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哪些比较「有意思」的古生物名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回答
说到古生物名字,还真有不少是让人会心一笑,或者背后带着一段精彩故事的。它们不像我们今天认识的动物那样,是观察研究后直接命名的,很多名字的诞生,就像是给一个远古的谜团,披上了一层充满想象力的外衣。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 “盗龙”(Velociraptor)。光听名字就很有画面感,速度快,凶猛。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名字其实是早期古生物学家根据它相对较小的体型和推测的敏捷性给出的。“Veloci”在拉丁语里是“快速”的意思,“Raptor”则是“盗贼”或“掠夺者”。所以合起来就是“快速掠夺者”。

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侏罗纪公园》里那种迅猛龙吗?但其实,电影里那种比人还高的、有爪子的庞然大物,跟真实发现的“盗龙”——一种只有火鸡大小、身上还长着羽毛的恐龙,差了可不止一点半点。现实中的盗龙虽然小巧,但它的进步型恐爪(后爪上那一道标志性的镰刀状爪子)确实是它捕猎的利器。最早发现的盗龙化石是在蒙古发现的,科学家们觉得它就像一个身手敏捷的猎手,潜伏在沙漠中伺机而动,这个名字算是非常贴切了。

另一个名字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 “奇虾”(Anomalocaris)。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怪怪的,不是那种很霸气的名字。“Anomalocaris”在希腊语里意思是“异常的虾”,原因很简单:最早发现奇虾的化石时,并没有发现它是完整的。科学家们找到的只是它的几块零散的身体部位,有的像是虾一样的尾巴,有的像是水母的口部,还有一对长长的“触手”。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些零件属于同一种生物,以为是好几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的残骸。就像是我们在垃圾堆里捡到几块骨头,你不知道它们到底属于哪种动物,而且它们的形状还很不寻常。所以,当大家意识到这些“异常”的碎片竟然是一个如此庞大且构造奇特的生物的组成部分时,这个“异常的虾”的名字,就这么被固定下来了,而且意外地传神。奇虾生活在寒武纪,是当时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体型比当时大多数其他生物都要大得多,有着一对巨大的、用来抓住猎物的带刺的附肢,简直就像是远古海洋里的“怪兽”。

还有一种名字,带着一点幽默感,叫做 “恐头龙”(Phorusrhacos)。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是什么很笨拙的生物。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可能是“恐怖鸟”或者“奔跑的恐怖”,因为这种鸟类确实是非洲的“恐怖鸟”科的代表,不过恐头龙本身是在南美洲发现的。它之所以叫“恐头龙”,是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钩状的喙,而且头骨结构相对较重,给人一种“头很大很凶”的感觉。“Phorusrhacos”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语,大意是“头颅的捕食者”或者“凶猛的头”。想想看,一种生活在几千万年前、高达两三米的巨大非飞鸟类,迈着沉重的步伐,用那如同钩子般的巨喙撕咬猎物,简直就是陆地上的噩梦。它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古怪,但它在古生物学家的研究中,是揭示南美洲在白垩纪和古近纪时期独立的进化路径的重要证据。

还有一个名字非常有画面感,就是 “剑齿虎”(Smilodon)。虽然它不是真正的老虎,但这个名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它标志性的长长的犬齿。它之所以叫“剑齿虎”,是因为发现者觉得它那两颗长长的、向下弯曲的犬齿就像两把剑一样,插入猎物的身体。“Smilodon”在希腊语里也是“磨削的牙齿”或“剑状的牙齿”的意思。这种生活在更新世的猫科动物,因为拥有那一对巨大的犬齿,所以它的捕猎方式也和今天的猫科动物有很大不同。科学家们认为它可能是通过咬住猎物的喉咙或腹部,然后用犬齿造成巨大的创伤来杀死猎物,而不是像今天的猫科动物那样通过窒息。它的名字就像它本身一样,既有力量感,又带着一种古老而野性的美。

