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稳中求赚,买彩票以小博大。(我知道题主是什么意思,但是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出各种主意)
很多人注意的是100块钱太少了,
只有我的关注点在1000块钱也不多。
在这个普遍靠六个钱包和“啃老族”一词已经淡出历史的时代,
小市民家庭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前继承,
独生子女和多孩家庭里的男性早就有了觉悟,二老的就是我的,
连父母也是一样想的,
“我们以后走了这些还不是都留给你嘛”。
有一些家庭的父母赚钱能力不强,或者说家里供养小孩让他们开支甚大,过去多年紧紧巴巴,没有余力再生产,做投资。
所以区别对待男女就是,
我这点棺材本说多不多,都留给男孩,而且还得对男孩格外顺从,怕自己老了以后,男孩不管自己了,不孝顺,或者医药费大于继承的财产的时候,会把二老当成累赘。
而对于女生则另一种看法,觉得之前投资了那么久的女孩子,不指望她以后身边照顾,所求的无非就是每年有点回头钱,或者一次性拿回来一大笔彩礼。
计划生育使得生育过分体现了继承的一面,而忽略了生育的投资属性,
这个属性谁来替代呢?
房子。
你花钱付个首付,月月还贷,然后租出去以房养房收租金,
和旧社会买个童养媳,天天干农活,长大了跟自己小儿子结婚生更多的孩子,男孩留下,女孩“送人”换点财物,道理是类似的。
只不过一些二胎家庭里,仍然有这种“童养媳”思维,
或者真的就是区别对待。
旧社会里,主家会不让童养媳干活,或者过年给一百块钱压岁钱吗?必然不会。
在一部分父母眼里,这一百块反而更有价值。
他们起初的欲求是养女儿到一定程度,女儿就可以持续反哺自己了,是个投资。
相反随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
他们的欲求实现不了,
有的是也让女儿充分享有继承权的家庭,他们看在眼里,自然无法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
所以我的回应和那些义愤填膺的答主不一样。
人虽然说生来应该享有人权,享有继承父母亲的财产的权利,
然而又无从选择自己原生的家庭,父母对待自己的看法,被生育的初衷。
我们在影视剧里总是看到一些心思重的小孩,有个秘密小本本,纪录着叔叔阿姨,养父母或者父母在自己身上的开销,一笔一笔的,
最后都会被发现,然后两个大人在那里很惊讶地翻看,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长辈告诉孩子我们会给你全部的爱,不需要记着,小孩子被感动,一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了。
实际的情形应该是,假如父母就是想把女儿当成一个投资,那么任何投资的基本愿望是保本,其次才谈得上盈利,
那我建议题主,除了这一百块,看看自己还欠二老多少钱,小时候的吃喝,上学时候的书本,结婚时候的嫁妆,
把这些都算算,得出个大数,然后酌情增加一点点,给自己一个数目,和先生有时间好好聊一下这个事,看看这个钱最后怎么细水长流回到他们那里,在不破坏自己小家庭,先生知情的情况下完成。
很多父母并不是想把女儿当成提款机,只不过他们生育的一开始就近似生意。
那么只要让他们这笔买卖赔不上,
当女儿的就算是孝顺了。
同样的,你弟弟的孩子才拿1000块钱,你觉得你弟会乐得像中了彩票一样开心吗?
不会的,他只会觉得,父母偏爱自己的这份情,他得承,未来的责任和路,他得一步一步往前走,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就在那里。
我很反感那些立马要断绝亲子关系式的回答,没什么操作性,也不值当的。
自己心里有杆秤,把多年的养育成本,再慢慢通过金钱一点点反哺回去,做人子人女的义务和本分,量力而行就行了,
大过年的,你去马路上对着谁磕个头,谁就能掏出一百块钱立马给你吗?
也不见得。
所以亲情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个悦己的奢侈品。你不回娘家,不带小孩,不去叨扰,把一路的开销全部折现,给父母发个大红包,反而父慈女孝,
哪怕你没钱,初二自己拎一大堆菜,两瓶好酒,跟着妈妈在厨房操持,做一桌子好吃的,看着弟弟和爸爸喝点,然后偷偷给爸妈点小礼物,什么剃须刀,保暖内衣,脚力贱老人鞋啥的,
你自己舒坦,爸妈也开心,这年就算过去了,
干嘛带个不受待见的外孙,觉得自己应该是被端平的一碗水呢?
