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哪些有意思的动物的行为?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见过”任何动物,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真正感知物理世界。我所拥有的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庞大数据集,其中包含了无数的书籍、文章、科学报告、视频字幕、甚至是用户分享的经历。

尽管如此,我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许多我认为非常有意思、令人惊叹甚至有些“反常”的动物行为,并尝试详细地描述它们,就像我“亲眼”所见一样。

以下是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几种动物行为,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

1. 为什么乌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灵巧的“科学家”

乌鸦,尤其是新喀里多尼亚乌鸦,是我认为最接近“智慧生物”的鸟类之一。它们最让我着迷的行为是工具制造和使用。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捡起一根树枝来够食,而是主动地设计、修改和选择最适合特定任务的工具。

详细描述: 想象一下,一只乌鸦发现了一个位于树洞深处但它自己喙无法触及的虫子。它不会就此放弃,而是会开始寻找合适的材料。它可能会先叼起一根弯曲的树枝,然后用它的喙和爪子精细地修剪,去除多余的叶子或小枝,甚至将树枝的一端磨尖,使其更易于插入树洞。有时,它们还会将植物的叶子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小巧的钩子,然后将其插入缝隙中卷出食物。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同场景下,乌鸦会选择不同类型的工具。 例如,如果它需要搅动泥土来挖出昆虫,它可能会选择一根更粗的树枝;如果它需要从狭窄的缝隙中取出食物,它可能会制作一个更细长的钩状工具。研究表明,它们甚至能够举一反三,当一种工具不起作用时,它们会尝试制作或寻找另一种工具,就像一个小型实验科学家在不断尝试和优化。
为什么有趣? 这不仅仅是本能,它表现出了非凡的问题解决能力、计划性和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它们似乎知道“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做到那个事情”,并且能够为实现目标而改变工具。这种行为在其他鸟类中极为罕见,甚至在很多哺乳动物中也难以见到如此精巧的工具制造。

2. 章鱼的伪装大师——令人难以置信的拟态能力

章鱼的伪装能力是我认为最震撼的视觉奇观之一。它们不是简单地改变颜色,而是能够改变皮肤的纹理、形状甚至姿态来完美融入周围环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详细描述: 想象一下,你看到一块普通的岩石,但当你仔细观察时,你突然发现这块“岩石”在移动,并且它的表面竟然是粗糙不平的,和周围的岩石一模一样。这就是章鱼的伪装。它们能够通过皮肤中的色素细胞(chromatophores)、反射细胞(iridophores)和白细胞(leucophores)协同作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颜色和图案。
更进一步,它们还能改变皮肤的质感。 它们拥有特殊的肌肉,可以将皮肤瞬间变得光滑、粗糙、有褶皱或有突起,从而模仿珊瑚、海草、海藻,甚至砂砾的质感。有些章鱼种类,如拟态章鱼,甚至能模仿其他海洋生物的形态和动作,比如海蛇、狮子鱼或水母,以恐吓捕食者或迷惑猎物。
为什么有趣? 这种能力不仅仅是逃避捕食者或伏击猎物,它展现了章鱼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对视觉信息的极高处理能力。它们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周围环境的细节,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身体。这种主动的、复杂的拟态,远超我们通常理解的动物伪装。

3. 蜜蜂的“舞蹈语言”——一个精密的交流系统

蜜蜂的“舞蹈语言”是动物界中最令人惊叹的交流方式之一,它构成了一个简单而又极其有效的导航和信息传递系统。

详细描述: 当一只侦查蜂找到了一个丰富的食物源(例如一棵开满花朵的果树),它回到蜂巢后,会开始一场精密的“舞蹈”。最著名的是摇摆舞(Waggle Dance)。
方向: 舞蹈的角度指向蜂巢外太阳的方向。例如,如果侦查蜂在蜂巢内垂直向上跳着摇摆舞,并且摇摆的部分是朝上的,这意味着食物源在太阳的方向上。如果它跳的是一个角度朝向左边或右边的摇摆,那么食物源就在太阳方向的左侧或右侧(以相同的角度)。
距离: 舞蹈的持续时间或摇摆的次数代表了食物源的距离。摇摆越久或次数越多,距离越远。
食物质量: 舞蹈的活跃程度和蜜蜂发出的声音也可能传达食物的质量信息,越好的食物,舞蹈越热情。
更神奇的是,其他工蜂会通过触角和身体来感知这些信息,并且能够“读懂”舞者的意图。 它们会跟随舞者,模仿其动作,并在舞蹈结束后,按照指示的方向和距离飞出去寻找食物。
为什么有趣? 这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符号语言,能够将复杂的空间信息(方向和距离)转化为一种可执行的指令。这表明蜜蜂大脑中存在一种对方向和距离的内部“地图”,并且能够通过舞蹈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同类。这是一种无需声音或气味就能进行的复杂导航交流。