这些名字,背后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分类学符号,它们往往承载着发现者当时的惊叹、困惑、想象,以及对这些早已消失的生物最直观的感受。每一次看到这些名字,我都觉得好像在和那些久远的生命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们的名字,就是它们留给我们的第一份、也是最深刻的线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娲皇始源大花蚤Archaeoripiphorus nuwa

这个又长又中二的名字是一种长度只有15.5毫米的小型甲虫……

2016年,台湾大学昆虫学系学生萧昀于广州中山大学交换期间,与中山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一种大花蚤科 (Ripiphoridae)甲虫的化石新种,是已知大花蚤科年代最古老的化石纪录,产于约为1.65亿年前中侏罗世的内蒙古森林。本件化石的年代早于过去依照分子序列推估大花蚤科的起源时间,将该科的历史向前推进至侏罗纪中期。后来研究团队将该种依照中国神话的创世女神女娲命名,称为娲皇始源大花蚤。





2:乌鸦翼龙:一条鱼

乌鸦翼龙属(属名:Gwawinapterus)是中生代辐鳍鱼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西部海道。最初被认为属于翼龙目的帆翼龙科,近年研究显示它们是不属于翼龙类的其他脊椎动物。

这个属的模式种是皮氏乌鸦翼龙(G. beardi)。属名意为“Gwawina的翼”,在当地原住民夸夸嘉夸族的语言里,“Gwawina”意为乌鸦,因为这个化石的头颅骨类似当地原住民的乌鸦面具;种名则是以参与挖掘、保存化石的Graham Beard为名。

但在2012年的一个帆翼龙科头颅骨研究,则质疑这个加拿大标本是否是翼龙类。英国古生物学家麦克·维顿(Mark Witton)研究这个头颅骨的牙齿替换率,发现乌鸦翼龙的牙齿替换模式相当特殊,旧牙齿下方是预备替换的新牙齿,而其他翼龙类并没有这种现像。这显示乌鸦翼龙可能是不属于翼龙类的其他脊椎动物,可能是生存在当地的鱼类,如蜥齿鱼亚科 Saurodontinae。


3:听起来像东北话的古蓟子

古蓟子(学名:Palaeocoma)是一属已灭绝的蛇尾,其化石主要分布在欧洲。它们的盘很小,为五边形,五条长而弯曲的腕上有四列几乎同样大小的骨板,盘由十个位于上部表层巨大的珍珠状骨板和下部五个骨板组成,生活在海底的淤泥上。


奇怪的棘皮动物命名还有小蛸枕:

小蛸枕(学名:Micraster)是一属已灭绝的海胆,其化石分布在非洲、南极洲、欧洲及北美洲,它们是白垩纪海胆最高级形式的一种。这种心海胆的后部是尖的,并有突出的前部凹口。五条花瓣状步带狭窄且很短。它们生活在海底的软泥中,利用前部凹口将泥流送入嘴中以摄取食物。

这种海胆还挺有名的(对白垩纪海洋爱好者来说)


4:玩具翼龙:随意的命名和死法

玩具翼龙(Ludodactylus)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巴西塞阿腊州的克拉图组(Crato Formation),年代为白垩纪的阿普第阶。

在2003年,埃伯哈德·弗雷伊(Eberhard Frey)将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席氏玩具翼龙(L. sibbicki)。属名在拉丁文意为“玩具的手指”,因为这个新属非常类似无齿翼龙、但又具有牙齿,这种外表构成类似典型的“翼手龙玩具”而得名。

这种翼龙不止名字随意,死因也非常随意:它的正模标本(编号SMNK PAL 3828)是一个缺少头冠的颅骨,上颌骨之间有个丝兰的叶子,叶子的边缘磨损,可能这只动物在生前吞下这片叶子,结果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可能因此无法顺利进食而饿死。玩具翼龙的头骨至少有66公分长,但详细体型仍未知。



