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周恩来 与天对弈,胜天半子
这盛世如你所愿。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1898年3月5日至今日整整124年。作为国士,万年难得其一,举世堪称无双。
从现在往回看,说句得周恩来者得天下,一点也不夸张。其原因并不是周恩来是什么天选之人,而是周恩来真正做到了每一个决定都立足于天下苍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决定是出于私人考虑。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如定海神针一般插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每一个决定都是在把发展轨迹往正确的方向引领。一手辩证法,一手中庸之道中西合璧炉火纯青,且做人刚正,坚持到底,圆而不滑。哪怕他的对手越来越强,甚至对上的是那天下最强之人,也亦然隐忍周旋,只为那人民的生活一切能向更好的一方轨迹走去。
他的一生可谓既精彩又正直且热血!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无双名士中的王者。如果把他的人生开成几局大棋,那每一步都精彩绝伦,惊险异常。
第一局——民国少年,江南麒麟,全能天才,审势王者。
早年的周恩来就迸发出了掩饰不住的光芒,出生于江南周氏可以说是民门旺族,但是因为他的父亲很早的将他过继个叔叔为嗣且生母和继母相继早逝。因此年幼的周恩来一早就会了处事之道。除此之外周恩来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甚至可以是逆天的天赋。
周恩来总理于1913年至1917年就读于南开中学。周恩来在学期间表现优异,尤其作文为学校创办人严修、张伯苓器之为“宰相之才”。学校特免了其学杂费,这是南开当时唯一的一个免费生名额。并且在校期间他害结识了他的恋人邓颖超,而这一眼便是一生。南开中学后周恩来旅日学习。
1919年南开大学创办后,周恩来回国并获准免试入文科学习,并于当年12月受张伯苓委托在修身班上向全校师生宣布南开大学教育改革大纲。在校期间亦然优异,并表现出了惊人的政治天赋和组织能力。但也因此在五四运动中化名伍豪积极组织参加革命的他遭到拘捕,效仿迫于压力不得不开除他,然而创办人兼校长严修特别为他和李福景设置了“范孙奖学金”派遣他们赴法深造。这二人也不负所望,一个是后来的国务院总理,一个是科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工程师。
出国留学的第一站就是法国。周恩来在这里建立了信仰并开始为之奋斗——建立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建的八个小组之一。可见高瞻远瞩,除此之外周恩来还在第二年与同样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邓小平结识,惺惺相惜成为终生挚友。并将将挚友邓小平拉进了小组开展共产主义事业。这一伏脉影直接响千里之后的中国。但我们现在先按下不表。
而后孙中山联俄容共,周恩来响应了,在混乱的国民政府军阀中选择站到了孙中山一边,并不是因为孙中山在诸军阀中最为强大,恰恰相反的是孙中山反而是众多军阀中较弱的一支。选择孙中山的理论看起来最为正确最有利于人民。
第二局——大革命,初露锋芒,审势王者
由于才能优异被快速提拔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主持建立主要由共产党骨干组成的“叶挺独立团”。
1925年1月7日,乘孙中山北上病重之机,粤系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率领3万兵力进攻广州。15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布《东征宣言》,组成东征联军10万人,于2月初分三路讨伐陈炯明。东征开始后,担任左翼和中路作战任务的杨希闵、刘震寰部都按兵不动,右翼由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为骨干、新装备起来的黄埔军校学生军和两个教导团3000人成为东征主力。这支军队先后攻下淡水、海丰,于3月占领潮汕地区。不料部队回师到棉湖时陷入敌军重围之中。连长、共产党员曹石泉和曹渊、许继慎等率部奋力作战,击溃陈炯明军主力林虎部,扭转了战局。营党代表章琰在战斗中牺牲。由于共产党员冲锋陷阵、勇猛杀敌,东征军被东江人民称誉为“为民众而牺牲之先锋队”。4月,东征军控制东江地区,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
通年六月,第二次东征开始,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兼第一军党代表,何应钦、李济深、程潜分任三个纵队纵队长。这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很快收复了潮汕两地,11月初收复了东江,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
在第二次东征的同时,国民政府派率部进击粤北连山一带的川军熊克武部,派陈铭枢率部进击粤南高州一带的邓本殷部。粤北迅速平定,熊军余部退入湘境。粤南初战失利,后以朱培德、李济深相继为总指挥,分兵四路进击,于11月20日占高州,29日克廉州(合浦)。1926年1月,第四军渡海登海南岛,收编了邓本殷军余部。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的胜利,统一了广东全境,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
期间兼任国民政府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副党代表,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
麒麟才子为孙中山打下来了广东这一片革命的基石,然而遗憾的是孙中山却没有享用的命数。孙中山1925年3月病亡了。他的继任者蒋介石可没有他的容人之量。蒋介石继任后很快便对赤化心存疑虑,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在整个事件里人们大多数都是两个选择,1表态对蒋介石效忠,2。而在此事件中看出端倪的周恩来很果断的辞去了政治部主任一职。到上海暂避锋芒。并在年底转往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积蓄基层力量。
第三局——国共内战,勾心斗角,地下的光!