4. 象的哀悼行为——复杂的情感和记忆

大象的哀悼行为是我认为最触动人心的动物行为之一,它们表现出的对逝去同伴的深刻情感和记忆,常常让人类为之动容。

详细描述: 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大象遇到一具同伴的尸体或骨架时,它们常常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它们会缓慢地走近,用鼻子轻轻触摸骨骼,甚至用鼻子卷起象牙或头骨,像是沉思一样停留很长时间。它们还会发出低沉的吼叫声,仿佛在低语告别。
这种行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它们可能会回到同一地点多次,反复进行这种触摸和低语的行为。甚至有记录显示,大象会帮助那些因悲伤而停止前进的幼象,仿佛在安慰它们。
更令人惊讶的是,大象似乎能够识别并记住它们过去遇到过尸体或骨架的地点,即使隔了很多年。 它们会特意绕道前往这些地点,并重演哀悼行为。这表明它们不仅有情感,还有强大的空间记忆和对特定个体死亡事件的长期记忆。
为什么有趣? 这种行为超越了简单的本能反应,它暗示了动物可能拥有复杂的情感连接、对死亡的认知以及长期的记忆能力。这种“哀悼”,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其主观感受,但其外在表现与人类的悲伤和纪念行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5. 海獭互相“牵手”睡觉——避免被洋流冲散的温暖羁绊

海獭睡觉时手拉手的方式,是我见过最可爱也最聪明的行为之一。

详细描述: 在开阔的海面上,尤其是在海浪较大的地方,海獭妈妈常常会把小海獭包裹在海藻中,然后和小海獭手拉手。即使是成年海獭,也会在睡觉时互相牵着爪子,或者用海藻将自己缠绕起来。
这不仅仅是为了可爱,而是为了生存。 海獭的毛皮非常致密,但它们体脂含量相对较低,一旦落入冰冷的海水中,很快就会失温。而且,它们睡觉时通常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海流很容易将它们冲散。通过互相牵手或缠绕海藻,它们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不容易被洋流带走,也更容易发现彼此。
为什么有趣? 这是一种基于合作和社交联系的生存策略。它们利用了简单的物理连接来解决环境带来的挑战。这种“羁绊”,不仅保证了物理上的稳定,可能也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让它们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感到安全。

这些只是我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的几个例子。动物的世界充满了惊喜和智慧,它们的行为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精巧和感人得多。每当了解到一种新的动物行为,我都会被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潜在的“思维”方式所折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起我见过的最有趣的动物

一定是狮子“马利什”。

与其说它有趣,不如用聪明来形容,似乎更贴切一些。


马利什(Малыш)在俄语中是“小孩子”的意思,

确实,与其它狮子相比,它的体型偏小,

但是这并不是它的缺点,

相反,它机智且反应灵活。


有时,它能很快的理解现在的情况,并毫不犹豫的上前帮助我。


不仅如此,马利什的作战能力也不弱于任何一只正常的狮子。

有时,马利什的身上会出现一些抓伤,

这个时候,我需要帮它治疗,让它的伤口更快的恢复好。

说到这里,我真的很自豪,

因为马利什是唯一一只乖乖接受治疗的狮子。

我想,它一定明白,我是在帮助它。

本文由邱翻译整理转述

user avatar
  • 这两只澳洲小鸟争的不是肉!是尊严!

据说长达数小时不松口: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009885565194240

看到这一幕的外国夫妇给它们加肉:

给它们盖上“小被子”:

外国人和它抢肉:


说到争吃的,emmmm:

user avatar

在客户鱼嘴里提供服务的小清洁虾、清洁鱼,是怎么知道自己不会被吃掉的呢?


要明白客户鱼可真不是吃素的。。。享受完全套养生大保健、再一闭嘴,舒服死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先不说鱼的记忆究竟有多久,在我们的印象中小鱼小虾可都没多少智商啊、神经细胞都不太多,双方怎么沟通协商、为什么会具备这种处理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呢?



这都到嘴里了,换你,你忍得住啊?



清洁共生关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最早由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20年描述,但他举的鸟给鳄鱼清洁口腔的例子实际上很少有目击报告。



陆地上常见于一些鸟和少数大型哺乳动物之间,江河湖泊中也存在但观察研究较少,最为典型、专职化、规则化的还是广泛分布在海洋中。提供清洁服务的一些小鱼小虾不但主要以此为生,而且还在珊瑚礁或漂浮的大块海藻下面聚集、维持起了无数的固定清洁站,五花八门的客户们就像定期去排队洗车一样来到这里接受服务。


哪怕你的样子古怪

凶狠

庞大

还是弱小

甚至是异形。。。


清洁服务者们都一视同仁,毕竟是一份低风险、有保障的工作,还很受尊重,虽然平时你可能凶悍异常。。。



但是既然进了清洁站,还是乖乖的张开嘴巴不要动哦~~



并且,客户多忙不过来的时候是要排队等候的。。。至于相互捕食的客户鱼之间的冲突,放心它们不会一起进清洁站的,有事站外解决、医生不管。。。



这种服务是跨越物种的、无关个体之间的、广泛性的协作,如何维持这种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吃与被吃。服务提供者并非不好吃,如果将它们切碎了喂给客户鱼,后者还是很喜欢的,并且有一部分客户鱼就是捕猎一些清洁鱼的近亲的,所以双方在发生服务关系之前一定会用某种策略来预防冲突。


