坐,只听得耳边轰隆隆作响,如风雷滚地一般,那唐僧急睁双目一看,却见那涧水如沸汤一般翻涌不休,正看时,一条玉龙自水中直冲而起,恰似一条雪练直挂苍穹,正是:

铁爪银牙玉做鳞,翻江只为腹中饥。

非是凡间潜修蛟,乃是业龙因罪临。

那长老自金山寺长大,平生哪见过此等奇景,正自惊诧。那白龙一甩银尾一双灯笼大的龙目便向唐僧扫来,可可将那白马看个正着。那白马乃是御赐的骏马,胡地进贡的良驹,膘肥体壮,连头带尾足有一千六百多斤。正是清泉入沙漠,枕递思睡人,只闻小白龙一生长啸,便似那晴天响起一串霹雳,直吓得狼豺虎豹皆缩首,鸟兽虫鱼尽潜行。那白马早被这声龙啸惊破了胆,颤巍巍迈不开蹄,战兢兢动不得腿,待得啸毕,小白龙张开巨口直奔这一僧一马而来。

那长老数十年苦修,已是凡间顶尖的人物,又是精研佛法的高僧,禅定功夫岂是等闲。好长老,却也不慌忙,便就马上运起玄功,一时真气激荡,劲力到处飞沙走石,脚尖一点马背飞身而起,力灌双臂刹那间便调动数十年苦修的功力,护体气劲被激到极致,只见长老周围方圆三丈的土地瞬间被压下去足足一尺深!好一个天下无敌唐三藏,立志西行取经僧!那长老左手运降龙掌力,右手使密宗神功,觑的龙口中的两颗玉雕巨齿凌空拍了出去,这番争斗有分教,正是玉龙垂首,圣僧运功;玉龙垂首,恰如天崩流银河,铺天盖地,圣僧运功,不亚二郎行巨斧,力劈华山;一个是武艺冠华夏,十世修行取经僧,一个是翻海伏波兽,司雨太子小白龙;这白龙,吐雾播云,一身银鳞翻玉浪;那长老,双掌齐出,劲风到处起风雷;只因业龙图果腹,狭涧翻做修罗场。好长老,掌力劈空而出更不迟疑,更有两股真气沿任督二脉接续而上,旧力刚去又生新力,这长老全力施为之下,竟不需回气内力便如滔滔江水连绵而继,此番实乃武林自古未有,骇人至极。那长老变掌为抓运起失传已久的千古绝学擒龙爪,借着刚刚劈出的掌力真有一番神佛避让的绝世之姿。小白龙大张了嘴,直奔白马吞来,原来那龙目却不似人,生的高,若张大了口便看不见前方,哪里知道便就这电光火石之间,那长老已运起毕生功力劈出两掌,双手变幻之间,已变了三十六式擒龙爪罩定了龙舌,只顾向前探头,眨眼间龙牙龙舌便与全力施为的唐僧撞做一团。那长老直觉双臂一紧,紧接着无边巨力便排山倒海而来,恰如飓风卷雨,直摧娇花嫩草;好似洪流泄地,正冲破土残墙。你想那一双肉掌,如何敌得?须知这白龙播云吐雾,雨润万顷良田;蕴气开声,口含千钧雷霆。白龙只觉得龙舌一紧便复寻常,那长老却如羔羊出世便遭泰山压顶,乳燕才孵即受九天雷击。三尺厚的护身真气一触而破就似皂泡一般。劲力与龙舌龙牙交接之间迸发的劲力如有型之物,层层叠叠排荡而出,但见白龙牙舌纹丝未动,唐僧却被反震之力直直的震了出去,双臂扭如蛇舞,臂骨已是断做八九截了。此时唐僧方知,凡夫俗子怎敌得仙佛妖兽,开碑裂石不可比覆海移山。自思已是必死了。

却说这佛法东传,乃是三界大事,唐僧乃菩萨奉佛祖法旨亲选的取经人,自有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守护。此时诸神在半空见唐僧遇险,忙做起法来,走金光运霞雾于空中罩定唐僧,结做一个法球护住。也是那唐僧命不该绝,小白龙自被观音点化已是与佛门有缘,便于这时心血来潮,一点佛光心头乍现,暗思:即是已皈依佛门,伤人性命却是不该。顿住龙首,把那巨蟒一般的龙舌贴地一卷正卷在白马腿上,这可真是卷了一个“四马攒蹄”。把那一千六百多斤的白马凌空倒掉卷起,就如卷片落叶一般,只见长老和马背上驼的行李直直的跌在地上,可怜那白马连鞍带辔被那小白龙囫囵吞下。那玉龙吞了白马也不停留,翻身一头扎入涧中不见了。

