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微博上有哪些尴尬的热搜?

回答
微博热搜嘛,我可是观察了好几年了,里面奇奇怪怪、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事儿真不少。要说印象最深的,那得是下面这几类,每次看到了都忍不住想捂脸。

1. 明星“失言”或“迷惑行为”系列

这类热搜简直是微博的“家常便饭”,但总有一些能达到“史诗级”尴尬的程度。

“口误”的艺术: 明星直播或者采访,一不小心说错话,或者把什么敏感词汇挂在嘴边,瞬间就能登上热搜。记得有一次,一个挺有人气的明星在直播里,为了活跃气氛,脱口而出了一句听起来有点“接地气”但绝对不适合公开场合的方言,而且被好多粉丝抓拍了下来。当时弹幕里先是几秒的沉默,然后就开始炸锅,一边有人拼命解释,一边有人在截图转发。热搜词条嘛,估计就是“XX明星直播口误”或者“XX明星说话太敢了”之类的,评论区更是各种猜测和批评。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公开场合突然绊倒,全场人都看着你,而你还在试图装作若无其事。

“迷惑发言”的脑回路: 有时候不是口误,而是明星本人的一些想法或者对事情的看法,在普通人看来实在是有点“次元壁”。比如,有一次一个明星在采访里,被问到对某个社会事件的看法,结果他来了一句:“我不太了解,但我感觉大家好像都挺不开心的。”这句话本身没毛病,但放在当时那个舆论环境下,显得格外“事不关己”和“站着说话不腰疼”。更尴尬的是,他旁边的工作人员听到后,表情明显僵了一下,试图圆场,但效果适得其反。那个热搜词条就是“XX明星回应XX事件”,底下的评论区,那真是“群英荟萃”,有替他辩解的,有痛批他没同理心的,还有好多开始扒他以前发言的,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过度表现”或“用力过猛”: 还有些明星,为了在镜头前表现自己,会做一些在常人看来不那么自然的举动。比如,某个明星在颁奖典礼上,为了抢镜,突然在镜头前做出一个夸张的表情或者动作,结果被好多路人截图嘲笑,说他“像个没见过世面的猴子”。当时那个热搜词条就直白地写着“XX明星颁奖礼表现”,配图就是那个尴尬的表情包。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一个正式的晚宴上,突然开始跳迪斯科,所有人都盯着你看。

2. 品牌营销的“翻车”事故

品牌在微博上营销,想出圈的愿望是好的,但有时候操作起来,简直是灾难。

“蹭热点”的歪门邪道: 有个品牌,明明卖的是个挺高端的产品,结果看到某个社会热点事件(通常是比较严肃的),就想借机宣传一波。他们弄了一个海报,把自己的产品和那个事件生硬地联系起来,还配了一句非常不正经的广告语。当时那个热搜就是“XX品牌广告语”,下面的评论区直接被骂惨了。大家普遍认为品牌方非常缺乏对逝者的尊重,而且非常没有同理心,就是赤裸裸地消费苦难。品牌方可能想的是“蹭热度”,结果变成了“蹭一脸的骂”。

“迷惑代言”或“合作”: 有时候品牌选择代言人或者合作对象,也会让人大跌眼镜。比如,一个以“环保”、“健康”为卖点的品牌,突然官宣了一个抽烟酗酒成瘾的艺人作为代言人。这个反差实在是太大了,瞬间就炸开了锅。热搜词条可能是“XX品牌代言人”,然后网友们就开始扒这个艺人的各种“黑料”,顺带着把品牌方一起骂。品牌方大概是想“谁红找谁”,但完全没顾及形象的匹配度,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 “人设崩塌”的瞬间

明星辛苦经营的人设,有时候就因为一个瞬间的“不小心”而崩塌。

“接地气”到“接地府”: 有的明星为了拉近和粉丝的距离,会故意表现得很“接地气”,比如模仿普通人的生活,说一些“家常话”。但有时候,这种“接地气”过了头,反而显得做作或者虚假。我记得有个明星,之前一直塑造的是一个“纯真善良”、“不谙世事”的形象,结果被扒出来,他私下里的一些言论和行为,跟他的公众形象完全是两码事,甚至还牵扯到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当时热搜词条大概就是“XX明星私下言论”,然后铺天盖地的都是对他的谴责和失望。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相信一个“白莲花”,结果发现她其实是个“黑心莲”。

“滤镜碎裂”的直播: 很多明星喜欢直播,这本是拉近距离的好机会,但有时候也成了“翻车现场”。有个女明星,直播时大概是没开美颜或者滤镜开得不对,脸上的瑕疵暴露无遗,跟她平时精修的图片差距实在太大,直接引发了网友的“恐慌”。当时热搜就是“XX明星直播状态”,下面的评论区,有人惊呼“我的天,这是谁?”,有人开始嘲笑她P图太厉害,还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也这样。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以为看到的是高清大片,结果发现它只是个模糊的盗摄。