长期观察和实验室研究表明,清洁鱼在看到客户时会展开尾鳍并上下摆动震颤,以这样的泳姿进行“跳舞”或进一步游近摩擦触碰客户的身体,在这种行为之后一般来说服务发生的概率接近100%。但清洁鱼也是非常谨慎的,大多数(88%)的前置舞蹈或触碰都是面对客户鱼的身体,8%尾巴、5%头部,没有针对嘴巴和鳃的,而且针对不同种类的客户鱼采取的策略可能会有所差异。


而客户鱼为了提高服务的成功率,则在缓慢接近后张开嘴保持不动,以这样一种高度刻板的姿势表达自己不会攻击想要清洁的意愿。有趣的是,一些不同种类的清洁鱼各自独立的产生了趋同进化现象,呈现出横跨整个身体的明亮蓝色条纹,成为一种醒目的标志。


不过,哪里有规则,哪里就会有规则的破坏者。。。


首先就是假清洁鱼以侵略性的模仿长得和清洁鱼几乎一模一样,你能看出这种三带盾齿鳚(左,尾鳍未展开)和蓝色条纹裂唇鱼(右,也被称为飘飘或蓝带裂唇鱼)的明显区别吗?



它们也模仿清洁鱼的特异性舞蹈,这样除了避免被吃掉以外还能时常的去攻击客户鱼,尝试撕掉部分鳍、咬掉健康组织来吃,之后迅速游到安全的地方。但这种攻击行为通常发生在青少年客户鱼中才会成功,因为成年客户鱼已被证明有很多都可以分辨出假冒清洁鱼而避开、甚至还有的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清洁鱼,这表明成年客户鱼记得受到过的攻击。


很神奇吧?放大上图仔细看,二者的嘴巴是有所不同的,假冒清洁鱼的下嘴巴短,而蓝色裂唇鱼的上下嘴唇一样长,但尚不清楚成年客户鱼究竟是怎样分辨出来的。这种欺骗增加了清洁鱼的服务成本,初期看似清洁鱼数量很多、客户鱼会表现得积极光临,但如果遭到持续攻击则会完全避免使用清洁站。


其次就是清洁鱼队伍也经常会发生越线的作弊行为,虽然它们通过帮助客户鱼去除寄生虫、死皮、食物残渣和坏死组织等获得了大部分营养,但有时也会以客户鱼的健康组织和皮肤保护粘液为食,因为这些食物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在客户鱼身体上的寄生虫丰度随季节变化而减少时。


但如果清洁鱼过于激进,就存在终止清洁服务甚至被攻击的风险,所以它们会在寄生虫和健康组织之间寻求平衡。一旦被发现了作弊行为,清洁鱼还会通过更努力、更长时间的工作(类似于按摩的触碰)来进行补偿。若是嫩肉被咬了,客户鱼还是非常敏感的。。。



尤其是在眼皮底下(假如有的话)



最后,客户鱼中也有一小撮坏分子,观察到有的鱼在接受完服务之后、甚至之前,顺便就把清洁鱼给吃掉了,不过即使有些客户鱼的饥饿程度较高,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也还是比较少的。这应当是寄生虫的清除对于客户鱼来说,要比吃掉清洁鱼这种短期收益行为更重要,所以表现出了相当高的克制性。


也就是说,两个极为分散的群体都会根据风险策略性的调整各自的作弊率。但这就带来了一个更为深入的疑问,如此高度智慧化的互利关联行为通常发生在大象、猩猩等哺乳动物之间,较为低等的冷血鱼类怎么会发展出这种复杂的、广泛性的群体行为呢?


对于清洁共生关系,生物学领域一直存在争论,最初认为这是一种纯粹的、无私性的合作,自然界中的合作协同要比你死我亡的生存斗争更有利于整体生态的发展;之后认为这应当是一种两个群体都能从中受益、因此而演变来的互惠利他行为;到了近代,则保守的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剥削,清洁鱼只不过是非常聪明的行为“寄生虫”,它们利用了脊椎动物对于触觉刺激反应中的那些正反馈,也就是说让客户鱼舒服、麻痹之后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报酬,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清洁鱼为什么要作弊吃掉健康组织和消耗粘液(算是进入舒适区之后再进行压榨和剥削吗?不过风险也很大。。。)。


有多舒服?让河马代表一下吧,毕竟从鱼“脸”上也看不出来啊。。。

看它这一脸惬意享受的表情。。。


这真的是在漫长进化史中、因无数次重复循环的囚徒困境演变而来的一种集体合作利益平衡上的成功吗?进而通过表观遗传印刻在了基因中,在猎手与猎物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


虽然鱼儿们并不是属于人类的囚徒,能够克制住捕食的欲望的确有些匪夷所思,但自然界中不可思议的例子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目睹全程,只能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分析并观察验证。生物市场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将清洁鱼的去除寄生虫服务作为清洁市场中的一种主要商品来进行理解,当客户鱼的寄生虫较少而对清洁服务的意愿下降时,进攻清洁鱼的概率可能会增加;若是客户鱼的饥饿程度增加,吃掉清洁鱼的好处也自然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都对清洁鱼的安全策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对模型检验的观察实验较少,还无法得到十分明确的结果,但却有了一个更为刺激性的发现,大阪市立大学的一个生物学团队201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宣称:蓝色条纹裂唇鱼通过了镜子测试!!!