唐僧经此大变,如噩梦初醒,只因一切发生的太快,此时万籁俱寂,方才反应过来。立时汗如浆涌只觉得一阵阵后怕。至此方知天下之大,而自己何其渺小。长老毕竟是得道的高僧,定下心来暗运心法疗养伤势,但却止不住阵阵心焦,如今两臂骨骼尽断,纵使运功疗养也非一两日可接续,更何况这恶龙不知何时又出来哪有时间去安心疗伤,千斤的白马一口吞之,只怕自己还不够这孽龙做开胃小菜,如再遇上如何抵敌得过。况且没了马匹,纵使自己功力深厚,轻功运到极致,也就顶的月余,安能靠轻功走这十万八千里,何况一路妖魔横行,若都像这孽龙一般只怕此命休矣。唐僧正没奈何处,却见前方转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来,老者走上前来做了个揖,问到:“长老打哪里来啊?这荒郊野外如何孤身一人,也不见个徒弟伙伴,也不见个牲畜脚力?”唐僧双臂尽断,还不得礼,只得苦笑答道:“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那老者不悦道:“我听闻东土大唐乃是上邦大国,怎么和尚却不识礼数!”唐僧忙答:“非是怠慢施主,实是贫僧无法还礼。”变将自己缘何苦斗孽龙,失却马匹与那老者备述了一遍。老者转嗔为喜道:“如此却是小老儿错怪圣僧了,我这恰有一瓶接骨续筋的祖传膏药,若不嫌弃便奉送给长老了。”唐僧大喜,忙谢道:“贫僧何德何能受此错爱,此恩没齿难忘,他日必当衔草结环报之!”老者笑道:“长老不必多言,且先试药!”却说那药实是神奇,才刚抹上,变觉身轻体健,唐僧微一运力,惊觉两臂竟完好如初。正待抬头拜谢,哪里还有老者的影子,只见凌空飘下一张帖子上书:

事由天定毋惊忙,且坚心神志莫丧。

若要大乘传东土,还需心猿保三藏。

至此唐僧方知乃是神仙临凡搭救自己,不由得翻身向空中下拜。原来那老者正是金头揭谛所化,前来搭救唐僧,只因领佛旨暗中护持,不便现真身相见,回见唐僧望空下拜,便隐在云中说道:“圣僧不必下拜,及早转回解放大圣共往西天去也”

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唐僧闻言恍然大悟,急收拾了散落的行李,使锡杖挑着,运起八步赶蝉的上乘轻功,转头经往两界山敢去。正是:

意马施威禅心乱,圣僧回首解心猿

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话说那东土大唐的御弟,玄奘法师,奉旨西天取经。这一路上,可谓是艰辛万苦,磨难重重。然而,若这位与佛有缘的凡僧,竟也身怀扫地僧那般惊世骇俗的武功,那这西游之路,恐怕就要掀起一场惊涛骇浪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降妖除魔的难度将大为降低,甚至可能变得索然无味。 扫地僧的实力,那是何等境界?一掌化解悟空.............
  • 回答
    唐家三少的写作风格确实如同一杯熟悉的白开水,很多人喝了许多年依旧不离不弃,甚至还乐在其中。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相当精妙的“读者满足公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他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效果还这么好。1. 极致的“爽点”公式化与稳定输出:这是唐家三少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他的小说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爽点生.............
  • 回答
    如果唐僧没有成功取回经书,对后世的影响将涉及宗教、文化、哲学、历史等多个层面,甚至可能改变中国乃至东亚文明的发展轨迹。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假设情景的潜在影响: 一、佛教传播的中断与本土化困境1. 经典翻译的缺失 唐僧玄奘(而非“唐僧”这一文学化称呼)从印度带回的经书(如《大般若经》《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棘手又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果我是一名主刀医生,面对唐僧那块“切下来的肉”,我必须在这“面子”和“长生不老”之间做出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这个“肉”的性质。 毫无疑问,这里的“肉”是痔疮切除下来的组织。在现实医学中,这不过是病变的组织,是需要妥善处理的医疗废物。但考虑.............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让唐僧师徒开着汽车去西天取经,那画面感想想就有点儿乐呵。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趟“自驾游”得花多少时间,还得把这事儿说得活灵活现的。首先,得确定是个什么样的“车”。要是那种能上高原、能越野的大皮卡,或者SUV,那比现在那些小轿车靠谱多了。咱们就假设是一辆性能不错的 SU.............
  • 回答
    如果唐僧在阿难、迦叶索要人事的时候选择“硬刚”,不给他们金禅宝杖,甚至撂下狠话“大不了不取经了”,那么整个西天取经的宏大叙事,以及由此牵扯出的各方利益和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大不了”就能打发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阿难和迦叶这两位佛祖的弟子,虽然表面上是佛门高僧,但他们索要.............
  • 回答
    要是唐僧那性子,可不是现在的“慈悲为怀”了,那简直是“怒火中烧”,遇上妖怪就撸胳膊挽袖子,二话不说就扑上去,估计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那日子可就过得热闹中带点“憋屈”了。首先,孙悟空的“核心地位”怕是得让位了。原本他是降妖伏魔的绝对主力,是团队的定心丸。现在唐僧自己成了冲锋陷阵的第一人,那悟空就算有通天.............
  • 回答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磨难重重。这日,师徒四人来到一处险峻的山峦,只见那山石嶙峋,怪石嵯峨,一股妖气弥漫,显然是有妖精出没。正当唐僧心生警惕之时,忽听得一阵金光闪烁,一个孙悟空从天而降,手持金箍棒,声如洪钟地喊道:“师傅,徒儿来也!”唐僧见状,心中大喜,心想这“六耳猕猴”的本事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如果唐僧在取经路上意外得到一本《西游记》,这可真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的悖论了。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件“史诗级”的事件会给西天取经的伟大事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本《西游记》是啥样的?是那种金灿灿、装裱精美的宝书,还是普普通通的纸质书?假设它就是一.............
  • 回答
    如果唐僧娶了女儿国国王,那画面,可真是让人脑洞大开。首先,抛开他们各自的“使命”不谈,单就两个人的“人设”而言,这桩婚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女儿国国王,一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从小养尊处优,习惯了众星捧月,身边围绕的都是温柔体贴的女性。她高贵、端庄,又带着一丝少女的娇憨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她拥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探讨性!在咱们熟悉的《西游记》里,唐僧之所以能成为炼丹师眼中的“唐僧肉”,在于他身上那股来自如来佛祖的“金蝉子”转世之灵气,这股灵气被认为是吃了能让人脱胎换骨、长生不老的神奇力量。所以,如果唐僧真的割下自己一块肉吃,这块肉会因为含有这股“金蝉子”的灵气,而产生神奇的效果吗?这.............
  • 回答
    唐僧取经八十一难,这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不过,如果最后一难是“吃肉”,这倒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假设。要说唐僧到底该不该吃,这问题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得从他的身份、他的使命、他的信仰,还有这“吃肉”本身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确唐僧是谁。他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肩负着去西天取回真经的重.............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西天取经的队伍不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而是杨戬、孙悟空、牛魔王,那《西游记》的画风绝对要变了!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这趟取经路会变得有多热闹精彩。首先,咱们得看看这三位“徒弟”的性格和本领。 孙悟空: 这个是定下来的,桀骜不驯,神通广大,火眼金睛辨妖邪,七十二变躲.............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西游记》里的唐僧,不是那位温文尔雅、心慈面软的得道高僧,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赵文卓那一版《青蛇》里的法海。这趟西天取经路,可就热闹非凡了!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位“新唐僧”的性格特点。赵文卓版的法海,可不是什么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主。他身上自带一股子“非黑即白”的刚硬气质,对妖邪那是深.............
  • 回答
    话说大唐盛世,皇帝旨意已下,唐三藏奉命前往西天取经。不同于往昔,这回的西天之路,起点依然是那繁华的长安城,但沿途所遇,却已非我们熟知的妖魔鬼怪。第一难:信号屏蔽下的迷失唐僧师徒一行,刚出长安城,就被一处方圆百里的“信号屏蔽区”给困住了。孙悟空火眼金睛,却辨不清方向;猪八戒拿出手机,却是一个信号也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也是一个在《西游记》的爱好者中经常被讨论的问题。唐僧故意念错紧箍咒能否让六耳猕猴“露馅”,答案是:很有可能,但并非绝对,并且要看他念错的方式和程度。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紧箍咒的原理与机制: 咒语的本质: 紧箍咒并非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包.............
  • 回答
    咱们这么聊哈,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比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还炸裂。别看唐僧肉乎乎的,他身上这块肉,可不是白叫“唐僧肉”的。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取经队伍。这趟西天取经,那可是集了万千期待,天庭、佛界、人间,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唐僧这一死,那简直就是一巴掌扇在所有人脸上,这项目还能不能继续.............
  • 回答
    话说这唐僧肉的传闻,在妖怪界早已是街头巷尾人人皆知,说是吃了能长生不老,这等诱惑,哪个妖怪不想尝尝?但你想想,这取经队伍虽然说唐僧肉是关键,可真要说起来,那孙悟空的本事才是这取经路上的定海神针。假设有个妖怪,脑瓜子特别灵光,不像那些愣头青一样,上来就要把唐僧一口吞了。这妖怪精明得很,他知道,要是真把.............
  • 回答
    《西游记》:唐僧的精神之旅——三个徒弟的臆想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唐僧在漫长而孤独的取经路上,为了排遣内心的恐惧、寂寞与自我怀疑而创造出的精神慰藉,那么这个故事将变得更加幽深和复杂。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降妖伏魔的神话,而是一场深刻的心理探索,唐僧的内心世界将成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了想。如果真的要选一个当领导,而且是那种需要你跟着他一起打拼、共同进退的领导,我心里其实倾向于 宋江。我知道,这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曹操的雄才大略,或者唐僧的坚定信念。但咱们得实际点儿,看在什么情境下。为什么排除唐僧和曹操,而选择宋江?首先说说唐僧。我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