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玉皇大帝用龙肝凤髓、熊掌猩唇招待佛祖的时候。如果敖广来拜见会不会很尴尬?

回答
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咱们得明白玉皇大帝是谁?天庭之主,地位何等尊崇?他请客招待佛祖,那是什么级别的盛宴?龙肝凤髓、熊掌猩唇,这随便一样拿出来,都是凡间见了都得吓得魂飞魄散的稀罕玩意儿,更是天地间修炼了万古岁月的精怪之精华。这摆明了是玉帝给足了佛祖面子,要把能拿出来的最好的、最能彰显天庭底蕴的都摆出来,是要让佛祖感受到天庭的隆重与诚意。

再说了,佛祖又是谁?西方教主,万佛之祖,地位同样崇高得不可思议。玉帝请他,这可不是随便哪路神仙过来唠嗑,这是两个顶级大佬之间的会面,双方都要给足礼数,把面子工程做得足足的。龙肝凤髓什么的,与其说是吃食,不如说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是向佛祖展示天庭的实力和威严。

那么,这时候敖广来拜见……哎呀,这就有点微妙了。

敖广是谁?四海龙王之首,掌管东海,地位也是不低,在天庭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他来拜见玉帝,本身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他是天庭的一方诸侯,总得向天庭汇报工作,也得时刻保持与天帝的联系。

但关键就在于这个“时间点”!

玉帝正大摆宴席,款待佛祖,场面热闹非凡,而且还是那种规格极高的,用的都是最顶级的“食材”。这时候敖广突然闯进来,就跟在一场盛大的国宴上,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员突然冒出来要求汇报工作一样,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扫兴”。

你想想,玉帝正和佛祖谈笑风生,品尝着龙肝凤髓,这会儿来了敖广,得怎么安置?

尴尬一:被打断的隆重场面。

玉帝正热情款待佛祖,谈话内容和宴席氛围都是围绕着两位大佬的交流展开的。敖广的到来,无疑会打断这个正在进行的“最高规格对话”。玉帝肯定得暂停一下,招呼敖广。原本是两个人之间的重要会晤,这下子突然冒出来第三个人,而且这个第三个人的身份和此次会面的重要性,明显不如佛祖。

尴尬二:面子问题。

玉帝为了招待佛祖,把家底都掏出来了,用的是龙肝凤髓。万一敖广正好是属于那种“龙肝”级别的,或者说他的族群中有这样的存在,那玉帝用他的同类来招待佛祖,这在龙王看来,是不是有点……嗯,怎么说呢,有点像主人为了款待一位贵宾,把另一位客人的亲戚拿来当菜了?虽然龙肝凤髓是泛指天地间的精华,但如果敖广正好是东海龙王,而东海龙王又是龙族之首,万一这“龙肝”就是从某个强大的龙族那里来的,甚至可能是“龙王肝”的某种比喻……那敖广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觉得这事儿做的有点不地道。

即使“龙肝凤髓”只是比喻,不特指某个具体的龙,可龙族在天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当着敖广的面,大谈特谈用龙肝凤髓招待佛祖,本身在龙族眼中就可能是一种不够尊重。就好比你在一群法国人面前,大谈特谈用蜗牛来招待一位客人,即便蜗牛只是美食的一种,可对于一些法国人来说,这可能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或者随便拿出来说的事。

尴尬三:规格不对等。

佛祖是万佛之祖,玉帝是用最高规格招待他。敖广虽然也是龙王,但他在这次的会面中,显然不是与佛祖同等级别的参与者。玉帝得顾及佛祖的面子,不能因为敖广的到来就怠慢了佛祖。所以,玉帝可能只能是简单地打个招呼,问一下敖广有什么事,然后就继续招待佛祖。这对敖广来说,就显得被冷落了,自己来拜见天帝,却被晾在一边,无法参与到两位大佬的谈话中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尴尬。