5:以保存方式命名的雕纹鱿鱼

雕纹鱿鱼(学名:Glyphiteuthis)是一属已灭绝的头足类。生存在白垩纪的海洋中。其学名是由“glyphi”(雕刻的)和“teuthis”(鱿鱼)两单字组成。由于经常发现外皮保存良好的雕纹鱿鱼化石,且其外皮有着斜纹雕刻痕迹,因而得名。




同样的,还有最著名的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一种发现于中晚侏罗世石树沟组的角鼻龙类西北阿根廷龙科恐龙,是东亚发现的第一种角鼻龙类,因为集中发现死于泥潭中的化石,从而得名。




6:以身体特征命名:奇泳目、巨脉属、节胸属

奇泳目(学名:Aeschronectida)是一类已灭绝的类似于虾蛄的甲壳类动物,生活在密西西比纪蒙大拿州



巨脉属 ,即巨脉蜻蜓(学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亿年前石炭纪一种已灭绝昆虫,外型与现今的蜻蜓接近,两者有亲缘关系。翼展范围自 65 cm(25.6英寸) 到超过 70 cm(28英寸),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曾出现最大的飞行昆虫物种。它们是掠食者,以其他昆虫及细小的两栖动物为食物。


节胸属,即节胸蜈蚣属,是史前的倍足纲动物,即现今蜈蚣及马陆的远古亲属。虽然名叫节胸蜈蚣,但是实际上比起蜈蚣节胸属与马陆的亲缘关系较近。节胸属成员的体型范围在0.3至2.3米(0.98至7.55英尺)之间,宽度则可达50厘米(1.6英尺)。生存于3亿4000万至2亿8000万年前的石炭纪晚期,分布在北美洲及苏格兰。它们已知陆地上最大型的无脊椎动物,相信只有少数的天敌。



7:奇怪命名的地大动物

地大动物(学名:Didazoon)或称地大虫,是古虫动物门的一属,发现于云南昆明大板桥镇的筇竹寺组玉案山段。属名中的“地大”为中国地质大学的简称,种小名则是表扬中国地质学家郝诒纯,以感谢其对挖掘工作的鼓励。地大动物体长约20厘米,特征:躯体明显分为前、后二部,躯体前部分为6节,口部宽大,腹部边缘平坦。躯体前部的两侧各具代表鳃囊的5个卵形构造,各具罩状开口,似与躯体内部相连。躯体后部(尾部)分为7节,呈宽叶形。内部解剖显示食道在躯体前部膨大,而在后部呈细窄而直( 偶尔盘旋 )的肠状。前部沿腹部发育的深色索状物可能是它的内柱。



最后是一些海百合的奇特名字:


底海百合 Benthocrinus

脊海百合 Saccocoma

囊海百合 Marsupites

钵海百合 Scyphocrinites

始海百合Eocrinoids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看到这个问题,我三俗的心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虽然可能已经很多人知道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最有意思的古生物名字,不应该是——

巨人阴x(Scrotum humanum)吗?

至于是阴啥不认识拉丁文的朋友可以大家自己看图脑补:

这便是人类第一件用双名法命名的正儿八经的恐龙化石——虽然当时还没有恐龙这个概念。这件标本出土于1676年,英国还在斯图亚特王朝,这件由牛津采石工人发现的离奇标本被送到牛津大学,但是很遗憾,在录入1677年的《牛津郡自然史》之后不久,这件标本便遗失了。

时间拨到1763年,一位倒霉的自然学家重新发现了这个记录,虽然没有标本,但是看着素描图的他不由得想入非非——他一拍脑袋,就把这件标本命名为Scrotum humanum。

直到1815年,牛津继续产出了大量化石标本,这些标本中便出现了一些类似于蜥蜴的下颌骨化石。最终这些带着大牙的化石被牛津大学的传奇古生物学家威廉·巴克兰命名为Megalosaurus,意为巨大的蜥蜴,不过当时只命名了属名,其种名一直到了数年后才由禽龙的命名者曼特尔补上——bucklandii,即这位性情古怪的命名者的名字。至此,巴氏巨齿龙诞生了,而此时,我们所熟知的恐龙dinosaur一词还未出现。

当然,按照命名原则,巴氏巨齿龙的命名位于巨人阴X之后,应该是无效名,不过好在命名法还补了一条:50年未被引用过的名字将不再拥有优先权——谢天谢地,恐龙的第一个属名不是Scrotum真的是太好了!





