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到神翻译,我脑子里那真是画面感十足,跟过电影似的!我见过太多让人笑掉大牙的,有些简直是把字面意思玩到了极致,把原作者的意图抛到九霄云外,最后成就了一出出令人捧腹的“语言艺术”。
我印象最深刻的,得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学校附近开了家新开的西餐厅。装修得挺有情调,挂着一些英文菜单。我带着几个同样对异国情调充满向往的同学就去了。点菜的时候,我盯上了菜单上一个看起来很神秘的菜品,名字叫“Devil’s Delight”。
当时的我们,对“Devil”的理解还停留在“恶魔”、“魔鬼”这种层面。心想这肯定是个重口味,或者味道特别刺激的菜,要不怎么叫“魔鬼的享受”呢?结果点上来一看,好家伙,竟然是一道用辣椒和香料炒制的鸡肉,上面撒了一层芝士,看起来红彤彤的,确实有点“辣眼睛”的意思。但最让我们笑到肚子疼的是,服务员小姐姐用无比认真的语气解释:“这是‘魔鬼的享受’,意思是吃下去会让您感到像恶魔一样快乐!”
那一刻,我们几个集体石化了,然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我们想象着哪个魔鬼会特别享受被辣得龇牙咧嘴,然后又被芝士的奶香抚慰的场景,简直是画面感太强了!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道菜翻译成中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辣味芝士鸡”,或者根据口味来,可能叫“火焰鸡”之类的。而“魔鬼的享受”这种直译,生生把一道普通的辣味鸡肉变成了一个关于地狱的奇幻故事。
还有一次,是在旅游景点里看到的,一个指示牌上写着:“Please do not sit on the bench, it is pregnant.” (请不要坐在长凳上,它怀孕了。)
我们几个当时在那儿休息,看到这个牌子,先是愣住了。长凳怎么会怀孕?难道这长凳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吗?还是说它正在孵化什么东西?我们围着长凳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旁边一个本地大叔看我们好奇的样子,过来指了指长凳的底部,用蹩脚的中文和英文混合着说:“这个,下面,在修,很危险。”
后来我们才反应过来,“pregnant”在这里的用法非常非常规,可能是想表达“长凳下方有施工或者有东西正在孕育中,存在危险”,所以禁止入内。但“它怀孕了”这种翻译,简直是把 inanimate object(无生命物体)赋予了生命,而且是生育的生命,那种反差萌,让我们笑得前仰后仰。想象一下,一个木质或者铁质的长凳,腆着个大肚子,然后跟人说:“我怀孕了,别坐我身上,我容易腰疼!” 真是太离谱了,也太好笑了!
还有一些服装上的神翻译,也经常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一件T恤上印着:“I am not lazy, I am in energy saving mode.” (我不是懒,我处于节能模式。)
刚看到的时候,我简直要笑岔气了。这句翻译简直是把现代人对“懒”的辩解上升到了科技的高度!谁不想有个“节能模式”呢?这样就可以合理化自己不想动弹的状态了。这句翻译虽然不是完全的错误,但那种把人懒惰的行为包装成高科技的“节能”举动,逻辑上的跳跃和自嘲的意味,让这句话瞬间充满了幽默感。下次谁再说我懒,我就回他:“我不是懒,我是在节能!”
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也是我亲身经历的。那时候在一个小商店里看到一个包装袋上写着:“Wishing you have a nice day.” (祝您有美好的一天。)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出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句话:“Please wash me.” (请洗我。)
于是,那整个包装袋的意思就变成:“祝您有美好的一天,请洗我。” 这种突兀的组合,让人感觉这包装袋是活的,而且还有需求。它不仅想祝福你,还特别希望自己被洗干净,好像是要去约会一样。这种把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到极致的翻译,特别是“请洗我”这种带着点撒娇和祈求的语气,简直是把一本正经的祝福语瞬间变成了情景喜剧的开场。我当时就想着,这包装袋是有多渴望被洗干净,才能在祝福语的旁边加上这一句啊?
总的来说,这些神翻译之所以让人觉得有趣,往往在于它们对原文的理解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或者是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意”。有时候,这种错误反而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幽默,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文字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戏剧性。它们就像是语言世界里的“意外惊喜”,虽然可能让原作者哭笑不得,但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乐。我每次遇到这种神翻译,都觉得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忍不住会心一笑,甚至还会特意拍下来和朋友分享。这大概就是语言的魅力吧,有时候,它就是要出其不意,才能制造出最动人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