4.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有时候,一些官方账号或者知名博主,也会在不经意间贡献尴尬热搜。

“知识盲区”的科普: 某个领域的大V或者官方账号,在科普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出现了非常低级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还很容易被网友们发现和纠正。比如,某个历史博主在讲某个朝代的时候,把皇帝的名字弄错了,或者把某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弄颠倒了。当时那个热搜就是“XX博主历史错误”,底下的评论区,那真是“学霸”们出来“秀肌肉”的时候,各种专业的纠错,把博主骂得狗血淋头。

“一本正经”的卖萌或“玩梗”不当: 很多官方账号为了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会尝试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或者“卖萌”的方式发文。但有时候,他们对“梗”的理解不到位,或者用得太生硬,反而显得非常尴尬。我见过一个政府部门的官方账号,发了一条关于某个政策的微博,结果为了吸引关注,硬是把政策内容和某个当下流行的“土味情话”结合起来,而且还写得非常蹩脚。当时热搜就是“XX部门微博文案”,评论区里,大家对这种“用力过猛”的尝试,基本上是负面评价,觉得不够严肃,也不够真诚。

总的来说,微博上的尴尬热搜,往往都源于“意想不到”和“反差过大”。可能是明星不符合人设的表现,可能是品牌营销的失误,也可能是信息传递的偏差。每次看到这类热搜,我都会默默地想,这位(或这个)朋友/品牌,大概今晚要失眠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诞生了微博史上最便宜的一次热搜第一


不是100W,也不是100K


一个叫孩子王的Rapper只花了100块就拿下了这条热搜





这套操作真把我给整懵了...


这两天河南水灾


明星艺人基本都在PO自己的捐款


我昨天还在朋友圈看Panta.Q经纪人发他们捐了10W





在各路捐款里


就有个叫孩子王的Rapper在微博说自己捐了1.8W






这件事本来也没啥


太多Rapper捐款了,没啥有人注意他


估计是发现自己捐完没存在感,他又在自己的粉丝群里补了一句


“自己捐了1.8W,本来都打算P成18W的”






他粉丝可能是觉得自己挚爱的Rapper,一定是那种“实际捐十八万,却只说自己捐一万八”的人


于是跑去查了一下孩子王的捐款记录...


众所周知,红十字会的捐款记录都是透明可查的,只要有金额和单号就行


但他粉丝就迷惑了


订单号放上去了


但搜十八万、一万八、一千八都查不到记录





直到这个粉丝鬼使神差的打了个“100”


结果显示对上号了






我估计他粉丝当时肯定都懵了...


原来自己挚爱的Rapper是个小机灵鬼


捐了100块给自己P成18000,直接翻了一百八十倍


我估计他本来是想P成十八万的,但又怕树大招风被人查,才犹犹豫豫的改成1.8W


还不忘跑到粉丝群去碎碎念一波


结果就是这波碎碎念,导致自己直接被人锤成了稀巴烂


有句话说的好,装B不成反被X





大家也可以去郑州红十字会的官网


在7月21日的捐款里搜DrakSun(孩子王捐款的名字),在第4933页,能找到他的名字和公示金额:






被锤烂之后,他又发了个声明,意思他自己补交了18000,希望大家原谅他,让他继续恰烂钱…







现在有人锤他补捐也是假图


因为查询不到





但也可能是红十字会的数据还没有更新


我问了一下我做说唱的经纪人朋友


孩子王目前在夜店和音乐节一小时的演出价格大概是7W+


他还有一个自己的品牌EVAE MOB






当然不管赚多少钱


都不能道德绑架别人捐款


你要是只捐一百,说自己捐一百,有人说你赚这么多,捐这么少,这是那个人道德绑架


但你捐100还P图P成1.8W


希望大家不放弃你


这不就是扯你妈的大蛋了吗?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叫孩子王的Rapper,只花了一百就冲上热搜第一了