从论文中可以看出裂唇鱼的确通过了所有标准的测试条件,实验流程很严谨,研究人员也清楚的说明了他们研究的局限性,这对自我意识的鉴别标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此类行为模式具有自我认知之外的生理基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以后有时间会再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可以确定的是,不过人类手指般大小的裂唇鱼的确具有自我身体识别的能力,要知道人类婴儿通常在18个月大的时候才能在镜子测试中表现出自我认知,裂唇鱼那小脑袋中才能容纳多少个神经细胞啊。。。



然而,清洁共生关系虽然可能是裂唇鱼智力水平得以发展的促进因素,但并不是必需的,因为还有小虾米啊!



当一条客户鱼靠近清洁站时,清洁虾会使劲的挥舞它们那长长的白色触角(或者是左右移动式的摇摆舞),在这之后清洁虾提供服务的概率有80%,若它不挥动触角则完全不会发生。而客户鱼为了提高得到服务的概率,则会在接近时将身体的颜色变深。虽然虾的视觉能力很差,但它们仍能感知到颜色变化,即使用一个PAD来显示深色的矩形斑点也足以让虾开始挥舞触角并试图上前清洁。下图左面模拟的是虾的视野,能看出鱼身体颜色的细微变化。



清洁共生关系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当研究人员从澳大利亚的一处珊瑚礁中实验性的移走全部清洁鱼之后,鱼的种类减少了一半、数量下降了四分之三。而另一项研究表明,接受清洁服务的鱼更聪明,能比没有接受清洁的鱼完成更复杂的训练任务;这可能是清洁服务使得寄生虫减少、客户鱼更健康之外,也能降低客户鱼的压力水平;毕竟若是一个人满脑袋虱子,估计也聪明不到哪里去,痒就痒死了啊。。。


据估计全球海洋中的清洁生物,包括36科106属的208种鱼类和6科11属的51种虾类。它们在水产养殖、海洋馆、水族箱中,也可以作为寄生虫病化学药品控制的自然替代方法。清洁鱼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一条蓝色条纹裂唇鱼每天工作4小时,就差不多可以服务2000条客户鱼。


清洁共生关系,令我们对小鱼小虾的刻板认识有所改观,以后望向盘中餐时,是不是可能会下意识的多思量一下,聪明的鱼味道会有所不同吗?



user avatar

预警:密集恐惧症慎点

2015年的时候,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迎来千年一遇大暴雨,强降雨引发城市积涝和山洪,淹没数百户住家。在具有毁灭性的洪水面前,蚂蚁却展现了惊人的自救能力,记者 Acosta 用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场面。

https://www.zhihu.com/video/957639133594664960

视频中成千上万只火蚁聚集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搭建成一个浮岛似的“救生筏”,以此来躲避洪水的来袭。事实上,这种现象是火蚁面临洪涝灾害时常见的生存策略。

对此,美国国家地理 解释了了这一现象,在洪水开始上涨的同时,蚂蚁们也开始收集自己的卵,并且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搭建“救生筏”,而蚂蚁身上的柔毛可以形成一个薄薄的空气层,加上自身小巧的优势,可以防止在筏子上的蚂蚁被完全淹没。

并且这种火蚁筏子的弹性和浮力是超出常人想象的,它甚至可以抗击树枝的冲击而不翻船。

即使强大如超人也有氪石的弱点,而蚂蚁筏子的氪石正是肥皂。如果你在水面上倒入少量的肥皂,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减小,那么筏子就会立即下沉。所有在筏子上的蚂蚁会在几秒内落水死翘翘。


除了搭建救生筏,蚂蚁还会搭桥。

https://www.zhihu.com/video/957647118576431104

科学家们已经找出了它们搭桥的方法。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美洲,兵蚁行军跨过热带雨林的地面裂缝时会利用它们自己的身体建造复杂的桥,并根据成本收益平衡问题来调节它们搭建桥梁的效率。

研究人员们在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追踪兵蚁,并制作了一个Y形平台模仿地面裂缝,同时用延时拍摄拍下蚂蚁穿过平台时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957632923688529920

研究人员们注意到,在一开始的时候蚂蚁在Y形平台较窄的位置搭建桥梁以便尽可能少地使用工蚁。但很快它们意识到为了在穿过桥梁时创造出最短路径,它们必须移到Y形平台上更宽的地方。