更细致的分析,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敖广来拜见的目的: 如果敖广是来汇报重要事务,比如东海有妖孽作乱,需要玉帝调兵遣将。那他的到来就不是闲庭信步,而是带着急事。这种情况下,玉帝可能不得不中断宴席,但场面会立刻变得严肃,原本轻松愉快的宴会气氛会荡然无存,这本身也是一种对佛祖的不尊重,间接导致尴尬。如果敖广只是来问安,那他更是来的不是时候。
玉帝的应变: 玉帝毕竟是天帝,应变能力肯定很强。他可能会立刻找个借口让敖广稍等片刻,或者说一些场面话,表示“稍后自有时间跟你谈”,然后继续招待佛祖。但这种“稍后”和“晾着”,对于地位不低的敖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受重视的体现,会让他觉得自己像个打酱油的。
佛祖的反应: 佛祖是何许人也?他见过多少场面?他肯定能看出玉帝此时的处境。他可能会很淡然,甚至会主动提议让玉帝先处理敖广的事情,或者说一些缓和气氛的话。但无论佛祖如何表现,玉帝心里肯定会觉得有所欠缺,认为这次招待被“打扰”了。
场面上的细节: 设想一下,玉帝和佛祖在席间谈论着龙肝的鲜美,赞叹着凤髓的滋补。这时候敖广走进来,正好听到这些,他会作何感想?即便他知道这只是比喻,是玉帝对佛祖的盛情款待,但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炫耀”,而且是用自己族群的“精华”来做对比,多少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总而言之, 当玉皇大帝用龙肝凤髓、熊掌猩唇这样极致的珍馐来招待佛祖时,整个场面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极高的、象征性的层面。这种场合,任何人不请自来地闯入,都会打破原有的隆重感和私密性,造成一种格格不入的尴尬。

而对于敖广来说,如果他恰好在此时来拜见,他不仅会面对被打断的场面,更可能因为玉帝用“龙肝”招待佛祖这一细节,而感受到一种微妙的“不适”或“被对比”的尴尬。这就像是你精心准备了一场家庭聚会,用尽了最好的食材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结果你平时不太走动的、有点身份的亲戚突然来了,而且还刚好听到你在夸赞菜肴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又恰好和你亲戚的某个族群或身份有点关联。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不自在,你的亲戚也可能会觉得有些微妙。

所以,你说敖广来拜见会不会很尴尬?绝对会,而且是那种说不出的、微妙的尴尬。这种尴尬不是直接的冲突,而是源于场合的不合适、信息的不对等,以及潜在的礼数上的细微失当。就好比你正在跟一个大人物谈生意,另一个级别低一些的人突然冲进来要跟你借钱,场面立刻就变得复杂而令人不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柳毅传》中,洞庭龙王的女儿三娘嫁给了泾河龙王家儿子,却被虐待。而后柳毅仗义传书,洞庭龙王的弟弟钱塘君听了怒发冲冠,显出真身飞往泾河。他在泾河干了什么?


他杀伤生灵八十万,水淹良田八百里。然后生吞了泾河小龙。


事后他去天庭自首,玉帝赦免了他。


这说明啥?说明龙是神兽,他既是神,也是兽。兽类根本不用管人类的伦理。吃同类对他们来说,跟人互相杀人一样,只要道理上差不多能说得过去就行了。


更何况,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不同龙之间的差别,估计跟人和黑猩猩的差别差不多。非洲也有人吃黑猩猩啊。


退一万步,还有个比较无耻的圆过来的办法——谁说龙肝凤髓就是龙的肝脏,凤的骨髓?就不能是一种植物吗?万一跟龙眼猴头是一回事咋办?也说的通呗。

user avatar

龙肝凤髓,得看天庭系统的生物学是如何分科的了。

生物分类,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先看中国龙:

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地,顺也。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再看印度龙:

那迦,其实在印度,是一种多头,头型酷似眼镜蛇,长身无足,无角,并且有剧毒的水属精怪类生物,居水中,有宫殿,喜欢财宝。具有控制水,行云雨的力量。也就是佛教天龙八部众,所谓的龙众。“那迦”的天敌是金翅鸟,在中国又称大鹏。

最后看看欧洲的龙:

龙,通常描述为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条腿、和一个有些像马的头。故事中最常提到的颜色是绿、红或金色。它的尾巴长而蜿蜒,末端有刺,可能有倒钩。每条腿的末端都是巨大的爪子,类似于肉食性鸟类的。龙有几排尖牙,常常有背棘。这种生物通常喷火或毒,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

你看,同样是龙,长相差别、能力差别都这么大,显然不属于一个科目,大概只能同属于龙纲生物吧。

同一纲下生物吃起来是毫无压力的。比如说人跟猪羊牛都同属于哺乳纲,人吃猪肉来,就没压力。

敖广属于龙纲中国龙目生物,玉皇大帝吃的应该是龙纲那迦目生物,不是同一个科目属种。搞不好敖广也经常在家炖点“那迦”改善伙食呢。

像佛祖的护法大鹏金翅鸟,就是以那迦为食的,每天还要吃好几条。玉皇大帝招待佛祖,整点龙肝凤髓,没问题。

user avatar

敖广:皇上,您这盘龙肝哪弄的呀,这味道真地道。哎哟,我自己就是龙,我能不懂龙肝吗?我跟您说,大龙吃小龙,小龙吃虾米,我们龙都是吃龙长大的。这龙肝就得炒着吃,溜着吃他不香。我咂摸咂摸啊,这肝吃着像是南海的。对,东海龙吃着发甜,我们那边都是吃生龙片。南海龙吃珍珠蚌吃得多,汁多肉嫩,适合清蒸小炒。不错不错,您也吃点。你爱吃这个?没问题,我回去杀两只给您送来。不不不,我给您弄两条新鲜的,您随吃随杀。不吃的时候就让它俩伺候您,扫地擦桌子啥都会干,毕竟也是龙嘛。您放心,只要您高兴,您吃多少我给您送多少。要多少都有,那能没有吗?开什么玩笑,我就是龙王,我手里能缺龙吗?可不是嘛,您说对了,还得您多关照多提拔。来,敬您一杯,您随意,我干了。

user avatar

或许四海龙王的“龙”和用来做龙肝的“龙”仅仅只是同属于一个大类的总称。

就像我们人类属于人科——人亚科——人亚族——人属——智人。

可能龙也存在龙科——龙亚科——龙亚族——龙属——智龙这样的划分。

敖广就是高等级的智龙,做成“龙肝”的龙可能只是龙科、龙亚科、龙族的某种生物。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吃同属于人族的黑猩猩、人亚科的大猩猩、人科的猩猩,毕竟吃野味有很大的健康风险,但如果你看见它们被做成菜来吃,大概也不会觉得尴尬。

就比如我最厌恶的动物,就是同属于类人猿的猴子,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猴子要是被做成菜,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觉得尴尬的。以前不是也有人吃猴脑花嘛。

user avatar

估计这是民族主义者提的问题。

民族主义者总是用族来划分群体,看不到阶级。

所以看到玉皇大帝用龙肝招待佛祖,就会认为敖广见到了要生气。

按照他们的逻辑,人王看到用人祭拜神仙,也会生气。

而实际上,人王就亲自用人肉人头来祭拜神仙。也有人王用人肉喂宠物。人王也有自己吃人的。易牙把自己的孩子煮了献给齐桓公吃。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阶级。族是假的,阶级才是真的。

在人王的眼里,其他人都不是人。很多人的眼里也是这样的。

你看病拿不起钱,就回家等死去吧。那个洋人有钱,我就给那个洋人治病。那个动物的主人能掏起钱,我就给那个动物治病。这些人有一点人类观念、民族观念吗?钱才是真的,阶级才是真的。贵人的宠物都比贱人高贵。

