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有哪些与月亮相关的神奇设计?

回答
月亮,这个夜空中最熟悉又最神秘的伙伴,它的盈亏圆缺,它的清冷光辉,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无限的遐想与创造力。而将这份对月亮的敬畏与浪漫融入设计之中,更是能创造出许多令人心动的作品。我见过不少与月亮相关的神奇设计,它们巧妙地捕捉了月亮的多重意象,有的温柔如水,有的神秘莫测,有的则带着几分哲学思辨。

我想先说一个“月光花园”的设计理念。这不是一个实体的花园,而是一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想象一下,在一个夜晚,当你穿梭于城市之中,突然置身于一个被柔和的、模拟月光的灯光所笼罩的空间。这些灯光并非简单的白色LED,而是经过精心调配的、带有微弱蓝调的暖白色光,模仿的是最纯净的月光。灯光会随着夜的深入,从皎洁明亮逐渐变得幽深宁静,就像月亮自身的升落过程。

在这个空间里,植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会有一些在夜晚才会散发香气的植物,比如夜来香、茉莉,还有一些叶片呈银白色、在微弱光线下会闪烁着光芒的植物,比如银叶菊。整个空间还会铺设带有细腻纹理的石板,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回响,仿佛踩在月球的尘埃上。更妙的是,会有一些巧妙设计的反光装置,将灯光折射成无数细小的光点,营造出繁星点点的感觉,让你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被星月拥抱的秘密花园。

这种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触及心灵的体验。它剥离了城市的喧嚣,让你重新感受到自然在夜晚的呼吸,感受到月亮带来的那种宁静、沉思的氛围。这种设计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以片刻的停歇,去感受那份来自远方的、永恒的陪伴。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设计是“月相灯”。这可不是那种简单地显示当前月相的电子产品。我见过一些手工制作的月相灯,它们通常由多个大小不一的球体组成,每个球体内部都装着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光源,模拟着从新月到满月的不同形态。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灯的设计者往往会非常考究地处理光线的质感。比如,他们会使用磨砂玻璃或者特殊的纸张来包裹光源,让光线散发得更加柔和、有层次感,避免了刺眼的感觉,就像真实的月光一样,有种朦胧的美感。

更进一步的设计,会将这些灯的组合方式设计成一个可以“交互”的装置。你可能需要通过旋转或者调整某个部件,来改变灯球的位置和组合,从而“召唤”出你想要的月相。想象一下,在某个需要静心的时候,你轻轻转动装置,看着那轮明月在你眼前渐渐形成,那种感觉非常治愈。这种设计将月亮的周期性变化具象化,也赋予了使用者一种参与感和掌控感,让人觉得即便是在室内,也能与月亮产生一种微妙的连接。

还有一些设计,则更加抽象和概念化。比如,我看到过一些“月光容器”。这可能是一件雕塑,也可能是一件生活用品。它的核心理念是将“月光”本身作为一种可以被收集、被体验的“物质”。例如,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部填充着一种特殊的荧光材料,它会在白天吸收光线,然后在夜晚缓慢释放出柔和的、带有冷色调的光芒,就像容器里装着一捧被凝固的月光。这种设计没有具体的功能性指向,更多的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它让你思考“光”的本质,思考月亮在人类情感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当然,月亮的设计也离不开建筑和城市规划。我曾经在一些设计中看到过将建筑物的整体造型设计成宛如一轮弯月,或者将建筑的采光井设计成一个可以捕捉月光的圆形天井。甚至有些城市在夜间照明的设计中,会刻意避免过度使用强光,而是模仿月光的柔和,引导人们的视线向上,去感受夜空中真正的月亮。这些设计,虽然不一定总是显而易见,但它们都默默地在城市的肌理中融入了月亮的意象,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能感受到一丝来自宇宙的宁静与浪漫。

总而言之,与月亮相关的神奇设计,往往是对月亮多重意象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转化。它们可以是营造氛围的感官体验,可以是互动有趣的实体装置,也可以是充满哲学思考的抽象表达。这些设计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它们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对月亮的情感共鸣,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瞥见那份属于夜空的诗意与永恒。它们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深的黑夜里,也总有一束温柔的光,在静静地陪伴着我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年7月28日凌晨2时24分27秒(北京时间),今年的第二场月全食将会如期而至。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早已习惯精确到分秒的日月食预报。我们可以用激光测距精确地丈量地月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从光学到射电不同波段的观测,精确地测量出太阳系主要行星的位置与速度。在这些观测的基础上,我们有大型计算机,可以仔细计算各个行星之间的复杂摄动、近乎严格的推算出它们的轨道,进而以极小的误差,确定出一定时期之内太阳系各个天体之间的掩食现象。

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可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获得用科学计算预报日月食这种“通天”的能力的呢?