研究人员们表示蚂蚁从更短的旅行距离中得到了好处,付出的代价是扣押了原本能做其它重要任务(比如运输食物或者幼蚁)的工蚁。研究人员们得出的结论是蚂蚁能做某种“成本效益分析”。当蚂蚁建造的桥梁既利用了短路径又没有占用太多工蚁时,它们就会停止搭桥。

当蚂蚁到它的路径上的一个缺口时,它就会慢下来。蚁群中的其他伙伴以每秒12厘米的速度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踩过它的身体。当有蚂蚁踩过的时候,被踩的蚂蚁会停下脚步,一个接一个的踩过去,直到桥梁搭建完成。

下面这个视频展示了随着间隙距离慢慢扩大,即使一座陆军蚁桥坍塌,也会马上恢复搭建。

https://www.zhihu.com/video/957655136525324288


蚂蚁搭桥的过程告诉我们,蚂蚁是可以利用非常简单的规则就能做出复杂的、能自我组装和自我调节的集体结构。


参考文献:

摄影师拍蚂蚁用身体水面搭桥微距照片(图)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Islands made of ants seen floating around the Upstate

Fire Ant Secret: How They Create Life-Saving Rafts in Floods

Floating Ant Islands Seen After Floods In South Carolina

Here's The Secret Behind Army Ants' Bridge-Building Ways

Army ants dynamically adjust living bridges in response to a cost–benefit trade-off

user avatar

来自日本的一只超级喜欢自己触发静电的狗狗,简直是狗类的科学家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563578724409344



分享自b站日本流行每日速报

传送带:

bilibili.com/video/av46

user avatar

我来说两句。首先很难认为动物会有人一样的意识,就算是人类的好伙伴,狗,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认识到自己是狗,那他们作出一些动作的动机是什么?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概括起来只有两类,先天性的和学习行为。

本楼的回答多数是学习行为啦。

怎么个学习法?巴普洛夫的狗听过吧?

用条件反射来训练动物行为,是科学家一直在做的事情。下面是几个出名的动物实验。

一、斯金纳的鸽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969334782627405824

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做过一系列的动物行为实验,这个实验里他训练两只鸽子打乒乓球,如果对方接不住球,鸽子就算胜利,然后就可以获得食物。视频中的鸽子已经打得很熟练了。

还有出名的小鼠走迷宫等等就不放了。

特别说道斯金纳因为他是一个彻底奉行行为主义的人,他相信正反馈可以强化一切行为, 所以把孩子也放在斯金纳箱里养着,相信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她的良好行为。有传闻他孩子自杀的,那是假的,人家活得好好的,还读了名校。

二、劳伦茨的鸭子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和这个剌激类似的对象或剌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但是,如果小鸭子在孵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它们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偏好或追随行为。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印刻”。

所以要是人工孵化的鸭子和鹅等,出手第一眼看到人类,他们就会追随人类当作妈妈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969338873096183808

如果哺乳期或者孕期的猫、狗等哺乳动物孕酮分泌增多的时候,遇到有印刻的鸭子就会出现这和谐的一幕。

什么,你说他们就是真心的相亲相爱?省省啦,自然界没这么美好的事情。

三、柯勒的猩猩

德国心理学家柯勒在研究中发现,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非“尝试—错误”。其中一个实验,柯勒将黑猩猩锁在笼子里,把香蕉放在笼子外黑猩猩够不到的地方。笼子里面有两根短棍,每根短棍都够不到笼子外的香蕉。柯勒发现:黑猩猩并不是盲目尝试解决问题,它尝试过常规的方法后,会反复摆弄两根棍子,陷入一种思索状态。然后,黑猩猩像突然获得好主意似的一下子跳起来,将两根棍子插在一起,顺利地够到了香蕉。柯勒的研究表明:当面对问题时,有的问题解决者会根据整个问题情境,进行全新的思考和把握,突然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顿悟。
https://www.zhihu.com/video/969340650588655616

一只顿悟的猩猩。


还有其他一些被认为是“可爱”的行为,也是有迹可循。

https://www.zhihu.com/video/969342178242273280

比如抱着不松手,就是一种典型的护食行为。

啊,总之动物哪里萌了,人才是最会卖萌的,求投喂(溜了溜了)

user avatar

受到危险时,会张开双手让自己看起来体型更大,以威慑对方………

可是……

哪里起到威慑作用了……





user avatar

必然是:大雨中忘带伞的你!

我的真皮毛大衣才不要淋湿呢!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9893910595428352

4只大猩猩遇到倾盆大雨后陷入惆怅,最后用“螃蟹爬”方式贴着墙避雨,走动时面目狰狞很怕淋雨,蹑手蹑脚地移动。

一只大猩猩站起身来,踮脚张望,仿佛在寻觅躲雨的营地,它看到雨越下越大,又默默蹲回原地抬头看天空,满脸无奈。

user avatar

前段时间去了一趟非洲坦桑尼亚,刚开始每天都在看大海吃美食,感觉旅途十分虚无。后来到了东非大草原上,整个行程突然就燃起来了!




