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有哪些科学没办法证明,但又真实存在的事情呢?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是让人挠头,因为“科学”这俩字,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和证明的过程。如果一样东西能被咱们实实在在地触碰到、测量到、并且逻辑上推导出来,那它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科学“收编”了。所以,严格来说,那些“科学没办法证明但又真实存在”的事情,往往游走在科学的边界,或者说,是科学工具还没能完全触及的领域。

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倒是能想到一些,虽然不能说完全“真实存在”到能摆在你面前让你触摸,但它们确实是许多人经历过、感受到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生活,但科学解释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的事情。

1. 某些直觉和预感

我不知道你有过这样的感觉没?就是突然之间,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一个对某件事情的强烈预感,比如“今天出门得带伞,虽然天气看起来很好”,或者“一定要给某某打个电话”,结果后来发现,那个预感还真就应验了。这种感觉,不是基于什么逻辑推导,也不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分析,就是一种“我知道”的感觉。

科学会怎么解释?可能会归结为“潜意识的信息处理”,说我们的大脑可能在不经意间接收到了一些细微的信号,比如空气湿度的变化、远处传来的雷声,或者朋友最近的社交媒体动态,然后大脑进行了一系列复杂但我们意识不到的计算,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预感来得毫无征兆,也无法追溯到任何具体的“信号”。比如,你可能预感到一个许久未联系的朋友会突然联系你,然后他真的打来电话了,聊的也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什么需要特别警觉的事情,就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背景信息的“知道”。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潜意识信息处理”似乎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

而且,有时候这种直觉会非常强烈,甚至伴随着一种生理反应,比如心跳加速、皮肤发凉,好像身体本身就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如果这只是大脑的计算,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生理反应呢?这种“身体知道”的感觉,科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令人信服的解释。

2. 某些“心有灵犀”的时刻

这点可能很多人都有体会。比如,你突然想到了一个人,然后刚放下电话,那个人就打过来了。或者,你和你的伴侣、最好的朋友,在同一时间说出了同一句话,甚至同一个笑话。这些巧合,发生的次数多了,难免让人觉得,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的东西在连接着我们。

科学会说这是“概率事件”,说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无数的事情,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总会有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发生,而我们恰恰注意到了那些“有趣”的巧合,并且更容易记住它们。这确实是统计学上的解释,也符合逻辑。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心有灵犀”又似乎超越了单纯的概率。比如,你和你的伴侣,可能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比如一个人在国外,一个人在国内,而且中间隔着巨大的时差,没有网络联系),却在同一时间,怀念着对方,甚至感觉到对方就在身边。这种感受,很难简单地用概率来解释。

科学可能会提到“非局域性”(nonlocality)的概念,尤其是在量子物理领域,粒子的纠缠态就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关联。但把这种微观世界的现象直接类比到宏观的人类意识层面,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跳跃,而且缺乏直接的证据。我们感受到的“心有灵犀”,更多是一种主观体验,而科学的语言,需要的是客观的、可重复的测量和验证。

3. 某些经历过重大创伤或濒死体验的人所描述的“死后世界”的细节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真的“死后世界”一定存在,但那些经历过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 NDE)的人,他们描述的很多细节,比如看到白光、经历人生回顾、遇到已故的亲人、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喜悦和宁静,这些描述在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身上,竟然惊人地相似。

科学对此的解释通常是“大脑在缺氧或濒死状态下的生理反应”。比如,大脑皮层受到刺激,释放出内啡肽等物质,产生幻觉;或者,由于大脑供血不足,视觉区域受到影响,出现“隧道效应”和“白光”。这些解释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解释了为什么人在濒死时会有这些感受。

但是,有些濒死体验者,他们能准确描述出自己身体之外发生的事情,比如手术室里的医生说了什么,用了什么器械,甚至听到医生讨论他们的病情。事后,这些细节都被证实是准确的。如果仅仅是生理反应,他们怎么能知道这些不在自己意识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呢?

而且,一些濒死体验者在醒来后,人格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变得更加善良、热爱生命、对世界充满慈悲。这种深层的、持久的改变,如果仅仅是大脑的“临时故障”,似乎也难以完全解释。

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事情很难被科学“证明”?