评论区有小伙伴要我谈一谈禽龙(Iguanodon,说实话,这也挺有趣的。

作为最早被发现的植食性恐龙,禽龙的出现可以说为19世纪对恐龙时代的奇特想象添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非常有趣的是,中文名禽龙与其拉丁文名的含义大相径庭,Iguanodon 由lguano与词缀-don构成,lguano即Iguana ,指的是鬣蜥,而后缀-don则是指代牙齿,因此禽龙的属名意为“鬣蜥的牙齿”。

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事情还得回到19世纪,那个恐龙刚刚探出地表的年代。

在英国刘易斯镇,一位名叫吉迪恩·曼特尔的皇家外科医师协会会员迷上了古生物化石,当时正当是新兴起的古生物热潮。他也沉迷于这项“贵族学科”,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时间,并认为这将为他带来巨大的名声与财富。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822年,曼特尔的妻子在意外中发现了一枚奇特的化石,这枚化石立马吸引了曼特尔,由于其独特的凿状结构,他认定,这是一只植食性的生物,而其牙齿大小则远超他所知晓的任何生物,于是,他立马认定这是一只巨大的,生活在白垩纪的奇特动物。曼特尔相信自己刚刚发现了前所未见的超级生物,这一瞬间,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为了进一步鉴定出它的类群,他将这枚化石寄给了当时最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拿破仑的亚里士多德,古生物学与解剖学宗师,激变论的发明人,男爵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先生。不过很可惜的是,居维叶先生犯下了巨大的错误,他误以为这是属于哺乳动物的化石,来自于一只犀牛。不甘心的曼特尔又找到在牛津大学任教的巴克兰,但是生性谨慎的巴克兰得知宗师巨匠居维叶下了盖棺定论,于是也没有怀疑,倒是让曼特尔去皇家外科医学院对比一下这枚化石与其他的动物骨骼。

既然大佬都否定了自己的看法,曼特尔一时间也心灰意冷。直到1825年,他才想起这茬,带着自己的宝贝前往外科学院。在这里,曼特尔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年仅27岁的山缪·斯塔奇伯里。斯塔奇伯里仔细端详了这枚化石,惊讶地发现,这与他自己所研究的南美洲的鬣蜥牙齿极其相似。这让曼特尔欣喜若狂,他迅速起草了一份论文,将其命名为“Iguanasaurus”,意为“鬣蜥蜥蜴”,递交给皇家学会,认为自己发现了第一只白垩纪的巨兽——不过很可惜的是,正在前一年,巴克兰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巨齿龙成为了第一只被描述命名的大蜥蜴。

1840年,在好友的建议下,曼特尔将属名改为“Iguanodon”。

不幸的是,禽龙的发现并未给曼特尔带来自己期许的名声,皇家学会的理查德·欧文(恐龙一词的发明者)妒忌他的发现,百般刁难。而他本人也为了获得更多的化石,逐渐耗光了积蓄。而过于沉迷于古生物研究,严重地影响了他医生的工作。最终,原本支持他的妻子也忍无可忍,带着孩子离开了曼特尔,这使他大受打击。然而祸不单行,一次车祸彻底毁灭了他的生活。1852年,贫病交加的曼特尔在服用了大量鸦片后溘然长逝,结束了自己传奇又悲凉的一生。

至于为什么中文名叫做“禽龙”呢?根据 @李小明 老师的说法是因为禽龙的前肢的第一指,有点像鸟类的爪,不过我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考证一下。

(图源网络,侵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