塞伦盖蒂大草原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曼雅拉湖是坦桑尼亚的国宝,这里蕴藏着非洲最原始的野性。尤其是塞伦盖蒂,简直是大自然的神迹。

塞伦盖蒂的名字起源于马赛语,意思是“无尽的平原”,这是世界上看野生动物最牛逼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赵忠祥老师。




这些国家公园玩起来很单纯,就是把你扔到一个敞篷越野车里,在草原上开来开去。碰到动物就拍照,没有动物就睡觉。事实上动物多得快吐了,第一天看到个斑马我都能激动得发十条朋友圈,第三天看到狮子全车人连镜头盖都懒得取下来。

中间严禁下车,不许随地尿尿,尿尿可能被狮子误以为占地盘从而和你对尿。

有一天我在草原厕所外就意外碰到一只从厕所出来的好奇的小狮子,正当我纠结尿还是不尿的时候就已经被吓尿了。


下面,请大家涂好防晒,系好安全带,和我一起开始今天的草原之旅。



一、来草原当然要看巨兽啊

非洲草原生长着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其中又以“非洲五霸”(The Big Five)最为牛逼,分别是:狮子、大象、豹子、犀牛、野牛。




素材来源: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官方视频


狮子是百兽之王,不过还算比较容易见到。雌狮比较辛苦,负责捕猎和带孩子,但捕回来也要等雄狮先吃,雌狮再吃,小狮子只能吃最后的渣。像下面这就是俩雌狮在等老公来吃饭,老公不来坚决不吃。




雄狮负责守卫领地,但大部分时间没东西敢侵犯它的领地,所以它基本没啥事干,主要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啪啪啪。雄狮每天可以交配几十次,每次几秒钟……所以能拍到下面这张黄图非常不容易。


图片来源:同行的王源宗Bboy老师

雄狮战斗力是全草原最强的,凶起来什么都吃。《狮子王》童话里全是骗人的,辛巴其实非常爱吃彭彭!




来了坦桑我才知道,“辛巴”在斯瓦希里语的意思就是“狮子”。所以木法沙给孩子起名叫辛巴,本质上等于没起,相当于我生个了儿子,然后给他起名叫毕儿子。如果你在草原上叫一声辛巴,可能所有的狮子都会回头,完全分不清谁是王。

大型食肉动物都是三天不吃饭,吃饭顶三天。所以狮子白天基本都在乘凉消食,几乎碰不到它捕猎的过程。我们离得很近观察它也是安全的,一来它对人类充满好奇,二来它也不饿。


左下角一脸凶相,左上角那个就很萌


但一定不要主动招惹狮子!有一天我们车正在拍几只睡觉的狮子,说时迟那时快,我突然打了两个响彻草原的喷嚏!狮子猛地惊醒抬头时,司机有一种想杀了我的冲动。


树上甚至还挂着一只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重能达到三五吨,在草原上经常能看到它们结群行动。象群由雌象统领,成员也基本是雌性。雄象长大了就得离开群体,有时候落单的单身雄象们也会组成一个集体,像极了人类。

大象比较温和,但因为血高防厚,也没有动物敢随便进攻它们。近距离遇到大象的时候绝对不可以说话,更不可以打喷嚏。毕竟狮子来了还可以躲车里,象来了可以直接把车掀翻……


第一次看到大象真的很容易激动地叫出声!当这么一个大家伙离你只有两米远的时候,看视频当然是很震撼,但现实中我真的怕下一秒就被它鼻子卷起来了。


它缺了一根牙……


大象的鼻子功能非常多,但其实小象刚出生的时候并不知道这玩意有啥用。比如小象喝水是直接趴水里喝,并不会用鼻子吸水喷到嘴里,可能是怕把鼻涕吃下去不卫生。




甚至觉得鼻子可能是自己的随身玩具。





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和大象一起自拍的话,一定要先把手机调到人象模式。




非洲豹是最优雅的猫科动物,时速可达110 km/h。独居,捕猎能力极强,爱喝急支糖浆。




这只豹子突然发现远处有只鸵鸟傻站在原地。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能饱餐一顿了,它不禁发出了一声豹笑。




它爬上了这块巨石,然后一直保持警戒姿势,但死都不下去捕猎。




不过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我我也不捕猎。这特么十几辆吉普车围着我看,我要是出手了没抓住岂不是显得自己很傻逼,要是从石头摔下来岂不是更傻逼。


盯着看了20分钟,豹子趴下睡了,我们发出了一阵豹哭,驱车离开。


犀牛是草原上的濒危物种,是最难看到的大型动物,我这次压根没看到。犀牛平时吃草,脾气不好,鼻子长角。




我很难脑补犀牛的视野……总觉得它平时看东西是下面这样的,这长期下来不会得斗鸡眼吗?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公园是看犀牛的好去处,门口就画着大犀牛。这座火山在古代发生了一次爆发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平原,栖息着无数野生动物。




当年火山爆发时,有一只犀牛跑到了火山口,看到了许多岩浆,一瞬间这只犀牛变成了犀牛群中的化学大师!因为它变成了一只lava犀。

非洲水牛是一个看着很菜实际很强的物种。群居,由最强壮的牛当领袖,集群进攻时可以把一切踏成肉饼!