其实以周恩来政治部主任的职位,和少将的军衔,他只要选择效忠国民党,效忠蒋介石。以他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国民政府高官厚禄,衣食无忧。但是他没有积蓄选择国民政府,鸡蛋和石头他选择了站在鸡蛋一边,不是因为他头铁喜欢碰石头,而是中国共产党这颗鸡蛋的理念更有利于人民,更符合周恩来天下为先的信仰!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迎接北伐军入城。同年四一二政变之后,国共合作破裂。8月1日,周恩来与朱德等人发动南昌起义,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4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常委会秘书长。11月返回上海,此后至1930年3月是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而这一局,也是周恩来一生中最历经磨难的一局棋。
棋局过于精彩未完待续...
谢安。谢玄。
当统治了整个大半个中国的胡族联合政权,号称87万的大军大举南侵时,是这对叔侄为汉民族力挽天倾,避免如南宋崖山之战那样,【神州陆沉】的悲剧,提前千年到来。
叔叔坐镇中枢,主持大局,侄子在前线统帅大军,冲锋陷阵,终于,做中流之砥柱,挽狂澜于既倒,打赢了这场史诗般的奇迹之战。
东晋尚书令:谢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风神秀彻】)
东晋冠军将军:谢玄 (公元343年—公元388年)(【芝兰玉树】)
他们面对的对手苻坚,是知人善任、雄才大略兼备的一代英主,在位前三十年的军政表现,即使比之后世如蒙元之忽必烈,满清之皇太极,亦不遑多让:
前秦天王:苻坚
苻坚本是前秦皇室的疏属,却能密结党羽,弑杀堂兄苻生,一举夺位,而后启用了国士无双之才王猛,事其如师长,委之重任,同时又任用吕婆楼、梁平老、权翼、薛赞等能臣,
君臣同心,整顿吏治,打压豪强,推动教育,创立太学,开发水利,劝课农桑,轻徭薄役,修建驰道,促进商业,让本是关中小国的前秦政权,国力迅速强大。
前秦丞相:王猛
王猛率军攻灭前燕、屡败前凉,一统中原地区。前秦军更攻取东晋的梁益二州,占据巴蜀汉中之地。
王猛死后,苻坚自掌国政,依仗强大国力,先灭前凉,再攻灭拓跋鲜卑的代国(后来北魏王朝的前身),统一中国北方,并南下夺取东晋的襄阳、彭城两大战略重镇,又派吕光西征,平定西域三十余国,此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版图之庞大已经远超曹魏,不亚于此前的大统一王朝如东汉/西晋。
其时中原英才云集,尽于前秦国都长安,所谓“杨槐葱茏,华车鸾凤”,竟有两汉开国气象。为了混一宇内,攻灭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举国之力,苻坚调集了号称87万的大军南征,狂傲喊出了“投鞭断流”的口号,称用麾下大军的马鞭,就能截断长江天险。
江南闻讯,一片人心惶惶,护国抗敌的重任,全压在了中枢的谢安和前线的谢玄身上,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
坐镇荆州的桓氏首领、西府军统帅桓冲,就认为谢安只是文臣,不明将略,大敌当前,还只知游玩闲谈,谢玄更是“不经事少年”,加上敌众我寡,此战必败无疑,叹息华夏民族从此要成为披左衽的胡族的奴隶了。
桓冲:【谢安乃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
然而,前秦与东晋交锋的多年战争中,晋军虽连失重镇,但对等兵力的交锋中却从未落过下风。桓冲的哥哥桓温,就在生平最后一战,公元371年的寿春之战,以逸待劳,大破前秦名将王鉴和张蚝,一雪枋头兵败之耻。
桓冲自己也曾在公元381年的竟陵之战,派自己的侄子桓石虔,击退秦将阎震侵攻,并将其生俘。
而谢氏叔侄负责的东线战场,财政准备,建立新军,军备整训,军队部署,皆由谢安决断,谢玄执行,建立起一支之后称雄天下数十年的精兵:【北府军】!