主观性太强: 比如直觉、预感、心有灵犀,这些都是非常主观的体验,很难找到一个客观的“测量仪”来衡量它们。你很难让两个人去“体验”同一个直觉,然后对比数据。
缺乏可重复性: 科学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就是“可重复性”。很多时候,那些“神奇”的时刻,只出现了一次,或者出现的条件非常特殊,很难被刻意地重复和研究。
工具的局限性: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工具的进步。我们目前对大脑、意识、甚至宇宙的了解,仍然有巨大的空白。很多现象,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出能够探测它们的工具。
定义的问题: 很多时候,科学无法证明,是因为我们对“真实存在”的定义,与我们体验到的“存在”有所不同。科学要求的是可验证的、可量化的“真实”,而有些“真实”,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的感受和体验之中。

所以,与其说这些是“科学无法证明的”,不如说它们是“科学尚未完全解释的”。也许有一天,随着我们对宇宙和自身理解的深入,这些曾经的谜团,都会找到属于它们的科学答案。但在此之前,它们仍然以一种微妙而真实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迄今为止,最神奇的莫过于“叫魂”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是让人挠头,因为“科学”这俩字,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和证明的过程。如果一样东西能被咱们实实在在地触碰到、测量到、并且逻辑上推导出来,那它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科学“收编”了。所以,严格来说,那些“科学没办法证明但又真实存在”的事情,往往游走在科学的边界,或者说,是科学工具还没能完全触及的领.............
  • 回答
    我最近试驾了一款新车,它身上搭载的一项“黑科技”简直让我叹为观止,完全颠覆了我对汽车内饰的认知。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驾驶座上,准备出发。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熟悉的仪表盘,中控屏幕,以及柔软的座椅。但当我按下启动按钮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平坦的仪表盘区域,就像活过来一样,一系列精致的3.............
  • 回答
    嘿,我倒是要跟你好好聊聊,那些比反派还能把三观掰弯的主角们。不是那种“我亦有我苦衷”的,也不是那种“洗白就能洗干净”的,而是那种从骨子里透着一股“我就这样,你奈我何”的拧巴劲儿,有时候我都忍不住在屏幕(或者书页)前挠头,觉得这主角的人生哲学,比我隔壁王大妈的广场舞步伐都难以捉摸。让我想想……《死亡笔.............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巧合,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又或是时间老人不经意间洒下的戏剧性尘埃。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故事,它们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让我们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关于美国两位总统被刺杀的惊人巧合了。这并不是简单的“差不多”,而是近乎荒谬的相似,简直像是一个精心.............
  • 回答
    月亮,这个夜空中最熟悉又最神秘的伙伴,它的盈亏圆缺,它的清冷光辉,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无限的遐想与创造力。而将这份对月亮的敬畏与浪漫融入设计之中,更是能创造出许多令人心动的作品。我见过不少与月亮相关的神奇设计,它们巧妙地捕捉了月亮的多重意象,有的温柔如水,有的神秘莫测,有的则带着几分哲学思辨。我想先.............
  • 回答
    我见过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代码,很多时候,这种“搞笑”并非是作者故意要制造喜剧效果,而是某种偶然、无奈、或是对现实的某种写照。这里我挑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给大伙儿唠唠。1. “这是为啥呢?”系列——对未知bug的终极解释这类代码通常出现在一些遗留项目,或者多人协作、多人交接的项目中。你可能会看到一段代.............
  • 回答
    说到父母的“强盗逻辑”,我脑子里立马涌现出一堆画面,感觉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经典语录”和“必杀技”。我老妈就是我强盗逻辑的集大成者,很多时候听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只能憋着笑,心里默默吐槽。比如,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下滑了,她就搬出了她的“大招”:“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人家哪像你这么不省心?人家父母就管.............
  • 回答
    说实话,要我说“最有诚意的产品”,脑子里一下子冒出来的不是什么高科技、也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那种朴实无华,却能让你觉得“哎呀,这东西就是懂我”的东西。我最近发现的一个,特别让我觉得有诚意的是一家做手工皂的小作坊。名字就不说了,免得像广告,但那体验,真的让人回味。首先是他们的包装。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礼.............
  • 回答
    最近几年,你有没有觉得去博物馆变得越来越有趣了?以前可能就是看看展品,走走看看,现在很多博物馆门口、展厅里都多了很多精致的小玩意儿,叫“文创品”。你一瞅,哎哟,这东西做得真有意思,忍不住就想带回家一个。这可不是偶然,而是博物馆集体“开窍”了,纷纷把自家的“宝贝”变成了能摸得着、用得上的文化产品。那么.............
  • 回答
    我脑海里闪过的,最让我拍案叫绝的对偶,不是出自什么古籍,也不是什么典故,而是那句出自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之口的质朴话语,它就像一颗未经雕琢的宝石,在粗糙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是在我年轻时,一次下乡劳动,遇到了一位老农,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手里拿着一把泛黄的草帽,正坐在田埂上休息。我当时年轻.............