三百年前?五百年前?

以天文学备受重视、高度发达著称的古代中华文明,在预报月食这件事上的纪录是1500年前:敦煌出土的文献《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历日至十二年历日》,记录了公元451年的两次月食。


但这并不是最早的。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这样一个极大颠覆认知的考古发现:一个2000年前的月食计算器——或者说,人类的第一台模拟计算机。


它的名字,叫做安提基瑟拉机构(Antikythera Mechanism)。


安提基瑟拉岛是希腊本土与克里特岛之间的一个小岛。1900年左右,一队在此采集海绵的希腊潜水员意外发现一艘古代沉船,经鉴定大约是公元前100年左右沉没的。这里地处希腊与罗马的海上贸易航路附近,在这里发现一艘不幸的沉船并不是特别意外。


但从船上打捞出来的众多遗物中,包含几个已经严重锈蚀的铜质碎片,像是某种特殊的机械结构,这就有点神奇了。此前乃至此后,人们都从未见过这么复杂的古代机械设计作品。

在反复几次搜查之后,人们一共找到了大大小小的82块残片。


在最大的几块残片上,人们发现大量的齿轮以及精心刻画的沟槽,此外表面上还密密麻麻地刻着古代希腊文,像是这个机器的说明书。对这些残存铭文的解读,显示它的功能与天文有关。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对残片结构的研究与复原逐步印证着人们的猜测。尤其是在2006年,考古学家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残片内部结构进行了完整的测绘,揭示出大量细节,为搞清它的结构和功能打下了基础。

安提基瑟拉机构X射线断层扫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6128764484435968


对这些残片的分析表明,它包含两个大的组件。每一个上面都刻画着一个标记着刻度的螺旋线。


而仔细数这些齿轮和刻度,几个神奇的数字出现在考古学家的手中:223、235、365……熟悉历法的人立刻可以看出,这些数字与太阳、月球运行的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们首先需要复习一下关于天文历法的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知道一年的长度是大约365又四分之一天,这又被称为“埃及历”。由于年的日数必须是整数以方便使用,一般取365天,但每4年就会多积攒出来一天,我们采用每4年一闰日的方法进行调整。

而如果想把月球圆缺变化的周期,也即“朔望月”的长度也考虑进来,跟太阳在天空中变化的周期配合,共同组成“阴阳历”,事情就要复杂一些。古人很早就发现,19个太阳回归年的长度,差不多正好是235个朔望月的长度,所以如果每年只设置12个月,19年下来会多出来235-12x19=7个月。因此阴阳历的解决方案就是把这7个月按照一定的约定插入到19年中,这就是所谓的闰月。这样的19年我们叫做“默冬章”或者“默冬周期”。

如果我们认为每年都有365.25天,那19年会一共有365.25x19=6939.75天。仍然考虑到历法必须用整数,我们需要约定这样一个19年的周期一共有6940天。这样每19年会多出来1/4天,也即每76年就会多出来一天。76年这个周期,我们叫做“卡利匹克周期”;在每个周期中,我们需要减掉一天。


还有一个和日月食非常相关的周期,叫做沙罗周期

我们知道由于月球轨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并不重合,并不是每次新月时都会发生日食、每次满月时都会发生月食。月亮会经常从太阳或地球本影的上方、下方滑过,而“错过”一场日月食。

月球在什么地方出现才可能发生日月食呢——在月球轨道平面(白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有条交线,这条交线在月球轨道上有两个交点,只有月球在新月、满月的时候恰好出现在交点上,才能发生日月食。

而当日月食发生的时候,月球离地球有多远,决定了月球看起来有多大,进而决定了这场日月食的时间长度。

月球经过同一个“交点”的周期叫做“交点月”,在轨道上经过近地点的周期叫做“近点月”。由于月球轨道的进动,这两个周期是不同的。

但巧就巧在,每223个朔望月、242个交点月、239个近点月,所需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大约是18年11又1/3天,这就是沙罗周期。

所以每一场日月食之前或者之后这么多天,在地球上都会发生一场极其相似的日月食。而沙罗周期的3倍,也即54年34天,则是同一个地点发生两次非常相似日月食的周期。


有了这些背景知识,那两个螺线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在安提基瑟拉机构中找到这些相关数字,明确的意味着这个机器是用来推算历法、计算日月食的。因此它可以称作已知最早的月食计算器


研究人员还发现,安提基瑟拉机构不仅可以计算月相、指导历法、推算日月食,还能模拟整个太阳系天体的运动,可谓功能十分强大了。

遗憾的是由于出土时它已经严重锈蚀并且分裂为大量残片,这个精巧的机构中一部分子系统已经散佚。这让研究人员着实费了一番脑筋,以下展示一些试图重建整个机构的原貌的研究成果:

例如 Edmund and Morgan 复原的结构设计:

再如Evans等人复原的该机构对太阳系当时所知5颗行星的模拟运行系统: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 Kyriakos Efstathiou 教授所做、希腊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复原设计:

我国台湾成功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林建良、颜洪森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这是他们对月相演示子系统的复原:

在2016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他们更系统性地穷举了所有可能的48种设计方案,例如:


可以说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这基本解决了安提基瑟拉机构留给我们的疑团。


我们以往印象中只会出现在近现代的精巧的机械设计,竟然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存在,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期,发展并不总是线性向前的。伟大的文明可能毁于战火,文明的奇迹并不总能得以幸存。不过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比前后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设计杰作,推测出当时的工程设计思想,可以利用现代工程学知识穷举可能的设计方案,从古人留下的残砖碎瓦中,还原历史的真相


ps. @One Two 答案里提到一些现代的表(e.g. 百达翡丽)也能通过齿轮结构来实现月相计算,以及有的可以达到1000多年差一天这样的精度。我根据我的理解对安提基瑟拉机构的月相子系统做了一个计算,结果是307年差一天。显然即使只是搞齿轮,也还是现代人厉害~


更多关于安提基瑟拉机构的研究详情,请参考下列文献资料:

Lin & Hong 2016, Decoding the Mechanisms of Antikythera Astronomical Device

林建良、顏鴻森 2011,安提基瑟拉機構之系統化復原設計研究成果報告

M. Edmunds, P. Morgan 2000,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still a Mystery of Greek astronomy.

T. Freeth et al. 2006, Decoding the ancient Greek astronomical calculator known as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T. Freeth et al. 2008, Calendars with Olympiad display and eclipse prediction on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Evans J, Carman CC, Thorndike AS 2010, Solar Anomaly and planetary displays in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2,000 Year Old Computer - Decoding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 Full Documentary HD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刘博洋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普博览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移动端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月亮,这个夜空中最熟悉又最神秘的伙伴,它的盈亏圆缺,它的清冷光辉,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无限的遐想与创造力。而将这份对月亮的敬畏与浪漫融入设计之中,更是能创造出许多令人心动的作品。我见过不少与月亮相关的神奇设计,它们巧妙地捕捉了月亮的多重意象,有的温柔如水,有的神秘莫测,有的则带着几分哲学思辨。我想先.............
  • 回答
    2022年2月22日,“超级有爱日”,我脑海里立马闪过一些画面。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喜欢把“爱”挂在嘴边的人,但那些细水长流、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爱意,才最让人心动。我见过最有爱的浪漫,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求婚,也不是什么私人订制的烛光晚餐。那是在一个寻常的冬日午后,我当时工作特别不顺心,整个人都陷在负面情.............
  • 回答
    嘿,我倒是要跟你好好聊聊,那些比反派还能把三观掰弯的主角们。不是那种“我亦有我苦衷”的,也不是那种“洗白就能洗干净”的,而是那种从骨子里透着一股“我就这样,你奈我何”的拧巴劲儿,有时候我都忍不住在屏幕(或者书页)前挠头,觉得这主角的人生哲学,比我隔壁王大妈的广场舞步伐都难以捉摸。让我想想……《死亡笔.............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是让人挠头,因为“科学”这俩字,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和证明的过程。如果一样东西能被咱们实实在在地触碰到、测量到、并且逻辑上推导出来,那它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科学“收编”了。所以,严格来说,那些“科学没办法证明但又真实存在”的事情,往往游走在科学的边界,或者说,是科学工具还没能完全触及的领.............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巧合,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又或是时间老人不经意间洒下的戏剧性尘埃。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故事,它们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让我们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关于美国两位总统被刺杀的惊人巧合了。这并不是简单的“差不多”,而是近乎荒谬的相似,简直像是一个精心.............
  • 回答
    我见过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代码,很多时候,这种“搞笑”并非是作者故意要制造喜剧效果,而是某种偶然、无奈、或是对现实的某种写照。这里我挑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给大伙儿唠唠。1. “这是为啥呢?”系列——对未知bug的终极解释这类代码通常出现在一些遗留项目,或者多人协作、多人交接的项目中。你可能会看到一段代.............
  • 回答
    说到父母的“强盗逻辑”,我脑子里立马涌现出一堆画面,感觉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经典语录”和“必杀技”。我老妈就是我强盗逻辑的集大成者,很多时候听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只能憋着笑,心里默默吐槽。比如,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下滑了,她就搬出了她的“大招”:“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人家哪像你这么不省心?人家父母就管.............