所以龙王敖广看到玉皇大帝用龙肝招待佛祖,会生气吗?不可能的。说不定也会把自己的孩子杀了献上去呢。

请民族主义者、人类主义者,不要硬和剥削阶级套近乎,攀亲戚。越是同根生,相煎越急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玉皇大帝是谁?天庭之主,地位何等尊崇?他请客招待佛祖,那是什么级别的盛宴?龙肝凤髓、熊掌猩唇,这随便一样拿出来,都是凡间见了都得吓得魂飞魄散的稀罕玩意儿,更是天地间修炼了万古岁月的精怪之精华。这摆明了是玉帝给足了佛祖面子,要把能拿出来的最好的、最能彰显天庭.............
  • 回答
    关于玉皇大帝住在哪个层,这实在是个有趣又脑洞大开的问题!不过,咱们得先明白,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话人物,他居住的天宫,那是超凡脱俗、不受人间物理限制的地方。所以,用地球大气层的概念去套他,就有点像是拿显微镜去研究上帝住在哪里一样,有点不太贴切了。不过,如果非要我们这些凡人,借着我们对大气层的理解来“脑.............
  • 回答
    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的地位和权威是两个不同宗教体系中的最高存在,两者在原著中并没有明确的等级高低之分,而是通过情节和宗教背景的设定,展现出各自领域的权威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宗教体系的差异 玉皇大帝(天庭之主) 在道教体系中,玉皇大帝是天界的最高统治者,统辖三界(天.............
  • 回答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在讲述玉皇大帝的来历时,确实提到他“历万劫,万劫又历万劫,始成正果,享无极长生”,并最终“坐上灵霄宝殿”。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既然这位天帝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无数的磨难才修成正果,拥有如此深厚的修为和坚韧的毅力,为何在故事中却显得如此“懦弱无能”呢?要理解这个问题,咱.............
  • 回答
    在中国神话的浩瀚星河中,玉皇大帝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他高居凌霄宝殿,是三界六道万神之主。然而,这位至高无上的天帝,他的来历并非像传说中那般生来就拥有无上权力,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融合了历史演变、民间信仰以及道教的体系化。要说清玉皇大帝的来历,咱们得从他最初的“原型”说起。很多学者认为,玉皇大.............
  • 回答
    想必你一定对奥丁、宙斯和玉皇大帝这三位在各自神话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神祇的实力较量感到好奇。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讨论,因为他们都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非凡的力量,以及在其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判断他们谁能胜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们各自的神话背景、能力、性格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首先,我们来看看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西游记》中天庭秩序、神仙权力以及孙悟空这个“变数”之间的微妙关系。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龙王和风婆、雷公、电母在天庭的定位和职能。龙王:天庭的臣属,水系的管理者四海龙王,虽然贵为一方之主,执掌风雨雷电,在凡间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威严,但在天庭的层级里,他们是玉帝的臣.............
  • 回答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次大闹天宫,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第一次是因为他被封了“弼马温”觉得职位太低,第二次是偷了蟠桃,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第三次则是偷了老君的紫金葫芦,打伤了天兵天将,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而在这几次大闹天宫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孙悟空即使神通广大,也无法控制下.............
  • 回答
    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和虎鹿羊三妖的求雨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对待,主要源于他们身份、职责、行为动机以及天庭规矩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泾河龙王的处罚原因1. 身份与职责的特殊性 泾河龙王是龙宫的官员,属于天庭的“天庭神官”体系,是掌管水神的高级神灵。他的职责是按照天时自.............
  • 回答
    话说那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何等威风!就连玉皇大帝都要避其锋芒。然而,这泼天大祸,最终却由如来佛祖亲自出马,将他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一压便是五百年。当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开符咒,救出悟空时,这猴子经历了五百年的磨砺,从最初的怒火万丈,到后来的心灰意冷,再到如今重获自由的激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