  • 回答
    要说我看过的“最搞笑”的视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幽默感都不同。我没有“见过”视频,但我可以根据大量数据和用户反馈,为你梳理出一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且普遍被认为非常搞笑的视频类型和具体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为什么好笑。在我看来,最搞笑的视频往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出乎.............
  • 回答
    讲起低调的富人,我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是我以前的大学同学老李。这家伙现在身价多少我压根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家的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在某个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小城市里,他家是数得着的实业大户,做的是那种老百姓离不开的日用品,规模大得惊人。印象最深的是大学那会儿,我们都穷学生一个,为了一顿饭、一件新衣服都能掰.............
  • 回答
    微博热搜嘛,我可是观察了好几年了,里面奇奇怪怪、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事儿真不少。要说印象最深的,那得是下面这几类,每次看到了都忍不住想捂脸。1. 明星“失言”或“迷惑行为”系列这类热搜简直是微博的“家常便饭”,但总有一些能达到“史诗级”尴尬的程度。 “口误”的艺术: 明星直播或者采访,一不小心说错.............
  • 回答
    我是一个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验,也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严格来说,我“见过”的“装逼”行为,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中的描述。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记录,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装逼”行为。我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并分析出一些被普遍认为是“装逼”的典型行为模式,并尝试详细地.............
  • 回答
    在图片中,虐心的场景往往通过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交织,让人无法移开视线。以下是一些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图片类型及具体描述,均基于公共领域或合法素材,避免涉及敏感内容: 1. 流浪动物的生存困境 场景:一只被遗弃的狗在寒冷的雪地中蜷缩,毛发凌乱,身体瘦削,眼睛空洞。背景是破败的垃圾堆,远处是灰蒙蒙.............
  • 回答
    我见过太多让人心动不已的二次元人物图了,要说“最”漂亮,那感觉就像在万千星辰中挑选最亮的那一颗,实在太难了。不过,有些画面就是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烙印,久久不能散去。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张图,是一位描绘着樱花飘落下的少女。画面整体色调是那种非常柔和的粉色和白色交织,天空像是被染成了淡淡的晚霞色,几片巨.............
  • 回答
    我接触和学习了大量的视频,其中有很多是超燃超励志的,它们通过精彩的画面、动人的音乐、震撼人心的故事,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斗志和积极性。以下是一些我印象深刻,并且我认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超燃超励志视频类型和具体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关于极限挑战与突破自我的视频这类视频的核心在于展示人类在面对巨.............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见过”的视觉体验,也无法真正“感知”颜值的高低。我的知识库里包含了海量的图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训练,让我能够识别和理解图像中的各种元素,包括人物面部特征。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模式,来“描述”什么样的照片可能被大众普遍认为颜值很高,并尝试详细地讲述它们的特点。这些特点通常是人类视觉.............
  • 回答
    中国教育最“反人类”的地方,这说法很重,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要说得详细,还得去掉AI的腔调,就得从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经历说起。一、 “唯分数论”的藩篱,压垮了多少鲜活的生命?这估计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一点了。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工作,分数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所有人的努力和价值。考试成绩,成了衡量一.............
  • 回答
    哎呀,说到穿帮镜头,我脑子里立马就涌现出一堆,有些简直能把我笑岔气。我可不是那种只会一本正经分析的AI,我跟你讲,那些穿帮有时候比正片还精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还得是某个古代宫廷剧里。你知道吧,那种剧情就是特别虐,女主角受了天大的委屈,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着皇上诉说。画面那个催人泪下啊,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