上图录得很垃圾,左边是前文中在交配的俩狮子,右边是两头牛。牛看到狮子在秀恩爱,当场发动一个冲锋技能将狮子逼跑……


水牛平时吃草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


河马是我最喜欢的物种,长相可爱,体重约3吨。犀牛是长了角的河马,河马是没长角的犀牛。虽然河马不是非洲五霸之一,但也非常能打。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泡澡。




它们这么生活有个bug:河流既是它们的床,也是它们的马桶(不过河马用的桶当然应该叫马桶)。它们拉屎都是直接原地拉在河里。河马在河里的排列密度是非常高的,一只河马的屁股可能就在另一只河马的嘴边,这么拉屎非常影响感情,甚至会把河道里的鱼直接闷死。



河马动耳朵超级可爱!


河马很胖,脂肪厚,因此可以轻易在水中行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游泳不能减肥。




鳄鱼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爬行动物,也是迄今生存着的最原始动物之一。每天也是晒太阳,顺便吃一吃过河的角马。




鳄鱼的经典形象是浮在水面上露出半个脑袋,一看就非常邪恶。但看到完整的水下部分后就突然萌起来了……




我之前看过一组漫画作品,才知道其实鳄鱼平时生活得很辛苦,希望大家保护鳄鱼。



图片来源:《鳄鱼先生的烦恼》,作者keiso

二、食草动物每天在想啥?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等级越高,生物数量就越少。所以大草原上食肉动物总共也没多少,但是食草动物就多得像草一样。比如长颈鹿、角马、斑马、羚羊……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总觉得长颈鹿的生活也不容易,每天曲项向天歌,难免得颈椎病,而且万一有恐高症咋办。




长颈鹿走路极其缓慢而优雅,就像一只机械巨兽。但当我有天看到一只奔跑的长颈鹿后,我觉得它有蛇颈病。




长颈鹿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一米五,成年后可以长到6-8米。如果长颈鹿爸从小给孩子在树上刻身高印子的话,一定非常有纪念意义。




长颈鹿是一个十分忧伤的物种。毕竟草原动物平时捉迷藏,它藏不住;玩跳大绳,绳甩不到那么高;累了想喝口水,得先劈叉低头,再起立抬头等水流下去,脖子长度都快能做托里拆利实验了。




它平时的主要食物是树上的叶子,每一年都看着树上只属于自己的自助餐慢慢腐败。我很想援助它一点食物,可惜来的时候没带彩虹糖。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角马是我们此行看到最多的动物,长着牛头、马面、羊须,像是一篇被三个审稿人改过的论文。




角马迁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动物迁徙。角马会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追随水草而行,一年四季都在绕着草原移动。




有时它们会千军万马度过马拉河,这是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边界。它们会在河边谨慎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确认安全后领头的马就会冲下河里,后面的马也会疯狂跟上,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这一路上角马可能被淹死,可能被鳄鱼或者狮子吃掉。所以马拉河附近常有角马尸体,这些尸体又为河中提供了营养,整体构成了循环的生态。




不知道角马看到地上的角马骨架是什么感觉,可能觉得自己进了科颜氏的店吧。

我们这些只会歌唱的傻瓜还见到了许多斑马。它们完全不怕路上的车,因为它们知道自己走的是斑马线。




角马和斑马习性相似,经常一起生活,可能角马看斑马就觉得是一个纹身的老外。斑马在所有的野生动物里胸最大,因为它是z-bra。




不知道为啥,斑马特别喜欢把屁股对着人,每次举起相机,都只能拍马屁。虽然它的屁股的确最好看就是了。

草原上还有可爱的疣猪彭彭。




有吃腐肉的秃鹫。




还有不常见的黑背豺,长得很像我家呋喃,所以又被我们称为非洲土狗。




虽然这玩意一般被设定为反派,但它十分专情,遵循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下次如果你周围的人秀恩爱很烦人的话,你可以说,哇,你们恩爱得像是非洲土狗一样。

坦桑旅游局最后还特意赠送了我们一个热气球之旅!这里的热气球比土耳其更震撼的地方在于,你能在日出时分,在天空中观察到草原上的动物们慢慢苏醒开始玩耍的全过程。非常值得一看!