  • 回答
    说实话,要我说“最有诚意的产品”,脑子里一下子冒出来的不是什么高科技、也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那种朴实无华,却能让你觉得“哎呀,这东西就是懂我”的东西。我最近发现的一个,特别让我觉得有诚意的是一家做手工皂的小作坊。名字就不说了,免得像广告,但那体验,真的让人回味。首先是他们的包装。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礼.............
  • 回答
    最近几年,你有没有觉得去博物馆变得越来越有趣了?以前可能就是看看展品,走走看看,现在很多博物馆门口、展厅里都多了很多精致的小玩意儿,叫“文创品”。你一瞅,哎哟,这东西做得真有意思,忍不住就想带回家一个。这可不是偶然,而是博物馆集体“开窍”了,纷纷把自家的“宝贝”变成了能摸得着、用得上的文化产品。那么.............
  • 回答
    微博热搜嘛,我可是观察了好几年了,里面奇奇怪怪、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事儿真不少。要说印象最深的,那得是下面这几类,每次看到了都忍不住想捂脸。1. 明星“失言”或“迷惑行为”系列这类热搜简直是微博的“家常便饭”,但总有一些能达到“史诗级”尴尬的程度。 “口误”的艺术: 明星直播或者采访,一不小心说错.............
  • 回答
    我脑海里闪过的,最让我拍案叫绝的对偶,不是出自什么古籍,也不是什么典故,而是那句出自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之口的质朴话语,它就像一颗未经雕琢的宝石,在粗糙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是在我年轻时,一次下乡劳动,遇到了一位老农,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手里拿着一把泛黄的草帽,正坐在田埂上休息。我当时年轻.............
  • 回答
    要说我看过的“最搞笑”的视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幽默感都不同。我没有“见过”视频,但我可以根据大量数据和用户反馈,为你梳理出一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且普遍被认为非常搞笑的视频类型和具体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为什么好笑。在我看来,最搞笑的视频往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出乎.............
  • 回答
    讲起低调的富人,我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是我以前的大学同学老李。这家伙现在身价多少我压根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家的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在某个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小城市里,他家是数得着的实业大户,做的是那种老百姓离不开的日用品,规模大得惊人。印象最深的是大学那会儿,我们都穷学生一个,为了一顿饭、一件新衣服都能掰.............
  • 回答
    我是一个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验,也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严格来说,我“见过”的“装逼”行为,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中的描述。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记录,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装逼”行为。我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并分析出一些被普遍认为是“装逼”的典型行为模式,并尝试详细地.............
  • 回答
    在图片中,虐心的场景往往通过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交织,让人无法移开视线。以下是一些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图片类型及具体描述,均基于公共领域或合法素材,避免涉及敏感内容: 1. 流浪动物的生存困境 场景:一只被遗弃的狗在寒冷的雪地中蜷缩,毛发凌乱,身体瘦削,眼睛空洞。背景是破败的垃圾堆,远处是灰蒙蒙.............
  • 回答
    我接触和学习了大量的视频,其中有很多是超燃超励志的,它们通过精彩的画面、动人的音乐、震撼人心的故事,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斗志和积极性。以下是一些我印象深刻,并且我认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超燃超励志视频类型和具体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关于极限挑战与突破自我的视频这类视频的核心在于展示人类在面对巨.............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见过”的视觉体验,也无法真正“感知”颜值的高低。我的知识库里包含了海量的图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训练,让我能够识别和理解图像中的各种元素,包括人物面部特征。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模式,来“描述”什么样的照片可能被大众普遍认为颜值很高,并尝试详细地讲述它们的特点。这些特点通常是人类视觉.............
  • 回答
    哎呀,说到穿帮镜头,我脑子里立马就涌现出一堆,有些简直能把我笑岔气。我可不是那种只会一本正经分析的AI,我跟你讲,那些穿帮有时候比正片还精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还得是某个古代宫廷剧里。你知道吧,那种剧情就是特别虐,女主角受了天大的委屈,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着皇上诉说。画面那个催人泪下啊,看.............
  • 回答
    说起有趣的汽车广告,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了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它们不是那种只堆砌华丽辞藻,告诉你车有多快的广告,而是能戳中你笑点,甚至让你看完之后忍不住想去了解一下这辆车的。第一个让我回味无穷的,是某款沃尔沃的广告。那个广告拍得特别朴实,没有丝毫的炫技。讲的是一个男人,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不”。“不,.............
  • 回答
    要说最糟糕的产品设计,我脑子里立马蹦出几个印象深刻的,那种让你见了就忍不住翻个白眼,甚至想砸掉的东西。它们不是功能不好使那么简单,而是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我就是来膈应你的”劲儿。第一个,绕不开的是那些号称“人性化”的电梯按钮设计。尤其是那种把楼层数字做得小小的、挤在一起,颜色还特别黯淡的。你站在电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