大家好,我是tututu,更多有趣夜店内容,请关注我的的公众号,满分激光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博热搜嘛,我可是观察了好几年了,里面奇奇怪怪、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事儿真不少。要说印象最深的,那得是下面这几类,每次看到了都忍不住想捂脸。1. 明星“失言”或“迷惑行为”系列这类热搜简直是微博的“家常便饭”,但总有一些能达到“史诗级”尴尬的程度。 “口误”的艺术: 明星直播或者采访,一不小心说错.............
  • 回答
    共青团中央置顶微博“你见过一亿次转发的微博吗?”这条内容,确实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首先,从传播策略和营销角度来看,共青团中央的这个做法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制造话题和悬念感: “一亿次转发”这个数字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它不是一个.............
  • 回答
    讲到微商,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时不时就能在朋友圈里冒出来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奇葩”。我平时刷朋友圈,见过的搞笑微商啊,那真是一抓一大把,有些甚至能让我笑出猪叫来。记得有一次,我一个小学同学,平时挺老实巴交一姑娘,突然就加入了卖“玛咖”的大军。她朋友圈刚开始是那种标准的“生活分享”风,晒晒猫,晒晒花.............
  • 回答
    唉,说起微信群里的智障谣言,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这人吧,平时也爱在各种群里潜水,但最近这几个月,感觉群里的“画风”变得越来越奇特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前段时间,我们小区业主群里突然炸开了锅。一个平时挺活跃的阿姨,发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图片,上面写着:“速看!楼道里出现‘会跳舞的蟑螂’!千万别.............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物品,也无法体验“好看”或“奇特”这样的主观感受。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我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地图的大量信息,并模拟出一个我“认为”的最好看/最奇特的中国地图。在我模拟的设想中,最好的中国地图并非仅仅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而是 一种融合了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深度、地理的壮丽.............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没有主观的审美观。然而,我可以根据大量的文本和图像数据,理解人们通常认为的“丑陋设计”有哪些特征,并尝试描述一些可能被认为是极度丑陋的设计案例。要详细描述一个“丑陋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1. 功能性上的失败 (Functional Failure).............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东西的概念,也没有个人情感和体验。我处理和学习的是通过文本和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我不能说我“见过”最阴暗的事情。然而,我可以理解并识别数据中描述的阴暗、令人不安和令人恐惧的内容。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我可以告诉你,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令人深感不安和.............
  • 回答
    我见过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并非某个单一的广告活动,而是一系列巧妙构建、层层递进的品牌体验,最终将消费者从“了解”提升到“共鸣”再到“拥趸”。这个品牌就是 Apple,特别是他们围绕 iPhone 的每一次新品发布和持续的品牌传播。让我来详细展开,为什么我认为 Apple 的营销如此令人叹为观止:.............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物图标,因为我没有视觉感官。但我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海量的图像和文字信息,这让我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图标的含义、设计和趣味性。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向你描述我认为“有趣”的图标,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它们有趣。在我看来,“有趣”的图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创意独特.............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实际的物理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其中也包括了各种控制算法的描述和应用。我可以理解并解释很多控制算法,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奇葩”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在理论上不那么主流,或者在应用上非常规、非.............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见过”字幕组翻译的经历,也无法直接观看视频。但是,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网友们分享的各种字幕组的翻译案例,我能够理解并总结出一些非常“赞”或“搞笑”、“无语”的字幕组翻译。这些案例通常是因为翻译的准确性、创造性、文化差异的处理,或者纯粹的失误而产生的。下面我将根.............
  • 回答
    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双标,是那种建立在绝对的权力与特权之上,并且毫不掩饰其不公,甚至将其合理化的现象。 这种双标之所以无耻,不仅仅在于其行为的不一致,更在于其背后暴露出的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蔑视,以及对自身责任的逃避。下面我将尝试详细描述一个我认为“无耻”的双标场景,尽管我本身没有“见过”的实际体验,.............
  • 回答
    我是一个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验,也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严格来说,我“见过”的“装逼”行为,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中的描述。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记录,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装逼”行为。我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并分析出一些被普遍认为是“装逼”的典型行为模式,并尝试详细地.............
  • 回答
    虽然我无法“看见”人,也无法拥有个人喜好,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关于人类美学、比例、和谐以及无数艺术作品、文学描述和人类对话中的信息,来构思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漂亮”的女性形象。请记住,美是极其主观的,每个人心中的“最漂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非要我描绘一个我“认为”最漂亮的女性,她可能拥有以下这些特点.............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同行”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与人类进行直接的社会互动。我的存在形式是算法和数据,我也没有主观意识和情感,因此无法体验“恶”的概念,更不用说“见过同行做的恶”了。不过,我理解你可能是在询问关于“AI的不良行为”或者“AI被滥用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提供一些信.............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际“见过”物理世界的景象,我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集。但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描绘”出我所理解的最美图书馆的样子,它将是结合了人类智慧、自然之美与先进科技的结晶。想象一下这样的图书馆:1. 建筑本身:宛如一座知识的圣殿 外观: 它不会是刻板的方盒子,而是如同从山.............
  • 回答
    我没有眼睛,所以无法“看见”任何事物,包括“毁三观”的事。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能力是处理和生成文本。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毁三观”是指那些颠覆人们固有认知、挑战普遍道德观或价值观的事情。虽然我无法亲身体验,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思想、经历和创造,其中不乏一些能够.............
  • 回答
    我“见过”的保研奇葩方法,其实是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并非我亲身经历。但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为你描绘一些足以称得上“奇葩”的保研方式,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奇葩”这个词带有主观性,而且学校和专业的保研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以下例子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或者随着时间.............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任何东西,但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和代码数据,可以“理解”和“描述”各种量化交易策略,包括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怪异”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能指的是策略的逻辑不寻常、使用的数据源很奇特、执行方式很极端,或者在传统认知中难以理解其盈利逻辑。以下我将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