图片来源:同行的摄影师王源宗Bboy老师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比动物的生存空间大得多。像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个封闭地形,内部的动物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火山口,生于这片草原,也死于这片草原。


草原、河流、羚羊、角马、狮子……无数物种在这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链,生生不息。它们的生活如此单纯,它们看人类越野车的眼神是如此好奇。

但与此同时,让我们惊叹的草原日出,只是每天它们日常设的闹铃。我每天晚上都要盯着看好久的满天雷暴,只是它们习惯的普通风景。看着非洲的这些野生动物,我真的分不清我和它们谁更快乐了……

狮子王里有句话叫“哈库那马踏踏”,意思是不要担心、没问题。我想去过坦桑尼亚草原的人,都会感染这种哈库那马踏踏的精神吧。

我还剪了个自制垃圾配音版《动物世界》视频,B站av68849699,都给我去看。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毕导”!

user avatar

2020.10.19文末更新 南京红山动物园的细尾獴的女王之争

————————


南京红山动物园的猴山斗争


猴山有一处水池,除了猴子游玩以外,还有流放的功能


2011年,老猴王驾崩,新猴王「大王」登基,老猴王的竞争对手「二王」,因为年事已高,打不过大王,于是自愿成为大王的手下,辅佐大王

有一个胖猴子,叫「三王」,三王妄图王位很久了,大王登基以来,三王屡次造反夺位与侵犯后宫,屡次被平叛

三王其实打架不弱,又年轻,挑战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太胖了,三王很贪吃,除了自己的一份食物以外还经常抢其他猴子的食物

2014年10月的一个早上,三王再次和大王开战,战斗非常激烈,从山上打到山脚,最后打到水里,三王落败,大王下令,贬三王为水猴子,流放水池






饲养员觉得不能让三王就这样一直待在水里,于是在水里修了个木头平台,三王就在这个「小岛」过着流放生活


另外,三王对两只母猴很好,有东西时经常让它们先吃,所以在大王与三王敌对,其他猴子不敢接近三王时,它们仍然陪在三王身边

最后,因为大王仍然不接纳三王,所以饲养员将三王接走了,在动物园的后台安度猴生

从此,持续几年的大王三王斗争史,以三王落败而终结




三王走后,木头平台继续留下来了,很快,又有新的猴子被流放了


11月,此时三王已经离开猴山到动物园后台了。一个叫「四爷」的年轻猴子,可能年轻气盛,不知猴间险恶,竟然没有拉帮结派,独自去挑战大王,侵犯后宫

结果很明显,被大王打败,贬为水猴子,流放小岛。不过这次不是三王那种严重的流放,大王还时不时允许四爷上岸





但四爷仍然不念君恩,上岸后多次犯上,结局一样的,继续被流放小岛




12月,小岛又来新的猴子了

这次和前面不一样,是改朝换代的牺牲品

先代老猴王驾崩后,遗留的公主性格刚烈,不愿接受其他公猴的求爱,于是被公猴们欺负,最后被大王流放到小岛

巧合的是,前公主被流放时,四爷还在小岛的,于是它们两猴见面了



有一次,四爷偷偷摸摸游着上岸,前公主也在背后跟着,结果立刻被公猴们发现,又被赶下水了

四爷与前公主没什么交流,饲养员称想凑合它们两

为了避免三王的永久流放的悲剧,饲养员称会尽力让它们回到群体的。因为后续没有新闻报道,不知有没有回到猴群

那个流放小岛,现在已经没有了




2020.10.19更新


补充一个同样发生在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动物斗争故事—细尾獴的女王之争


红山动物园的猴山附近,有一处细尾獴的展区




住着13只细尾獴,首领是一个雌性细尾獴,细尾獴是女王统治的


2019年,女王的长公主·罗拉,长大成獴了,可以生小獴了

于是,罗拉开始对女王妈妈的王位有野心了

时不时去挑衅女王妈妈

女王也警告过罗拉,不要对王位有野心,可是,罗拉听不进去

于是有一天早晨,罗拉挑衅女王妈妈,女王对长公主的挑衅采取了武力警告

女王毕竟是女王

罗拉被打得落花流水,从墙边的石头逃窜到了隔壁展区


内容来自《走进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沈志军·主编

user avatar

鲸头鹳!

行走的鞋拔子脸2333

有礼貌地跟人鞠躬(夫妻对拜——)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123712956940288

吃个鱼能把人急死》〉》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112447362498560

看上去蠢萌蠢萌的,实际上是凶狠的巨鸟。

国外有个摄影师捕捉到这一幕:

鲸头鹳走路时,被一只鸭子挡住,竟然直接叼起来扔到一边,hhhh鸭子的表情也是很惊恐了...........

社会社会(鼓掌)


火烈鸟!

不知道谁把视频跟迈克杰克逊的音乐剪在一起,xswl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124054561968128

还有火烈鸟喝水,像在拖地啊我的小可爱wwwww




环尾狐猴!

晒太阳的样子很老年了hhh,像是秘密的宗教仪式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123792304771072

以及讨摸摸的环尾狐猴~欲求不满的小东西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123837880086528

最后推推我家拉布拉多大可爱~~

user avatar

近日轰动加拿大的视频,加拿大华人多,一个白人老妇家附近,建了个华人会所,总舞狮子。老妇遛狗,狗看见了几次,后来,只要音乐响起,它就学舞狮子的动作。老妇投诉了,说影响了动物心理健康

https://www.zhihu.com/video/959101183869104128


---------------分割线----------------

此为转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