公元378年,秦将彭超率军6万,侵攻徐州,攻陷盱眙,击杀晋将毛藻,其他各路晋朝援军都畏敌后撤,35岁的谢玄率领北府军当先迎击,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先后斩杀秦将都颜、邵保,又分兵破敌浮桥,沉其辎重船只,最后将这支秦军一举歼灭,彭超仅以身免。
凭此战之功,谢玄也正式竖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和北府军的赫赫威名。
公元383年5月,桓冲率军10万北伐襄阳,却被救援的前秦名将慕容垂,用虚张声势的疑兵计轻易吓阻,就此撤军。之后,苻坚派秦将姚苌自益州领水军东进,慕容垂自东面西征江夏,将坐镇江陵的桓冲钳制得动弹不得。
前秦冠军将军:慕容垂
是年8月,苻坚以其弟苻融率步骑25万人为前军,自己领关中新征兵马12万人为后军压阵,骁将梁成统率5万最精锐兵马为前锋,杀向淮南战场。
谢玄调派部将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迎击梁成军于洛涧,晋军以一当十,如猛虎入狼群,竟将敌军一举全歼,光是确切斩首数就高达1.5万。
东晋征东将军:刘牢之
此战之后,秦军上下为之胆落,苻坚色厉内荏,实则早已全无自信,才有了在八公山的草木皆兵,终于在淝水主战场,面对谢玄率领的8万北府军,秦军竟是连一个战术后撤动作,被降将朱序大喊一嗓子,都能陷入混乱
谢玄则敏锐抓住有利战机,率领8000先锋刚渡完河就趁势掩杀,后续兵马次第跟上,斩杀秦军前敌主帅苻融,苻坚同样中箭负伤,秦军中枢一片混乱,士卒自相践踏,溃败奔逃,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尸沉淝水为之不流。
而丢盔弃甲、向北奔逃的大批秦军,更是风声鹤唳,草行露宿,在饥寒交迫和晋军的不断追杀之下,能活着逃回中原的寥寥无几,晋军俘获的器械、军资、珍宝堆积如山,牛马驴骡骆驼等牲畜多达十万余头。
大战结束,苻坚逃回洛阳,收集败兵只剩十余万人,战损比超过2/3,再难维持一个胡族联盟,压制其余各族野心家,鲜卑慕容垂、慕容冲和羌人首领姚苌等趁乱相继举兵,庞大的前秦帝国土崩瓦解,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擒杀于五将山。
苻坚这一败,输掉了前三十年的毕生功业,输掉了幅原万里的庞大帝国,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多个成语,成为千秋笑柄。最终盖棺定论,从气吞八荒的一代英主,沦为一意孤行,自大国灭的反面典型。
在国运垂危的时刻,力挽狂澜实现惊天大逆转,给予敌军歼灭性打击,直接打垮了一个强大帝国,中国历史上只此一例。
从此,将满40岁的谢玄,和34岁时打赢赤壁大战的周瑜齐名青史,“香囊未解”成了和“小乔初嫁”一般的佳话。【紫罗香囊垂覆手,芝兰玉树照庭阶。】
从此,谢安这位诗酒风流、潇洒自如、谈笑破敌的风流宰相,更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士子心生往之的人生偶像,魏晋风流的历史代言人。
李白诗云:【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伟哉,安公,状哉,玄帅!享有盛名,千古彪炳!
(也只有一知半解兼逆种思维如柏杨,才会在其著述信口开河,称「淝水之战是东晋侥天之幸,靠着运气打赢,谢安除了下棋悠游,故作潇洒,什么也没干。」竟也误导了许多人。)
之后,谢安花了一年时间,整合东晋内部,重新分配权力,平衡各方利益,更不惜让陈郡谢氏舍家为国,做出重大牺牲:让出中枢大权给宗室司马道子,并表示只要北伐成功,自己就将辞职,回会稽悠游林下,不问世事。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次年八月,东晋在东西万里的漫长战线上,发动了对中原的全面反攻:
东路的谢玄率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了徐州,兖州、青州、豫州。西路的桓氏西府军,同样出兵收复了司州、梁州和益州。
只用一年时间,东晋就拓土万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版图。而且,利用慕容垂的后燕政权和前秦政权的战争,东晋的兵锋已经推进到了河北地区的中心邺城。
只可惜天不佑华夏! 谢安本计划来年春水发后,东西并举,继续北伐,然而就在这之后不久,他便一病不起,享年66岁。
主政的孝武帝司马曜和执政司马道子,又否决了谢玄请求继续北伐的计划。不久之后,谢玄同样身染重病,不得不辞去军职,回了会稽休养,数年后同样去世,年仅45岁。
至此,不止是东晋王朝立国以来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告一段落。 汉人也同样错失了南北分立数百年中,最好的一次收复中原的良机,只因谢安的天不假年,谢玄的英年早逝。
惜哉,痛矣!
后世史书评价:【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
(本文部分内容,引此笔者好友【长乐夜未央】著述,此致感谢。)
原文链接:历史上哪个人让你觉得「他如果不死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而惋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