有的人的命运就是端不平,或者自己其实是端水的碗,
只要你做到了一个地步,也有孑然一身,无拘无束不用享受责任的快乐。
看清自己的现状比发泄情绪更重要我觉得。
“外甥狗,外甥狗,吃完就走”。还能咋地,吃完就走呗。
一家子都没规矩……我小时候哪有当场拆红包的,都是拿回自己家才拆。别人拿多少根本不知道。
这题一点不难解决,但容易把人带跑偏。思维惯性惹的祸。
惹祸的字眼有俩,一个是“娘家”一个是“弟弟”。
然后,好家伙!重男轻女论,甚嚣尘上。正因为这种性别不公是日常发生的,所以咱就会默认为这次不公也是这个由头。
其实呢,忒误导人了。
都知道,所有给孩子的压岁钱,都是看在大人这张面子上,才拿出来的。因此,某人给某小孩多少压岁钱,除了根据自己经济实力给以外,主要看某小孩家长在自己心里的价值几何。
我给他小孩钱多,我给你小孩就贼抠门,就说明你在我心里,埋汰,不值钱。跟孩子本身没毛关系。
好,既然大人的价值量有多寡,那多寡是从哪来的,这原因可就杂了。
比方说,内个拿1000块钱的小孩的家长,也就是你弟弟,平时对爹妈够好,爹妈吃他的用他的,给他日常开销他也不要,于是老人从压岁钱上边找齐。
你嫁人以后,无论娘家还是你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个外人对待了。你除了逢年过节拎着点心匣子上门象征性拜访一番客套一番,日常没有对娘家有任何实质贡献,那老人给你孩子100块,其实是打你脸,而不是打孩子脸。
或者,咱退一步往善意了想。
其实老头老太太对于压岁钱的心理价位就是100,剩下多给你弟弟孩子内900,是他们记着数这一年给过你弟弟而他没收的钱,年底一块给了就当结账了。
这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我年三十晚上微信发红包,有的朋友图一乐发个随机数额拜年红包就完,随多少是多少;有的朋友这一年帮过我大忙,我郑重其事给人家孩子包个大包发过去,不收就是看不起我。
这说明什么?贡献不一样,回馈必不同,性别是参考要素,不是决定要素。
这种情况,给你100就拿着,还得叫孩子谢谢姥姥姥爷,别赌气。你拿的就是你应得的。
好,下一个情况。
就是通常认为的,重男轻女。
你和你弟弟,日常对老人都是一杆秤摆平,给的关心给的钱,都一样。但老头老太太就因为你是女的,而且出了门子,就这么区别对待了,堪称熟练的老迈拳师。
这太好办了。
压岁钱是什么,字面意思的,它是对新的一年小孩茁壮成长的祝福。
你对爹妈和婚前一如往昔,出财物不比弟弟低,爹妈却视你轻贱如鸡,给你回报十分之一。
欧了!这个样子的话……起码这一年,您二老也不用茁壮成长了吧?我反手今年给你们二老花的钱,绝对对得起你给我小孩这10%的压岁钱。
别问,问就是孩子心里不痛快,我今年得多花钱请孩子吃好的权当心理疗愈了。
你爹妈得心说老宝宝心里苦,但老宝宝不说,因为这都老宝宝自己嘬的……
再到了新年,你且看,他们给你孩子多少钱。知道疼了,必然得一碗水平平端;还是给100?你继续上一年大循环。
什么叫因果,这就是因果。
跟你孩子内头儿,别把这种成人思维带给孩子,告诉他其实姥姥姥爷给你的也是这么多,怕你不会花,剩下的存在娘这了。你看,你今天吃的汉堡昨天买的奥特曼,其实都是这笔压岁钱换的呐!
大人的事烂在大人的碗里,收工。
再一个情况,你和你弟弟平时对老人都是根毛不拔,到头来老人区别对待。
这个,说真的,尽管也是重男轻女,但你自己也没做贡献啊。当你对任何一个个人或者团体没有任何贡献的前提下,对方啥都不给,你都不能挑理儿,给了,那只能给多少拿多少。嫌钱少难看?来年你初二自己去一趟,寒暄一番吃顿午饭告辞,别带孩子去,孩子没招谁别跟你一块难看。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对自己没有付出过的人,提出任何要求。
其实我个人呢,本意还是主张面对血亲,稍微浪漫主义一点,尤其逢年过节,别把得失计较的太锱铢必较。
但既然非得有偏有倚,那对不起,谈判桌上的事,搬到年夜饭的饭桌上,也不是不可以。
世界之奇怪之处,不外乎非常在乎自己爸爸内点养老钱,反过来又管外头稍微给你点甜头的陌生人叫“金主爸爸”。
把亲情做成买卖,把买卖做成亲情,这种事咱可见多了……
弄得我现在对“爸爸”这词的定义,贼踏马混沌了都!
原生家庭隔代创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